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制違拆違工作狀況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違法違章建筑基本情況
今年3月份以來,在我處全力啟動紅旗村棚戶區改造之際,違章建設隨之抬頭,違法違章建筑主要集中在紅旗村,而紅旗村又主要集中在七、八、九組楊公路24米大道西側越秀花園、蔚藍半島一帶,目前主要呈現出點多單個面積小、加層多的特點,表現在:
1、在自家小院或余坪上新開基做違法違章建筑。這部分違法違章建筑約占違法違章總面積的10%,大部分違章建15-40平方米。
2、加層的多,占違法違章面積的60%。加層有以下情況:一是因濱江三期、東引道項目有返遷地的農民,當時返遷房規劃四層半,但有相當一部分只做了二層或三層,現想加層;二是受拆遷安置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住戶為了博取更多的返遷安置面積盲目加層。
3、拆除舊房重建違章建設的多,約占25%。紅旗村目前土房年久失修占很大比例,有的在規劃范圍內但一時難以單戶進行改造,自行拆除違法違章重建,這種重建有以下三種目的:一是為了自建自住,改善居住環境;二是房屋無人居住,擔心房子倒塌,以后棚戶區改造補償不到面積私自拆除重建;三是受土房的基腳、墻體的限制不好加層,私自拆除后可以更好的擴大面積加層,從而達到補償最大化。
4、占用消防通道亂搭亂建的多,約占5%。主要是因為飛龍島大橋、楊梅渡大橋建設而返遷的農民,由于返遷房通道多年來沒有現澆水泥,部分占用通道建雜間、廚房和車庫用于出租。
二、原因分析
近期紅旗村違法違章建筑之所以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受棚戶區改造政策的影響,村民大肆盲目搞違法違章建筑,這也是違法違章建筑增多的最主要因素。
2、受建筑材料便捷而又實惠的影響。目前,紅旗村違法違章建筑絕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紅旗十組棚戶區改造拆下來的舊磚舊料,運輸方便,價格實惠,從而形成了拆東墻補西墻的局面。
3、執法力量薄弱。違章建設涉及面廣,他們為了降低被人發現舉報的概率,盡快既成事實,采取突擊備料,快速施工,“節假日工程”、“夜間工程”是違法違章建設形式的主要特點,點多區域廣,而土地監察中隊只有4名隊員日常巡邏執法,一時難以對違法違章建筑整治到位。
4、整治合力尚未形成。違建戶對違法違章建筑行為和執法部門的查處,往往抱著“你查你的、我建我的”態度,造成屢拆屢建,查、后、拆后又建,特別是對于關門上鎖的違章戶,執法部門存在互相推諉、難執法的現象,強拆責任和拆違力度亟待加強,協同作戰理念有待于進一步強化。
5、受房屋出租行情上揚的影響,違法違章建筑日益增多。紅旗村村民都是失地農民,房屋出租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因而,拆前用于出租、拆時享受補償,一建一拆給當事人帶來可觀回報就成了違法違章建筑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目前工作進展情況
近期,我處在市規劃城監支隊、區征地拆遷辦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分別在5月2日、5月25日、7月12日組織了三次60人以上的強拆隊伍進行了制違拆違行動,近半年來共拆除各類違法違章建筑約2700平方米,
1、摸清家底,全面調查清理。近期我處對所有違法違章建筑進行了調查摸底,確認了違建戶36戶約5400平方米,并下發了自拆、強拆通知書,做到了登記備案。
2、合力查違,建立健全制違拆違聯動機制。我處在成立制違拆違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通過強化督查指導,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強拆方案等,努力推動制違拆違工作順利開展。到目前為止,我處會同市規劃城監支隊、區征地拆遷辦組織了3次60人以上的制違拆違大行動,強拆違建戶21戶約1200平方米,并對查實確屬違法違章建設的建筑戶建立了包括停建通知、現場勘察筆錄、現場照片、攝像等詳細卷宗和影像、數據資料。
3、因地制宜,明確制違拆違重點。結合地理位置及實際情況,我們劃分區域(如規劃在建道路、市重點工程、綠化預留地等)進行重點管理,特別是對紅旗十組和杉木樹下路延伸區域十多畝空地,做到制違拆違絕不手軟。同時對重點區域強化監管,也制定了強拆工作預案。
4、搞好宣傳教育,懲防并舉。針對當前違法違章建筑,廣泛宣傳制違拆違有關精神,明確要求黨員干部帶頭制違拆違,落實制違拆違工作責任,目前已有部分村民正在進行自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執法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執法隊伍。
2、盡快完善強拆工作方案,落實好強拆地點及對象。目前我處已醞釀出紅旗八、九組交界處杉木樹下路延伸地塊周邊違法違章建筑強拆工作方案,界定了強拆違建戶,下一步將細化強拆方案,報上級有關部門批準。
3、加強部門配合,依法打擊違法違章建設行為。
4、切實改善村民居住環境。一是推動紅旗村棚戶區改造的步伐;二是對未納入規劃范圍內的土房,如果是其本人居住,確實有危房鑒定,在不影響鄰里關系的基礎上,經現場勘察、攝像、開會審批,允許其在原基礎、原面積、原高度的前提下進行危房改造,做到堵梳結合,合理引導村民建房并充分利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優惠政策,合理解決好部分低收入家庭急需購房、建房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