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當前生態環境的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環境價值取向;生態環境教育;大學生準創業者
0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企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企業經濟得到蓬勃發展的同時,其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由此,國家提出了生態創業,但未得到企業的重視,生態環境問題依舊泛濫。同時,為了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了“雙創”口號,并實施了諸多的創業政策。高校大學生抓住這一機遇,紛紛開始創業,逐漸成為了創業大潮中的主力軍。然而,如果不從創業的主力軍大學生準創業者入手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地球的環境會變得面目全非。那么如何從大學生準創業者角度出發探索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呢?縱觀文獻研究,相關學者提出了準創業者,即有創業想法、準備創業的人或在學校或國家的支持下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相關大學生,這一概念。但卻未有從準創業者的角度出發,探索解決當前生態環境問題的研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相關學者引入了教育這一工具,闡述了教育對于引導創業者環境價值取向的作用。[1]Emily認為擁有高等教育學位的人保護環境的價值取向會更明顯。[2]Edgerton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受過更高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參與支持環保工作的推進,并通過推理得出教育作為一種手段,它會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結論。[3]Dunlap研究表明,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且政治自由的成年人更有可能是持有環保支持者。然而,在國內,鮮有關于生態創業教育的研究。因此,本文從生態創業教育角度出發,探析我國當前生態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促進我國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教育,提升準創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
1生態創業教育的作用
1.1提高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
生態創業是一種可以解決環境問題的創業方式,它的重要性得到了相關學者的證實。[4]Murphy根據生態現代化理論指出“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問題,它是未來工業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阻力”。[5]Klimova和Zltek認為生態創業很重要,生態創新將會是未來公司和國家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們需要找到生態創業的新技術來保護環境,并確保有足夠的資源,以填補當前人口和后代的需求。雖然,生態創業的重要性得到了論證,許多國家提出了“生態創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生態污染問題。但在利益的驅使下,創業者們仍會做出破壞環境的行為,其生態創業意識不夠強烈。生態創業教育作為一種育人工具,它可以通過不斷地給創業者傳授生態創業知識,使創業者逐漸提高自身的生態創業意識。
1.2引導大學生準創業者的環境價值取向
生態創業教育是一種注重培養創業者或準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社會活動。對大學生準創業者實行生態創業教育有利于加強他們的生態創業意識,同時也利于引導他們的環境價值取向,即在面對或處理保護環境與保護環境相矛盾的問題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取向。
2生態創業教育研究
上文,筆者闡述了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知網文獻檢索發現,我國有關生態創業教育的研究幾乎為零。針對此現狀,我們該如何去加強我國的生態創業教育呢?因此,本文對與生態創業教育有關的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以及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進行分析,進而為加強我國生態創業教育提出相關的建議。
2.1高校環境教育體系問題分析
我國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1973年8月的第一次全國保護會議開啟了我國環境教育事業,之后相關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環境保護專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的環境教育已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環境教育體系。但在環境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專業型環境教育與普及型環境教育失衡的問題。[6]此外,我國高校普及型環境教育的發展較為緩慢,表現為:社團活動、環境宣傳和專題講座是學校環境教育的三大主要形式;高校中環境類選修課數量偏少;環境類選修課以自然科學類課程占大多數等。從上述文獻研究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普及型環境教育仍然存在體制不完善、教育模式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導致我國大學生的環境素養不高,環保意識不強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生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因此,應當完善環境教育體系,促進生態創業教育,從而加強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
2.2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問題分析
為了緩和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總理于2014年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從此我國迎來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潮,自主創業逐漸成為眾多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在創業時代背景下,創業教育必然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國大學生創業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然而,我國創業教育相對其他國家而言起步較晚,存在學科基礎薄弱、思想認識不到位、教育內容創新度低等眾多問題。此外,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這導致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普遍低下、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且存在對創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認識不到位的問題。[7]在這樣的創業教育體系下推行生態創業教育無疑是會受到阻礙的。因此,應當完善創業教育體系,促進生態教育的推行。
2.3廣大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的生態創業意識低
上文中,筆者闡述了生態創業教育有提高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的作用。然而,生態創業教育的培訓對象是廣大創業者,其實施與推行需要得到廣大創業者的支持。如果社會中廣大的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低,領悟不了政府或高校推行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那么生態創業教育的推行也將務必受阻。因此,當前廣大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低也是影響生態創業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
3建議與對策
在前文,筆者闡述了生態創業對解決環境問題的作用以及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通過文獻研究可以看出我國當前存在與生態創業教育有關的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廣大的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低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完善環境教育體系以及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創業者以及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角度出發,并基于政府、高校、準創業者自身三個層面提出解決生態創業教育實施問題的相關建議。
3.1完善高校環境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
①從政府層面。1)政府應制定完善環境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政策,為促進生態創業教育做鋪墊。2)政府也應加快制定行之有效的鼓勵高校完善環境教育體系與創業教育體系的激勵政策,提高高校完善兩個體系的積極性。②從高校層面。依據國家出臺的相關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政策,及時調整學校教學方針,并做到真正落實。③從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個人層面。創業者應積極配合政府,并參與生態創業課程培訓。大學生準創業者作為高校的一員也應認真學習好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學校針對大學生開設的環境保護課程和生態創業課程。
3.2提高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
3.2.1從政府層面①政府應在提高創業者與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方面起引導作用。政府應制定相應的生態創業優惠政策以及生態創業獎勵政策來提高創業者與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②政府也應加強發揮媒體電視、網絡、廣播等現代傳媒工具在宣傳生態創業上的作用,通過廣泛宣傳生態創業的知識,加強創業者以及大學生準創業者對生態創業的了解,從而重視生態創業。3.2.2從高校層面①高校應增設生態創業方面的課程和講座,對大學生進行生態創業教育,通過深入介紹和宣傳生態創業知識,加強大學生生態創業意識的提高,并助其樹立正確的創業觀。②開設有關生態創業楷模的講座或交流會,發揮榜樣對大學生準創業者的引領作用。3.2.3從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個人層面①主動參與學?;蛏鐣M織的創業類活動和講座,培養自己的生態創業意識和生態創業精神,拓展社交圈子,拓展信息獲取的渠道,建立和拓展自己的社交網絡,及時抓住機遇。②時時關注國家熱點新聞時事、生態創業支持政策,分析創業導向的發展趨勢,洞察宏觀環境和市場現狀的變化,將自己個人的創業與當前吸引全球性眼球的生態環境的現況聯系起來,樹立生態創業的理念。③組建創業團隊時,應該尋找有相同生態創業目標和理念的人,同時相互之間專業知識或者創業技能上具有互補性,既可以使團隊內部默契團結,又能夠滿足優勢互補。
4結論
本文針對當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實施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對當前我國生態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針對與生態創業教育有關的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以及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存在的問題出發,分別從政府、高校以及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個人三個層面出發提出了完善環境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的措施,進而推進實施生態創業教育,以解決我國當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EmilyA.Grant.ANEXAMINATIONOFENVIRONMENTALORIENTATION,BEHAVIORSANDPERCEIVEDBARRIERSINRELATIONSHIPTOSOCIALSTRUCTURALVARIABLES.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2011,3:10-19.
[2]Edgerton,E.,McKechnie,J.,&Dunleavy,K.Behavioraldeterminantsofhouseholdparticipationinahomecompostingscheme.EnvironmentandBehavior,2008(2),18.
[3]Dunlap,R.E.&Jones,R.E.(Environmentalconcern:Conceptualandmeasurementissues.2002,HandbookofEnvironmental
[4]Murphy,J..Ecologicalmodernization,Geoforum,2000,31:1-8.
[5]Klimova,V.&Zltek,V.Ecoinnovationsasaresultofcompaniesinnovationsactivities.2011.
[6]印衛東.我國高校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push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many college students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become the main group in the trend of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with the rise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brought by enterprises are remarkable, and how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 be thought of. Therefore,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source of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c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y studying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students to would-be entrepreneurs environment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further to solv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關鍵詞: 環境價值取向;生態環境教育;大學生準創業者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value orient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would-being entrepreneur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4-0247-02
0 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企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企業經濟得到蓬勃發展的同時,其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由此,國家提出了生態創業,但未得到企業的重視,生態環境問題依舊泛濫。同時,為了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了“雙創”口號,并實施了諸多的創業政策。高校大學生抓住這一機遇,紛紛開始創業,逐漸成為了創業大潮中的主力軍。然而,如果不從創業的主力軍大學生準創業者入手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地球的環境會變得面目全非。那么如何從大學生準創業者角度出發探索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呢?縱觀文獻研究,相關學者提出了準創業者,即有創業想法、準備創業的人或在學?;驀业闹С窒氯腭v創業孵化基地的相關大學生,這一概念。但卻未有從準創業者的角度出發,探索解決當前生態環境問題的研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相關學者引入了教育這一工具,闡述了教育對于引導創業者環境價值取向的作用。[1]Emily認為擁有高等教育學位的人保護環境的價值取向會更明顯。[2]Edgerton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受過更高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參與支持環保工作的推進,并通過推理得出教育作為一種手段,它會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結論。[3]Dunlap研究表明,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且政治自由的成年人更有可能是持有環保支持者。然而,在國內,鮮有關于生態創業教育的研究。因此,本文從生態創業教育角度出發,探析我國當前生態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促進我國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教育,提升準創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
1 生態創業教育的作用
1.1 提高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 生態創業是一種可以解決環境問題的創業方式,它的重要性得到了相關學者的證實。[4]Murphy根據生態現代化理論指出“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問題,它是未來工業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阻力”。[5]Klimova和Zltek認為生態創業很重要,生態創新將會是未來公司和國家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們需要找到生態創業的新技術來保護環境,并確保有足夠的資源,以填補當前人口和后代的需求。雖然,生態創業的重要性得到了論證,許多國家提出了“生態創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生態污染問題。但在利益的驅使下,創業者們仍會做出破壞環境的行為,其生態創業意識不夠強烈。生態創業教育作為一種育人工具,它可以通過不斷地給創業者傳授生態創業知識,使創業者逐漸提高自身的生態創業意識。
1.2 引導大學生準創業者的環境價值取向 生態創業教育是一種注重培養創業者或準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社會活動。對大學生準創業者實行生態創業教育有利于加強他們的生態創業意識,同時也利于引導他們的環境價值取向,即在面對或處理保護環境與保護環境相矛盾的問題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取向。
2 生態創業教育研究
上文,筆者闡述了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知網文獻檢索發現,我國有關生態創業教育的研究幾乎為零。針對此現狀,我們該如何去加強我國的生態創業教育呢?因此,本文對與生態創業教育有關的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以及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進行分析,進而為加強我國生態創業教育提出相關的建議。
2.1 高校環境教育體系問題分析 我國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1973年8月的第一次全國保護會議開啟了我國環境教育事業,之后相關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環境保護專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的環境教育已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環境教育體系。但在環境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專業型環境教育與普及型環境教育失衡的問題。[6]此外,我國高校普及型環境教育的發展較為緩慢,表現為:社團活動、環境宣傳和專題講座是學校環境教育的三大主要形式;高校中環境類選修課數量偏少;環境類選修課以自然科學類課程占大多數等。從上述文獻研究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普及型環境教育仍然存在體制不完善、教育模式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導致我國大學生的環境素養不高,環保意識不強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生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因此,應當完善環境教育體系,促進生態創業教育,從而加強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
2.2 高校業教育體系問題分析 為了緩和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總理于2014年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從此我國迎來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潮,自主創業逐漸成為眾多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在創業時代背景下,創業教育必然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國大學生創業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然而,我國創業教育相對其他國家而言起步較晚,存在學科基礎薄弱、思想認識不到位、教育內容創新度低等眾多問題。此外,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這導致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普遍低下、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且存在對創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認識不到位的問題。[7]在這樣的創業教育體系下推行生態創業教育無疑是會受到阻礙的。因此,應當完善創業教育體系,促進生態教育的推行。
2.3 廣大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的生態創業意識低
上文中,筆者闡述了生態創業教育有提高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的作用。然而,生態創業教育的培訓對象是廣大創業者,其實施與推行需要得到廣大創業者的支持。如果社會中廣大的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低,領悟不了政府或高校推行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那么生態創業教育的推行也將務必受阻。因此,當前廣大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低也是影響生態創業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
3 建議與對策
在前文,筆者闡述了生態創業對解決環境問題的作用以及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通過文獻研究可以看出我國當前存在與生態創業教育有關的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廣大的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低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完善環境教育體系以及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創業者以及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角度出發,并基于政府、高校、準創業者自身三個層面提出解決生態創業教育實施問題的相關建議。
3.1 完善高校環境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
①從政府層面。1)政府應制定完善環境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政策,為促進生態創業教育做鋪墊。2)政府也應加快制定行之有效的鼓勵高校完善環境教育體系與創業教育體系的激勵政策,提高高校完善兩個體系的積極性。②從高校層面。依據國家出臺的相關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政策,及時調整學校教學方針,并做到真正落實。③從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個人層面。創業者應積極配合政府,并參與生態創業課程培訓。大學生準創業者作為高校的一員也應認真學習好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學校針對大學生開設的環境保護課程和生態創業課程。
3.2 提高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
3.2.1 從政府層面 ①政府應在提高創業者與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方面起引導作用。政府應制定相應的生態創業優惠政策以及生態創業獎勵政策來提高創業者與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②政府也應加強發揮媒體電視、網絡、廣播等現代傳媒工具在宣傳生態創業上的作用,通過廣泛宣傳生態創業的知識,加強創業者以及大學生準創業者對生態創業的了解,從而重視生態創業。
3.2.2 從高校層面 ①高校應增設生態創業方面的課程和講座,對大學生進行生態創業教育,通過深入介紹和宣傳生態創業知識,加強大學生生態創業意識的提高,并助其樹立正確的創業觀。②開設有關生態創業楷模的講座或交流會,發揮榜樣對大學生準創業者的引領作用。
3.2.3 從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個人層面 ①主動參與學?;蛏鐣M織的創業類活動和講座,培養自己的生態創業意識和生態創業精神,拓展社交圈子,拓展信息獲取的渠道,建立和拓展自己的社交網絡,及時抓住機遇。②時時關注國家熱點新聞時事、生態創業支持政策,分析創業導向的發展趨勢,洞察宏觀環境和市場現狀的變化,將自己個人的創業與當前吸引全球性眼球的生態環境的現況聯系起來,樹立生態創業的理念。③組建創業團隊時,應該尋找有相同生態創業目標和理念的人,同時相互之間專業知識或者創業技能上具有互補性,既可以使團隊內部默契團結,又能夠滿足優勢互補。
4 結論
本文針對當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實施生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對當前我國生態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針對與生態創業教育有關的環境教育和創業教育以及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的生態創業意識存在的問題出發,分別從政府、高校以及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個人三個層面出發提出了完善環境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創業者與大學生準創業者生態創業意識的措施,進而推進實施生態創業教育,以解決我國當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Emily A. Grant.AN EXA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BEHAVIOR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IN RELATIONSHIP TO SOCIAL STRUCTURAL VARIABL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11,3:10-19.
[2]Edgerton, E., McKechnie, J., & Dunleavy, K. Behavioral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participation in a home composting schem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8(2), 18.
[3]Dunlap, R.E.& Jones, R.E.(Environmental concern: 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 2002,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4]Murphy, J..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Geoforum, 2000,31:1-8.
[5]Klimova,V.& Zltek,V. Ecoinnovations as a result of companies innovations activities. 2011.
Abstract: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sand source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which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urban water and environmen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n Hebei province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city livable level,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promote the city '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Started fro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Hebei provin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city in Hebei province.
關鍵詞:河北??;生態城市;建設;發展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eco-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2-0293-01
1 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1.1 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現狀。針對河北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九五”以來,河北省一直在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河北省的生態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全省環境污染問題有所好轉、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提高。以森林覆蓋率為例,僅“十一五”期間河北省造林面積就大2280萬畝,全省林地面積達到7400萬畝,森林覆蓋達到26%。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河北省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以及工作開展情況。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河北省也積極開展了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運用城市景觀公園的生態環境優化作用促進城市生態的改善。同時,河北省還針對濕地對城市生態的重要影響正在積極籌建環抱京津的濕地保護區。該計劃將新建19個濕地自然保護區,以促進河北省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1.2 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中由于過于注重傳統經濟增長領域造成了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領域與生態環境保護領取投入過少。這也造成了河北省全省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利用效率與自然資源供給能力的不協調,影響了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雖然,各級政府開始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生態城市的建設,但是,由于資金、人力、物力投入過低使得全省水生態、土地生態以及大氣環境為核心的全省生態環境仍然向著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加快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加快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勢在必行。
2 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的重點
2.1 加大生態城市建設投入,促進全省生態環境的改善。針對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現狀,各級政府應從根本上認識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加大生態城市建設投入、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以此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2.2 注重現代城市住宅小區建設綠化管理,促進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結合河北省目前生態城市建設現狀,全省應加大對新建住宅小區綠化建設的監督與管理。通過提高住宅小區綠化面積以及后續管理工作改善小區局部環境,促進生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2.3 注重城市景觀公園的生態作用,促進生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在現代城市土地日益緊張的今天,城市綜合性公園的生態作用日益凸顯。這也使得現代城市綜合性公園正在走向城市生態公園的道路,為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河北省的城市公園多為大工業時代的產物,目前已有城市公園數百座。但是由于建設年代較長,其功能仍為傳統的休閑、鍛煉等傳統功能。為了順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河北省城市公園應加快改造的步伐,積極利用城市公園的生態作用進行現有城市公園的改建。利用城市公園生態設計理論突出城市公園景觀、生態作用。在城市有限的空間中營造景觀生態環境,促進河北生態環境的改善。
2.4 加快路旁綠化建設與管理,促進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在現代城市道路建設中,路旁綠化是道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利用路旁綠化面積能夠提高城市綠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因此,在進行河北省城市道路設計與建設中應加強路旁綠化的設計,合理利用路旁綠化面積,促進河北省生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2.5 加強河北省河流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河流的生態環境對城市生態環境以及全省的生態環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河流,其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與過度開發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應以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生態環境修復與改善理論指導河流生態環境的治理,加快河流生態環境的修復,以此促進改善全省的生態環境。以全省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生態城市的建設。針對河北省六大河流水系生態環境的現狀,河北省應加快對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通過河流斷流恢復、水質修復改善、魚類多樣性恢復以及對河流岸坡防護、周邊綠化修復等多項工作改善河流生態環境,促進全省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
在注重河流生態環境修復過程中,應積極利用現代生態修復理念加強河道周邊植被修復、加強河道綠化景觀建設,以生態、水工、景觀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全省生態環境改善,為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奠定基礎。
3 以生態城市建設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河北省所處的地理位置對其招商引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生態城市建設能夠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促進城市技術人才的引進與落戶。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城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推進,為城市科技化人才儲備、城市科技企業落戶奠定基礎。因此,加快生態城市建設促進河北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河北省建設與發展的關鍵。
結論:綜上所述,目前河北省的生態環境現狀使得生態城市建設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需要省市政府通過正確的引導以及相關的規劃管理促進生態城的發展。而且,河北省風沙、河流生態系統的現狀也影響了全省生態城市的建設。針對這樣的情況,河北省生態城市建設應在風沙治理與河流生態系統恢復的基礎上進行開展,以此加快生態城市建設的腳步,實現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韓玉玲.河北省河流生態環境現狀與修復[J].環境保護信息,2009,12.
[2]鄧強.河北省風沙源的治理[J].河北農業資訊,2009,10.
一、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化學觀的重要性
綠色化學主要是指在制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和危險的試劑和溶劑。綠色化學強調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在化學實驗中實行綠色化學觀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理念,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化學原料,減少化學污染,實現綠色化學的目標。
1.化學改革的需要
化學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化學實驗中實行綠色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改革的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的實驗能力逐漸受到關注,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需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綠色化學觀念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染的減少,在實驗中將這一理念灌輸給學生,學生可以在實驗中減少污染,積極探索資料的有效利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一些實驗尾氣的吸收處理工作等等。這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還有助于鼓勵學生積極創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污染。
2.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落實,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但是環境污染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由于化工生產導致的空氣污染等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化學實驗中實行綠色化學觀念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化學實驗中探尋減少污染的方法,為環保做出一份貢獻?;瘜W教學與生態環境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在化學實驗中灌輸綠色化學觀念,可以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治理,減少生態環境污染。
二、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化學觀的途徑
綠色化學觀念的提出和運用有助于緩解當前社會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積極改善當前化學能源的運用現狀,有助于開發化學新能源,為今后的環境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瘜W實驗中綠色化學觀念的培養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化學實驗中注意節約實驗資源
綠色化學觀念講求資源的節約利用。在化學實驗中,學生需要改變以往的亂丟廢棄物的現象,對一些實驗產生的廢氣進行合理地利用,對于一些剩余的原料進行妥善的保管,必要時可以對這些原料進行重復利用,減少廢物的產生。如,在蘇教版化學實驗中,對于CuSO4溶液與NaCl溶液、AgNO3溶液進行電解質反應的實驗中,往往會造成一些溶液的浪費現象。這些溶液中由于含有重金屬元素,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遵從綠色化學觀念,學生在今后的實驗中可以通過滴板的幫助進行溶液的汲取,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溶液的浪費,也減少了因浪費導致的污染問題。
2.化學實驗中需要改革以往的實驗方式
化學實驗中存在一些污染嚴重和實驗步驟繁瑣的實驗,通過綠色化學觀念的灌輸,可以對原有的化學實驗進行相應的改進,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學實驗的污染問題,提高化學實驗的效果。如,在二氧化硫的制取實驗中,由于一些設備不完善或者是實驗方法不合理,造成一些污染氣體的產生,嚴重影響了實驗環境。在化學實驗中可以在一張白紙上放一塊玻璃片,在玻璃片上再放上少量的亞硫酸鈉晶體,周圍可以放上測試用的紫色石蕊液、pH試紙、加酚酞的NaOH溶液。在實驗的初期,將一半的硫酸溶液滴到亞硫酸鈉晶體上,將燒杯蓋到上面,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滴液的顏色變化,這樣可以減少藥品的用量,減少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對課本中的實驗進行改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實驗原料的浪費,同時也可以減少實驗中產生的廢氣污染。
3.綠色化學觀念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簡單化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從部門推進到區域實踐都不可避免地將生態文明建設簡單地等同于生態環境建設,從規劃制定、政策引導、指標約束,到生態省、市、縣的創建,幾乎都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對生態環境修復、資源節約利用、節能減排等方面大書特書,認為只要生態環境改善,建設指標能夠實現,就是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領先而建設實踐卻較滯后,對于生態文明科學內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依賴和觀念依賴仍然占主導地位,在行為方式上一邊努力治理環境,一邊以新的方式破壞環境。只要國家出于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考慮將相關指標“松綁”,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馬上顯化。與生態文明息息相關的經濟轉型、社會發展、民生改善、觀念樹立、制度創新等內容和行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很少得到重視,在生態環境局部改善的同時,一些社會問題和制度弊端日益顯現。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現有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沒有形成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理論體系科學的理論是科學實踐的基礎。生態文明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是在對工業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目前,生態文明的內涵、理念、特征都處在探索之中,學界還沒有達成共識。究竟什么是生態文明?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至今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低估了工業文明對人類的深刻影響和牢固的制度基礎,忽視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本質最艱巨的任務是要對工業文明的價值取向和制度安排進行根本變革。把生態文明建設簡單地等同于生態環境建設和人類不當行為的改變,試圖以此來解決一個龐大的、復雜的、涉及多方利益主體和人類社會制度變遷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必然導致在理念、行為、政策上的缺失。
(二)生態文明建設缺乏必要的戰略管理工具,行之有效的戰略體系尚未構建,無法實現生態文明的融合共建戰略體系是實現戰略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至今還停留在戰略構想階段,發展戰略體系尚未構建,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尚不清晰,缺乏必要的理念體系、行為體系、政策體系來指導,不可避免地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中央出臺的若干政策、文件、規劃,雖然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某些方面有所引導,但始終沒能形成政策合力,沒能觸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本源。政策設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力度較弱,導致行動措施推行困難,缺乏從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和實施,更無法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中。
(三)生態文明建設缺乏動力機制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沿用的是西方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思路,試圖用人和自然的利益關系的調整來改變自己的行為,雖然認識到了對生態的破環,但始終是為了促進人自身的發展來改善自然的承載能力,其目的仍然是為了從自然界索取,沒有從思想根源上將自然界與人類社會視為平等的主體。同時,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推進模式,中央提出建設發展戰略,各部門和各省區實施建設,但不少地區并未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區域戰略高度來對待,雖然在思想認識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但缺乏行動部署。生態文明建設還沒有成為區域自身發展的需要,社會群體還沒有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自身的需求加以推進,還停留在響應中央政策的政治要求上,生態文明建設自發動力不足。
探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融合共建道路的對策
(一)加強對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的科學研究,創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體系當前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還不大深入,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理論體系尚未構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和實踐探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尤其在生態文明的理論基礎、實現機理、實踐途徑等方面更是缺乏。建議國家相關部委整合研究力量,鼓勵跨區域、跨學科的聯合攻關,加強對生態文明重大理論問題的支持力度,在理論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概念、內涵、特點進行梳理,積極創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理論體系,把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理論與科學發展觀深刻融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二)加強對生態文明融合共建工具和方法的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進步的過程和積極成果,是自然生態系統文明化和人類文明系統生態化的總和。[1]它貫穿于豐富的工業文明的實踐活動中。建設生態文明必須直面我國的國情,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和深刻貫穿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建設的各個方面之中。但是如何融入和貫穿,需要從工具和方法上進行思考。應采取戰略融合的思路,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在深入研究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等國家戰略的推進機理、建設模式和實施現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生態文明融合共建的戰略實踐工具和方法。在戰略實踐工具和方法的選擇上,可以將現有的國家戰略進行分解,分別將其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有生態省建設指標體系以及國際形勢變化的新要求進行充分對接、系統整合和集成創新,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體系。
(三)制定《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要》,將生態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建設的各個方面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全面融合的發展戰略,需要通過完善的戰略體系進行有效推進。建議國務院牽頭,組織發改、林業、環保、國土、農業、工信、住建等部門以及科研院所和專家學者對當前生態文明相關的政策、規劃、意見、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論證和分析梳理,結合對生態文明的科學理解,制定《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要》。將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戰略舉措進行分解,提煉出生態文明的戰略發展要素,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集、任務集和行動集,采取戰略融合方法,將發展要素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環境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的新要求和新目標進行系統整合和全面融入,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基本原則進行全面解讀,形成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形成完善的行動措施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