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月球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作文 教學 培養 創新 思維
創新,就是打破傳統,不斷提煉和升華新觀念、新意識、新精神,形成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和內在動力。那么,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引導學生用新的視角觀察生活,從中去尋找創新的素材
開展作文教學雖是在課上,卻不能讓學生的眼光停留在課堂上、校園內,而應讓學生投身生活,放眼世界,關心社會上不斷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新觀念,并積極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這種對生活的感受當然需要創新思維的積極參與,否則,一切所見所聞只是對生活的“實錄”而已,卻不是新的、自己的東西。
1、多“點化”,少否定
我們知道,觀察的理解性直接受觀察者頭腦中的認知結構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無論是哪一種,作為教師,都應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去觀察生活,不要輕易下這樣或那樣的判斷,而應積極引導,做好“點化”工作,這樣,學生的作文就會有創新的意識和富于個性化的語言。如在教學《明月》一單元時,《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讓學生去說月亮,寫出自己心中的月亮。我讓學生充分說,有的學生描述了去年中秋賞月的情景;有的說小時候聽大人講關于手去指月亮,月亮會割人耳朵的故事;有的想和月亮玩捉迷藏,有的想到月球上去建一個城市,讓那么無家可歸的人去居住,還有一個學生講了月球遇險計,甚至還有一個學生想像了月球和別的星球發生了大撞擊,產生了嚴重的后果,這些想像很離奇,并且有些消極,但不應該輕易地下正確與否的判斷,對這種創新思維應予以肯定。
2、求新求異,操練思維
觀察生活,了解社會,是作文的源泉。作為語文教師,應抓住任何一個可以操練學生思維的機會。如我利用每天的早讀10分鐘,讀一些新聞報道或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聽了這則新聞報道或小故事的感受。利用每周四最后一節班會的時間,讓學生講講這一周的新發現,可以是學校里關于同學、老師的,可以是家里關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可以是社會上的大事、小事,也可以是大自然的變化……我的要求只有一個:后一位學生不能重復前一位的內容。這樣就可以逼著學生求新求異,挖空心思去想。這種獨特的思維操練,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的作文選材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不是把學生與其生活割裂開來的屏障,而是使學生與其生活有機融合起來。”作文來源于生活,創新也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平時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從美好的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這里的關鍵在于“觀察”。現在有許多學生觀察只停留于形式,不知道怎樣去觀察,只滿足于一般的走馬觀花,不能認真地去觀察,這里所說的“認真”指的是要用腦去思考,用心去想,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對同一事物如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呢?告訴學生可以從身邊發生的事開始觀察,如街道見聞、菜市場的景觀、教室里的新鮮事、家庭的趣事等等,還要經常讓學生說說觀察的過程及結果,我在傾聽敘述的過程中,面帶微笑且態度認真,用暗示、激勵、肯定的語言傳遞老師對他們的信任,如果遇到學生有創新的發言或者見解時,我會帶頭鼓掌,學生有了這樣被老師尊重、被老師信任、被老師理解的感受,他們就能產生表達的愿望,才能產生新的思維。學生盡量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找到豐富多彩的寫作源泉,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廣辟途徑,強化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方法之所以有價值就是因為它能夠反應事物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能夠打開人們思維的閘門,給想象插上騰飛的翅膀。作文教學要步入五彩繽紛、無限廣闊的社會。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讓現代科學技術給我們作文教學服務。
1、聽音樂想象作文
這是在指導學生說話和寫作之道,先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音樂,音響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因為,不同的聲音反映著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各是自身的特點和本質。通過聲音信息,學生可以判斷發生了什么事,或面臨什么狀況,引起內心的共鳴、情感的體驗以及引發更多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指導“寫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作文時,先播放歌曲《國歌》,讓學生通過聽歌曲想象各種不同的場面,如想到運動會上體育健兒們站在冠軍領獎臺上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再因勢利導,使學生的思維向多方面發展,學生一下子想到許多日常生活中經歷過或看到過的場面。
2、專題采訪
創設情境,巧設情境,模擬采訪也是多渠道作文的一種有效形式,如采訪環保工作、了解環保知識、環保意識,中國當前的環保措施以及對未來環保的設想。采訪商業工作者,了解中國商業的發展情況。采訪教育工作者,了解從事教育工作的性質意義,體會教師的良苦用心。通過采訪,讓學生走向社會,學會與人交往,與人溝通,與人共事,與人合作。在交往中增強自身社會的能力。這樣得到的寫作素材有利于學生寫作的個性發展。
3、童話引路作文
關于中秋佳節英語作文
The Moon Festival or Mid –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traditional festivals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 Like harvest time in other countrie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ctually began as a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honoring the Soil God and the Crop God. This is also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s. Chinese people enjoy moon cakes during this feast just as they eat rice dumplings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 is quite appropriate to bring moon cakes with you in token of festival greetings when calling on people during this season.
關于中秋佳節英語作文
I think Mid-Autumn Day is an old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Everybody likes it because it's a family get-together. You see it is called"Mid-Autumn Day", so it often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It is on the 15th of the 8th of the lunar month. Now,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interesting festival.
Firstly, I'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moon. 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 want to be an astronaut in the future. That day the moon is round, big, just like a beautiful plate hanging on the blue cloth. When I see the moon, I will remember the ancient myths——the godess Chang Er and her little rabbit are playing under the tree which Wu Gang grows. I will also think about Armstrong's first moonwalk. I will also miss the friends in Tai-wan island, in Macao and Chinese people who are abroad. I know they are missing us very much, too.
Secondly, I'11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tradition on Mid-Autumn Day. Look!There's a big tree in a garden of a Chinese fami-ly. All the family members are sitting around a big table under the tree in the open air. They are eating the mooncakes and admiring the full moon in the sky. That is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The mooncakes and the moon represent the love from a family. I think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things in the world.
Thirdly,it is a very good opportunity to make three wishes on Mid-Autumn Day. My wishes are: the first, I, an astronaut in the future,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moon one day, and stay with the sky and stars; the second, I hope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will stay with family, share love from the family forever; the third, I hope everybody's dream will come true.
That is the Mid-Autumn Day in my mind. I will always re-member: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我認為中秋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中國。每個人都喜歡它,因為它是一個家庭聚會。你看到它被稱為“中秋節”,所以它通常在9月或10月到來。它是農歷的8月15日。現在,讓我們談談這個有趣的節日。
首先,我想說說月亮。我很喜歡它,因為我將來想成為一名宇航員。那一天月亮是圓的,大的,就像一個美麗的板掛在藍色的布。當我看到月亮,我會記住古代神話——女神常Er和她的小兔子是吳剛生長在樹下玩耍。我也會想想阿姆斯特朗的第一個月球漫步。我也會想念的朋友在臺灣搬島,在澳門和中國的國外的人。我知道他們也非常想念我們。
其次,我說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傳統。看!有一棵大樹在花園的一個中國天空叩頭。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是圍坐在一張大桌子在樹下在露天。他們吃月餅和欣賞天上的滿月。這是一個團圓飯。月餅和月亮代表從一個家庭的愛。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利用獵奇心理
“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這是詩人描繪的傳說中的天堂美景,同下崗職工再就業似乎風馬牛本相:及,然而,四川省南部縣有一位聰明的病退職工卻在這個美妙的神話傳說中發現了商機。他利用人們獵奇韻普遍心理,讓神話傳說作為自己的創業平臺。
2003年,64歲的楊志才無意中通過郵購買了一臺小型天文望遠鏡。他按照說明書進行組裝好后,搬到院子里反復調試。最后,他看到了目鏡里面有一個圓盤一樣的東西,通過反復對比,認定就是月球了。頓時,他高興得大叫起來: “大家快來看月球哦!’
本來楊志才扛一個望遠鏡到廣場上,人們都覺得奇怪了,這下子又吆喝著看月球,大家都覺得好玩,于是都擁了上來。前面幾個人看到月球后,不停地說:“沒有嫦娥姑娘?”后面來的沒看到就不停地抱怨。
楊志才萌生了一個絕妙的想法:雖然人們都非常熟悉關于月亮的美麗傳說,但是真正比較清楚的觀看過月亮的人還是不多,利用人們獵奇的心理,讓大家用天文望遠鏡看月亮賺錢,肯定有市場。他說:“你看現在不少商場天天有時裝模特在表演賺錢,我突然有了個想法:讓嫦娥給我們當模特吧!嫦娥表演我賺錢!”
你看月亮我收錢
幾天后,楊志才選了一個皓月當空的晚上,扛上望遠鏡,帶上個半導體喇叭來到城外嘉陵江邊的廣場上,擺起架勢。楊志才打開喇叭,招攬著顧客:“月亮上面到底有沒有嫦娥,到底有沒有桂花樹,一看便知……”不少休閑乘涼的人聽到后,都擁過來看稀奇。楊志才見來人后,就一邊給人家解釋介紹月球的相關知識,一邊指導觀眾細看,看客也一睹了月亮的真容,還增長了知識。旁邊人也聽得熱熱鬧鬧的,于是爭先恐后的過來觀看。每個看四五分鐘,就看得明白了,聲志才每人收一元錢的服務費。
首戰告捷,楊志才的興致更濃了。他白天在家看天文書籍,晚上就到廣場上擺攤子。縣城居良對這個新事物十分感興趣,都要好奇的過來瞧一瞧。到月底,楊志才一盤點,收入已超過了自己每月的退休金。
兩臺天文望遠鏡,吸引了很多男女老少前親觀看,夏夜觀星成了當時南部縣城街頭的一大景觀。慢慢的,楊志才也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他發現觀星望月要有好天氣才行,特別是每月中旬,月亮正盈,觀看的人特別多。不少觀眾在觀看時,不時還提一些問題,有時楊志才給人家也講不清楚,觀眾覺得不盡興。于是,楊志才開始鉆研天文和氣象了,他通過看書了解日后一段時間的天氣和天象后,就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這些天象形成的原因,準備給觀眾解答。楊志才把一些異常的天象給大家講得頭頭是道,大家也聽得津津有味,更加激發大家觀看的興趣。整個夏天,從晚上八點到十一點生意都很好。
楊志才經常琢磨,如果光靠晚上出去,天氣不好不行,云層太厚也沒有看頭,能不能再創點新呢?既然大家看月亮的興趣那么濃,為什么不可以讓大家看太陽呢?第二天上午,他把兩臺望遠鏡拿到縣城柳林公園,喇叭里傳出人心的廣告:“近段時間太陽黑子運動頻繁,大家還可以看到太陽風……”不少人聽到這些新名詞,很快就圍了過采;邊觀看邊聽楊志才講解什么叫黑子、太陽風……
正月初九的那天晚上,終于等來了好天氣,正好又是上弦月,是觀看月球隕石坑的最好機會。楊志才早早的把望遠鏡擺到了廣場上,當天晚上。他和妻子從晚上七點忙一直到十一點多,在四個小時的時間里,創造了收費115元的最高記錄。
生意趣做趣紅火
到了2006年,楊志才為了擴大生意,先后購回了十多臺望遠鏡。他晚上讓大家看月亮、星星,白天也會充分利用起來看太陽。他自己的天文知識也越積越厚,人們觀看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增長見識,還專門帶上孩子來觀看。小縣城里沒有天文館、天文臺,家長們都希望讓孩子開闊一下眼界,不少父母還定期帶孩子來觀看對比,回家讓孩子寫日記、作文。
兒女們對楊志才熱衷于玩天文望遠鏡,也很理解和支持。女兒在北京出差的時候,特別到北京天文臺給楊志才買回了《天好者》等幾本天文書籍,這些書上對天象知識有系統的介紹,特別是還有經科學推算出來的準確時間,楊志才每次都是按照書上時間、提早準備。特別是月食、日食發生以及哈雷慧星出現的日期,―他總是提前通知人們,準時到場讓大家觀看。人們對這些人間難得看到的景觀十分感興趣,每次都是早早的等候在楊志才到來的地方。楊志才除了讓觀眾看天象外,每逢雙休日,他還把望遠鏡扛到縣城周圍的靈云山和火烽山等景區,讓大家看遠處的風景,體驗一下“千里眼”的感覺,深受休閑游玩者的歡迎。
楊志才通過長期學習講解和觀察天象,他的天文知識更豐富了,每次給觀眾講解也更富科學性和生動了,激發了不同年齡段的許多人對天文的興趣和熱愛。一些學校領導見楊志才講得有板有眼,頭頭是道,于是主動請他到學校給學生們上科技課。
總幻想自己就是天上的那個月亮,寂寞而迷惘。喜歡躲在厚厚的云層后面,似乎在害怕面對某人,又似乎僅僅把逃避作為一種蹩腳的嗜好。一直一直想寫關于月的文字,卻又遲遲不敢動筆,因為害怕浮夸的文字褻瀆了月的氣質,現在動筆,是內心的一種沖動。一種不可扼制的向外迸射的力,將我的思想向月推近,如此強烈的不可抗拒的向心力,我覺得自己簡直變成黑洞里的一粒埃塵。
――題記
朔 月
農歷初一。
倘若沒有人告訴我,我甚至連今天都會忽視它的存在。我就是這樣,對沖擊到視網膜的物象可以極其敏感。無論是真像、假相還是幻象,無論是慘淡到凝固的色調還是璀璨到晃眼的繁華,一旦不慎被黑得一絲不茍的瞳孔捕捉到。再有意境的情致也不免罩上一層彷徨。就、好像想一眼就看穿所有事物的本質。雖然心底明知道是看不到的,可是還是下意識地強迫自己相信表面和內在其實是完全吻合的,也許這就像判斷一張丑陋的臉孔下必然包裹著一顆丑陋的心一樣膚淺、荒謬,甚至與事實根本背道而馳。可我還是心甘情愿被雙眼蒙蔽著,被它們欺騙著。雙眼極力搜索著月亮。然而視線所及,除了烏靄靄的夜幕,甚至連一絲生脆的光線都不知隱沒于何處,雖然知道月亮還不至于墜落到地球上從此銷聲匿跡,可還是不得不相信其實這是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一旁的父親告訴我。這是朔月。就像從來沒有月亮過。所有的思想也都像被生生撕裂的蜘蛛網,所有的錯綜復雜終究黃粱一夢。朔月只是起點,在最初的情節不露痕跡地開始,有時候連自己的步履或深或淺,踩在樹葉留下的痕跡或濃或淡。原本被月色潤澤過的道路似乎變得很窄很長,因為很黑,所以不知道前方會有多少陷阱,心中反而坦蕩了。朔月無光,比有光更波瀾不驚。因為忘卻,所以有安全感。
上弦月
農歷初八。
月已無處可逃,該而對的必須面對,面對淺淺紅塵,面對蕓蕓眾生,再也無法置身事外,視若無睹了。應該是的,長大的步伐不會停止,我們一邊抱怨著長大,一邊繼續長大,看見上弦月,就像看見一個叛逆的少年。有時離我們那么近,仿佛觸手可及,那是我們希冀的所謂的幸福。所謂幸福,最終只是一場鏡花水月,也許最終會遺忘自己曾被云層割裂的傷,也許會抹煞所有關于幸福的字眼,溫暖抓得越緊,散失得越快,只有那些撕心裂肺的寒冷。才最刻骨銘心。無論是成績上的跌跌宕宕,還是友誼問的起起落落,抑或與家人的口角爭端,經歷的時候把每一寸淚水都看得多有分量,然而事過境遷,嘴角留下的不再是深深淺淺的淚痕,而是融雪化冰的莞爾一笑。揣著上弦月的少年。青春不是完整的。那殘缺的一角。是我們不可錯失的大大小小的失意。
滿月
農歷十五。
給我留下深深遺憾的,不再是殘損的事物。而是完整的物象,那完滿的輪廓更傾向于一種假象,彎曲的光滑弧線讓人更加手足無措。那些殘忍的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是多么坑坑洼洼。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生物,原來,隔著千萬里的路程,我們一直被它溫柔光鮮的外表蒙蔽了。哪里有什么白玉盤,不過又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悲劇。不過,我依然被它的欺騙深深感動著,我相信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它并沒有用它的陰柔婉約來討好我們,它只是想給那些絕望的孩子一點遐想吧。此時大街上應該有很多沒有父親母親沒有家的孩子吧,如果他們餓了,月就是他們的餅了;如果他們冷了,月就是他們的毯子:如果他們想家了,月就是他們父親母親的臉了。我慶幸我們都看不見月亮背面的殘缺,就像我們都把悲傷擱置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然而那銅錢般的昏黃的濕暈只會徒增一份思念。平添一抹感傷。滿月,不滿。
下弦月
農歷二十三。
和上弦月可以算全等圖形了,然而全等又怎樣呢?下弦月僅僅是一個圖形而已嗎?關于這片晶瑩的如琉璃瓦如琥珀般的月,并非純粹僅月而已。快到月未了,它看遍了近一個月的風水輪轉,雖不致滄海桑田,卻也已大致看透一些人情世故了,何況它已如此往復千年萬年了。父親很喜歡看我的作文,盡管作文里很少涉及他。我寫的大多是關于母親和祖父祖母,對于他們的愛。我從不吝惜自己的辭藻。然而父親,我不敢寫,因為我怕一落筆便有太多仇恨的字眼,然而那些似乎都是在小時候定格的,長大后,父親天天在外奔波,很少管我,對他,即使不是陌生人,也像個過客,而且是我不歡迎的客人。對于我的冷言冷語,父親似乎從來沒有疑惑或者抱怨,他只是默不作聲,其實我更害怕這種沉默。母親告訴我,父親其實很愛我,她很害怕我恨他,我突然笑了,仿佛一個死結突然被解開。我們經歷著。承受著,在淚水中說要堅強。在微笑時內心脆弱無助,可是成熟必然是矛盾的,有誰不是一出生就哇哇大哭呢?只要走的時候留一抹笑靨,便沒有白來。下弦月,接近尾音的臆想,承載了太多孤獨的重量。
晦 日
農歷最后一天。
“月”字已虛,“日”字取而代之。只是“晦”字難免夾帶晦澀、陰晦,讓人不見月已心中灌滿惆悵,好在真的見不到月了。真的沒有了,它無聲無息地選擇了隱匿,然而心中早已有日月,深深鐫刻在連接心房與心室的每一根動脈與靜脈上,血液的無限循環,將月的精華傳遍全身。我打算第二天早上去找父親,對他說我十七年來一直沒有說出口的兩個字,謝謝,這不叫矯情,這叫親情。我們總是以“再見”作為結局,“再見”是“再次相見”還是“再也不見”,卻無從得知了。
希望第二天的太陽早點升起,和晦日道一聲――再見。
一個個輪回。是月的智慧。
“馬上就要開學了,還要什么作業沒做啊?”老媽邊搜我的書包便問我。
“沒什么了,作業早就做好了。”我說。
“那給我看看你抄作業的小本本。”老媽嘮叨著。
“麻煩死了,給,給,給,我就不信你能找出來沒有做的作業。”因為在玩電腦,所以很生氣的說。
“卷子做好了,句子抄好了,作文、日記寫好了,暑假生活寫好了,科幻畫寫好了,龍龍(我小名)還真有一個你沒做呢!”老媽說。
“什么啊?我記得都做好了的啊。”我說。
“你看,科技小制作,你做了嗎?”老媽說。
“額,那個,那個。”我想著借口蒙混過關。
“趕緊去做,馬上就要開學了,居然還有作業沒有做完,真不像話,看你上學以后怎么辦?”老媽不停地念叨著。
我打開百度,拿出我打字的超級速度,找到了科技小制作的做法。
O__O"…我被嚇萌了,一直以為,科技小制作老是剪啊剪,不停地剪紙片,原來還有高科技哦。
O__O"…我又被嚇著了,想這個小制作的人自己都做不出來,怎么讓我們做啊,這小制作的材料上哪兒找去,看來我得去月球考察考察了,看看能不能找出關于這個小制作的零件+_+。
不行不行,那些都太難太難了,我一個小學生上哪兒那么好的智商,再說最主要的是上哪兒找那材料去呢?還是找幾個簡單一點的,別人已經做出來了的小制作吧,應該不會太傷腦筋。
O__O"…這就是所謂的小制作了,跟幼兒園小朋友的游戲差不多了,哪一個低智商的人想出來的嘛,我知道了一定會揍他一拳,詛咒他一輩子用不了電腦,那笨蛋都可以想出來的低智商小制作就是什么自制肥皂紙、自制不倒翁、自制橡皮擦……很多很多笨蛋可以做出來的小制作,這種小制作在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被老師嚴重淘汰了,還敢發在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