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年級上冊歷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由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兄弟連》真是的反映了戰爭和戰爭中的人,他把戰爭描寫的很貼切,很寫實。因為他是以一群二戰老兵的眼睛去看戰爭,而不是像無聊的國產劇是一群文人想象的。二戰老兵經歷了真正的戰爭,他們懂得珍惜生命,熱愛和平。這樣的人我們崇拜他,他在戰爭中為戰友付出著,和平時期他們為人們講述著戰爭的殘酷性,他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危害。而美化戰爭的人,還有英雄主義的文人們,他們沒有讓人們看清戰爭,他們不應該得到尊重。所以英雄不是寫出來的,英雄就在我們的身邊。所以要反思戰爭,珍愛和平。
每一次戰爭損失的物質財富不計其數,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的損失就有3500億美元,傷亡軍民達3000多萬。整個二戰中損失的財富用金條來計算,它可以繞地球三周多。然而在戰爭中失去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也在不斷的失去,遺跡的毀壞,文物的毀壞,親人的喪失,戰爭對人們的摧殘都是殘酷的。
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的戰爭,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戰爭,二戰結束后美蘇之間的冷戰把德國一分為二,互相軍事競賽,每年用在軍費上的開資就占GDP20%,有的更高。還有北約對第三世界國家的進出口限制,還有發達國家到落后地區去融資去掠奪財富,這些看不見的戰爭更為可怕。
一、選擇:(每題2分,共24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中)
1、2014年6月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在大運河上正在舉行龍舟賽如圖1,運動員喊著號子、合著鼓點有節奏地同時劃槳。下列有關聲現象說法不正確的是()
A.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到岸上觀眾耳朵中的
B.鼓聲是由鼓槌振動產生的
C.運動員打鼓用的力越大,鼓聲響度越大
D.岸上觀眾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的
2、對下列圖中物理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3、揚州市城市建設和管理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城區內某些路段禁止汽車鳴笛、住宅區道路兩旁植樹造林、跳廣場舞的人要把音量調小一些等.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綠化居住環境B.緩解“熱島效應”C.減少大氣污染D.降低噪聲污染
4、下列現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A.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現了人影相隨B.日食與月食的形成
C.小孔成像D.司機通過觀后鏡觀察車后情況
5、晚上,小科在家里通過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內燈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對該像描述正確的是()
A.所成的像是實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6、在“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中,用光學知識解釋桃花紅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發出紅光B.桃花反射紅光
C.桃花吸收紅光D.以上說法都不對
7、下表是一些物質的凝固點和沸點,根據表中數據判斷,能在我國各個地區都能測量氣溫的溫度計應該選用()
物質水水銀酒精乙醚
凝固點/℃0-39-117-114
沸點/℃1003577835
A.水溫度計B.水銀溫度計C.酒精溫度計D.乙醚溫度計
8、在皮鞋擦過鞋油,還要用鞋刷或軟布反復擦幾下,越擦越亮,這是由于()
A、反復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復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鏡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復擦可使鞋油均勻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顏色比皮革鮮艷,可增加鏡面反射效果
9、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可以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加以解釋.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A.天氣很冷時,窗玻璃上會出現冰花,這是一種凝固現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熔化時吸熱
C.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比較冷,這是因為人身上水分蒸發帶走熱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凍的冰糕,放一會兒,發現包裝外層出現小水珠.這是液化現象
10、如圖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中,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鏡上,光線AO緊貼紙板射向鏡面的O點,為研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的位置關系,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A.繞ON前后轉動板EB.改變光線OB與ON間的夾角
C.改變光線AO與ON間的夾角D.繞ON前后轉動板F
11、如圖3,小明把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時,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B恰好與蠟燭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僅根據這步實驗,小明就提出:“若將蠟燭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終是與物等大的”.他這一提法屬于()
A.猜想B.評估C.設計實驗D.實驗結論
12、甲聲音波形如圖4,把音調比甲高的乙聲音輸入同一設置的示波器,乙聲音的波形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幅()
A.B.C.D.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40分)
13、紅外線具有_________效應,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A、驗鈔機、B、電視機遙控器、C響尾蛇捕食D眼鏡店用來清潔眼鏡的清洗器來說,其中屬于紫外線應用的是_______。(填寫字母代號)
14、有一種新型鎖——聲紋鎖,只有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才能把鎖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這種聲紋鎖主要是依據聲音的來辨別主人。
15、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縣發生6.1級地震,有些動物比人提前感覺到,是因為地震時伴有聲波產生;醫生用的“B超”是利用聲波獲得信息.
16、有時,教室黑板反光能“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使這些同學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他們學習,其原因是光在反光區發生了反射;為了保護同學的眼睛,請你根據所學的知識提出改變這種現狀的一條建議:。
17、如圖5,研究光的反射時,測得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40º,則反射角是度。
18、櫥房里多處可以看到一些物態變化現象,如液化氣罐中的煤氣是用__________方法液化的。冬天的早晨我們常會在窗玻璃(內側或外側)上看見美麗的冰花,這是一種(填寫物態變化)現象。
19、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如圖6,這個現象叫光的__________,只有用________色光屏,我們才能看到看到七彩光帶。
20、如圖7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現象說明:,小球的作用是,這里應用了科學探究中常用的的物理方法。
21、夏天,奶奶從冰箱里拿出的雞蛋后,發現不一會兒雞蛋上便布滿了許多細小水珠,過一段時間小水珠又都自動消失了.對此請你幫奶奶解釋一下,這一過程先后發生的兩種物態變化依次是和.
22、小林感冒了,去醫院去打針,護士幫他打針前,會先用酒精棉球對注射處進行消毒,此時小林會感到該處________(填“熱”、“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該處會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而發生(吸熱或放熱)現象。護士在為他測量體溫用的體溫計是利用液體_____的性質而制成。
23、10月15日,學校組織體檢時,醫生讓李華同學觀察前方平面鏡中的視力表來檢查視力,視力表在李華同學的后方2.5米處,李華坐在鏡前1.5米處,他在鏡中看到的是視力表的一個(倒正情況)、(大小情況)(虛實情況)像。此時醫生檢查的是李華距鏡中視力表米的視力情況,李華為了看清平面鏡中視力表下面幾排字母的像,她向平面鏡走去。在他走向平面鏡的過程中,他所看到鏡中自己的像將,他與鏡中的像的距離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4、如圖8,小剛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輕撥與重撥鋼尺,則鋼尺發出聲音的_____不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
則鋼尺發出聲音的______不同。(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25、在學校的慶國慶的晚會上,學校一名男低音校友正在放聲歌唱,為他輕聲伴唱的是另一位女高音校友,則________(男校友或女校友)的音調高,________(男校友或女校友)的響度大。同時為他們伴舞的是學校舞蹈隊,她們上身是白色衣服,下身是藍色裙子如圖9,當舞臺上的紅色燈光照在她們身上,舞臺下的觀眾會看到她們上身是色衣服,下身是色裙子。
26、如圖10是一些小冰塊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知:冰的熔化過程共持續min;第4min內冰塊呈態,加熱至第10min時,物質的狀態為.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晶體/非晶體)。那么,判斷晶體的重要依據:。
三、解答題:(第27題每圖2分,第28題3分,第29題6分,其余每空1分,共50分)
27、按要求作圖
(1)光線L射到某平面鏡上,使其沿水平方向傳播,如圖11.請在圖中畫出所需平面鏡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2)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12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
(3)如圖13作出AB物體經過小孔MN所成的像A,B,。
(4)圖14所示S為發光點,MN為平面鏡,請畫出由S點發出并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A點的光線。
28、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1)如圖15是某同學選用溫度計測小燒杯中水的初溫的操作圖,其中A是操作過程,B是讀數過程。
①A圖中操作的錯誤是
②B圖讀數中的錯誤是
③除了圖16中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該同學在做實驗時,水的初溫如圖17所示,其讀數為_________,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所用的時間過長,為了縮短水沸騰時間,你覺得應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18中(a)、(b)是某同學做觀察水沸騰實驗時看到氣泡上升情況示意圖,其中圖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當水溫升至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溫,4min后水開始沸騰,接著又觀察記錄了6min,然后移開酒精燈,停止加熱,沸騰停止,記錄數據如下表
時間t/min0123456789
溫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該同學根據觀察現象,分析數據,歸納有如下發現:
①水沸騰的時候,是在液體___________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②從記錄的數據看出,在某一次觀察記錄中有明顯錯誤的是第_______min時的數據。
③停止加熱,沸騰停止,說明沸騰過程需要(填“吸”或“放”)熱。
29、八年級(1)張偉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是按如下實驗步驟進行的:
a.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圖19
b.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
c.將另一支完全一樣的蠟燭點燃放到像的位置,觀察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
d.用直尺測量出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
請你針對孫悅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張偉同學為什么選用玻璃板而不選用平面鏡,目的是。(2分)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你覺得張偉應選擇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3)為便于觀察,該實驗在__________(較明亮/較黑暗)環境中進行;
(4)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實驗時將會出現什么現象?。(2分)
(5)張偉使點燃的蠟燭在三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三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與他同座的李明認為張偉測量次數過多,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了。你認為李明的觀念(正確或錯誤),因為張偉這樣做的目的是。(2分)
(6)張偉同學的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來:(2分)
30、李樹家裝修新房時考慮聲學吸音效果。他想比較幾種常見裝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來相同的三種小塊材料(聚酯棉、軟木、泡沫),進行了圖20實驗:桌面上放一個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別放上待測試的小塊材料,將懸掛在細線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釋放去敲擊玻璃杯,仔細比較玻璃杯發出的聲音大小。
(1)他找來相同的三種小塊材料(聚酯棉、軟木、泡沫),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體積、厚度)。
(2)小明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材料種類聚酯棉軟木泡沫
玻璃杯發聲大小最小較大
最弱較弱
你認為表中空格處應填入______________;
(3)小明實驗中的三種材料,僅從吸音性能的角度考慮,最適合隔音墻裝修的是___;
(4)從上面實驗中你認為影響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_(寫出一個即可)。
31、如圖為一利用紅外線工作的防盜報警器,其原理是:紅外發射器發出一束較強的紅外線,紅外接收器可接收紅外線,當盜賊遮擋在AB間,即擋住紅外線,此時紅外接收器無法接收到紅外線,便驅動喇叭報警,從而達到防盜的目的.
(1)該原理說明:
①紅外線_____(是/不是)沿直線傳播的.②紅外線_____(能/不能)穿透人體.
(2)紅外線看不見,摸不著,你怎樣才能證明紅外發射器和接收器間是否有紅外線?
請簡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選擇:(每題2分,共24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中)
題號123456789101112
得分BCDDCBCBADAB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40分)
13、熱使熒光物質發光A
14、音色
15、次超
16、鏡面將黑板反光區打磨或用不易反光材料作黑板,只要合理都可得分
17、50
18、壓縮體積內側凝華
19、光的色散白
20、發聲體在振動將音叉微小振動放大或顯示音叉的振動轉化
21、液化汽化(蒸發)
22、冷汽化(蒸發)吸熱熱脹冷縮
23、正立等大虛5.5不變變小
24、響度音調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2015•福建廈門中考)人們常說“鐵比木頭重”,這句話的實際意義是,與木塊相比鐵塊具有更大的( )A.重力 B.質量 C.體積 D.密度2.下列關于質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水結成冰后質量變大了B.物理書在北京和上海的質量是一樣的 C. 的棉花比 的鐵塊質量小D.將鐵塊壓成鐵餅,質量減小了3.當甲車突然向前開動時,與之并排停放的乙車駕駛員感覺自己的車在 向后退,則他選擇的參照物是()A.地面 B.甲車 C.乙車 D.路燈4.學了密度知識后,李明同學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對一個雞蛋的體積進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實際的是( )A. B. C. D. 5.如圖1所示,兩列火車并排停在站臺上,小強坐在車廂中向另一列車廂觀望。突然,他覺得自己的列車開始緩緩地前進了,但是,“駛過”了旁邊列車的車尾才發現,實際上他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強感覺自己乘坐的列車前進了是以站臺為參照物 .小強發現自己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是以坐在旁 邊的小紅為參照物C.小強發現自己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是以旁邊列車的車尾為參照物 .小強先后不同的感覺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同而造成的6.下列實例中,為了加快蒸發的是( )A.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B.把新鮮的蔬菜裝入保鮮袋中C.給盛有酒精的瓶子加蓋 .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7.(2015•河南中考)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白氣”,下列有關“白氣”形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這是干冰在常溫下的升華現象B.夏天從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圍冒“白氣”,這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凝華現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經常出現“白氣”,這是河面上水蒸氣的汽化現象D.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白氣”,這是壺嘴噴出的水蒸氣的液化現象8.如圖2是海波的熔化圖像,下列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 A.海波是非晶體 B.海波在 段是液態 C.海波在 段吸熱,溫度不變 D.海波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時約8 min9.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 ,其相對同一參考點 的距離 隨時間 變化的圖像如圖3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兩物體由同一位置 點開始運動,但物體 比 遲 才開始運動 時刻, 在 點, 在距離 點 處 從第 開始, , 末 相遇 5 內 的平均速度相等 .只有①④正確 .只有③④正確 .只有①③正確 .只有②③④正確10. 兩個實心物體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4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物質的密度比 的大 B. 物質的密度是 C. 物質的密度是 的2倍 D. 的密度與它們的質量、體積有關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1.為了預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學生每天早上用如圖5所示的體溫計測量體溫,這種體溫計是根據液體 的規律制成的,圖中所示體溫計的讀數是 ℃。 12.如圖6所示,紙帶上 兩點之間的長度是 。 13. (2015•杭州中考)經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 。在某次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 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 ,則經過________ 后汽車才開始減速;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以 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 ,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________ (選填“變快”“變慢”或“不變”)。
14.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水沸騰時氣泡上升的情況如圖8 (選填“甲”或“乙”)所示,若實驗環境氣壓明顯低于1標準大氣壓,則測得的水的沸點會 100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5.如圖9所示是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碼盒,盒內的砝碼有 一個、 一個、 兩個,剩下的砝碼是 和 ;調節好天平后,將物體放在右盤,通過加減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重新恢復了平衡,讀出砝碼和游碼示數之和為112 g,則物體的實際質量是 g。16.甲、乙兩人從相距 的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 ,乙的速度為 ,甲帶一條狗,同甲一起出發,狗的速度為 ,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跑,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跑,這樣持續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時,這條狗一共跑了 17.用已調好的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應將砝碼放在天平的 盤。當放入 、 和 的砝碼各一個,游碼撥到如圖10所示的位置時,指針恰好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則被測物體的質量為 g。 18.如圖11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錐形瓶中,瓶口加蓋玻璃片。微微加熱,瓶中充滿紫色的碘蒸氣,此過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停止加熱,碘蒸氣凝華,看到的現象是 。19. ( 2015•湖北黃岡中考) 媽媽買了一只銀手鐲,為了初步判斷是不是純銀制成的,小明利用首飾店的電子天平、溢水杯、大小合適的燒杯、水等進行了如下實驗:A.將電子天平放在桌面上,調節底板水平;B.將手鐲放在電子天平的托盤上,液晶屏顯示如圖12所示,則手鐲的質量為_________g;C.用電子天平測量空燒杯的質量為 ;D.將手鐲浸沒到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用燒杯收集溢出來的水;E.用電子天平測量溢出來的水和燒杯的總質量為 。(1)手鐲的密度為_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數)。 (2)測量前,若電子天平底板沒有調水平,則測得的質量偏_________ (選填“小”或“大”)。(3)由于溢水杯口殘留有少量水,由此會導致測得的密度偏_________ (選填“小”或“大”)。三、簡答與探究題(20、21題各3分,22題6分,23題7分,24、25、26題各8分,共43分)20.如圖13所示,甲圖是兩位同學在一段時間內以不同速度勻速直線運動的三幅照片,請你在乙圖中用圖像分別描述出男女同學的大致運動情況。21.火熱的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會兒后,發現瓶外壁“冒汗”。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這種現象。 22.小楊同學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畫出了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14甲所示。 (1)由圖甲可知,冰的熔點為 ℃; (2)如果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計讀數為 ℃; 23.下面是小濱同學探究“水的沸騰”實驗的過程: (1)安裝實驗器材時,小濱應按照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2)安裝好器材開始實驗后,小濱的操作如圖15所示,請指出小濱的錯誤之處: ; (3)下表是實驗過程中不同時刻的溫度記錄,小濱由于粗心大意記錯了一個實驗數據,你認為錯誤的數據是 ,你這樣判斷的理論依據是 ; 時間/min … 8 9 10 11 12 13 14 …溫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4)改正數據后,小濱根據實驗數據判定該地水的沸點為 ℃,可能的原因是當地的大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標準大氣壓; (5)小濱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未立即停止沸騰,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合理即可)。24.在圖16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 讓小車從斜面的 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 點和 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 段的路程 ,如果測得時間 。則 段的平均速度 。 (2)在測量小車從 點到達 點所用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 點才停止計時,測出 段的平均速度 會偏 。 (3)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 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 點所用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 ,理由是: 。25.小欣為了測量液體 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圖17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度線處。橫梁靜止時,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如圖17甲所示。為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動。 (2)將液體 倒入量筒中,如圖17乙所示,則量筒中液體 的體積為 (3)將量筒中的液體 全部倒入空燒杯中,把燒杯放在調節好的天平的左盤中,當右盤中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17丙所示時,天平橫梁再次水平平衡,則燒杯和液體 的總質量為 。 (4)實驗中測得所用空燒杯的質量為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計算液體 的密度為 kg/ 。1. D 解析:通常人們說“鐵比木頭重”的意思是說單位體積的鐵的質量比單位體積木頭的質量大,即指鐵的密度比木頭的密度大。故應選D。2. B 解析: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狀態、位置、形狀的改變而改變,故A、D選項錯誤,B正確。 的棉花和 的鐵塊所含的物質一樣多,質量相等,故C選項錯誤。 3. B 解析:由題意看出甲乙兩車開始時都處于靜止狀態,當甲車開動時,乙車相對于甲車位置不斷變化,因此乙車的駕駛員覺得自己坐的這輛汽車在后退時,選擇的參照物是甲車,B選項正確。4. 解析:一個雞蛋的質量約有 ,密度約 1 ,由 得 ,故B選項正確。5. 解析:小強在以另一列車廂為參照物時,感覺到自己乘坐的列車前進了,而他以站臺為參照物時,卻發現自己乘坐的列車是靜止的,故 選項錯誤;小強先后不同的感覺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同而造成的,故 選項正確。6. A 解析: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以及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液體的溫度越高,液體的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越快,液體蒸發越快。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既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又加快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能夠加快蒸發,故A選項符合題意;把新鮮的蔬菜裝入保鮮袋中,既減小了液體的表面積,又減慢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從而減慢蒸發,故B選項不符合題意;給盛有酒精的瓶子加蓋,可以減慢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從而減慢蒸發,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可以減慢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從而減慢蒸發,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7. D 解析:干冰在常溫下升華吸熱,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舞臺上的“白氣”,A選項錯誤;夏天從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圍冒“白氣”,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經常出現“白氣”,冬天水燒開后壺嘴處噴出“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C選項錯誤,D選項正確。8. C 解析:從圖像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過程中有一段平行于時間軸的線段,即在熔化過程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因此海波是晶體, 選項錯誤, 選項正確;海波在 段是固態, 選項錯誤;海波從第 開始熔化,到第 熔化完畢,用時約 , 選項錯誤。 9. D解析:①由圖像可知兩個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的, 是從距離 點 處出發的; 時刻, 在 點, 在距離 點 處;③從第 開始,在相等的時間內, > ,故 末時, 兩物體距參考點 , 相遇;④5 s內, , ,故A的平均速度 = , , ,故 的平均速度 ,A、B的平均速度相等。只有②③④正確,故選D。10. B 解析:從題圖中可以看出, 物質的密度 , 物質的密度 ,故 選項均錯誤, 選項正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選項錯誤。11.熱脹冷縮 37.8 解析: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圖中體溫計的讀數是37.8 ℃。12. 29 解析:使用刻度尺要首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沒從0開始,把 處當作“ ”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 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圖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物體末端所對刻度值為 ,物體長度為 。 13. 8 0.7 變慢 解析:當汽車以 的速度勻速行駛時,汽車在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為 ,汽車減速過程行駛的距離為 ;當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時,汽車在反應過程中行駛的距離為 ,此時的剎車反應時間為 ,因為 ,所以駕駛員邊打電話邊駕車,此時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變慢。14.甲 低于 解析:水沸騰時,隨著氣泡的上升,氣泡越來越大,并且到液面破裂;液體的沸點受氣壓影響,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若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則沸點低于100 ℃。15. 一個 一個 解析:盒內的砝碼有 一個、 一個、 兩個,剩下的砝碼是 一個和 一個;用天平稱物體質量,應該是左物右碼,即左盤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加游碼指示的質量值,現在是左邊為砝碼,右邊為物體,則該物體的實際質量 砝碼質量 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16.12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狗跑的時間就等于甲、乙兩人從出發至他們相遇的時間。設從出發至相遇,甲、乙兩人行走的時間為 ,所以狗在時間 內來回奔跑的路程 。 17.右 36.6 解析:用已調好的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上,在右盤中加減砝碼,并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所有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應的刻度值,本題中被測物體的質量為 。18.升華 紫色碘蒸氣消失,瓶內出現固態碘解析:微微加熱,瓶中固態的碘吸收熱量,變成紫色的碘蒸氣,這種物態變化是升華;停止加熱,紫色碘蒸氣放出熱量,又變成固態碘,這是凝華過程。19. 25.230 (1)10.5 (2)小 (3)大 解析:從電子天平的液晶顯示屏上可以看出,質量的單位是g,手鐲的質量為25.230 g。(1)溢出的水的質量為 ,溢出的水的體積等于手鐲的體積,故 ,手鐲的密度為 。(2)電子天平底板沒有調水平,放上物體后,壓力傳感器所受壓力小于物體自身重力,經內部電路轉換后,所顯示質量會偏小。(3)溢水杯口殘留有少量水,使得溢出水的質量偏小,求得溢出水的體積偏小,又因為溢出的水的體積等于手鐲的體積,由公式 可知測得的手鐲的密度偏大。20. 二人的 圖像如圖1所示二人的 圖像如圖2所示 解析:由圖知,女同學追趕并超過了男同學,女同學的速度比男同學的速度大。圖像上,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速度(路程),可得 圖像或 圖像,兩同學都做勻速直線運動。21. 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較冷,啤酒瓶周圍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啤酒瓶時會發生液化現象,變成小水珠,從外面看就像是“冒汗”了。 解析:瓶外壁“冒汗”是瓶外壁出現了小水珠,小水珠的來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故利用液化的知識解答。22.(1) 0 (2) 解析:(1)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由圖甲知,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 不變,所以冰的熔點為 。(2)由圖乙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顯示的示數在0刻度下方第 個小格處,所以溫度計的示數為 。23.(1)自下而上 (2)讀取溫度計示數時視線沒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浸沒在液體中 (3)95 ℃ 水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4)98 小于 (5)燒杯底和石棉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續吸熱解析:(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而溫度計的玻璃泡要浸沒到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燒杯后,再調節溫度計的高度,應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從圖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視線沒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浸沒在液體中。(3)因為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所以錯誤的數據是第 時的數據。(4)因為在吸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保持 不變,此溫度即為該地水的沸點,沸點小于 的原因是當地的大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5)撤去酒精燈后,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說明水還能從石棉網吸收熱量,即石棉網和燒杯底部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24. (1)40.0 25.0 (2)小 (3)不正確 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或小車從 點到 點的過程中通過 點時的速度不為 或小車通過 段的時間與 段的時間之差才是下半程 段的時間) 解析:(1)從題圖中所提供的刻度尺可以讀出 段的路程 ,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得 段的平均速度 (2)測量小車從 點到達 點所用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 點才停止計時,則所測出的時間 偏大,根據平均速度公式 分析可知平均速度 會偏小。(3)在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計算平均速度時,要計算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須用對應物體在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而題中該同學在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 的平均速度時,所測量的時間并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 的時間,因為小車從 點到 點的過程中通過 點時的速度不為 ,所以此做法是不正確的。
一、選擇題
1.我國陸地總面積約()
A.900平方千米B.960平方千米C.960萬平方千米D.1000萬平方千米
2.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東半球,跨南北半球B.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緯度較低
C.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D.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3.下列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分界線的是()
A.天山B.雪峰山C.大興安嶺D.祁連山
4.下面關于我國各民族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B.各民族大聚居,小雜居
C.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D.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國省級行政區中,與河南省相鄰的是()
A.湖南B.江西C.山西D.甘肅
6.我國秦嶺—淮河一線是()
A.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B.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
C.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D.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
7.2010年臺風鲇魚給我國部分地區造成巨大損失,下列關于臺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發生于秋末、春初季節
B.除、云貴高原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受臺風影響
C.臺風是災害性天氣,帶來大風降溫和霜凍
D.臺風帶來大量降水,可緩解伏旱
8.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位置B.季風影響C.地形因素D.緯度位置
9.治理黃河的根本是()
A.上游修建大型水庫B.中游加強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黃河大堤D.下游開挖入海水道
10.下列鐵路線中不屬于南北走向的是()
A.京滬線B.焦柳線C.蘭新線D.寶成線
11.在河南省境內通過的鐵路線有()
A.京廣線、隴海線、焦柳線B.京九線、京滬線、京廣線
C.浙贛線、哈大線、京廣線D.隴海線、寶成線、京九線
12.目前,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是()
A.林業生產B.漁業生產C.畜牧業生產D.糧食生產
13.我國東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兩熟B.兩年三熟C.一年三熟D.一年一熟
14.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重要的條件是()
A.自然資源豐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勞動力充足D.位置優越
15.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主要辦法是()
A.跨流域調水B.人工降水C.修建水庫D.節約用水
二、填空題:
16.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這些自然界中的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____________。
1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設用地等。我國為了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18.從空間分布來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是_______地區和_______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19.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_______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這些縱橫交錯的運輸線,構成了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
20.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_______,_______是國民經濟的主導,而且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21.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實驗區是______________。
三、綜合題:
22.讀中國地形圖(5分)
盆地:
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脈:
⑸________________
23.讀我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圖,完成下列問題。
⑴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這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_______、牧、副、_______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⑵但是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_________與__________矛盾尤為突出。所以,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國政府在人口控制方面,把“實行______________”,在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
24.分析下表“我國各類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值的相對狀況”數據資料,回答:(9分)
資源種類土地耕地礦產河川徑流量森林
總量在世界的排名3436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1/31/33/51/41/5
⑴分析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
⑵指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不足。
⑶談談你對資源利用的看法。
25.請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直線連接起來
A.從烏魯木齊到北京開會,時間緊迫①火車
B.從大同運送大批煤炭到秦皇島,運費最低②汽車
C.從重慶到武漢旅游,沿途觀察三峽風光③輪船
D.從拉薩到西寧,沿途參觀考察④飛機
答案:1.C2.D3.D4.A5.C6.C7.D8.D9.B10.C11.A12.D13.D14.B15.C
16.自然資源,非可再生資源17.林地,草地,每一寸土地18.華北,西北19.鐵路20.農業,工業21.北京的中關村
22.⑴柴達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內蒙古高原,⑸天山
23.⑴林業,漁業,⑵耕地,林地,人,耕地,計劃生育,每一寸土地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a c b d c c a a b d d
得分 評卷人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6分)13.鼓面的震動 、在聲源處減弱。 14. 大于8cm小于16 cm、投影儀(幻燈機)。15. 111g 、 1.11g/cm3 。 16傳遞信息 、 音調 17. 1.4、 6 。 18.凸透鏡 、 凹透鏡 。19.虛、深 、 20. 汽化、 液化 . 得分 評卷人 三、作圖與實驗探究題(21、22小題各4分,23小題11分,24小題11分,共30分)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