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怎樣評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試卷;講評;能力
考試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工具之一,學生的每次考試或測試之后,教師一般都應安排試卷講評課。而考試后的試卷講評課更是復習極為關鍵的環節。通過講評能幫助學生澄清模糊概念,彌補缺漏,糾正錯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明確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經驗,我認為要做到以下點:
一、注重查漏補缺
讓學生自查自改,進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學習方法、自我明確努力方向。應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對考點進行分析,如思考試題涉及哪些知識點、要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的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所以教師在講評時,應時刻做好思路思維的示范,要將嚴謹、富有邏輯性的解題思路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從解題思路、方法和規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啟發。
二、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與思考的能力
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或通過同學間的相互討論而獲得解決。因為這樣做印象會更深刻,不易忘記。因此,講評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忌教師一言堂,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要設計帶有啟發性、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板演,或設計為理解題意的小實驗讓學生操作,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假設猜測、凝練觀點、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格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知識整合與遷移
試題受考試卷面、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知識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題者往往以點帶面體現課本知識,教師講評時應從這一“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因此,講評內容要反映知識的前后聯系,使學生掌握事物的成因、分布和規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答題規范和答題技巧
每次考試,總有些學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這也是我們在講評時應該提醒學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種類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錯題目造成的,有寫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的不按要求答題而失分。這些題目往往是學生能做對的結果做錯了,講評試卷時,講評課要有利于鞏固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通過試題的講評,進一步明確試題考查的目的,彌補有關知識缺漏,熟練有關的技能技巧,總結做題的方法規律,學會對試題的變式,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做題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今后不再出現類似的答題錯誤。
五、激勵學生
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一般都會比較認真地查看自己錯在哪里,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并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怎樣做,一定要在下次考好,具有激勵性。所以老師在講評時應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一個適當的評價,依據鼓勵為主的原則,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同時提出善意的批評和殷切的期望,讓學生意識到不足,必須進一步努力,信心十足地迎接新的學習任務,達到激勵的目的。
一、要認真備課,做好充分準備
一是在認真批改試卷的基礎上,做好量化統計工作,對整個試卷的答題質量心中有數。掌握班級學生總體得分情況,在整個平行班中的大次。既要在本班級內進行對比,也要與平行班進行橫向比較,甚至與外校作比較。二是校對題目,對題目的難易程度心中有數,從而對試卷的質量作出評估。三是對錯誤率高的題目按照題型予以歸納整理,為典題分析作準備。四是對有價值的題目,進行變換題目的設計。五是總結解題規律,為后面的考試提供參考。
講評課不僅要關注試題本身,作為一節課,與其他課一樣,備課時還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備學生情況。針對這份試卷,思考我們的學生總體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是否存在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水平的發揮等。二是要備教學方法。通過什么手段追求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明確哪些題目讓學生自查自糾,哪些題目需要重點講解;使用怎樣的手段解決答題中的失誤,認真選擇教學方法,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多用討論法、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暴露解題過程中的失誤,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剖析。
二、要體現三維目標
從知識與能力的角度看,講評課要鞏固基礎知識,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反思,提高解題分析能力。從方法與過程看,需要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學、教、議、練、思相結合。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看,考得好固然要表揚,考得不好也要予以鼓勵。通過學生參與對試題的分析診斷,學會反思、自學互教,從而發揮講評課的激勵功能,關注非智力因素對考試的影響。
三、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
一是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成為課堂節奏的調節者,解決問題的指路者,課堂全局的掌控者。二是一般校對與重點講解相結合。需要對錯誤率比較高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錯誤率低的題目可以由學生自主討論、相互幫助來解決。三是適度開發現有的題目資源。對一些信息豐富、值得深度挖掘的題目,不是停留于知道答案的層次,而是變換設問方式、看問題的角度,形成新情境、新問題,追求舉一反三的效果,既解答了本題又開闊了視野。四是重視對解題規律的總結。綜合分析該題型所暴露的共性問題,歸納解決共性問題的規律與方法。
四、要按照科學的流程來開展教學
1.總體分析。對本試卷和本班級的考試情況作出評估。這個環節只需3-5分鐘,首先向學生總體交代試卷的質量,例如范圍是否合理,分值是否適當,難易是否適中,讓學生對這次試卷有一個了解;其次交代班級的平均分,以及班級平均分在同類班級中的位次,讓學生對自己在本次考試中的成績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2. 校對與解析。客觀題部分:教師著重分析典型題目,最好按照類別展開分析,比如準確記憶理解類、史料解讀類、表格釋讀類、組合選擇類等。個別題目,可以重新設計,尋求同題異構、異題同解的效果。主觀題部分:一是抓住每個題目的主題。每個歷史主觀題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把知識串聯起來的線索。答題的思路必須圍繞主題展開。二是抓住主觀題設問的集中方式,引導分析答題技巧。如果屬于“據材料回答”類就引導學生從材料中尋找有效信息,如劃分史料的層次,找出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假如是“據材料和所學知識”類則不僅要從史料中找信息,還要結合自己的所學知識來答題。如果是“論證材料觀點”類,就首先明了材料的觀點,然后用自己的所學知識證明或駁斥史料的觀點。如果屬于“啟示或認識”類就結合主題、現實,闡述自己的認識。如果屬于“小論文”類就先確定論點或題目,然后圍繞這個主題組織證據。分析題目也不是要面面俱到,可以按照幾個類別,分別從幾個大題中抽出典型予以分析。解析題目可以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發言、學生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分析解題思路、暴露思維的過程,從而對癥下藥。
3. 答題規律總結。包括審題、知識遷移、語言組織、書寫規范等問題。
4. 典型卷面展示。選擇一兩份學生的答題紙,以投影的形式,讓學生分析卷面格式、語言層次、得分情況,總結答題的經驗教訓。
以前的高中英語課,基本上是teacher-center式的教學,現在大家意識到這種方法的不足,采用了student-center式的教學方法??墒牵@期間很少牽涉到學生的德育教育。記得曾有句話,我認為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值得去深思它,“學生的身體不合格是廢品,智力發展不健全是次品,而品行不合格是危險品!” 所以,我們的責任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還應該重視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積極主動地從思想上引導他們健康地成長。
那么,要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課堂抓起?,F行高中英語教材的內容都比較廣泛,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有關禮儀和交際的單元有高一新教材上冊Unit 1 ( Good Friends)和Unit 6 ( Good manners),我曾用Unit 6(Good manners) 中的Reading上了一次匯報課。剛開始,我用幾個典型的關于文明禮貌的圖片導入,引導學生看圖練習,并導入課文。第一幅圖畫的是幾個學生扶一位老大爺過馬路,另一幅是幾個學生亂扔垃圾,正好把一位老奶奶給絆倒了。然后我就問:Which do you think is good manners? 當然很簡單,學生都知道是第一幅。這樣學生也就明白了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當然也就大概知道本文涉及的內容了,然后給再出一個問題:What must we pay attention to at table manners? 學生考慮幾分鐘后,然后再提示性地說些關于餐桌禮儀方面的知識。這樣大家知道了西方餐桌上的禮儀,同時導入新課。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餐桌上的禮儀,知曉了一些公眾場合應該注意的道德問題。最后在Post-reading里給學生用數幅圖片再滲透一些其他方面的禮儀,比如,同學間互助胡愛、敬老愛幼、熱愛大自然和保護環境等。另外,還進行了一個比較貼近學生話題的Talking:如何處理同學間的摩擦和小矛盾。整節課讓學生真正達到一個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從自我做起,提高環保意識,尊老愛幼,互幫互助。聽課的領導、同事對我的這節課評價比較好。
還有些課程是關于其他方面的德育教育,比如高一新教材上冊Unit 8 (Sports),Unit 11( The sound of the world) 和Unit 12( Art and Literature);下冊有Unit 16(Scientists at work),Unit 20( Humour),以及Unit 22( A world of fun)。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使學生更加有涵養。還有些涉及到學習習慣、吃苦耐勞、人生毅力、科學奉獻、自由追求等內容的篇目,教育學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人生追求的理想。最后幫助學生聯系到自己,想想自己生活在一種優越的環境中,就更應該珍惜生命和時間,而不虛度青春,應努力學習來完善自己。
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文化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使其更加全面地發展。在1994年由各國教育部長參加的“第44屆國際教育大會”的《宣言》中,也明確提出了“特別注意改進課程、教科書內容和包括新科技在內的其它教育材料,以便教育有愛心和責任感的公民,使他們面對其它的文化能夠欣賞自由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差異,并能防止沖突或通過非暴力手段解決沖突”。由此可見,人類社會對道德教育已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重視的程度。因此,我們要把握好每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在講述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必要的德育滲透。
再者,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樹立真正的榜樣,從自我做起。有人給師生關系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即電路適配器,相同的教育條件、教育對象,通過一定的師生關系配置,或許能爆發出強烈的教育能量,產生積極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會產生短路,使學生厭學。在這個電路適配器的關系中,老師則處在一個更主動的位置上,換句話說,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師生關系,主動權在老師手上。北大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提出:“中國人社會化的過程一直就是從家長的權威到老師的權威再進入社會的過程。家長的撫養方式就是扼制孩子的沖動,在家就把他們教訓成壓抑感情,迎合成人需要的人;在親子關系上沒有形成平等、溫暖的關系;而到了學校,教師本身就具有社會角色的權威,傳統上又擁有道德上的權威,學生就只能聽老師的。 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有良好的社會公德修養。還要注意知識的更新,在觀念上更要與時代同步,否則靠以前簡單加懶漢的作風,對學生只能是一種智力浪費和精神虐待。尤其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敬業愛崗,才能激勵學生勤奮好學;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學生才會多努力少懈怠;師生關系融洽,教學才會成功。因此,無論在行為上還是意識上,我們都應該發揮“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作用,做到以身作則。有些教師總認為,教學生是我的職責,至于我自身的修養,那是和教學無關的;有些教師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遲到早退,對工作冷淡,沒有責任心,得過且過;有些人認為我的責任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只要在我的課堂上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只要他們把該記的、該學的文化知識學會弄懂就行了。至于他們的思想品德,那是長期養成的,而非我個人力量所為。
其實要想充分發揮“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功效,還有一點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課,以達到更高的教學境界。這就給教師備課和上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制定合理的教學程序,確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外,還應注重知識與能力轉化的行之有效的途徑,結合班里學生的年齡、心理、身體特點等,針對學生實際,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傳統美育教育等融入教學中去。
一、及時講評,提高講評課的時效性
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在高中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課堂教學比以前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得到了良好的鍛煉。但由于現在的高考政策導致高中課堂教學時間非常緊張,分配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訓練和練習的時間就更少了,盡管如此,高中的化學教師也應該擠出盡可能多的時間,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練習給他們進行適當的講評,因為,學生在做完題后,都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哪些題做得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此時學生的思維還處在興奮的狀態中,如能及時地講評,就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知識,知道解題過程中的得失,也能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迫切的愿望,我們的講評課也能取得最佳的講評效果。相反,如果講評得不夠及時,學生迫切知道的心理淡化了,興奮狀態被慢慢地抑制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就得不到及時的滿足,不但打擊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到講評課的教學效果,那么高效的講評課就無從談起了。講評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及時地得到信息反饋,講評不及時,就失去了講評的意義。
二、認真備課,增強講評課的針對性
認真研究高中的化學教材我們發現,在某些內容的編排上知識重點不夠明確,導致內容過于簡單,學生學得固然開心。但是知識點淡化和知識難度明顯降低的同時,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卻更高了,使得新教材與學生能力之間的落差更大了,學生做題感到很“痛苦”,做題的質量顯然大大降低了。所以,在習題課講評前,教師首先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一是每道習題都要親自動手做一遍;二是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要做好統計,對各題的錯誤要做到心中有數;三是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特別是較多數的學生普遍性出錯的原因,找到“癥結”所在,能使學生通過講評后,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實辦法,今后不再重蹈覆轍;四是要注意幫助學生一起歸納解題方法。這些工作做到位了,講評的針對性就增強了。
三、突出重難點,提高講評課的實效性
在化學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由于課時偏緊,習題課課時更是有限,在習題講評中,我們同樣希望能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調動學生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習題講評如果從頭講到尾,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每一道習題都詳細講解,分析解題思路,這樣既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這樣不但會浪費大量時間,而且會使學生會產生心理疲勞,講到重點的、普遍性的錯誤時,也不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有的習題學生一做再做,一講再講,一考再考,到最后學生還是出現同樣的錯誤。習題講評課和上新課一樣,也要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哪些是重點,哪些該詳講,沒有固定的模式,要視學生的具體學情而定。一般的,對學生普遍出現的疑難問題或典型錯誤要進行重點講
評,要不遺余力地和學生一起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最后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講解典型例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化學考點多,考題千變萬化,一份習題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羅列進來。講評時,不能只針對某個錯誤,而應對典型的例子,聯系到若干相關或相通的其他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拓展思路。這樣學生才能融會貫通,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之目的。同時,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擺脫題海戰術的束縛,培養學生的輻射思維能力和復合思維能力。
例1.把6.1克的CO與H2組成的混合氣體與足量O2充分燃
燒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 )
A.6.1克 B.9.6克
C.7.2克 D.無法確定
通過此題的分析,可以找到以下規律:(1)將Na2CO3和NaOH的化學式改寫為Na2O2?CO和Na2O2?H2的形式,更好理解CO與H2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產物通過足量的過氧化鈉,導
致固體質量增加的原因。(2)CO或H2完全燃燒后,產物通過足量的過氧化鈉,固體增加的質量是CO和H2的質量。(3)CO與H2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充分燃燒后,產物通過足量的Na2O2,固體增加的質量是CO與H2的總質量。(4)能拆寫成CO與H2的組成形式的有機物,如HCHO、CH3OH,等充分燃燒后,產物通過足量的過氧化鈉,固體增加的質量就是該有機物的質量。
題目經過如此挖掘,極大地豐富了原題目的內涵,擴大了知識的覆蓋面,深化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透過現象抓本質的能力。
我們知道練習的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因此選編練習一定要有目的。進入高三復習階段老師和學生手邊有大量的練習,作為老師我們要憑自己的經驗幫助學生進行選擇。
1、題量適當,高三練習也應以分塊的小練習為主,平時練習時間至多一節課。如果是做高考模擬題,應盡量安排在和高考一樣的時間內完成以便讓學生適應高考。
2、題型要與高考一致。
3、題目的選材要有時代性,這樣才會使練習和講評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研究一下近年來江蘇的高考卷也不難發現閱讀的選材也具備這樣的特點。
總之,老師應當根據自己學生的水平和實際需要來選編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非常熟悉,也要求老師自己要做大量的題以有效地選編練習。
二、監控練習
課堂練習時教師應在教室進行全時監控。一方面,教師應保證所有學生都在專心做題。另一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做題速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看是否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完成所給予的任務。
三、批改練習
批改練習的目的是檢查學生練習的質量,為講評課提供依據,從而減少教師講與學生聽的負擔,使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我常用的批改法有:全批全改法、抽查法、面批法和學生自行批改法。
全批全改法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對于我們這樣的小班教學,最好用全批全改法和面批面改。
四、統計練習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