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μmol/L, 持續時間在足月兒>2周;血清..." />
<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早期干預護理;治療效果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 導致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 從而使得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種疾病。若出生后24 h即出現黃疸, 2~3周仍不退, 甚至繼續加重或消退后反復出現或出生后1周至數周內開始出現黃疸稱病理性黃疸[1]。病理性黃疸嚴重者會導致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發生, 甚至引起死亡。臨床上目前常采用藍光治療, 輔以相應的局部治療護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療的依從性以及其他方面問題, 使得早期護理干預措施的運用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即是通過研究探討應用早期護理干預對于新生兒黃疸患兒的治療效果的影響, 選取8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 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4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及護理措施,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86例, 其中男49例, 女37例, 挑選患兒均符合以下標準:①均符合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在足月兒>221 μmol/L, 持續時間在足月兒>2周;血清膽紅素在早產兒>257 μmol/L, 早產兒>4周;血清膽紅素每日上升超過85 μmol/L;黃疸退而復現;清結合膽紅素>34 μmol/L。(具備上述任何1項確診)。②出生日齡24 h~18 d, 平均日齡10.3 d, 出生時體重平均3.4 kg, Apgar評分8~10分。③患兒均表現出了明顯的鞏膜及皮膚發黃癥狀。且所有參與研究患兒均經其家長同意后參與。將86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組43例, 兩組患兒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措施,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干預護理, 兩組療程均為3 d, 密切監測患兒膽紅素值變化情況以及患兒接受治療反應情況。干預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沐浴。新生兒全身與溫水接觸, 進入與母體相似環境, 可消除焦慮, 提高新生兒光療時的依從性和舒適感。②撫觸。在新生兒光療時, 適當撫摸, 能夠促使新生兒增進食欲, 減少哭鬧。 ③灌腸。開塞露液灌腸在新生兒出生2 h開始, 能夠使得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及大便變黃時間明顯提前, 從而干擾膽紅素的肝腸循環, 降低膽紅素水平[2]。④聲樂。護士護理時輕柔, 適當播放音樂, 可為新生兒營造舒適的光療環境, 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膚護理。患兒住院期間勤沐浴, 保持皮膚清潔, 特別注意臍部的清潔, 以避免臍炎的發生。

      1. 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通過3 d的治療觀察發現, 采用早期護理干預的治療組中顯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總有效41例, 占95.35%;對照組顯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總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膽紅素值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清膽紅素情況比較( x-±s, μmol/L)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治療組 43 322.4±22.3 219.6±15.8a

      對照組 43 321.6±21.8 246.8±18.3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

      3 討論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 發病率高, 主要與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有關。主要是因血清膽紅素的異常情況所致, 對患兒智力及神經系統等均會造成嚴重影響, 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機護理手段, 可造成嚴重后遺癥, 并可能威脅其生命,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療效的意義重大。實施早期的干預護理措施不僅有利于新生兒黃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婦產后的健康宣傳教育以及新生兒黃疸的早發現和早診斷[3]。各種護理干預措施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撫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較新穎的換血療法等, 這些護理干預措施的運用都是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單純治療所顧忌不到的方面, 沐浴可促進血液循環, 改善胃腸蠕動, 增加胰島素與胃腸激素的分泌量, 促進新陳代謝, 撫摸可刺激患兒體表神經, 使中樞神經興奮, 促進排便, 還可加快排出過高的血清膽紅素, 防止小腸將其再吸收, 是有利于患兒身心的護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護理干預的治療組中顯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總有效41例, 占95.35%。對照組顯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總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膽紅素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通過實施早期干預護理, 能夠有效的提高新生兒的黃疸治療效果, 使患兒及早康復,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張自珍, 黃海波, 王芳, 等.游泳聯合撫觸護理降低新生兒黃疸的效果觀察.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 38(1):140-141.

      [2] 祝秀鳳, 姚云行, 吳小紅, 等.早期排便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09, 24(23):2141-2142.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范文第2篇

      【關鍵詞】早產兒;排便;黃疸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577-01

      由于早產兒的生理特點,極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和膽紅素腦病,引起神經損傷,故早期發現并控制黃疸,避免高膽紅素血癥的出現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鑒于此,作者對160例早產兒隨機選取80例患兒采用早期人工排便以加快胎便排泄,與對照組比較,早期人工排便減輕了早產兒黃疸,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早產兒(胎齡0.05)。

      1.2 排便方法 兩組早產兒出生后均予早產兒配方奶粉喂養和常規護理。對照組不干預,任其自然排便,觀察組采取以下方法通便:①取一次性6F硅膠胃管作為肛管,前端3~5cm,用一次性無菌20mL的注射器抽取開塞露3~5mL及溫生理鹽水(35±2)℃10ml,1次/12h。連接已的肛管,取患兒右側臥位,抬高臀部,輕插入患兒7—10 cm,緩慢注入。②操作者剪短手指甲,溫暖雙手后在早產兒的腹部涂擦嬰兒潤膚油(美國強生公司生產)1~2mL,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沿臍輪順時針方向按摩(用力均勻,以舒適為宜)3~5min,同時給予腹部一定壓力。

      1.3 評價方法 用YZB/ 蘇0344-2008 類BF型經皮黃膽儀測量兩組早產兒皮膚黃疸指數,4次/天。在我國制定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中,早產兒TCB>256.5μmol/L(15 mg/dL)即診斷高膽紅素血癥[1,2,3],由于早產兒血腦屏障功能差,同時有病理因素存在影響其功能,TCB>171μmol/L即有膽紅素腦病發生的可能[4],故現在新生兒病房中早產兒TCB>171μmol/L即行藍光照射治療,給予早期干預[5]。記錄兩組需光療的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 ±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早產兒出生后黃疸出現的時間、達到光療干預時間、光療所需時間比較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主要來源為紅細胞分解的代謝產物,而新生兒紅細胞衰老的速度是成人的2倍[6],故新生兒血液中膽紅素水平較高。國內資料表明,生后第1周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為40%~65%,甚至高達87.6%[7],過高的膽紅素造成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害。核黃疸的發生與多種高危因素有關,早產兒本身就是核黃疸的高危因素,比足月兒更易發生膽紅素腦病[8]。因此,研究早期干預措施,以降低早產兒黃疸發生十分必要。早產兒因胃腸動力功能差及攝入量少,常發生胎糞排出延遲[9,10]。若胎糞排出延遲,可使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加重膽紅素重吸收[11]。研究表明,大便初排時間和變黃時間延遲是正常足月兒發生黃疸的因素之一[12],因此,促進糞便排出,減少膽紅素重吸收是治療早產兒黃疸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研究應用的按摩灌腸法,兼收了開塞露灌腸和腹部按摩的優點。灌腸液能稀釋軟化大便,灌腸引起排便反射,誘導結腸動力成熟,暢通排泄路徑,切斷腸肝循環而達到退黃或降低膽紅素濃度,通過早期灌腸干預能促進胎糞排泄,減少胎糞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降低胃腸道中膽紅素糞膽原吸收,從而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降低血清膽紅素值,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13],早期光療聯合灌腸可阻止高膽紅素血癥及膽紅素腦病的出現,減少后遺癥的發生[14],早產兒出生后早期行溫鹽水與開塞露混合液灌腸有利于胎糞的排出,腹部按摩則免了普通灌腸只是排空遠端結腸糞便的局限,進一步促進糞便徹底排出,有利于早產兒順利渡過營養關,降低病理性黃疸及呼吸暫停的發生率。本研究還發現,按摩灌腸還可以消除因灌腸引起的緊張情緒,減少哭鬧,提高舒適度,節約操作時間。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37.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 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2

      [3] 吳梓梁.新生兒黃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44

      [4] 李燕暉,金青,張琰,等.經皮膽紅素測定對診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應用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04,33(10):893-894.

      [5] 黃德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防治口].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6):526—528.

      [6]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144-160

      [7] 胡曉靜,趙敏慧,張玉俠. 撫觸按摩對促進早產兒排便效果的探討[J].上海護理,2003,3(3):15- 17

      [8] CASHORE W J.Bilirubin and jaundice in the micropremie[J].Clin Perinatol,2000,27(1):171—179.

      [9] 富林寶,邢曉華.非營養性吸吮配合腹部按摩對促進早產兒胃腸道發育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20(6):52.

      [10] JADCHERLA S R, KLIEGMAN R M.Studies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J].Pediatrics,2002,109(3):516—517.

      [11] 韋林安,何群,李麗等.撫觸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黃疸指數及行為神經發育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11):6-8.

      [12] 孫美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7):408—410.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觀察;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膚、鞏膜及黏膜等黃染的癥狀,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部分病理性黃疸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筆者從2004~2005年家庭訪視中,對20名新生兒黃疸進行觀察、治療及護理,均能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治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20名新生兒黃疸,男嬰15名,女嬰5名,生理性黃疸 13名,病理性黃疸7名。20名新生兒均在第1周家庭訪視中,發現嬰兒有黃疸,其家人均未發現,并向其家人講解黃疸的相關知識,注意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嬰兒黃疸顏色、部位等變化。2周后家庭訪視,13名新生兒黃疸自行消退,確定為生理性黃疸,7名新生兒仍有黃疸,顏色加深,嬰兒一般情況良好,查血清膽紅素均超過 12 mg/dl,通過詢問病史、家族遺傳史以及觀察嬰兒一般情況,考慮黃疸與母乳喂養有關,向其家人建議停止母乳喂養 1周,改為人工喂養,3天后6名新生兒黃疸下降,3周后黃疸消退,確定為母乳性黃疸,1名新生兒仍然較重,再次與其家長溝通,發現家長未給予重視,沒有停止母乳喂養,認為小兒吃奶正常,沒有生病,同時害怕小兒營養不良,再三向其家長耐心地解釋,打消顧慮,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養,改為人工喂養,并來我院檢測黃疸的指數仍然很高,開始配合光照療法及藥物退黃治療,8周后嬰兒黃疸消退,影響嬰兒正常預防接種。

      二、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兒生理特點

      2.1.1膽紅素生成較多由于新生兒紅細胞數目較多,且其壽命短,短期內破壞多且快,每日生成膽紅素約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臟功能不完善肝臟細胞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差,肝細胞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不足。

      2.1.3腸肝循環特殊性初生嬰兒的腸道內細菌量少,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還原成糞、尿膽原,加之新生兒腸道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結合膽紅素,后者經腸壁吸收經門靜脈到達肝臟,加重肝臟負擔。

      2.2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敗血癥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細胞受損傷,使肝臟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下降,導致黃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兒溶血病,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遺傳性疾病、藥物性黃疸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可發生母乳性黃疸,而且發生率較多,達到1%左右。其特點是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常與生理性黃疸重疊且持續不退,嬰兒一般狀態良好,黃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養后3天,如黃疸下降即可確定母乳性黃疸。

      三、觀察與護理

      3.1精神狀態觀察新生兒一般精神狀態良好,若出現嗜睡、反應差、擁抱反應減弱等,要注意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嚴重可致嬰兒死亡。

      3.2皮膚顏色觀察觀察新生兒黃疸的顏色、部位變化,可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若新生兒黃疸從鞏膜、頭面部,逐漸擴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顏色加深,說明黃疸逐漸加重,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

      3.3喂養奶量觀察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不影響嬰兒的飲食,這一點也是嬰兒家長不重視的原因,認為小兒吃奶正常,身體沒有病,其實是家長缺乏黃疸的相關知識,應引起廣大嬰兒家長注意。若嬰兒出現拒乳、喂養困難、吮吸無力等,應予以重視,及時治療,防止核黃疸發生。

      3.4糞便、尿液觀察觀察嬰兒糞便、尿液顏色的變化情況。尿液顏色變化,反映黃疸輕重變化,新生兒溶血病引起的黃疸,尿液呈醬油色;糞便由淺黃轉為白色,應考慮膽道閉鎖引起的黃疸。所以,糞便、尿液觀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時診斷和治療。

      3.5生命體征觀察觀察體溫、脈搏、呼吸等變化,判斷有無感染以及有無核黃疸的發生。

      3.6光照療法用藍光照射治療時,嬰兒雙眼應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視網膜受損,除會陰、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續時間1~4天。光療時不顯性失水增加,應注意補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發熱、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范文第4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96例均系本院2005~2011年住院治療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其中男116例(59.2%),女80例(40.8%)。黃疸出現日齡≤7 d的患兒124例(63.3%),其中日齡≤24 h的患兒4例(2.0%);日齡>7 d的患兒72例(36.7%)。

      1.2 診斷 所有病例均于發現黃疽當日抽取靜脈血測定膽紅素,包括肝功能(ALT、AST)、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同時檢測血常規。檢測指標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2]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的要求。

      1.3 治療與護理 入院后立即采用合理綜合治療方式:藍光照射、肝酶誘導劑(口服魯米那片)、靜脈輸入白蛋白、感染患兒控制感染、溶血患兒靜脈輸入丙球蛋白以阻斷溶血,8例進行換血治療,巨細胞病毒感染給予更昔洛韋治療。

      2 結果

      186例患兒經治療黃疸于3~8 d內消退,血清總膽紅素降至正常,隨訪無復發;4例患兒因直接膽紅素升至84.3 umol/L(>66.7umol/L)而停止光療,口服熊去氧膽酸及茵梔黃口服液長期治療,1個半月隨訪,膽紅素降至正常范圍;5例患兒于就診時出現核黃疸征象,治療3~5 d黃疸好轉,2例自動出院;1例黃疸患兒生后10 d,全身黃疸、肝腫大,診斷敗血癥合并化膿性腦膜炎,入院16 h即死亡,總治愈率94.9%。

      3 討論

      本院研究中新生兒黃疸患者發病主要原因依次為由于感染因素、母乳因素、圍產因素和溶血因素,發病率分別為38.26%,22.96%,19.90%和12.24%。病理性黃疸發病的首要原因是感染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臍炎、化膿性腦膜炎、胎膜早破、腸炎、皮膚感染等。這些感染性疾病受分娩處理及產后新生兒護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感染可以導致溶血,肝酶的活力降低,導致肝臟與膽紅素相結合的能力降低,而導致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3]。抗生素治療感染的同時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使腸肝循環增加,黃疸加重。母乳因素是本研究中病理性黃疸發生的次要病因。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由母乳因素引起的黃疽發生在3~8日齡,1~3周達頂峰。停喂母乳3~5 d后黃疽明顯減輕,膽紅素降至50%以上,防治母乳喂養造成的黃疸,應盡早增加液體攝入量,早喂養,刺激腸蠕動,以減少膽紅素的吸收,如血清膽紅素高于265.5 umol/L,可暫停母乳,膽紅素下降50%可重新哺喂母乳。新生兒溶血病也是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之一,是因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引起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以ABO和RH溶血多見,其中ABO溶血占85.3%,多數經光療,輸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可控制,極少數需換血治療;RH溶血占14.6%,病情較重,多需換血治療[4]。產前母親血型鑒定很重要,便于評估產后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準備。

      相關研究認為圍產期黃疸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占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生率的50.9%。缺氧會降低膽紅素與白蛋白之間的聯結力,增加血清膽紅素。缺氧發生時,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轉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速度和合成三磷酸尿嘧啶核苷葡萄糖脫氫氧酶受到阻滯,導致葡萄糖醛酸減少,使膽紅素在肝臟中的結合受到影響,加重黃疸病情。本研究中圍產期因素所占比例較文獻記載低,與近年來分娩技術提高有直接關系。經過多年臨床治療觀察,本人認為黃疸治療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①藍光照射時需要注意:a.藍光照射后經皮測量值不能準確反映血中實際膽紅素數值,應在藍光照射后6 h再進行經皮膽紅素檢測。b.用不透光物體遮蔽患兒雙眼及男嬰外陰,避免損傷。c.光線的照射增加了患兒的不顯性失水。增加液體的攝入。d.光照的刺激及排泄膽紅素,可能造成患兒短暫腹瀉和或皮疹。e.當結合膽紅素超過4 mg/dL時,藍光照射患兒可能發生青銅癥,應停止照射,膚色可逐漸恢復。②靜脈注射白蛋白主要針對早產兒和重癥患兒,一次效果理想,不需要再次應用。③丙種球蛋白有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的雙重作用,在重癥黃疸溶血早期應用,可以有效抑制溶血過程,4 h~6 h靜脈輸注1次。早期干預,爭取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治療和減輕病理性黃疽。降低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崔焱,張宇俠,尹志勘,等.兒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7.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社,2003:269.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診斷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

      黃疸癥已經成為了新生兒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大量的聚集,從而導致血清膽紅素升高,具體主要表現在皮膚黃染,嚴重的時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大類。嚴重的病理性黃疸會損害新生兒的中樞神經,對新生兒的成長和發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醫護人員對該類疾病有個清楚的認識,這對于黃疸的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兒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關于黃疸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黃疸癥狀實施就診,黃疸的具體程度為:重度黃疸3例、中度黃疸24例、輕度黃疸29例。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膚和鞏膜黃染,其一般是根據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食欲不振、惡心、消瘦、腹瀉、腹脹等,部分患者可見大便色變淺、尿色深黃、乏力、貧血。

      1.2護理特點

      1.2.1密切關注患者病情

      首先對所有患者進行母嬰血型、胎齡、喂養、體質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同時要經常對患者的體溫進行測試和記錄。除此之外,還要關注新生兒尿液、糞便的顏色變化,這些指標都可以用來反映黃疸病程的輕重。對于新生兒溶血病引發的黃疸,其尿液一般呈現醬油色,糞便則趨于白色,通過這些現象可以斷定黃疸是由膽道閉鎖引起的。如果新生兒黃疸從頭面部到四肢、鞏膜、手足心擴散,而且顏色趨于加深,則表明黃疸病情逐漸加重,這時要求家屬及醫護人員給予高度的重視。

      1.2.2病理護理

      對于血清膽紅素偏高的新生兒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此時要用黑色眼罩將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藍光對新生兒的視網膜造成損害,而且除了、會位需要用尿布進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處于狀態,一般需要持續3-5天。光療過程中會導致不顯性失水增加,這時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補水,而且還要防止患者出現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還要按照醫囑給予患者適應的酶和白蛋白誘導劑,對酸中毒進行有效的糾正,從而有利于白蛋白與膽紅素的結合,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根據不同標準要求來合理控制液體的流速,禁止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從而有效的避免血―腦脊液屏蔽的開放。

      1.2.3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對新生兒患者進行有效的飲食護理,因為黃疸患者存在吮吸無力的癥狀,從而出現了喂養困難現象,所以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采用間歇喂養、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確保患者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數父母對黃疸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和認識,所以對她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宣講工作至關重要,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黃疸疾病的認識,了解黃疸疾病的臨床癥狀和特點。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吃奶情況、精神狀態以及嬰兒各部位的顏色來了解新生兒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癥狀,對于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與醫生和護理人員聯系,以確保新生兒黃疸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人員還要經常與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家屬對于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詢問醫生和護理人員。

      1.3療效判定

      治愈:各種指標趨于正常,患者的皮膚黃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糞便的顏色恢復正常,復查時的血清總膽紅素也在正常范圍之內。好轉:各種指標趨于正常,患者的皮膚黃疸基本消退,血清總膽紅素趨于正常。無效:皮膚黃疸癥狀未見好戰,而且血膽紅素下降不明顯。

      2.結果

      56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見明顯好轉,僅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總有效率達到了98.21%。

      3.討論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指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從而引發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黏膜、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癥狀。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新生兒在出生第1周內發生黃疸的概率為40-65%。黃疸可見于多種疾病之中,而且其誘發因素比較多,不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還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關于新生兒黃疸的報道缺乏一致性,引發該類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黃疸、圍產因素等。由于新生兒的皮膚比較薄嫩,免疫能力比較低,從而極易發生感染現象,由感染引發的黃疸主要是以敗血癥和重癥肺炎為主,其不僅可以引發紅細胞破壞,而且發生的溶血還會導致膽紅素升高,進而引發膽紅素血癥。近些年來,隨著母乳喂養的推廣力度加大,導致母乳性黃疸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主要是因為早期奶量不足,導致新生兒腸蠕動緩慢,增加了腸肝循環和血清膽紅素濃度。圍產因素多以早產和窒息為主,窒息將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糖代謝紊亂、高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轉換酶的活性,進而影響了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孕婦及新生兒進行系統性的護理,可以有效的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發生。而且還要求助產護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過程中要多與孕婦進行溝通,及時緩解孕婦的緊張情緒,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與孕婦溝通的過程中要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盡可能滿足孕婦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適和舒適。助產護理在分娩過程中要做到輕柔、集中、熟練,這樣可以減輕孕婦的疼痛。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的誘發因素比較多,這時就要求醫護人員和家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黃疸的基本臨床特點,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癥狀,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從而使病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

      參考文獻:

      [1]唐菊麗.85例新生兒黃疸發病原因及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8(26):49-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久久| 九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品道|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视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男女午夜福利片|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 亚洲综合91社区精品福利| 91精品蜜臀国产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色超碰|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稚嫩高中生呻吟激情在线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久久av中文字幕资源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综合久久| 亚成区成线在人线免费99| 亚洲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熟妇人妻色在线三级| 一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 亚洲男女羞羞无遮挡久久丫|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伊人成色综合人夜夜久久| 少妇被黑人到高潮喷出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