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開展城鄉統籌就業情況介紹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市積極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打破城鄉分割和地域分割,努力促進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基本情況
**年末,該市戶籍人口總數452.84萬人,全市從業人員289.2萬人,比上年增長5.3%。全市有鄉村戶數95.41萬戶,鄉村人288.18萬人,比上年增長1.9%。**年底,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128.9萬人(不含在校學生),其中,男性73.2萬人,女性55.7萬人,16--39周歲66.4萬人,40--50周歲44.9萬人,51--55周歲11.8萬人,56--60周歲5.8萬人。全市實現就業的農村從業人數達121.1萬人,就業率達到94%。其中,充分就業107.2萬人,不充分就業13.9萬人。非農產業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渠道,全市農村就業人員中,從事農業的14.3萬人,僅占農村從業人員總數的11.8%,從事二、三產業的分別為74.1萬人和32.7萬人,分別占總數的61.2%和27%。另據不完全統計,到**年底,全市外來人口達177萬人,其中納入勞動保障部門管理的就業人員達到56.6萬人。
二、主要做法
(一)統籌城鄉就業政策,推進就業服務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促進本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1、堅持城鄉統籌就業的思路,實施農村就業"五個一批"。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將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優化城鄉就業結構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在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中,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即農業內部消化一批、工業領域安置一批、第三產業吸納一批、各類企事業單位吸納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開辟新的就業領域。
2、構建長效就業機制,實現農村就業服務"四個延伸"。
該市結合城市就業工作,將在城市就業中形成的一些具有普惠性、長效性的東西,結合農村的特點,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一是把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由城市向農村延伸。市委、市政府把農村就業目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與城市就業目標一起下達,建立起目標考核機制;成立了由農辦、勞動保障等16個部門組成的促進球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工作協調機制;各市(縣)、區從財政經費、土地收益和集體資產收益中籌集一定比例的資金,建立起經費籌措機制。二是把城市的積極就業政策,根據農村的特點向農村延伸。從崗位開發、就業服務、就業培訓、就業援助、資金投入、鄉鎮平臺建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三是把城市的一套就業管理體系,結合農村實際向農村延伸。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平臺,全市農村62個鄉鎮都普遍建立了勞動保障所。從**年5月1日起,該市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就業登記制度,農村勞動力可以和城市職工一樣進行就業登記。該市還率先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四是將城市職業介紹網絡和職業培訓網絡,結合農村的特點向農村延伸。在鄉鎮普遍建立了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確定了一批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基地。開展了現代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對全市農村勞動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引導性培訓、青壯年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初中畢業生勞動預備制培訓,對農村低收入戶家庭勞動力開展了免費就業技術培訓,對部分有創業意愿的農村勞動力開展了創業創新能力培訓。
3、構建城鄉銜接的保障體系,開通農民社保"三條通道"。
該市針對農村不同的群體,大力推進農村養老保險的全覆蓋。在實際操作中,積極開通了農民社保"三條通道":一是把所有鄉鎮企業三年內全部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目前,全市本地農村勞動力已有4&6萬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二是全面落實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專門文件,明確**年前,要將無地和人均耕地0.1畝以下的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基本生活保障體系。目前全市已有44.9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了基本生活保障。三是探索建立新型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沒有納入其它基本生活保障的老年農民,通過農民個人、農村股份合作經濟和財政轉移支付三方共同負擔的辦法,建立起新型農保制度。
(二)統籌城鄉管理服務,營造公平就業環境,促進外來農村勞動力平等就業該市通過制定出臺一系列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服務和管理的積極政策,逐步建立了配套完善的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
1、建立城鄉統籌就業機制,實現無障礙就業。
一是通過實行平等的就業政策,營造公平就業環境。該市已完全取消了以往的雙軌制和對農民工的歧視性政策,實現了取消身份限制、戶口限制和地域限制的"無差別"就業,農民工也能和城鎮職工一樣擁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年9月,該市出臺了《市政府關于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實施意見》,落實外來人員的新市民待遇。二是通過積極培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優化就業服務。該市在全市范圍內構筑了一個以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樞紐,各類職業中介和勞務輸入企業為主體,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為基礎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服務體系。該市對外來人員統一辦理與城鎮職工一樣的《就業登記證》,記載就業、失業、培訓等情況。自**年下半年開始,全市公共職介機構對外來農村勞動力實行全免費服務。目前,只要求職者愿意,憑一張身份證就能到全市76家公共職介機構免費找到工作。三是通過擴大交流合作,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組織化程度。該市通過加強與江蘇徐州、四川南川等對口地區的勞務協作,建立了培訓、就業緊密合作的勞務關系,形成了以市場為中心,以信息為導向、按需求促流動的新格局。四是通過實施"春風行動",凈化求職環境。今年的"春風行動",該市創新工作思維,將招聘崗位送到火車站,將公共職介機構和民辦放心職介機構組織起來,在火車站廣場上舉行了"春風行動**"誠信職介招聘暨政策咨詢活動,讓外來求職者一下火車就能找到工作,了解政策。五是完善外來勞動力培訓網絡,建立了外來務工人員培訓基地。結合該市實際,確定了以引導性培訓、崗前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工作思路。
2、依法規范用工,構建社會保障安全網
**年起,該市出臺了文件,取消了原來使用的勞務工制度,規定無論是本市城鎮勞動力還是外來人口,只要在該市就業,用人單位就必須按規定與城鎮職工一樣參加社會保險。同時,規定凡在無錫市區就業并參加市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且實際繳費年限滿10年,在本地有固定合法住所的人員,允許其本人、配偶及18周歲以下未成年子女來錫落戶。此外,該市關于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企業職工工傷保險以及職工生育保險等規定中,均對農民工和城鎮居民實行平等待遇,做到一視同仁。
3、加大執法力度,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一是加大對侵權案件的查處。積極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對惡意拖欠和克扣工資的企業,依法處理并通過新聞媒體曝光。二是實行同工同酬的工資收入政策。通過實施最低工資制度和規范監督企業工資支付行為,依法保障外來民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益。無錫最低工資已由95年的210元提高到目前的690元。該市還建立了企業欠薪報告制度,由企業與企業工會平等協商簽訂償還協議。三是開展勞動力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依法清理整頓勞動力市場,維護勞動力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秩序,對非法從事職業介紹活動的黑中介組織,發現一個,打擊一個,決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