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離心泵工作原理 機械密封 泄漏 改進措施
機械密封是一種依靠彈性元件和介質壓力壓緊動、靜環端面從而達到密封目的的部件,具有阻止泄漏、減少摩擦損耗、提高機器效率和可靠性等優點,因此在離心泵中應用非常廣泛,目前舞鋼公司近百臺離心泵大都采用機械密封裝置。機械密封是離心泵的主要易損件之一,離心泵大約 30% 的故障是由于密封失效所致。機械密封的密封效果直接影響整機的運行,尤其在鋼鐵生產過程中,機械密封若出現泄漏,將會嚴重影響生產的順行,甚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 機械密封的結構和具體工作原理
1.1 機械密封具體結構
關于機械密封的結構如圖1所示,它主要包含以下元件:
(1)主要動密封元件:包括動環和靜環。動環與泵軸一起旋轉,靜環固定在壓蓋內,用防轉銷來防止它轉動。靠動環與靜環的端面貼合來進行動密封。
(2)輔助密封元件:包括各靜密封點所用的密封圈。
(3)壓緊元件:即彈簧(或波紋管)。
(4)傳動元件:包括傳動座及固定銷釘。
1.2 機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分析
由于機械密封的動環與泵軸一起在一起工作是,共同旋轉,而且靜環是固定在壓蓋之內的,用防轉銷阻止其轉動,動環和靜環的端面產生適當的比壓并保持一層極薄的液體膜,進而可以做到完全密封的目的。壓緊元件產生的壓力可使泵在不運轉狀態下也保持端面貼合,保證介質不外泄,并防止雜質進入密封端面。密封元件起到密封動環與軸的間隙及靜環與端蓋間隙的作用,同時對泵的振動、沖擊也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2 發生密封故障現象的表現形式
(1)當密封端面的發生故障時,具體會表現在磨損、熱裂、變形、破損(尤其是非金屬密封端面)。(2)如果輔助密封圈發生故障,具體會表現在裝配性的故障有掉塊、裂口、碰傷、卷邊和扭曲;非裝配性的故障有變形現象、硬化故障、破裂現象和變質現象等。(3)如果彈簧出現故障,就會導致一下的現象松弛、斷裂和腐蝕。
機械密封的故障在運行中集中表現為振動、發熱、磨損,最終就會出現介質向外邊泄露的情況出現。
3 導致機械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及應對措施
3.1 沖洗不當引起的密封失效
3.1.1 原因分析
由于機械密封自身的特點,動環和靜環端面相互摩擦,這種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就會導致溫度升高,若沒有保證沖洗、冷卻和,將會導致摩擦副內液膜減少、最終汽化從而形成干摩擦;如果發生摩擦副內液膜黏度下降的情況,變差;如果摩擦副介質蒸汽壓力逐漸增強增加,就會產生泄漏從而也就加劇了產片的腐蝕情況;如果出現輔老化的輔助密封圈,密封圈就會失去彈性從而也會導致動、靜環產生變形。沖洗不當而造成機械密封失效的原因有:沖洗液管道堵塞或流量不足;過濾器失效,沖洗液雜質進入密封面,進而導致機械密封失效。
3.1.2 出現這種情況的應對措施
離心泵機械密封均采用帶有水泵自身壓力的冷卻水沖洗,同時對密封腔內進行冷卻沖洗,以保證機械密封正常運轉。具體采取如下措施:(1)為消除摩擦熱的影響,保證密封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必須將具有一定壓力的冷卻水引入機械密封腔內,對其進行冷卻、沖洗、。(2)及時清洗過濾器,確保過濾效果以保證沖洗水質。(3)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冷卻水閥門失靈或者管道堵塞致使冷卻水輸入量不足,導致機械密封失效,這時需更換閥門或疏通進水管道。
3.2 因為操作使用不當或者突然停電導致的滲漏故障
由于泵開停機不當,就會產生機械密封的泄露;當出現突然停電或晃電的情況的時候,就會產生泵倒轉從而也會引起機械密封損壞。出現這種情況以后,經過思考產生的解決方案是對操作工進行相應的裴玄,保證系統的正常供電,減少電網的波動。
3.3 因為惡劣材料導致的滲漏現象
因為材料惡劣,泵的運行環境也就十分惡劣,這樣機械密封就不會達到介質的要求,當泵運行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生機械密封的被腐蝕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解決方案就是采用材質好的材料進行機械密封。
3.4 運行周期性滲漏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轉子周期性振動。原因是定子與上、下端蓋未對中或葉輪和主軸不平衡,汽蝕或軸承損壞(磨損),這種情況會縮短密封壽命和產生滲漏。解決方案是根據維修標準來糾正上述問題。(2)因長時間運行,泵轉子軸向竄動量大,輔助密封與軸的過盈量大,動環不能在軸上靈活移動。在泵翻轉,動、靜環磨損后,得不到補償位移。解決方案是應定期進行檢查監控,同時在裝配機械密封時,軸的軸向竄動量應小于0.1mm,輔助密封與軸的過盈量應適中,在保證徑向密封的同時,動環裝配后,保證能在軸上靈活移動(把動環壓向彈簧能自由地彈回來)。(3)密封面油量不足引起干摩擦或拉毛密封端面。解決方案是使油室腔內油面高度高于動環和靜環的密封面。
因為對于排污泵機械密封滲漏會產生磨軸現象。對于小型排污泵機械密封失效常常會產生磨軸,磨軸位置主要有動環輔助密封圈處、靜環位置,少數彈簧有磨軸現象。磨軸的主要原因:一是雙端面機械密封,反壓狀態是不良的工作態,介質中的顆粒、雜質很容易進入密封面,使密封失效;二是磨軸的主要部件為橡膠波紋管,且由于上端密封面處于不良狀態,動環和靜環之間的摩擦力矩大于橡膠波紋管與軸之間的傳遞轉矩,發生相對轉動;三是動環和靜環的輔助密封由于受到污水中的弱酸、弱堿的腐蝕,橡膠件已無彈性,有的已腐爛,失去了應有的功能,產生了磨軸的現象。
(1)根據不同的使用介質選用不同結構的機械密封。對腐蝕性介質,橡膠應選用耐弱酸、弱堿的氟橡膠。機械密封靜環應加防轉銷;(2)保證下端蓋、油室的清潔,對不清潔的油禁止裝配;(3)機械密封油室腔內油面線應高于動環和靜環的密封面。
4 機械密封的檢修要點
4.1 靜環密封圈松緊適度
靜環密封圈基本處于靜止狀態,較緊對密封性有利,但過緊會因過度變形,影響密封效果;而靜環材料以石墨居多,比較脆弱,過度受力極易碎裂;并且較難安裝和拆卸。
4.2 彈簧壓縮量適度
彈簧壓縮量過大,不僅會導致摩擦副急劇磨損,瞬間燒損,還會使彈簧失去調節動環端面的能力,導致密封失效;而彈簧過松會使動、靜環接觸貼合不緊,起不到密封作用而發生泄漏。
4.3 仔細觀察分析泄漏原因
遇到機械密封泄漏時不要急于拆修,要仔細觀察分析。若判斷泄漏不是由于損壞所致,只需調整工況或適當調整即可;若無法消除泄漏再進行拆修,這樣既節約檢修費用又縮短檢修時間。
4.4 動環密封圈松緊適度
動環密封圈過緊,加劇了密封圈與軸套間的磨損,會過早產生泄漏;增大了動環軸向調整、移動的阻力,在工況變換頻繁時無法適時調整;彈簧過度疲勞易損壞;動環密封圈變形,影響密封效果。動環密封圈過松則起不到密封作用。
4.5 保證冷卻沖洗和效果
機械密封在工作時動環和靜環端面之間不斷產生摩擦熱,若冷卻沖洗和不到位就會影響使用壽命。應根據不同的工況,合理選擇冷卻、沖洗和方式,保證冷卻水的通暢,通常經由泵出口將溫度在0~80℃并且干凈的冷卻水直接引入密封腔內進行冷卻、沖洗。
5 結語
本文對于機械密封的泄露原因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并對于它們最后如何進行改進,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因為對于機械來講,如何保證機械密封的安全性,就如要求很高的精密部件一樣,對于產品的設計、機械加工施工過程、裝備的質量都有很高的具體的要求。因此當我們在使用機械密封的時候,就要對他的各種因素進行簡要的分析,保證機械密封都能夠符合各種泵的技術指標和響應的使用要求,從而能夠保證泵能夠長期的安全的運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離心泵;機械密封;泄漏
在化工生產中,常常需要將流體從低處輸送到高處、從低壓輸送至高壓,或沿管道送至較遠的地方。為達到此目的,必須對流體加以外功,以克服流體輸送過程中的阻力。為流體提供能量的機械成為流體輸送機械,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通常分為四類,即離心式、往復式、旋轉式及流體動力作用式。而離心泵即為流體輸送機械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動力機械。離心泵具有結構簡單、流量大而均勻、操作方便的優點。而機械密封則是這種流體輸送機械的軸封裝置,具有泄漏量小和壽命長等優點。
1 機械密封故障現象及分析
泵用機械密封種類繁多、型號各異,但泄漏點主要有五處:軸套與軸間的密封;動環與軸套間的密封;動、靜環之間的密封;靜環與靜環座間的密封;密封端蓋與泵體間的密封。
一般來說,軸套外伸的軸間、密封端蓋與泵體間的泄漏比較容易發現和解決,但需細致觀察,特別是當工作介質為液化氣體或高壓、有毒有害氣體時,相對困難些。其余的泄漏直觀上很難辨別和判斷,須在長期管理、維修實踐的基礎上,對泄漏癥狀進行觀察、分析、研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1 安裝靜試時泄漏
機械密封安裝調試好后,一般要進行靜試,觀察泄漏量。如泄漏量較小,多為動環或靜環密封圈存在問題;泄漏量較大時,則表明動、靜環摩擦副間存在問題。在初步觀察泄漏量、判斷泄漏部位的基礎上,再手動盤車觀察,若泄漏量無明顯變化則靜、動環密封圈有問題;如盤車時泄漏量有明顯變化則可斷定是動、靜環摩擦副存在問題;如泄漏介質沿軸向噴射,則動環密封圈存在問題居多,泄漏介質向四周噴射或從水冷卻孔中漏出,則多為靜環密封圈失效。
1.2 試運轉時出現的泄漏
泵用機械密封經過靜試后,運轉時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會抑制介質的泄漏。因此,試運轉時機械密封泄漏在排除軸間及端蓋密封失效后,基本上都是由于動、靜環摩擦副受破壞所致。
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
(l)操作中,因抽空、氣蝕、憋壓等異?,F象,引起較大的軸向力,使動、靜環接觸面分離;
(2)對安裝機械密封時壓縮量過大,導致摩擦副端面嚴重磨損、擦傷;
(3)動環密封圈過緊,彈簧無法調整動環的軸向浮動量;
1.3 正常運轉中突然泄漏
離心泵在運轉中突然泄漏少數是因正常磨損或已達到使用壽命,而大多數是由于工況變化較大或操作、維護不當引起的。主要有:
(1)抽空、氣蝕或較長時間憋壓,導致密封破壞;
(2)對泵實際輸出量偏小,大量介質泵內循環,熱量積聚,引起介質氣化,導致密封失效;
(3)回流量偏大,導致吸人管側容器(塔、釜、罐、池)底部沉渣泛起,損壞密封。
2 機械密封失效原因分析與維修
2.1 周期性滲漏
(1)泵轉子軸向竄動量大,輔助密封與軸的過盈量大, 動環不能在軸上靈活移動。在泵翻轉,動、靜環磨損后,得不到補償位移。
對策:在裝配機械密封時, 軸的軸向竄動量應小于0.1mm , 輔助密封與軸的過盈量應適中, 在保證徑向密封的同時, 動環裝配后保證能在軸上靈活移動(把動環壓向彈簧能自由地彈回來)。
(2)密封面油量不足引起干摩擦或拉毛密封端面。
對策:油室腔內油面高度應加到高于動、靜環密封面。
(3)轉子周期性振動。原因是定子與上、下端蓋未對中或葉輪和主軸不平衡,汽蝕或軸承損壞(磨損) ,這種情況會縮短密封壽命和產生滲漏。
對策:可根據維修標準來糾正上述問題。
2.2 由于壓力產生的滲漏
高壓和壓力波造成的機械密封滲漏由于彈簧比壓力及總比壓設計過大和密封腔內壓力超過3MPa時,會使密封端面比壓過大,液膜難以形成,密封端面磨損嚴重,發熱量增多,造成密封面熱變形。
對策:在裝配機封時, 彈簧壓縮量一定要按規定進行, 不允許有過大或過小的現象, 高壓條件下的機械密封應采取措施。為使端面受力合理, 盡量減小變形, 可采用硬質合金、陶瓷等耐壓強度高的材料, 并加強冷卻的措施, 選用可用的傳動方式,如鍵、銷等。
2.3 由于介質引起的滲漏
大多數潛污泵機械密封拆解后, 靜環和動環的輔助密封件無彈性, 有的已經腐爛, 造成了機封的大量滲漏甚至有磨軸的現象。由于高溫、污水中的弱酸、弱堿對靜環和動環輔助橡膠密封件的腐蝕作用,造成了機械滲漏過大, 動、靜環橡膠密封圈材料為丁腈―40 ,不耐高溫,不耐酸堿,當污水為酸性堿性時易腐蝕。
對策:對腐蝕性介質, 橡膠件應選用耐高溫、耐弱酸、弱堿的氟橡膠。
3 結論
以上總結了機械密封比較常見的泄漏原因以及維修對策。機械密封本身是一種要求較高的精密部件, 對設計、機械加工、裝配質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應綜合考慮機械密封失效的各種因素,使裝配的機械密封適用于離心泵的技術要求和工藝要求,保證機械密封長期可靠地運轉。
【參考文獻】
[1]顧永泉.機械密封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產后出血 相關因素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R714.4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140-02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為我國孕產婦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在我國目前仍居首位,尤其在農村地區,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較高,農村死于產科出血的孕產婦死亡病例占全國死于產科出血病例的80.0%以上[2]。因此,降低孕產婦出血的發生率,仍為產科面臨的重要課題。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發生產后出血42例,現通過回顧性病例分析,進一步探討臨床上關于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處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總數2156例,陰道分娩1232例,剖宮產924例,發生產后出血42例,發生率1.95%,其中剖宮產24例,陰道助產3例,順產15例。產婦年齡19~43歲,平均32.5歲;孕周37~41周,平均39周;初產婦12例,經產婦30例。出血量500~2400毫升,無孕產婦死亡。
1.2 方法 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胎兒娩出后24h內失血量超過500ml者為產后出血。出血量的測量方法:(1)陰道分娩。胎兒娩出后,立即將接血彎盤放于產婦臀下至產后2h取出,直接測量彎盤內的血量,以稱重估計血染的紗布及血染產單上的血量,回病房后至產后24h以會陰墊集血,亦以稱重法計算出血量,上述出血量的總和為產后24h的出血量。(2)剖宮產分娩。子宮壁切開后先吸盡羊水棄之,然后負壓瓶積血,余出血量方法與陰道分娩相同。
2 結果
2.1 產后出血的原因 宮縮乏力26例,占61.90%,其中巨大兒10例,雙胎妊娠3例,妊娠高血壓4例,產程延長4例,羊水過多2例,子宮肌瘤1例,疤痕子宮 2例;胎盤因素11例,占26.19%,其中胎盤植入1例,前置胎盤2例,胎盤粘連7例,胎盤早剝1例。 軟產道裂傷5例,占11.90%。
2.2 影響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
2.2.1 產前高危因素 發生產后出血的42例中,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其中巨大兒10例, 雙胎妊娠3例,妊娠期高血壓4例,前置胎盤2例, 羊水過多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例,疤痕子宮 2例。
2.2.2 流產史 2156例產婦中有流產史者1049例(最多達6次),發生產后出血30例,發生率2.86%,無流產史1107例,發生產后出血12例,發生率1.08%(P
2.2.3 分娩史 2156例產婦中初產婦1220例,發生產后出血16例,發生率1.31%;經產婦為836例,發生產后出血26例,發生率3.11%(P
2.2.4 分娩方式 42例病例中,順產15例,同期順產總數1200例,產后出血率1.25%;剖宮產24例,同期剖宮產總例數924例,產后出血發生率2.60%;陰道助產手術3例,同期陰道助產手術32例,產后出血發生率9.38%(P
2.2.5 胎次與胎兒體重 2156例分娩中,多胎妊娠13例,發生產后出血3例,發生率23.08%;同期單胎分娩總數2143例,發生產后出血39例,發生率1.82%(P
2.2.6 早接觸及早吸吮 2156例中有早接觸、早吸吮者2120例,發生產后出血39例,發生率1.84 %,無早接觸、早吸吮36例,發生產后出血3例,發生率8.33%(P
3 產后出血的處理
3.1 單純性宮縮乏力出血 在剖宮產手術中發生者,予縮宮素20u宮體注射,并迅速縫合子宮切口,使子宮保持完整性,以便子宮收縮的對稱性和極性發揮良好,同時予縮宮素20u靜脈滴注,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服,并按摩子宮,待其收縮良好時,即可關腹。若為陰道分娩的宮縮乏力出血,則立即清除宮腔積血,在按摩子宮同時應用宮縮劑及米索前列醇多能有效止血。必要時使用欣母沛效果良好。
3.2 剝離胎盤,清宮術 在第三產程中,若陰道流鮮紅色血持續不斷超過200ml者,應積極地取出宮內組織,給予徒手剝離胎盤,必要時用卵圓鉗或大號刮匙刮出宮內殘留物,同時予縮宮素20u肌肉注射或20u宮頸注射,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化,腹部皮下脂肪較薄者亦可直接縮宮素20u宮體注射,術后5%GS 500ml+縮宮素20u,靜脈滴注維持。如果胎盤粘連或部分植入導致胎盤殘留,如果出血不多,不必強行剝離,可以縮宮素及抗炎治療一周后鉗取。
3.3 背包式捆綁止血,宮腔內填塞紗布 中央性前置胎盤剖宮產時子宮下段滲血嚴重者,可宮腔內填塞紗布,止血效果不好者,也可采用背包式捆綁止血,本組2例因中央性前置胎盤引起的產后出血,經上述處理后,止血效果好。
3.4手術止血 及時發現產道損傷并及時進行縫合術,頑固出血保守治療無效時,為了挽救病人生命,應果斷行子宮切除術。本組有1例低置胎盤伴胎盤植入出血兇險行次全子宮切除術。
4 討論
產后出血是產科主要死亡原因,占孕產婦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此產后出血仍是產科防治的重要課題。本文病例從分娩方式看,剖宮產分娩較陰道分娩的產后出血明顯增多,與林建華等[3]報道相符。這與手術切口血竇開放,子宮切口撕延所致出血,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增加創面滲血等有關,這就要求我們醫務工作者要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同時提高陰道助產手術質量,避免困難的陰道助產手術
從出血原因看,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仍為子宮收縮乏力,本組26例,約占61.90%,故在產程中應注意保護產力,恢復子宮收縮及縮復功能,是防治產后出血的關鍵。導致子宮出血的因素很多,如產程延長、巨大胎兒、妊娠并發癥及精神因素等。故預防應從妊娠期產前檢查開始,注意孕婦的身心健康,發生異常情況及時診治,臨產后對多胎妊娠、多次人流史、羊水過多者應嚴密觀察,待胎兒娩出后給予催產素靜脈推注和口服米索前列醇,能較好地解決子宮收縮乏力。
本組中因胎盤因素造成產后出血的有11例,占26.19%,尤其隨著藥流、人流次數的增加,由于人流子宮內膜損傷,藥流出血時間長,子宮內膜的感染都有可能造成胎盤粘連、前置胎盤、胎盤殘留進而造成產后出血。故對這些病人更應加以注意。
在分娩過程中加強會陰保護,提高會陰縫合技術,注意軟產道損傷,早期發現血腫及時處理也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胎兒娩出后持續陰道出血而子宮收縮良好是本癥的特點。較常見的是宮頸裂傷,用陰道拉鉤充分暴露宮頸找到裂傷頂端,第一針必須超過裂傷頂端的0.5cm,以防血管收縮導致漏扎。
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較多,針對發生產后出血的原因,提出干預措施:(1)加強健康教育,舉辦婚前培訓班、孕婦培訓學校,普及衛生知識。(2)加強縣、鄉、村三級婦幼保健網的建設,提高業務技術,做好高危妊娠的篩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3)嚴密觀察產程,應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引起產程延長的因素,及時處理。(4)嚴格掌握剖宮產及會陰切開的適應證及時機,并注意止血。(5)正確應用宮縮劑預防產后出血。胎肩娩出后,子宮肌注射縮宮素20u,5%葡萄糖500ml加入縮宮素20u靜滴。米索前列醇400μg嚼碎口服;欣母沛250μg ,臀部肌肉深部注射或剖宮產宮體注射。(6)胎兒娩出后及時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縫合止血。(7)掌握胎盤剝離征象,胎盤未完全剝離前嚴禁暴力擠壓子宮和牽拉臍帶;胎兒娩出后10~15min胎盤尚未娩出者,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陰道助產常規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胎盤胎膜娩出后仔細檢查其完整性,可疑胎盤胎膜殘留者,應及時清除。 (8)產后留產房觀察產婦2h,鼓勵產婦飲水、進食和排尿,新生兒早開奶、早吸吮促進子宮收縮。
參考文獻
[1]全國孕產婦死亡監測協作組.全國孕產婦死亡監測結果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1999,34(11):645.
【關鍵詞】產后出血;護理;原因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62-01
產后出血是胎兒娩出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毫升。是產科常見又嚴重的并發癥,是造成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早給以治療護理預防措施避免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F對我院正常分娩產婦82例總結產后出血原因,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正常分娩82例,年齡20-40歲,體重56-69kg,初產婦49例,經產婦33例。
1.2結果6例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發生率7.3%。子宮收縮乏力4例,占66.7%,胎盤因素1例,占16.7%,軟產道損傷1例,占16.6%。
2原因分析
2.1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最常見的原因。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后主要依靠子宮肌強烈收縮使子宮壁上的血竇受壓關閉并形成血栓而達止血目的。影響子宮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有全身因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體質虛弱,臨產后鎮靜劑使用過多;產科因素:產程延長,子宮頸水腫及滲血[1]如操作粗暴,膀胱充盈,宮腔感染影響收縮功能;子宮因素: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如雙胎巨大兒,羊水過多,子宮肌損傷急產,產次過多。
2.2胎盤因素胎盤滯留胎盤剝離面血竇不能關閉致產后出血。常見原因:胎盤滯留:膀胱充盈,子宮收縮藥物使用不當,第三產程過早牽拉臍帶或按壓子宮;胎盤粘連或植入及部分殘留常見原因:多次人流,宮腔感染損傷內膜影響子宮收縮發生致產后出血。
2.3軟產道損傷主要原因:急產,巨大兒,陰道手術助產,外陰組織彈性差,會陰裂傷縫合止血不徹底。
2.4凝血功能障礙任何原因的凝血功能異常都能引起產后出血。原發性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板減少癥,再障貧血肝功能損害等及產科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如妊娠高血壓疾病,死胎,胎盤早剝,羊水栓塞。[2]
3護理
3.1加強產前檢查及孕期保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遇到高危孕婦提前住院治療。重視產前保健,合理營養。
3.2嚴密觀察產程第一產程,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及變化,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產程延長。正確使用縮宮劑。第二產程,正確指導產婦使用腹壓,防止產程延長。正確保護會陰,預防軟產道損傷,掌握好會陰切開的指征及切開時機。對于有出血傾向者,在胎兒前肩娩出后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縮宮素。第三產程,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觀察胎盤剝離征象,避免過早牽拉臍帶,按壓宮底防止臍帶拉斷或造成子宮翻出的嚴重后果。正確協助娩出胎盤,認真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30分鐘胎盤仍未娩出,查找原因,排空膀胱,胎盤滯留者輕壓宮低牽拉臍帶協娩胎盤;胎盤粘連者行徒手剝離胎盤術;胎盤胎膜殘留者可行清宮術,少量胎膜殘留可用宮縮劑促使排出;胎盤植入配合醫生做好子宮切除準備。胎盤娩出后,檢查有無軟產道裂傷,及時按解剖層次縫合并達到徹底止血的目的,注意有無陰道血腫。產后30分鐘內行新生兒早吸允使腦垂體分泌釋放內源性催產素,加強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3]子宮收縮乏力者,米索前列醇與催產素聯合應用更有效,舌下含服或直腸給藥200-600微克,5分鐘起效,[4]按摩子宮。有凝血功能障礙,遵醫囑配合醫生抗凝血治療。
3.3產后觀察及處理產后2小時出血占80%??刂飘a后2小時出血量是降低產后出血率的關鍵。在產房觀察2小時。正確測量陰道出血量。30分鐘按壓宮底1次,查看子宮收縮,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膀胱充盈程度,監測生命體征。送回病房后,做好交接班,繼續監測生命體征,子宮收縮,陰道流血,會陰傷口,惡露量。有可能出現產后出血的高危產婦建立靜脈通路。
3.4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子宮收縮起到積極作用。給予精神鼓勵安慰實行導樂分娩。
3.5飲食與休息鼓勵產婦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補充體力注意休息。
4小結
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預防產后出血護理要點:重視產前保健和產前檢查,正確觀察處理產程特別是第三產程及產后2小時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加強產后觀察,有效避免或降低產后出血率,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燕虹,陳少青,劉娟.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現代醫藥衛生,2010,26(7):1049-1050.
[2]樂杰.產后出血.婦產科第七版,205.
關鍵詞:合作管理;幼兒園;管理創新
和諧管理是讓管理更趨向人文化,其中有理性的規則也有感性的人文,兩者的結合推動管理的穩步前進,更讓幼兒園管理朝著良性方向發展。但當前,我國幼兒園在管理上還采取單一的管理模式,要么側重理性管理,制度死板僵硬;要么側重人文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一、和諧管理概述
和諧管理要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有著和諧互動的關系,其中和諧管理主要是品人、識人、找人的過程,通過觀察人才,在層層遞進中了解人才的基本狀況,然后在合理運作中做到隨機應變,讓管理系統化、條例化。在層層相扣的情況下,管理者得心應手,取得成功。
后現代管理是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更是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管理模式,它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相互發展和成全中,建立“和諧”的思想。后現代的管理體系建立之初需要結合哲學、文化等因素,而且管理中的很多理念對現代幼兒園創新管理模式有著重要啟迪。
二、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在幼兒園管理中開展理性管理主要是建立周密的管理和工作計劃,并且明確各項管理職責,通過嚴格分析管理過程,組織管理模式。管理的核心在效率方面,其中以科學管理為基礎,運用科學、理性的管理模式,對幼兒園開展量化管理。但是所有的管理核心都在以人為本上面,因而管理中需要將人放在管理的第一要位,要求在管理中樹立人本位的思想,在帶動人的價值,發揮人主動性的基礎上努力構建積極新型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管理上如果想要進行理性管理,就要背馳人文化管理,由于理性管理更多強調“量”和“控制”,而人的管理更強調滿足人的需求和發展,所以這里面的人是“自由人和社會人”。
在整體管理中,社會管理與人文管理是兩個相關矛盾的管理主體,雙方之間既要相互對峙也要相互沖突,和諧統一中兩者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動主體,所以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幼兒園在管理時如果更多地強調理性管理忽視人文管理,那么給人的感覺很死板,整體氛圍很壓抑,管理人員也會厭煩這種感覺,不真正關心教職員工的發展,也不尊重教職員工,那么這樣的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教師的情感要求,更束縛教師的整體發展,教師在壓抑的環境內也不能教育好學生,從而降低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在一個幼兒園中采用人文管理,那么和人文管理相對應的制度也將失去,或者制度只是一個形式,不能真正做到貫徹和實施,因而也將引發紀律松散,整體秩序混亂的情況,導致人文管理成為一句空話。
三、和諧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1.鼓勵調動的管理方式
任何管理制度從管理學角度考慮都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必要方法,并且通過制度不斷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園人力、財力、物力。也是管理的最佳效應,更是管理的終極目標。在各個幼兒園管理要素中,人是管理中最為活躍的因子,只有積極調動教師的情感,幼兒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幼兒園管理制度中各項管理設計的開展基礎是以調動工作積極性為活動的前提和主旨。其實,活動核心是積極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并且在建立競賽制度的前提下努力調動各類教學積極性。當然,由于制度本身約束性的特點,在制定和執行時也要體現出對全園的限制要點。
2.教師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幼兒園管理制度要求設計內容豐富,而這些豐富的內容不僅要讓教師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更要讓教師認識到自己事業的發展有無限空間,這樣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士氣,讓教師不斷地發憤圖強,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新的發展。因而,需要完善制度設計理念,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化設置要求,在涉及專業領域時做到過粗不過細。在制度中,比如教學獎勵制度、教學評價等的設計上面,要更多地體現出執行的結果以及執行的過程,讓教師具有自身價值的滿足感。
3.管理上更強調集思廣益
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在全園管理中要有規范意識以及自己的行為準則,但是貫徹執行的對象是幼兒園教師,因而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主要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多方面征求群眾意見,讓制度更趨向合理化,因而執行制度時需要做到民主和集思廣益,而不是讓個別部門的領導自行決斷,不適應廣大教職
員工。
管理是管理者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目的,在管理過程中更強調人的作用。其實,和諧是指兩個相關的對立面可以在面對同一事物時有著互促互補的發展思想。由于和諧是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中要人與人、人與物或者人和世界之間都要融洽。幼兒園管理中創新管理模式的開展,更是要以和諧為指導思想,重視人的情感,重視人的發展狀況,建立和諧高效的互動關系,推動幼兒園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芬.用和諧管理思想創新幼兒園管理[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