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實現線上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以情境引導思維,讓學生“動”起來
以往的課堂教學,學生總是靜靜地坐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也總是被動的,這樣的結果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容易產生疲勞,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如果嘗試堅持在課堂上以情境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們“動”起來,無疑就像給天性活潑好動的學生注入了一支興奮劑,思維被激發重新活躍了起來,他們將學會主動地探尋知識,攝取養料,從而達到有效提高教學的目的。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每堂課的開始部分,通常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能讓學生動起來的Warming-up exercises。歌曲和繞口令都是這方面很好的素材,可以邊唱歌邊配上動作,還可以邊讀繞口令邊擊掌。通過課前熱身,能很有效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從閑散放松的課間10分鐘中拉回課堂上來,注意力變得高度集中,一節其樂融融的英語課就此開始了。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以情境展開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而且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情景表演最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欲。為了表演成功,他們會精心地設計出表演內容,更會細心地把準備好的內容展現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內容已嵌入學生的腦子里。例如學習了見面打招呼,互相介紹的句子基礎上,初二教材的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和一般過去時統統可以融合進課堂會話練習中,引導學生模擬真實的生活情景,在課堂上表演出來,從 Hello!Nicetomeetyou!到See you.從What’s your name?到What do you do?從What are you doing?到What do you often do? 到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到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亦或其它的問題,老師都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情景表演,除了真人表演的對話,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歡的物品來表演木偶戲,自己配音。學生們在說說笑笑、玩玩跳跳中感到輕松愉快,既達到了“動手又動腦”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二、以比賽激蕩思維,增強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都愛玩、好勝心強,如果將競爭機制引入到課堂中,將整個課堂設計為不同的競技場,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比賽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可以充分地應用。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比賽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課堂上來;在句型操練時,比賽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在模塊知識歸納或期末總復習時,比賽使學生不會覺得老師是在“炒舊飯”。我們經常在復習課中復習所學習的句型時,會給學生一幅內容豐富的圖片,要求學生們能夠就圖片的內容說出正確的句子。這時可以安排組與組之間的“擂臺賽”。 比賽也總是異常地激烈,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描述一幅圖的句子就有幾十句之多,學生從初一最簡單常用的句子,一直說到了高年級復雜少用的句子;句型的運用從一般現在時說到了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學生的參與面不斷的提高,他們的想像力也異常的豐富,新舊知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鞏固和提高。
三、掌握后進生心理,培養自信心,點燃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生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非動力因素。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后進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因為后進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所以心里會有一種厭學情緒,自信心和自覺性較差。碰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學會對具體學生作具體分析,采取適當的形式去輔導和幫助他們。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比較自卑,性格孤僻,可以嘗試主動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一些情況;還可以經常找他們的父母交談,盡量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進行教育上的溝通。尋找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每次的單元聽寫和自評,將有進步的后進生名字提出來及時表揚,課堂上也設計一些相對容易的練習給他們參與,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歡樂及喜悅。他們畢竟是孩子,教師一個寬容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讓他們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經常幫助學生做好課后復習工作也是相當的重要。大多數后進生學習不動腦,怕吃苦,在他們的腦海中幾乎沒有什么“英語概念”,這種情況如果放任下去,后果會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知道,學習任何事物都得先“入門”,否則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學習就愈顯困難。而對于英語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識記單詞和朗讀句子課文。所以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教他們朗讀課文,培養語言感覺,學生稍有“開竅”了,他們的興趣就會有所提高。這種補差法以一對一的效果最佳。
四、有效稱贊,激勵分享,保持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
有效的稱贊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孩子對鼓勵與稱贊的需要,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如何讓孩子在英語課堂中體驗成功,擁有一份自信,很大的因素在于教師如何在評價中運用鼓勵與稱贊的藝術,進行有效的稱贊。我們一句關心的話,一個安慰的眼神,哪怕一個小小的撫摸動作,都能讓孩子們體會到師愛的溫暖。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吝嗇表揚的話語,孩子做了,請給他們一個積極的肯定。“一句話,足以溫暖一個春天,一個動作,足以感動整個世界”,經常對你的孩子們說“孩子,你真棒”,可以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針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應把握不同的稱贊尺度,稱贊過于頻繁會失去因稱贊帶來的激勵意義,稱贊標準過高而無法實現會失去促進作用。如一節課內,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背誦對話應該值得稱贊,能力較差的學生能記憶單詞也同樣值得稱贊。因為這個我們看來是小小的任務卻是某些學生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結果。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可做以下的嘗試: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一個單元的學習中,給小組內不同的學生定下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只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是成功的。小組成員要合作完成以下的任務:
A、背誦單詞,朗讀課文對話(一人);
B、表演課文對話(兩人);
C、即興對話表演(一人,與其他小組一人對話);
D、模仿編寫對話(三到四人一組)。
小組根據各成員的能力進行分配人員。只要完成任務,都可為本組積累分數。采取這種形式,給學生不同的評價標準,學生按照能力高低,完成難度不同的任務,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存在挑戰但又可實現的目標。這樣的稱贊才能發揮效力,學生才會不斷追求進步,課堂教學才會有效。
農村英語教學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農村的學生缺乏英語的使用環境,加上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業關注度也不那么強烈,尤其是到了初中之后,隨著初中英語教材知識體系的漸難,孩子和家長很容易自暴自棄,從而放棄英語,甚至放棄學業。所以,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若想讓學生取得和城市學生不相上下的成績,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下面幾條方法是筆者和同仁們在探索和總結之后形成的教學經驗,愿與讀者們和遇到類似問題的教師朋友們共同分享。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
《英語課程標準》(2011)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這是頂層設計的新型師生觀。以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上冊的“Do you like bananas?”單元為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能夠掌握大量有關食物的單詞、學會運用一些對話來表達喜好和能夠區分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等這些任務。這些目標可能在我們教師的頭腦中看起來非常容易,而且如果在一課時內完成這些目標在某些重點校也可能做到,但是對于一些農村中學和農村學生來說,一課時完成這些教學目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所以,必須充分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學情有充分的把握。七年級下冊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現在進行時態的結構及用法,了解動詞現在分詞的構成及變化規律,運用一些對話進行關于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描述等等,如果我們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按照他們的視角去設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其實也就這么兩個目標:
1.能夠掌握現在進行時態的構成,即:主語+be動詞+動詞的現在分詞;
2.了解動詞現在分詞形式的變化規則,并能造句。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既能被學生輕松實現,同時也有利于形成他們對于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堅持學好英語的持續動機,符合《英語課程標準》(2011)中,對于情感態度的要求。
二、突破單詞關
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以其圖文并茂、貼近生活而深受專家、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愛。但是該教材的一大難點就是詞匯量大,整套教材達到2000多詞。面對這么大量的單詞,學生們學起來很吃力,甚至個別學生就失敗在了詞匯量這道關口之前。那么怎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當堂學會每課時的單詞呢?筆者認為,每節課學習多少單詞全取決于本單元的總詞匯量。以八上“What’s the matter?”單元為例,本單元單詞量較大,如果在一課時之內完成這些詞匯教學,對于農村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化整為零,每課時只學習10個左右的單詞,采用音形義三者結合的方法,利用情景教學,讓所學詞匯在上下文里變得“活”起來。我們還要讓學生掌握構詞法
如后綴法,其次,利用詞與詞之間的同義或反義關系,積累更多的相關聯性詞匯。最后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注重詞匯的固定搭配和習慣用法。
三、課堂英語的使用率由淺入深、由少到多
一直以來,英語課堂上課堂用語的使用率都是提高學生口語和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與城市中學生相比較,農村中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如果學生剛入初中時,教師的全英式授課可能會弄得學生頭暈腦脹,不知所云。但凡事無絕對,筆者在剛剛接手初一新生時,學生們連“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和Now practice in pairs .”這樣的課堂用語都聽不懂,僅僅能明白“Class begins !”之類的課堂用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學生的暫時聽不懂而放棄使用英語來教學,更不能淪為全漢式授課。
1.借助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用語。教師如果想說:Come to the front and stand in a row .可以借助手勢把學生們招呼到前面,再用手勢劃出一排的姿勢。教師如果想表達: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如果學生理解有障礙,可以自己示范性的拿出一張紙,然后做出在紙上寫字的手勢,這樣學生就自然理解了。
2.可以借助優生帶動全面。如果教師的指令語只是少數人理解了,那么就讓理解的人來做示范,去帶動其他還未理解的學生。如教師說:Now please find a partner to work in pairs.可以找已經明白的學生去完成這個指令,其它學生也就會順其自然地理解教師意圖了。
3.在必要時借助母語的幫助。如果一些課堂用語的難度超出了所有學生的理解水平,而有無法利用恰當的肢體語言來演示的話,就要說母語來化解。比如:In this class,let’s talk about your future intentions .此時,學生很難理解future intentions的意思,教師就要用漢語“未來的打算”,來解決此理解障礙,以免影響本課的其它程序的進行。
四、分層教學
記得群號是:462720555
掃描二維碼進群
掃描二維碼進群
群主個人的QQ號是:1370946190 微信號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發愁不知道從何入手的,可以加她為好友,多交流,多學習!
-------一個普通師范畢業生如何在北京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的-----
關鍵詞:MOOC;SPOC;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計算機公共課程;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0-0109-03
A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Based on SPOC in MOOC Environment
LI Ce, YANG Feng, ZHAO Xue-jun
(School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Beijing 1008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llege education has some new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s. On account of the course named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in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environment is introduced to teach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The novel teaching mode achieves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and complementary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pproaches to solve the teaching contradiction of “basics―hours―cont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develop the computer thinking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which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eaching other basic courses.
Key words: MOOC; SPOC;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basic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MOOC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而實施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開辟了一種“教”與“學”的新模式。在后MOOC時代,SPOC是使用MOOC技術平臺和教學手段,對少數真實在校注冊的學生實施的校內課程教育。與MOOC相比,SPOC系統的主要特點是授課人數少、在校注冊、在線視頻、在線習題、線上答疑,具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更多自由模式的明顯優勢。因此,如何科學而合理地利用MOOC和SPOC開展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的教學,促進教學創新、推動教學改革,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1 基于SPOC的教學內容創新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內容繁多、知識點繁雜、更新速度很快的學科,是以計算思維為主導教學內容的新課程。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對學生未來的創新思維有重要影響的是計算思維,而不僅僅是計算機語言及一些典型軟件的使用。這門計算機公共課程應講授人計算與自動計算的關系、如何實現自動計算、計算系統與程序、程序是如何編寫與執行的、如何由問題到算法再到程序,難求解問題求解算法的構造思路,計算與社會/自然的融合,網絡化與數據化思維等對學生具有啟迪作用的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課程設置天然存在“基礎―學時―內容”矛盾,引發時間緊、任務多、容量小等問題,難以將全部的教學內容完整、細致、深入地傳遞給學生。然而,MOOC環境下基于SPOC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師可以重新對教W內容進行梳理與整合,創建“微課”教學資源體系,將全部需要講解和更新的內容進行提煉之后,制作成短視頻,供全體學生進行觀摩、學習與研究,從而達到擴充課堂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以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中“計算機實用軟件”和“計算機科學前沿技術”兩個章節為例,教師提煉和整理教學內容后,制作8個微視頻融入各章配套知識拓展,并輔以線上習題訓練和自我測試。這種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的創新教學方式,極大地豐富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還能提高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
2 基于SPOC的教學模式實踐
高等教育改革中強調,教師應該努力構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MOOC的微課資源和SPOC的教學功能,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MOOC環境下基于SPOC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以中國大學MOOC平臺中北京理工大學李鳳霞教授的大學計算機課程為資源,根據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授課計劃選取相應課程章節視頻,定期向學生學習任務,要求課前完成線上視頻學習、測驗和作業,并在線下課內教學中完成課堂導學、小組討論、現場答疑和上機實踐。這一系列流程構成了基于SPOC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如圖1),與傳統講授教學相比,SPOC的教學模式混合激發了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導學和課后交流的自主交互學習模式。
2.1 利用MOOC微課資源課前預習
傳統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習慣于被動學習,不善于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的信息檢索功能和教學平臺上的微課資源開展課前預習,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練習視頻內嵌測驗,能夠充分掌握學習內容、了解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明確學習盲點,從而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例如,在計算機信息數字化基礎的“PPT”章節,教師分批開放PPT操作內容導學、微視頻、測驗、作業、學習要求和時間表,并通過SPOC平臺分層推送給學生。學生不僅可以自定時間觀看微視頻,而且能夠實時做視頻內嵌測驗來練習,初步掌握在PPT中提取、編輯和存儲文字的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標記出學習中的難點,使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操作,在操作中發現不足。
2.2 利用SPOC分組功能課堂導學
傳統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受到上課人數和教學時間的限制,很難開展交流和討論活動,導致學生的表達、合作和自學能力都受到限制。在SPOC系統中,教師可以利用SPOC監控、分組、交流等功能,開展線上討論,實現合作學習。例如,在“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與硬件體系機構”教學章節,教師可以利用MOOC的分組功能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安排每三周一次的專門討論課,督促學生上臺發表討論題的觀點,指導學生參與動手操作演示,使學生以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問題研討、交流辯論、科學實驗的方式共同參與探討“如何讓計算機執行一條指令”。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前預習優勢,集中精力點撥講解訓練項目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2.3利用SPOC交互功能課后交流
傳統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受到人數、場地、器材和時間的限制,難以開展任務驅動活動,剝奪了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發展的機會。基于MOOC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可以利用交流、實踐、分享等交互功能,開展任務驅動活動,使學生在思考、交流、合作、實踐中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圖像生成和圖像處理”的虛擬實驗時,教師可以開展任務驅動活動,給學生小組任務,使學生以小組合作與合作方式課外調研圖像處理學習資料,分工學習圖像和視頻處理單元。學生可以基于SPOC在線平臺在課后充分交流,也可以通過SPOC站內論壇或微博、社交網站等平臺發起交互,達到鞏固知識、鍛煉能力、完成任務的目的,從根本上推動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模式創新。
3 基于SPOC的教學評價改進
傳統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通過機試、筆試和平時成績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難免有失偏頗,難以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學生。MOOC環境下基于SPOC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MOOC和SPOC平臺的“云計算”優勢,以課堂面對面評價為主、在線平臺云端評價為輔,進行如下評價模式改革。
3.1 利用分享功能開展線上點評
教師可以利用MOOC和SPOC的在校大數據云平臺分享功能,將學生作業或作品放到網絡教室進行共享,以展覽和鑒賞的方式,供全體同學進行觀摩和評價,并實時展開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溝通,實現線上點評。線上點評可以促進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培養批判性思維,提升深度思考問題能力。
3.2利用測試功能開展線上檢測
教師可以利用SPOC平臺提供的考卷制作、考試、在線閱卷、模擬實驗、分數匯總等測試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隨時隨地進行線上檢測和線上評分,維持公開、公平、透明的評價機制,塑造全面的學習內容和考核框架,引導學生廣泛拓寬學習的知識范圍,達到檢測教學成果、鞏固學習內容、加強學習指導的目的。
3.3 利用記錄功能開展學習記錄
教師可以利用SPOC的記錄功能,為每個學生創建“電子檔案袋”,管理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如點擊次數、交流發言、在線時間等)。教師可以全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成果和變化,并利用內置的多元化統計軟件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從而快速、準確地獲得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需求,以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
4 結束語
C上所述,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傳統教學中,往往面臨教學時間少、學生人數多、教學場地小、教學設備缺等問題,導致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形式死板、教學理念落后。基于MOOC和SPOC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于MOOC和SPOC的研究,力求促進大學SPOC與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的融合,推動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婭. 基于MOOC的大學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新教學模式的研究[J]. 福建電腦, 2015(9).
[2] 柴艷妹,王堅,吳靖,馮海旗. 融合MOOC理念的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和應用電子書包的體驗,我們發現電子書包可以在課前預習、新知探究、檢測復習、評價反思、課上自學、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在線作業等幾個方面應用。
在課前預習、評價反思、課上自學、學習成果展示上,我們應用社交網絡形式(新浪微博),以學習內容、主題來“浸入”社交網絡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再塑學習活動場景,在這個線上學習社交網絡中,學習和引導更為便捷,學習進度、效果也有著較為便捷的統計方法。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情況,與學生做到Any Time,Any Where,Any One的交流溝通。教師在授新課前將要預習的內容作為話題在微博或微群中,學生對話題發表個人觀點,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完成預習,還能迅捷地為教師提供預習效果的反饋,避免了傳統預習中反饋的缺失和滯后,讓預習更有效果。有時學生還會在預習中質疑,大大開闊學習的思路,給教師指出可供挖掘、探究的方向。在微群中,學生可以直接進行交互的“回復”評論,這種學習方式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價值。
目前在教改中最為突出的兩個模式是“顛倒課堂”和“高效課堂”,二者均是將知識的初級了解放在課前進行,將課上寶貴的時間用于學生應用知識進行交流、實踐,提高學習能力,以此推進對知識的真正掌握。為了讓學生在課上進行高效的交流,實踐自己所學的內容,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學習“作品”,電子書包以信息技術的方式為其提供了便捷的技術支持。學生應用電子書包可以圖文并茂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習作品,切實為新教學理念的實施提供支持。電子書包的使命絕不僅僅是再現原有的學習模式,其生命力更體現在為新的教學理念提供創新突破的可能。
電子書包在目前的課堂中,最突出的應用莫過于“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了。這兩個功能是電子書包誕生之初即與之相伴的核心功能。目前的數據分析和挖掘均是以網絡為基礎對學生數據進行高效分析、初級的數據挖掘,為教師的教提供參考。讓教師即時捕捉學生學習中的動向,調整教學,讓學習設計由“靜”變“動”,凸顯了信息技術對原有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的突破。這也是電子書包讓一線教師紛紛拍手叫絕的重量級應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