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腿部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第1篇

      關鍵詞:早期康復治療;創傷性骨折;療效

      創傷性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其主要由意外事故或暴力原因所致,進而引起關節脫位、肌腱損傷或神經損傷等,給患者健康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同時臨床治療時間長且恢復慢[1]。近年來研究發現,專業性的康復訓練對骨折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成為臨床上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本次研究中,我們選取了我院骨科收治的創傷性骨折患者共124例,觀察探討了早期康復治療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臨床中的應用及預后影響。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了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創傷性骨折患者共124例,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在35~72歲,平均年齡(50.3±4.6)歲;觀察組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在29~69歲,平均年齡(48.7±5.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上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康復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藥物治療和基礎性的護理,治療期間知道患者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在床上或床邊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步行訓練等,一般為1次/d,30 min/次),同時注意休息,保證日常的營養供給[2]。

      1.2.2觀察組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專業性的早期康復治療。患者入院后建立病情檔案,對患者病情進行常規分析和評估,然后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點:①與患者進行前期溝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基本需求,對存在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等負面情緒的患者給予有效引導,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化解其不良情緒,醫院可定期舉辦關于康復治療的知識講座,讓取得良好康復效果的患者與其他患者進行交流,從而消除有害怕疼痛心理的患者疑慮等,保證其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和護理。同時知道患者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咳嗽、咳痰,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保持患者固定的;手術后臥床的患者,術前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避免術后身體不適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②詳細記錄患者治療的情況及體征變化情況,依據患者恢復情況給予針對的階段性康復訓練,上肢功能鍛煉采用手指訓練器進行,通過關節松動技術進行康復引導,臨床護士密切觀察患者康復治療進展,隨時與康復治療師溝通進行調整,并做好記錄[3]。下肢訓練在系統的控制下進行,引導患者模擬正常人的步行規律進行康復訓練,鍛煉下肢肌肉,逐漸恢復神經系統對行走功能的控制,最終達到恢復下肢運動功能的目的。同時進行下肢肌鍛煉,通過適當的伸縮訓練來使得背屈踝關節得以舒展,具體方法為:繃緊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繃緊、再放松,以此循環。此外,還指導患者進行雙足足趾、踝關節運動及如何正確使用拐杖等。患者訓練時間一般為1次/d,30 min/次,6次/w,以60d為1個療程[4]。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物理治療在骨折康復中也越來越多的應用起來,物理康復訓練是指通過應用物理方法進行康復治療,常見的方法包括有溫熱療法等。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家屬有效把握濕熱療法,即患者及家屬將毛巾浸泡在50℃以上的熱水中,然后取出交替熱敷患處,時間為3~5min,或者使用熱水袋。但在采取濕熱療法過程中要確保毛巾或熱水袋溫度適當,不能太燙,以免造成患者皮膚燒灼。

      1.3評定方法 患者接受康復治療前后通過量表進行統計分析,收集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其中四肢運動功能評分:0~34分,分值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步行能力分級為0~5級,級別越高則步行能力越好[5,6];日常生活能力(ADL)測定、住院時問比較評定由專人負責,于康復治療前后各評定1次。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結果

      經臨床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能力均有所提升,但觀察組在住院時間、四肢運動功能及步行能力上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創傷性骨折屬于一種突發性疾病,一般多為意外創傷所引起,進而給患者身體造成嚴重損傷,因為病情復雜、恢復時間長,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著較大的負擔,嚴重的影響到其身體功能和正常生活。臨床治療的目的在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對此除了基本的藥物治療還需要配合有效的康復治療。

      臨床研究熱為,創傷性骨折的治療重點在于復位、固定以及必要的功能訓練,治療過程中因為對骨折部位的長期固定,所以很容易導致肢體的廢用性猥瑣,進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或骨質疏松、關節僵硬等。為避免以上情況的發展,治療中需要將治療和訓練結合起來,在治療早期進行有計劃的功能康復訓練。治療結果顯示,通過早期康復治療有助于消退軟組織腫脹、促進肢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的肌力,防止關節僵硬,最終使得骨折部位逐漸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有效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范燕娜,廖亞琴,林彩霞,等.老年髖部骨折109例的康復護理[J].現代醫院,2009,1(5):75-76.

      [2]王斌,王靜.減重步行訓練在國內的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11(6):815-818.

      [3]王彩紅.心理護理對創傷性骨折患者抑郁焦慮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2(6):327-328.

      [4]劉倩.肱骨外科頸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05(2):102-103.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第2篇

      【關鍵詞】踝關節骨折;手法復位;內固定手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1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108-02

      踝關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學特點,是人體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關節部位之一,鑒于踝關節的重要生理作用,骨折后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理運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2],為了對比保守治療比照手術治療應用于踝關節骨折的臨床價值,筆者回顧性總結我院收治踝關節骨折患者44例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資料對象來自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踝關節骨折患者44例資料,其中包括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為25歲-55歲,平均年齡為(34.1±17.9)歲,所有患者入院治療前均有踝關節不同程度疼痛臨床表現,可明顯看到關節部位的腫脹和淤血現象,另有嚴重者可聽到骨擦感。統計資料入選標準:所有患者經X線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為踝關節骨折。其中有20例為交通事故致傷,有11例為運動扭傷,有8例為墜落致傷,另5例為滑傷。統計資料排除標準:排除妊娠期婦女,排除合并嚴重的內科疾病或者其他對手術治療耐受性極差患者。分組方法:44例資料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選擇開放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的22例為觀察組,選擇手法復位保守治療的22例為對照組,兩組骨折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在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后的療效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手術方法:手術時保持仰臥位,術前均行硬膜外麻醉方法進行麻醉,內側踝部骨折患者用標準切口來顯露出踝部的骨折部位,外側踝部骨折患者選擇外側入路,兩種方法都為了能夠充分顯露下脛腓聯合,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手術中對踝關節進行整復固定的順序以此為后踝,外踝,內踝,最后下脛腓聯合(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為后踝,內踝,外踝,最后下脛腓聯合的順序)。手術中對外踝的固定可以采用螺絲釘或者鋼板,對內踝的可以采用空心釘。固定完成后,對下脛腓聯合不穩定患者可以在相應部位植入下脛腓聯合螺釘。手術后常規抗生素治療,小腿部位用石膏固定一個月左右。拆除石膏后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對照組根據患者骨折情況,逆致傷的受力方向進行復位,復位后通過石膏固定,另外對患者進行中藥治療和相應的功能康復訓練。

      1.3療效標準根據Baird—Jackson評分標準:評分內容主要包括疼痛情況,關節穩定性、患者的運動能力和X線結果,總分>90分者為優秀,80

      1.4觀察指標患者治療后按照文中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另外統計患者出院時的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并以組為單位計算平均值。

      1.5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對平均值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t檢驗,以a=0.05為檢驗標準行雙邊檢驗。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Baird—Jackson評分優良率為[81.8%(18例/22例)],與對照組評分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8.1±2.2)d,平均住院費用為(3138.2±380.1)元,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統計資料(P

      3討論

      由本研究統計結果可以看出:采用保守復位手法治療后,患者Baird—Jackson評分結果與手術治療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在療效結果方面具有相似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手術治療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花費明顯低于對照組,更有利于節省醫療資源和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具體更優秀的臨床應用價值。

      對踝關節骨折患者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要盡量復原患者正常的踝關節生理解剖結構,同時要在患者日后骨折的愈合過程中保持骨折部位的復位,治療后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并盡可能早的開始功能活動,以便能夠更優秀的恢復踝關節生理運動功能(晚期的功能鍛煉可能會使部分肌肉萎縮,影響康復效果)[3-4]。患者骨折部位復位之后,對內踝部位的固定一般是通過張力帶鋼絲和螺釘固定,而對外踝的固定一般是通過鋼板和螺釘。對于踝關節骨折合并下脛腓關節分離的患者在固定骨折部位之后,仍然存在下脛腓關節不穩定現象的,則要進行下脛腓的固定手術,然后再開始康復計劃。

      參考文獻

      [1]許宋鋒,于秀淳,徐明,等.保留關節的瘤段切除酒精滅活再植術在膝關節周圍惡性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06(3):12-15.

      [2]辛景義,劉忠玉,嚴成淵,等.踝關節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J].中華骨科雜志,2013,33(4):398-402.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第3篇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常見的骨折之一,手術治療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高早下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可早期活動等優點。我科研項目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7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經精心治療護理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齡60歲至100歲之間,平均78歲,骨折原因為不慎滑倒或跌倒所致,左側30例,右側46例,均為閉合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為2至6天,所有均手術復位固定。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患者為突發外傷所致,沒有心理準備,焦慮,恐懼,擔心此后無法站立,此時應時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目的,手術方法,術后注意事項和可以出現的并發癥,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經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和術后堅持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優勢,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1.2呼吸護理 預防墜積性肺炎,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吹氣球練習,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提高高對手術的耐受力。以有痰不宜咳出者給予起超聲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

      2.1.3飲食護理 積極控制血糖和充分的營養支持。飲食上多進富含蛋白質,高維生素,高鈣食物,適當粗纖維,以增加患者抗手術能力。本組中有糖尿病患者9例,除配合醫生參與調控血糖在合理范圍外,指導患者合理搭配飲食,養成定時,定量良好的飲食習慣。

      2.1.4牽引護理 骨牽引是術前患者常用的牽引方法,患肢是外展中立位,足尖向上。保持牽重物的懸空。中跟部放置小墊圈防止中跟受壓。骨牽引重量一般為體重的1/7。骨牽引時鋼針外滴75%酒精,2次/天。需要注意的是,老人骨質疏松,每日必須檢查牽引繩與滑車是否在同一直線上,要隨時注意鋼針牽引時有無左右滑動,牽引力是否正常。老人感受力下降,觀察肢體末端循環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患肢感覺動情況,觀察患肢有無深靜脈血栓產生的征象。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

      2.2術后護理

      2.2.1常規護理 術后根據醫囑使用監護儀。觀察切口有無滲出,切口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術后2至3天量少于50ML由醫生拔管。保持各管道通暢,妥善固定。觀察患肢血運及腫脹情況。

      2.2.2護理 患肢正,髖關節屈曲15度,外展30度,膝關節屈曲15度,踝關節背伸90度,足尖向上,注意勿外旋,內收。翻身時向健側15度,注意患肢擺放。雙下肢之間墊以高度適宜的枕頭,使患肢末端高于髖部呈倒三角形,這樣能保持患肢終處于外展位,股外側肌能長時間處于公弛狀態,因而減輕了疼痛。

      2.2.3疼痛的護理 術后疼痛是組織損傷的一種不愉受的情緒混亂合表,必要時要遵照醫囑給予止痛藥,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質量,才能使患者更快恢復體力。

      2.2.4 康復訓練 術后康復訓練可以鞏固手術的治療效果,能最大限度的恢復其肢體功能,也是預防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2.2.4 1早期(手術后1―3天)患者術后麻醉消失后就可以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背屈和跖屈活動及股四頭肌的收縮舒張等長訓練。初期患者會害怕活動引起切口疼痛,訓練不敢做或無效訓練,質量不高這就要求我們護士要在旁指導督促,踝關節訓練時手放于患肢足底,感受活動力度。

      2.2.4 2中期(術后3―5天)搖高床頭30度―50度,行患肢小腿抬高訓練和屈髖,屈膝訓練。1抬高訓練具體方法:患者平臥或坐位,中尖朝上繃緊下肢腿部肌肉,緩慢直腿抬高,保持懸空5―10秒,然后放下,每日3―4組,每組15―20次,初次5―10次,以后逐漸增加次數。2屈髂,屈膝訓練具體方法:緩慢移動患肢足向近心端回收,稍感疼痛時停止5―10秒,再緩慢移回床尾,屈髂不可大于90度。

      2.2.4 3晚期(術后5天至出院)根據患者 病情,手術情況及患者配合程度,協助醫師制定下床練習步行時間,提高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準備合適的鞋太及衣服。幫助患者下床:患者先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先離床并使腳著地,患肢外展,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肢離床。患者下床后先扶助行器站起行。將助行器向前推,先邁健肢,患肢可不負重小邁上步跟上,如此反復。

      2.2.5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2.5.1深靜脈血栓 要注意觀察患者神志,肢體的顏色,皮溫及腫脹,疼痛程度,淺靜脈充盈情況及肢體的感覺,與術后感染區別,如患者窗框然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暈厥等情況況應考慮急性肺栓塞,立即報告醫生,給予吸氧,止痛,抗凝和溶栓。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下肢主動和被動運動,視病情盡早下床活動,對預防并發癥有重要作用。給予防治血栓藥物,配合氣壓式下肢循環促進儀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2.2.5.2壓瘡 股骨粗隆是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術前多有骨牽引或皮牽引,臥床時間長,全身血液循環差,局部皮膚抵抗力低下,又因疼痛不愿配合抬臀,翻身等動作使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尤其是骶尾部,踝關節,足跟等骨突處容易發生壓瘡。特別消瘦或體力差不配合者可給予臥氣墊床,保持床單位整潔,協助翻身,視病情允許盡早下床。

      2.2.5.3 其他并發癥 老年患者多有基礎疾患,因創傷和手術及臥床,易并發發梗,心衰,腦梗,慶激性潰瘍,還可因食欲并有引起營養不良,叫解質紊亂,便秘并發癥。高齡患者系統疾病多,局部情況差,手術的主要目的是讓患者早期下床,可大減少全身并發癥的發生,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多和患者溝通,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本組無并發癥發生,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第4篇

      【關鍵詞】全髖關節置換術功能訓練

      應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能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髖關節功能,從而使患者獲得生活上的獨立[1]。我科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治療68例。術后通過我們的精心護理和及時、準確、系統的功能訓練指導,髖關節功能恢復,生活質量提高,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68例,男31例,女37例;年齡56~90歲,平均66歲。新鮮股骨頸骨折38例,陳舊性股骨頸骨折3例,無菌性股骨頭壞死25例,扁平髖1例,髖關節骨關節炎1例。右髖36例,左髖32例。住院時間最長26d,最短15d,平均住院時間18.26d。

      1.2結果68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8個月~5年,平均2.5年。髖關節功能按Charnley[2]標準評分,優:無痛,步態正常,髖關節活動度(內收、外展、屈曲、后伸、內旋、外旋6個方向活動度的總和)>102度°,31例;良:疼痛輕微或間歇性,起步時疼痛,活動后減輕,無杖行走,輕度跛行,髖關節活動度160°~210°,18例;可:疼痛在某些活動時出現,休息后減輕,單杖可長距離行走,無杖受限,中度跛行,髖關節活動度60°~160°,15例;差:試圖起步時即感嚴重疼痛,拒絕一切活動,常需單杖或雙杖行走,行走時間和距離均受限,患關節活動度小于60°,4例,優良率72%。

      2康復護理

      2.1手術前功能訓練

      2.1.1股四頭肌等長練習

      踝關節背屈,繃緊腿部肌肉10s,放松,再繃緊,再放松,如此循環。

      2.1.2抬臀練習

      健側下肢屈曲,健足及雙肘關節用力支撐床鋪,腰部稍用力,將臀部抬起[3]。也可采用牽引架,雙手上拉抬臀。

      2.1.3夾臀練習

      臀肌的等長收縮練習。把兩邊臀部收縮在一起2~5s,放松,再收縮。

      2.1.4股四頭肌等張練習

      伸直膝關節,背屈踝關節,足跟離床20cm,空中停頓10s,放松10s,如此反復[4]。

      2.2手術后功能訓練

      手術后去枕平臥6h,患足穿“丁”字鞋,并抬高15°~20°,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膝下墊軟枕。揉捏腓腸肌、股四頭肌。按摩踝關節、膝關節。

      下肢感覺恢復或疼痛消失后即開始進行功能訓練。足趾關節、踝關節伸屈活動;股四頭肌靜力性肌肉收縮;臀肌的等長收縮;速度不要過快,以不引起疼痛或疲勞為度。檢查方法:讓患者把手放在膝關節上方,感覺到髕骨向上方隨肌肉收縮而移動,也可以用手推動髕骨,如推不動,說明收縮股四頭肌方法正確[5]。

      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自主翻身。患者以頭枕部、肘部和健側足跟為支撐點,屈膝45°,抬起胸腰背部及臀部,離開床面[6]。翻身時,向健側翻身10°~20°,保持患肢處于外展中立位,呈一直線,將三角軟枕放于兩腿之間及背部。

      術后第1天,半臥位,床頭抬高不超過30°,以避免髖關節向后脫位,持續時間10~20min,不超過30min。屈髖,從10°~30°開始,以后逐漸增加屈度,但不超過90°,從被動練習逐漸到主動練習。屈髖方法:曲膝,向臀部滑動足跟;伸髖,收緊臀肌,略做抬高臀部動作,但臀部不能離床,保持5s;髖外旋,保持下肢伸直,向外輕度旋轉開肢體;髖關節外展,保持足趾向上,下肢伸直,向外展開肢體,但應小于45°。以上訓練10~20次/組,2~3組/d。

      術后第2天,使用重錘式髖關節訓練器(髖關節內收、外展訓練器),其規格為144cm×66cm×88cm。幫助患者進行髖關節外展、內收肌力訓練,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min,以后逐漸增加次數和時間,以增加置換后髖關節的活動度。

      術后第3天,床邊站立練習。先在床上坐起,注意屈髖不能超過90°。下床時,先移至健側床邊,雙手把持床沿,健肢先離床足跟著地,患肢外展屈髖小于45°,待健肢站穩平衡后,患肢再逐步試探離床著地。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

      術后第4天,借助助行器練習。使用我院引進的輔助步行訓練器,為四腳固定型,長41cm,寬27cm,高度可任意調節。我們應用助行器作患者初期行走訓練的工具,為使用拐杖做準備。其方法:兩手提起助行器的兩側扶手,同時向前放于地面代替一足,然后邁上健肢,再移動患肢跟進與健肢在同一水平。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從3次/d,每次10~20步開始,逐漸增加行走距離。

      術后第2周,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的患者可負重行走,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患者,扶雙拐步行練習。方法:右拐與左足同時邁出左拐與右足同時邁出。值得注意的是:行走時不要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在患肢上,應用助行器或拐杖支撐重量,一小步一小步地走,隨著步行距離的延長及體力的增加,5~6d后就可借助拐杖上下樓。

      術后第3周,雙拐上下樓練習。上樓時,健肢先上,雙拐和患肢同時向上。下樓時,雙拐和患肢同時向下,健肢再向下。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7~10個臺階,以后逐漸增加次數和臺階。同時要求陪護人員立于患者的患側,防止滑倒和摔跤。

      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出院指導。堅持正確的功能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活動時間、活動范圍,防止關節腫脹疼痛。術后2個月內做到十不:不坐矮沙發、矮凳、小轎車;不使用蹲廁;不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臥于患側;不做盤腿動作及蹺二郎腿;不彎腰屈髖拾東西;不急速行走或賽跑;不在光滑或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不爬陡坡;不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前傾。經常保持腳尖向外的姿勢,盡量減少每天上下樓梯頻率及長距離行走,一次連續坐位時間應少于45min。正確更衣,穿褲時先患側后健側,脫時先健側后患側。術后6~8周避免性生活。出院后1、3、6個月復查。若出現下列情況應及時就診:局部切口出現紅、腫、熱、痛,常出現大腿根部疼痛,旋轉髖部疼痛加重,再次外傷。

      3小結

      全髖關節置換術可解除髖關節疼痛,保持關節穩定,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使大多數患者從病中解脫出來[7]。術前的康復指導是術后功能鍛煉的基礎,其目的是使患者預先掌握功能訓練的方法,明確注意事項[8]。而術后正確的功能訓練是保持治療成功、恢復髖關節功能的關鍵。護理人員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注意掌握訓練進度,采用盡早開始、循序漸進、個別對待、隨時調整、持之以恒的原則。本組病例的患者,通過我們認真的功能訓練指導、出院指導,無一例發生關節感染、脫位、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從而明顯提高了生活質量。新晨

      【參考文獻】

      [1]LevyRN,LevCM,SnyderJ,etal.Outcomeandlongtermresultsfollowingtotalhipreplacementinelderlypatients[J].ClinOrthop,1995,(361):250.

      [2]蔣協遠,王大偉.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4135.

      [3]秦霞,秦瑞云.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9,14(3):134.

      [4]葛智純,王慧玲,劉若群,等.全髖關節置換的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7):513514.

      [5]呂式瑗.創傷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62.

      [6]易祖玲,孫燕.11例伽瑪釘治療股骨轉子周圍骨折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513514.

      腿部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老年股骨骨折;康復護理;功能鍛煉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 本組245例老年人股骨骨折,男91例,女154例,年齡60~92歲,平均年齡74.8歲。

      1.2 骨折部位 股骨頸骨折108例(44%),股骨粗隆間骨折103例(42%),股骨下段16例,股骨上段4例,股骨頭壞死10例。

      3 護理措施

      3.1 心理支持 多數患者是突發,沒有心理準備,易產生焦慮抑郁,悲傷或精神痛苦,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常表現出急躁、發脾氣或情緒低落、活動減少、自我評價消極等。這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意識與信心,也嚴重影響其治療效果和預后。針對其表現,給予多陪伴、多幫助和溝通,并由??谱o理人員同患者進行每次10 min以上的陪伴交流,3次/d,以幫助患者減輕孤獨感,郁悶、憂慮等情感障礙,并爭取家屬積極配合,確?;颊哌_到良好的身心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3.2 加強基礎護理 ①保持床鋪平整、干燥和清潔,可視病情、體質,動員患者利用3點、5點支撐抬高上身臀部,也可借助吊環進行,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處,骨突處墊氣圈或糜墊;②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營養、高熱量、高維生素等粗纖維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統感染;③要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地面濕式清掃,鼓勵患者多做深呼吸、咳嗽動作,協助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④密切觀察患肢水腫、疼痛、遠端血運情況,據病情肢體被動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3.3 牽引的護理 ①睡普通床,患者外固定要牢固且肢體處于功能位,不可隨牽引繩移動,不可用被子等壓住牽引繩。在牽引4~6周后,隨著砝碼的減輕,可帶著牽引進行膝關節屈伸活動,同時練習健肢。去除牽引后加強髖、膝關節活動,練習股四頭肌和臀肌。初次下地行走須有專人看護,切不可傷肢負重,采取三點步態,防止摔傷;②術后患肢置外展位,抬高30°~40°,高于心臟水平的功能位,以利于患肢靜脈、淋巴回流,牽引時應注意檢查局部皮膚有無受壓,腓骨小頭處應墊棉墊保護,以免損傷腓總神經,導致足背伸無力,出現垂足畸形;③骨牽引針眼處每日用75%酒精消毒1次,及時清理滲出物,預防感染。

      3.4 手術治療的護理 ①術前1~2 d有針對性地對老年患者講解有關股骨骨折手術的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強調手術的適應證和必要性,講明麻醉方式和安全性,使老年患者產生信任感,能樂觀地接受手術;②術中巡回護士要隨時觀察病情、詢問其感受、顧慮和要求,及時回答其提出的問題,必要時要用適當的語言交代手術中所必須承受的痛苦,對于有些容易引起緊張的步驟要粗略報告或延遲報告;③術后認真交代注意事項,細心解答老年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指導其積極配合治療。

      3.5 功能鍛煉 ①術后第1天,疼痛減輕后,指導和幫助患者被動地做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舒縮和屈伸膝關節活動的練習,每項內容逐項進行,10~15 min/次。同時肌肉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粘連;②術后第2天,在患者所能忍受的疼痛范圍內,鼓勵患者做腿部肌肉的繃緊-放松訓練,分次進行100次/d,同時開始活動踝關節;③術后1周用力做膝關節屈曲、過伸及踝關節活動,5~6次/d,10~20 min/次;④術后3~4周可指導并幫助患者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負重,恢復期要特別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內收,囑患者患肢不要作盤腿動作,不要坐小矮凳或下蹲,一般需6個月方可完全去拐,患肢負重。

      4 結果與討論

      4.1 本組245例患者中有158例手術、內固定術和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除1例因術后功能鍛煉方法不當,致使人工股骨頭脫出,其余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有87例保守治療后恢復健康。本組病例出院時,無1例發生褥瘡,肌力均達到2~3級以上,患肢與健肢比較,無明顯肌萎縮及關節僵硬,患者心態良好,骨折愈合時間縮短。

      4.2 討論 老年人骨丟失明顯,且破骨細胞增多,加之情感障礙,故骨折后愈合緩慢,容易發生并發癥。合理有效地康復干預可對骨折斷端產生機械性刺激,加速關節液的流動,促進骨痂形成生長,以利骨折愈合。護士對患者要有足夠的理論指導、心理護理及耐心溝通,施行因人而護,相互理解,才能使康復護理順利進行,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學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7.

      相關期刊更多

      家庭醫學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養生月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

      科學養生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黑龍江省衛生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专区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国产大学生自拍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精品国产自偷在自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口爆| 吉川爱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无码免费观看| 老师扒下内裤让我爽了一夜|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都市| 亚洲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热天堂在线视频精品伊人| 久99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图片区 小说区 区 亚洲五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综合| 亚洲男人天堂2021|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一区二区av偷偷| 色悠悠国产在线视频一线|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VA在线看国产免费|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视频图片|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合集|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国产成人无码AV大片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亚洲一本二区偷拍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