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范文第1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13-01

      從古至今,骨傷始終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畢竟,生活中難免存在磕磕碰碰導致受傷。在西醫上,骨傷常分入骨科,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的解剖、病理和生理,主要是采用手術、藥物和物理方法來保持和發展骨骼肌系統的正常形態和功能。而這與中醫的骨傷學并不一致,中醫骨傷科學是要研究防治筋骨、臟腑、皮肉、氣血、經絡等各種損傷性疾患的學科,又稱“傷科”或“正骨科”。中醫治療骨傷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它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科學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經濟的快速騰飛,城市生活越來越繁榮,骨折類疾病的發生率也是日趨嚴重,骨傷的治療也是越來越急迫。中醫護理是伴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不斷完善技術操作和理論體系的規范,形成的中醫特色濃郁的護理學科,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現代醫學現代護理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它充滿活力,不可替代,并已逐漸被西方醫學所理解重視并采納研究,中醫護理也逐漸應用于臨床,得到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1 中醫骨科的核心思想

      整體觀是中醫護理的指導思想。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以臟腑為中心,以經絡為聯系的有機整體,功能完整、互相作用,結構不可分割。人與自然、社會不可分割,緊密相連,人體的生理順應地勢和天理而發生的相應的變化,人的疾病與氣候、社會環境和地理環境的改變都有密切關系。中醫護理主要是依據整體觀從患者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和地理環境進行診斷分析,并進行相關的護理研究,從而進行綜合測評,并通過辯癥施護、辨病施護和辯癥施護,從而對患者提供系統的護理。

      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中的基本原則。“辯證”是指采用中醫學的基本治療理論,通過對所采集的病史體征癥狀加以分析推斷和研究,從而確定疾病的證候屬性和特點,辯證是決定施護的前提和依據。“施護”則是在辯證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施護原則和方法,是減輕或解決患者痛苦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辯證施護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表征,而三因制宜的施護原則是中醫護理個性的體現。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是指四季氣候變化導致人體生理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人體異樣,異常;氣候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護理主要依據不同的氣候特點而施以不同的護理和處理措施。因人制宜指每個患者的生理特點、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性別、年齡以及文化修養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要依據這些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在用藥上,大人的用量是大于小孩的,對于陰虛之體,則應該給予通風向陽,并給予清補養津滋陰的藥物和補品,幫助患者康復。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均可影響到人體的病理、生理變化,護理上應該給予關注,并施與相關的處理措施。如西北地高氣寒,病多為風寒,避風寒、慎用寒涼之劑為護理重點,東南地區氣候潮濕,病多溫熱、濕熱,護理上以清涼與化濕、慎用溫熱助濕之劑為重點,北方氣候干燥,多給予生津、溫熱劑,南方暑熱夾濕,可食祛濕、利尿清淡之品等等。

      2 中醫臨床護理在骨科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中醫臨床的護理技術簡單方便、便于管理、適用范圍廣、療效快、易接受、經濟適用等特點,能夠很好的創造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中醫臨床的護理技術包括按摩術、艾條艾柱、刮疹術、推拿法、屈曲伸舒法、拔堆術、熏洗、、耳穴壓豆、貼藥術、太極拳等方法。中醫治療骨傷有著豐富的內容、完善的理論體系、整套獨特的診療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道理。中醫在治療骨傷上有著深刻的認知。現在主要是根據醫生的手法已經X閑篇的檢測結果來了解骨傷的具體情況,從而采用不同的處理措施,譬如旋轉回旋、端擠提按、夾擠分骨、搖擺觸碰、對扣捏合、按摩推拿等手法復位,以此取得良較好的療效。放置分骨墊,小夾板固定,捆扎也是中醫治療骨折的重要手段。小夾板固定時,骨折部的上下關節都能活動,骨折遠側端關節面以下的肢體重力能被活動的關節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傾向力就大大減少。而一般整復成功后,常用分骨墊來維持骨折的對位。采用小夾板固定,使用棉花作為分骨片,其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療時間短、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醫療費用低等優點,同時考慮到了療效與經濟兩方面的優點。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或能攻逐體內瘀血的藥物治療瘀血病證的方法。中醫認為患者骨折后,由于骨斷筋傷,脈絡受損,惡血留內,氣血凝滯,阻塞經絡,常出現不同程度疼痛,脈絡受傷筋骨折斷,骨髓和周圍軟組織損傷,血管破裂出血,離經之血外泛肌膚,損傷后瘀血凝滯,絡道阻塞不通而出現疼痛腫脹。因此,在骨折的治療中,應當采用活血化瘀藥進行治療。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范文第2篇

      本教研室嘗試開展不同教學模式之間的整合,不斷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實際教學質量。

      一 骨科臨床教學的特點

      骨科科屬于臨床外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疾病種類范圍廣,教學內容與其他眾多學科相互關聯。特別是近年中, 隨著骨科各個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涉及到材料學、生物力學、影像學、計算機輔助、干細胞以及基因等等方面。很多疾病的診療原則已相對以往教材的內容有了諸多的改進。特別是手術技術以及手術器械的飛速發展,很容易讓醫學生在了解相關領域時產生困惑,從而引起其學習興趣的降低以及教學質量的下降。例如當前脊柱微創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和不斷的改進,正在不斷的影響著臨床骨科醫生對相關疾病治療理念的改變和方案的選擇。對于有經驗的骨科醫生尚且需要不斷學習來適應這些變化,在教學中對醫學生的知識傳授和引導其鍛煉綜合分析思維能力更是需要我們投入很大精力去解決的。所以,如何去不斷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革, 提高實際教學質量,已經是成為我們需要思考和應對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二 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特點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2O世紀6O年代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創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中心,具有開放式、探索式等特點,在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開發創造性思維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3]。PBL教學是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 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模式對學生素質、學科領域和教師都要求較高。目前各大醫學院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PBL教學經驗缺乏,相關配套教材不足,以及師資力量本身制約等問題。教師本身長期接受著傳統教育模式,對PBL了解的深度有限,經常過多的介入學生解決所遇到問題的過程。也就降低了PBL教學模式的效果。同時, PBL所采用的是形成性評價方法,即教師根據每次討論 學生回答問題次數、質量及資料復習書面報告進行 綜合評估,而目前國內缺乏與PBL相配套的評價體 系,仍采用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即在整門課程結束后 進行統一考試,根據筆試成績評定學習效果,這樣也導致PBL在臨床教學中的深入推廣和應用。

      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是基于PBL發展而來的全新教學模式,是由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導的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模式,是在一個可控制的環境中對現實世界的部分模擬,在案例學習提供的情境中,學生通過模擬醫生的身份直接面對患者,可充分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自主地進行分析問題或決策[4]。CBL繼承PBL以學生為主體進 行啟發式教學的優點,又克服了PBL在一定程度上 與臨床實際割裂的不足。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 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 學是CBL教學的核心[5]。CBL以臨床典型病例為 切入點,將PBL教學理念與臨床教學緊密結合,通 過臨床病例充分激發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 實踐運用能力,在對臨床病例分析和問題解答的過 程中掌握主要知識點,同時培養初步的臨床思維能 力。具有問題相對集中、縱向挖掘 知識、學生耗時較少、節奏易于掌控等特點,在某種程度上可彌補PBL的欠缺。但是,同PBL教學模式一樣,CBL教學也缺乏相應的應用教材和教學經驗。由于案例的選擇、討論過程的組織和結果分析是以教師為主導,在CBL的實際應用中有可能出現,學生對相關疾病缺乏專業基礎理論和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時的CBL教學會導致在課程準備階段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而教學效果卻不理想。

      三 PBL聯合CBL的綜合教學模式在骨科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對上述兩種現行教學模式優缺點的分析,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素質調查,我們采取PBL結合CBL的雙軌教學模式進行骨科教學。雙軌教學模式可以利用PBL教學幫助學生獲取基本知識體系,培養有效運用知識處理病人的能力,并且獲取新知識,鍛煉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能通過CBL教學給學生真實的病例,容易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

      本教研室采取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檢索學習文獻資料,然后集體討論;接著根據早先的問題深入分析典型病例,讓學生檢索學習相關資料,最后再次集中討論,并總結相關授課專題的教學方式。努力達到以臨床為切入點,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并使得學生可以在臨床和基礎之間反復鞏固所學知識要點,從而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目的。下面簡單介紹下本教研室如何應用兩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在進行正式教學活動前組織學生告知預計的授課內容和問題,告知學生應用PBL和CBL教學方法的具體流程,詳細解釋說明教學過程和對學生的相關要求。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例:第一步,依據教學大綱向學生說明要求掌握的學習要點。提出問題,例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定義是什么?病因和發病機制是什么?診斷標準是什么?主要臨床表現有什么?和腰椎管狹窄癥的區別是什么?要求學生分組后查找相關資料;第二步,根據之前所提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然后提出典型病例。例如男性患者,51歲,因“腰痛伴右下肢痛兩年余,加重三月”于入院。患者兩年前腰部扭傷后出現腰背部疼痛,曾在當地醫院就診,給予藥物對癥治療,疼痛減輕;近三月腰部疼痛加劇,并且向右下肢放射,在外院行藥物治療無效。專科查體:步入病房,無跛行。腰椎前屈、后伸以及左右側彎活動均受限。°L4/5 、 L5/S1椎間隙及椎旁壓痛,向右下肢放射。肢體直腿抬高試驗右側60°,左側90°。右小腿以及右足前外側皮膚感覺減退,右足拇背伸肌力4級,右足拇屈肌肌力5級。右側膝腱反射亢進,右側跟腱反射正常。雙 側髕、踝陣攣陰性,雙側巴彬斯基征陰性。輔助檢查:腰椎X線正側位片示:腰椎生理彎曲消失,腰5椎體骨質增生,°L4/5 、 L5/S1椎間隙狹窄。腰椎 MRI示:L4/5 、 L5/S1 椎間盤右后方向突出,硬膜囊受壓,腰椎退行性改變。第三步,根據所列病例,提出問題,由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例如,上訴病例的診斷以及鑒別診斷是什么?還需完善哪些檢查?治療方案的選擇由哪些?手術治療的指證是什么?手術方式的選擇有哪些以及各自的適應癥是什么?常見的手術并發癥有哪些?第四步,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及時進行引導和解釋。

      通過PBL的環節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特點,針對薄弱的部分,在CBL環節進行引導和重點講解,學生還可以在PBL環節針對CBL再次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與教師和同學間的討論互動,最終達到充分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 總結與討論

      PBL結合CBL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簡單的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代之以講解與自學、討論與交流、理論與實踐為特點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較好的結合,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自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臨床思維,提高了學習效率。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掌握自身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應注重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案課程基本按照系統分章節縱向聯系,教材按照疾病的定義、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形成了縱向記憶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對疾病的系統理解。但在遇到臨床問題時,需要運用橫向思維把各知識點聯系起來才能解決臨床問題。因此,在實施PBL與CBL相結合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臨床問題中出現的可能病因、癥狀、體征、實驗室檢驗和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資料查找,并在討論中充分運用橫向思維的能力,將這些信息與各種可能性聯系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生診斷和鑒別診斷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6-7]。

      在實踐這種雙軌制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改進和完善。首先是教師自身準備。出身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需要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要在教學大綱的范圍內,引導和開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PBL和CBL兩種模式都做到了解掌握,并且能夠靈活的把兩種模式結合應用。其次,對于PBL和CBL環節中的問題和病例準備要充分。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從實際臨床出發,又要符合臨床的診斷思路。既有縱向引導,又有橫向聯系,這是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最后,當前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仍是傳統的考試機制,這與新的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何改進和采用新的學生評價體制也是我們面臨的難點。

      綜上所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醫學教育工作者們大多傾向讓學生早期培養理論結合臨床的能力。我們教研室嘗試在骨科教學中應用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培養醫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去掌握主動解決問題的方法。此種模式還存在很多尚待解決的難點,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大量的教學工作來檢驗,并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 Med Educ. 2000, 34(6):437-442.

      [2]MCPARLANDM, NOBLE LM, LIVINGSTONG. The e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 Med Educ, 2004, 38(8):859-867.

      [3]KINGSBURYMP, LYMNJ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larger student groups: mutualy exclusive or compatible concepts a pilot study[J]. BMC Med Educ, 2008, 8:35-45.

      . Emer Med J, 2005, 22(8):577-581.

      . AcadMed, 2007, 82(1):74-82. Gongora-Ortega J, Segovia-Bernal Y, Valdivia-Martinez JD, et a1.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骨科術后;肺栓塞;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預防

      肺栓塞(PE)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引起循環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綜合征,近幾年肺栓塞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僅次于冠心病和原發性高血壓,排在第3位,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發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美國每年因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住院人數為650 000例/年,死亡人數50 000例/年,死亡率占第3位,僅次于腫瘤和心肌梗死[1~2]。影響DVT和PE的因素中外科手術、創傷和(或)缺少活動排在首位,而外科手術中又以骨科下肢手術、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肺栓塞發生率為最高,我們在臨床中遇到了12例骨科手術后發生肺栓塞的患者,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齡50~79歲,平均為71.2歲。7例體質肥胖,3例有糖尿病史;手術類別:髖關節置換術6例,膝關節置換術2例,下肢多發骨折內固定術2例;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以及股骨腫瘤切除鋼板內固定術各1例。發生時間:術后2~10 d,平均4.6 d;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和氣短11例,胸痛、胸悶10例,咳嗽8例,血痰4例,意識障礙3例,心悸2例,呼吸加快11例,發紺6例,休克4例,干啰音3例,濕啰音9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9例。血氣分析PaO2:(68.75+13.32)mmHg(1 mmHg=0.133 kPa),PaCO2:(32.43+11.23)mmHg。D-二聚體>500 μg/L者12例。心電圖顯示:SⅠ,QⅢ,TⅢ5例。胸部平片:區域性肺紋理變細、稀疏或消失4例,肺局部浸潤性陰影3例,楔形陰影3例,右室增大7例,胸部X線正常4例。肺動脈造影:充盈缺損19支,完全阻塞3支,栓塞部位:右肺動脈10支,左肺動脈6支,右上肺動脈7支,左上肺動脈4支,右下肺動脈8支,左下肺動脈5支,大多數病例為2支以上的栓塞。治療:均采用抗凝和溶栓及介入治療等對癥支持治療,治愈9例,好轉2例,死亡1例,死亡率8.3%,抗凝和溶栓后,4例出現手術切口處出血量增加,1例陰道出血,2例血尿,但經過對癥處理后均緩解。

      2 討論

      2.1 術后肺栓塞的發病機制及臨床特點 肺栓塞是指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的疾病,肺栓塞的栓子約90%來源于下肢靜脈血栓,其次來源于盆腔靜脈叢。由于手術對血管的創傷、術后臥床、肢體活動減少致靜脈回流淤滯以及腫瘤致高凝狀態等因素,使術后患者極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從而造成術后肺栓塞的高發生率[3]。影響PE的其他因素有:肥胖、高齡、口服避孕藥、妊娠、產后、中風、脊髓損傷、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等。外科手術又以關節置換術后的肺栓塞發生率為最高,主要因為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及髖關節置換)均影響到了Virchow三要素中的每一個方面:下肢扭動和止血帶導致血液停滯,同樣的原理再加上直接創傷產生血管內皮損傷以及高凝狀態[4~6]。

      2.2 診斷與鑒別 診斷肺栓塞可依據癥狀、胸片、心電圖、動脈血氣分析、D-二聚體、凝血功能(PT,FIB,APTT)、肺掃描、超聲心動檢查及肺血管造影等,其中肺血管造影為公認的金標準,但由于其費用昂貴,故常用肺掃描來篩選,其中度以上可疑者再行肺血管造影確診[5]。我們體會在檢查中發現有以下指標時應引起骨科醫生的高度重視:(1)患者出現胸悶、胸痛、憋氣、呼吸急促,或不明原因的休克;(2)心電圖顯示:SⅠ,QⅢ,TⅢ(Ⅰ導聯S波加深,QIII導聯異常Q波、T波倒置);(3)動脈血氣分析示:氧分壓持續下降或低于60 mmHg 不升;(4)D-二聚體>500 μg/L 或呈進行性升高(D-二聚體有假陽性率,但其意義在于陰性可以100%排除肺栓塞);(5)凝血功能(PT,FIB,APTT)異常;(6)肺掃描及超聲心動檢查:右室高負荷;(7)肺動脈造影:肺動脈主干或分支不顯影或見到血栓影、肺動脈高壓等。

      2.3 肺栓塞的治療 急性肺栓塞的治療包括:溶栓治療、抗凝治療、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等;對大塊肺栓塞(超過2個肺葉血管)患者,又無溶栓禁忌證時均應積極地進行溶栓治療。溶栓治療的時間窗為7 d 之內。有文獻報道7 d 以后溶栓治療組和單純抗凝治療組療效無明顯差別。常用的溶栓藥物為尿激酶(UK)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前者常用劑量為20 000 U/kg,后者為100 mg,靜脈點滴。兩者溶栓的療效無明顯區別;但有資料表明:rt-PA的安全性優于UK。溶栓治療最重要的并發癥為出血,各家統計不一,平均為5%~7%;溶栓結束后應測定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小于對照組的2.0倍開始應用肝素抗凝治療,使APTT維持在對照組的1.5~2.0倍。如不能及時測定APTT時,也可于溶栓結束后數小時給予肝素,再根據APTT值調整劑量。對不具備溶栓適應證或有禁忌證者,可單純抗凝治療。個別患者也可通過介入方法直接溶栓或手術取栓。

      2.4 預防 目前骨科術后預防急性肺栓塞中存在的問題:(1)對高危病人認識不足:高危病人較普通病人更容易患深靜脈血栓,乃至發生急性肺栓塞,一般來講,股骨頸骨折及關節置換病人發生在中年以上的病人,這些病人由于年齡較大,往往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肥胖等,而且高黏滯血癥在這些病人中較常見,手術后臥床,下肢活動受限,使靜脈內的血液流變學發生異常,極易導致血栓形成,此時下肢活動后血栓易脫落,隨靜脈血流向心性回流,繼而導致肺動脈栓塞,因而,臨床醫生對于高危病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采取應對措施。(2)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的栓子約90%來源于下肢靜脈血栓,若術后發現患肢發紅、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活動后加重者;患側大腿(髕骨上15 cm)平均較健側增粗4~7 cm,小腿(髕骨下15 cm)較健側平均增粗3~4 cm,股三角區有深壓痛或腓腸肌壓痛;需及時做下肢靜脈彩色超聲檢查,一旦確診,立即采取溶栓及抗凝抗炎治療(與肺栓塞治療相同)。(3)止血藥的應用問題:手術后的病人,為了防止出血,一般根據病人的情況不同而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止血藥,在這些不同種類的止血藥物中,抗纖溶藥物由于直接作用于纖溶環節,故對于凝血機制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極易打破凝血和抗凝之間的平衡,誘發或促進血栓的形成,所以對于術后病人,尤其是高危病人,此類止血藥物的應用要極為慎重,如有出血的情況,應根據出血的原因而針對性地選擇止血藥;手術后的病變部位及刀口出血,若是血管結扎不好一般要重新結扎血管,而微血管的滲血,抗纖溶藥物也不是適應證,因而要選擇正確。實際上,手術中若正確操作,止血徹底,極少會有術后出血的發生,因而,術后術者不放心而預防性應用止血藥物是不必要的,尤其是抗纖溶類止血藥,利少弊多。目前,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止血藥物在術后病人的應用中,存在著濫用的現象,值得廣大臨床工作者高度重視。(4)術后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應用:應用此藥預防和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目前循證醫學的證據并不充分,故只能作為輔助藥物。(5)抗凝藥物的應用:目前國內在心肌梗死、腦梗死等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的動脈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上,由于各種藥物和介入治療的開展較為廣泛,大家對此類疾病的認識相對比較成熟。但在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發病率較高的外科系統,目前的認識及受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國外,對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所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而且,因為80%深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無癥狀的,所以許多大手術后由于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缺少必要的預防措施,乃至發生致死性肺栓塞而導致患者死亡。

      應對肺栓塞最好的治療措施就是積極預防,包括:(1)早期積極活動,受壓肢體經常局部按摩,定時變換,肢體抬高,彈力繃帶,加壓彈力襪,足底靜脈泵,間歇序貫充氣泵等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2)下肢活動要循序漸進,避免突然下蹲或起立;(3)對于長期臥床病人,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止血藥物;(4)術后出血停止后,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小劑量肝素預防治療。

      參考文獻

      [1] Wolle TR, Allen TL .Syncope as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 of pul monary embolism[J].J Emerg Med ,1998,16: 27-31.

      [2] 司 斌,曾群麗.重視肺栓塞的防治[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6,20(6):62-64.

      [3] Bruce W, Vander Wall H, Peters M, et al.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immediately after arthroplasty[J]. Nucl Medcommun, 2001, 22:1237-1242.

      [4] Ridker PM,Miletich JP,Stampfer MJ,et al.Factor vleiden and risk of recurrent idiopath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irculation, 1995,92:2800-2802.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腰椎骨質疏松 普通X線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常見的累及全身骨骼系統的病癥,以腰椎骨質疏松更為典型,盡管目前CT掃描、MR成像應用廣泛,但X線平片作為常規檢查方法,尤其在骨骼系統疾病的診斷中仍是不可替代。因此,深入分析常見病的普通X線表現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在本組病例中,男72例,女108例;男∶女為1∶1.5。61―70歲110例,占61%;71歲以上者,34例,占19%。臨床癥狀主要為腰酸腿痛,行動不便,有外傷史者30例,合并壓縮骨折病人45例,占全部病例的25%。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改變。

      (二)X線征象分析

      1.椎體普遍性骨質疏松。本文報告18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以下胸和上腰段椎體最為顯著,表現為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骨密度減低及模糊征,嚴重病例椎體呈云霧狀改變。部分病例出現“柵欄狀”骨小梁。

      2.椎體病變形態。發病椎體以下胸段及上腰段多見,本組病例中胸10至腰2椎體的改變占36例,椎體形態的改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椎體楔形變形,多伴有外傷史,椎體壓縮的程度與骨質疏松的程度和外傷的程度密切相關,這類病例椎體壓縮多在三分之一以上。(2)椎體雙凹變形,一般為多發性,椎體如魚骨狀,椎體間隙相對增寬,凹面最深處多為椎體中央部。(3)椎體上緣塌陷;表現為椎體上緣骨質密度增高,常伴有骨質增生硬化及退行性骨質改變,部分病例邊緣模糊。(4)椎體許莫氏結節征10例;由于椎體及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髓核脫出后嵌入椎體的上下緣,形成局限性壓迫,多見于椎體后部。本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45例有椎體壓縮骨折,按骨形態改變來診斷和衡量骨質疏松程度的分組方法,將各組椎體改變的概況總結于附表1。

      3.椎體骨質增生。為骨質疏松病例常伴的重要X線改變,全部病例增生出現率為98%。增生骨贅呈“鳥喙狀”或“唇樣”。增生程度重者相鄰骨贅相互融合形成骨橋,椎間隙可變窄,椎體相對緣硬化。

      4.椎體滑脫及序列不穩。本組病例出現15例,發生于腰3―5椎體多見。滑脫多在I度以下,椎體滑脫及序列不穩可能由于椎體及椎間關節突關節退行性變引起韌帶松緊不均所致。

      二、討論

      老年性骨質疏松常見,特別以絕經后老年性女性偏多。對于男女比例差異的原因,現在一致的觀點認為與鈣吸收減少密切相關。老年人腎內合成(OH)D3(25-羥基維生素D3)的能力減退,致使腸管對鈣吸收減少且利用率低下,造成鈣代謝的負平衡引起的。老年女性以絕經后雌激素急劇減少造成一系列內分泌失調的關系最為密切。從本組病例分析中可見椎體壓縮骨折的發生與骨質疏松的程度是緊密相關的,有相當部分病例可自發椎體壓縮骨折,因此無外傷的情況下出現椎體變形不能忽略本病的存在。通過本組病例分析,同骨質疏松伴行的一個重要X線征象為骨質增生。為什么二者同時存在呢?從病理學角度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以上分析得知,機體出現生理性老化時,一方面,鈣吸收利用率減少,出現鈣的負平衡以及雌激素減低出現骨質疏松。另一方面,關節軟骨中水合透明質酸含量減少,膠原硫酸軟骨素的比例減少,關節軟骨內可有明顯的粘液樣變及空泡形成,持重關節面可發生代償骨質增生改變,所以常同時存在骨質疏松與骨質增生兩種改變。

      本病的鑒別診斷,在臨床眾多疾病中,導致骨質疏松改變的疾病很多,必須與之鑒別。老年性骨質疏松多無骨膜下皮質吸收和牙槽骨硬化,顱骨改變也不明顯,以此可與甲亢和骨質軟化癥區別。與骨髓瘤的鑒別,彌漫性骨質疏松為腫瘤在骨內彌漫性浸潤所致,此表現有時是多發性骨髓瘤唯一的X線表現,但難與老年性骨質疏松鑒別。如同時伴有篩孔狀或粟粒狀骨質破壞和病理骨折則對診斷很有幫助。另外,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對鑒別意義重大:骨髓瘤病人疼痛明顯,常有嚴重進行性貧血、消瘦、發熱等表現。骨髓瘤患者尿中凝溶蛋白陽性,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而老年性腰椎骨質疏松不具備這些改變。同椎體結核,椎體原發及轉移性腫瘤鑒別過程中,特別是椎體無破壞是至關重要的,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1)骨質疏松導致骨折于其程度成正比,并且出現跳躍和多發;(2)腫瘤出現溶骨性破壞,內部是中空狀態,椎體破壞程度大;(3)椎體結核常有椎間隙變窄及冷膿腫形成;(4)其它須結合臨床、檢驗、CT、病史體征綜合分析以做出正確診斷。

      三、結語

      本文通過180例病例分析,指出了老年性骨質疏松并存的三大常見X線改變,以及其相互因果及輔助X線征象,并從病理學角度討論了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并存的關系,指出了與骨質疏松相鑒別的各類病例,使其對骨質疏松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玉善繼.X線鑒別診斷學[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242.

      [2]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傷骨科論文匯編.內部資料[Z].1984:89.

      [3]田綠野.骨x線診斷綱要[Z].中華醫學會黑龍江分會,1986:106.

      綜合骨科和骨科的區別范文第5篇

      當天早晨8點剛過,在位于成都市區的酒店里,王仲剛準備下樓,房間突然間晃得厲害,經驗告訴他發生地震了。稍稍平定之后,他立即發了一條微博:“地震了!!!”

      王仲是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醫院副院長,此番是與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位專家一起探討地震中如何有效進行醫療救援。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竟然會親歷又一場強烈地震。

      我們與四川人民有緣

      “4?20”蘆山地震發生的時候,“5?12汶川地震醫學論壇”骨科分論壇剛剛開始。華西醫院骨科主任裴福興立即扶著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戎,同時組織大家疏散。

      過后,裴福興心里一陣后怕。“全國的骨科精英都在這里,出了問題可怎么辦?”他對《望東方周刊》說。華西醫院是這個分論壇的主辦方。

      他隨即安排科室的5名骨科專家向醫院集結。“根據經驗預估地震不會超過7級,成都的房子一般是抗7級、防8級的。”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主任田文也在論壇現場,他意識到可能馬上要展開震后救援,便立即向積水潭醫院和中華醫學會領導請示適當時候提供增援。

      5年前,田文等醫學專家在參與汶川地震救援后立下誓言:“只要四川人民需要,我們就做堅強后盾。”

      5年后他們又一次在現場。這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巧合。

      “我們與四川人民有緣。”對本刊記者說這句話時,田文懷著一種復雜的感情。

      地震發生時,華西醫院ICU副主任金曉東剛查完房,正在回家的路上。“最初地震臺網說震級是5. 9級,但我經歷過汶川地震,直覺告訴我這一次震級不會這么低。”他預料到自己會被派去救援,當即返回醫院。

      震后不久,華西醫院迅速啟動了應急機制。

      8時37分,這家醫院接收了第一名地震受傷人員;9時左右,華西醫院第一支醫療隊已經緊急出發;之后傷員接踵而至,有地震中跳樓的,也有從陽臺上震落的,其中有些是危重病人。

      11時,金曉東押著物資和設備,隨第三批醫療隊開赴災區。

      “4月20日上午來的病人主要是成都及周邊的,之后的傷病員大多來自震中地區。第一個24小時,我們收治了170名傷病員。4月21日晚上8點31分,重災區寶興縣的第一名傷病員被送了過來。”華西醫院統戰宣傳部部長廖志林告訴《望東方周刊》。

      隨后,參加學術會議的100余名專家大部分參與到救援之中。

      當王仲迅速趕到華西醫院急診科時,那里已經充滿緊張的氣氛,所有的人走路說話都快了好幾拍。

      “遇到搶救,沖在最前面的就是急診科。”王仲說。

      馳援雅安

      蘆山地震后,武警總醫院醫療科科長、國家災害救援隊隊員王蕃很快接到命令:回院展開災情收集和評估。

      “根據我們建立的災害模型,測算死亡人數為300人。”王蕃對本刊表示。

      4月21日凌晨2:30,武警總醫院院長鄭靜晨率第二批救援隊從南苑機場乘坐伊爾76前往四川,王蕃是醫療組一員。

      衛生部派出的醫療救援隊在4月20日到達成都。中午約12時,田文等在成都的北京醫療專家與衛生部救援隊在成都機場會合后趕赴雅安。

      起初路況很好,漸漸地救援車輛大量聚集。“我們的救援隊被堵在路上近一個小時,最后雅安市派出救護車從一條偏僻的老路將我們接到災區。”田文告訴本刊記者。

      4月21日凌晨5點,這支來自全國的醫療專家隊伍到達雅安開始施救。

      地震發生時,汶川縣人民醫院的三臺配置先進的移動醫療車正在各鄉鎮為老百姓體檢,之后其中兩臺迅速返回醫院。4月20日中午11點,汶川縣人民醫院移動診療中心主任曹剛帶領救援隊正式出發。但他事后仍有些遺憾,認為這樣的反應速度還是太慢。

      “應該再快點往前線沖。”曹剛說,親歷過主震8. 0級、余震高達7. 2級的汶川人,在面對蘆山地震時難免有所低估。

      4月20日早上8點多,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接到國家減災委的信息通報,隨后立即聯系四川省、成都市及蘆山等地的紅十字會,但是由于通信故障,獲得的災情信息較為模糊。

      震后一小時,四川省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丁地祿帶隊從成都趕往災區。

      中午1點左右,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終于撥通了丁地祿的電話:“我就問你一件事,前方的災情跟汶川比怎么樣?”

      此時,丁地祿已經到達雅安。他立即匯報了現場情況。

      “我們有了初步判斷,雅安的地震災情雖然嚴重,但比汶川要輕,這是為了接下來更科學有效地救災。”王海京對《望東方周刊》表示。

      沒過多久,中國紅十字會的救災帳篷出現在災害現場。

      “第一批200頂帳篷是汶川地震后遺留在當地的,就近調過去了。所以說救災首先要備災。”王海京說。

      同一時間,四川本地及周邊多地政府、社會救援力量也迅速向雅安集結。

      救治傷員沒有出現混亂

      4月22日晚,田文在電話中欣慰地告訴本刊記者:“這次抗震救災,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不亂’,真的很有序。我們還沒出發,就看到樓下馬路上的生命通道暢通。”

      本刊采訪的十多位親臨災區的醫療專家也有同感。

      4月20日上午,王仲從學術論壇會場趕到華西醫院,該院急診科主任曹鈺正在與急診科醫生、護士探討如何應對大規模傷病員的到來。這對醫院來說非常棘手。

      汶川地震時,很多醫務人員由于長期在院內救治,不適應院外救治模式,并且面對大規模傷病員聚集顯得手足無措,效率大打折扣。

      “在這種非常特殊的治療模式下,無法遵循常態下的醫療原則。如果單純地按照平時的操作方式,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起反作用。”田文告訴本刊記者。他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總結、摸索更完備的醫療救援規則,并進行常規的教育、培訓。

      在王仲看來,華西醫院的救援非常有序,每個人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每一道程序都井井有條,快而不亂。

      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對本刊記者表示:“經歷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磨練,這次我們在救援經驗、救援隊構架、救治流程模式等方面都有改進。”

      震后,華西醫院緊急動員了200張床位預留給地震傷病員。

      李為民說,這次醫院的應對速度有了明顯提升:8時27分啟動預案,9時第一批救援隊就出發了。相比之下,汶川地震時,華西醫院拿出了較為完備的流程預案是在3天之后。

      據田文觀察,即便是雅安附近規模較小的縣鄉醫療機構的醫療救援,也非常及時有序。

      “汶川地震幾天之后還顯得混亂,傷病員分流成問題,有一些被耽擱。這次他們第一時間準確判斷并分流了傷病員,沒有出現混亂。這不僅僅是因為這次傷病員少。”

      曹鈺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組織和施救策略。“他們每年都有培訓、調研和交流,有明文預案,比以前更清楚該做什么,而且凝聚力有很大提升。”

      但是,薄弱環節仍存在,比如災情情報收集及傳遞工作還不到位。

      由于只能從新聞里有限地了解到前方的傷病員情況,無法準確判斷傷病員規模,因此導致華西醫院在人員布置上稍顯盲目。第一天幾乎所有急診科人員都從上午站到夜里,等候病人的到來,消耗了不必要的體力。

      “如果醫院能更快地獲知后送、轉運傷病員規模,就能更從容地施救。”王仲說。

      “集中救治”的策略是正確的

      汶川地震后,中央及地方的衛生部門官員都呼吁建立國家級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而在這次地震救援中,許多專家認為華西醫院發揮了這個中心的作用。

      這和王仲提出的“同心圓”救援模式相契合。王仲認為,面對地震等災害時,災區周邊區域的醫療力量應該首先確保到達施救,然后再由更遠的醫療力量補充。“這種合作會更快更有效,如果全國各地力量都同時往雅安擠,就是一種浪費。”

      汶川地震后,很多專家提出中國缺乏專業空中醫療救援力量,通用航空也不發達。依靠軍隊空中力量肩負后送任務時,由于缺乏專業醫護資源配置,一些傷病員因中途救治不及時而致死致殘。

      醫療救援策略、人員結構、物資配備等問題,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已經在學術圈被廣泛討論,災害醫學的發展也在逐步興起。

      一些救援專家對本刊表示,這次蘆山地震后傷病員具體傷情與汶川不一樣,震后疾病譜有比較明顯的區別。這會影響救治策略、救援物資配備。

      裴福興總結認為,這次蘆山地震的傷情和汶川地震相比呈現“三多三少”的特點,即脊柱骨折多、顱腦損傷多、跟骨骨折多;開放暴露骨折少、擠壓綜合征少、截肢少。

      “汶川地震時,出現大量擠壓傷并導致腎損傷等擠壓綜合征,復合外傷也比較多,而且大量手術需要現場進行。這一次蘆山地震更多是四肢骨折,復合外傷也比較少。所以前兩天政府作出‘集中救治’的策略是正確的。”有多次地震救援經驗的田文對本刊表示。

      在“集中救治”決策下,金曉東等當初被派往前方的一些醫療專家,于4月22日左右陸續返回醫院展開傷病員救治。與此同時,衛生行政部門的專家組對各院傷病員進行篩查。

      盡管在這次地震救援中得到肯定,但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仍然覺得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在派醫療隊的時候,專業結構方面可以更優化,有些專家資源安排在醫院里或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對重癥病人要更加注重在第一時間加強評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制服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人妻精品中文字幕av| 不卡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你懂的在线观看| 少妇激情a∨一区二区三区 | 色悠悠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麻豆|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91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视频区一区二区|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日韩亚洲中文图片小说|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成人无码特黄特黄AV片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98|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深夜在线观看免费av| 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午夜|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SM捆绑调教视频| 蜜臀av午夜精品福利|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伊人区二区亚洲最大|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视频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传媒蜜臀|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网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都可以|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视频| 国产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免费| 成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