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服裝設計的歷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服裝設計;理念;新中式
一、新中式服裝設計概述
1.1新中式服裝設計理念產生的背景
隨著世界日益走向一個文化差異日益縮小,價值觀念趨于一致的“地球村”時代,人們更加珍惜地域文化的差異,而服裝無疑是展現本土與民族特色的重要方面。民族化的設計在世界時裝界仍然是一個持久的熱門話題。但是,細數我們的服裝風格,到處充斥著歐美風,日韓風,擁有深厚傳統服飾文化的中式風格卻沒能穩固的躋身國際時裝的舞臺。中式服裝的穿著范圍僅限于電影,電視,紅毯等場合。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設計既體現中華民族的特色又與世界潮流接軌,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中式服裝風格。于是“新中式”服裝風格應運而生。
筆者認為高校增加設計管理課程十分必要。服裝企業的設計管理目前在國內剛剛起步,高校開置服裝設計管理課程不僅能夠提升服裝專業學生的設計素養,對培育服裝設計人才,完善服裝設計師職能方面也具有非常必要的可行性。
關鍵詞:服裝設計管理;服裝設計師;必要性
21世紀是我們國家的服裝產業邁入自主品牌的跨越時代。在這充滿生機的年代里,服裝企業選拔的高等服裝人才不僅僅是實踐型,更需要管理、設計、理論皆通的復合型人才。
傳統高校培養出來的服裝設計類人才,進入社會后面臨一個重要問題:部分服裝專業人才對設計管理認識的無知,導致企業中從事服裝設計管理的人士很大程度上是非服裝專業人士,有礙服裝企業信息的傳達。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設計師除須具有產品創新設計能力之外,用設計管理知識來指導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類人才的稀缺,也成為阻礙中國服裝品牌發展滯緩的原因之一。
一、對調查數據的分析
通過對服裝專業在校學生和職場服裝設計師的調查,筆者整合數據后歸納總結出:
服裝專業在校學生對設計管理的認知程度遠遠低于職場服裝設計師的理解。學生中聽說過設計管理的占調查人數的10%,而職業服裝設計師則全部聽說過。
對于服裝公司是否需要服裝設計管理的認識問題,學生中有40%認為需要,而設計師中有84%認為需要。其中設計師中認為需要的大多是優秀服裝企業的人員,團隊規模較好。
服裝設計管理是對人的管理還是對設計的管理的問題,學生有24%認為是對人的管理,有30%認為是對設計的管理,其余56%認為是對人和設計管理的總和。設計師中則有78%認為是對人和設計的綜合管理。
當被問及從何種渠道了解的服裝設計管理,72%的學生是從網站看到過這個字眼,而90%的設計師是從工作崗位上才了解的設計管理的內涵。
服裝設計管理在服裝行業中的影響力問題,學生中有62%認為不清楚,而設計師中有70%認為很有必要。
當被問及服裝行業中設計師的地位時,91%的設計師抱怨地位低下,常常受到設計部的批評,積壓貨品的帽子總是由設計師來承擔;而學生中93%的人認為設計師在企業中應該很受尊重,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區別。
2.高校增設服裝設計管理課程的必要性
設計管理課程在其他專業較為普遍,已經獲得大家的認可,企業中設計管理人員依據顧客的需求,將市場中顧客的認識轉化在新的研發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管理、指導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促進企業占有市場上有限的利潤空間。而服裝設計管理課程則在普遍遵循設計管理章程的基礎上,強調管理服裝設計師的職能,使設計師的設計具有遠見性,平衡顧客幻想與設計事實的調控,以此完善服裝企業形象,幫助顧客與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換句話說,服裝設計管理是企業協調設計師完成設計目標的核心管理,是服裝企業完成獨立自主研發的關鍵部門。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國的服裝行業并不缺乏人才,我國的本科、研究生等服裝專業高等教育前仆后繼,值得我們驕傲的具有國際水平的服裝設計師越來越多,其中利郎首席設計師紀文波從兵馬俑提取元素應用到現代服裝設計的范例成為不少中國服裝設計師努力的方向。
然而,我們的大多數服裝企業存在怨言:國人不認中國本土牌子。但事實是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是在中國加工而成,并且很多英文字母命名的服裝品牌其實也是中國本土的牌子。為什么會“自欺欺人”?原因是我們缺少服裝專業管理人才,缺乏服裝設計管理的執行者。
以往,高校的傳統服裝設計專業著重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和獨立制作服裝的基本技能,這種教育模式能夠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由于很少涉及管理課程,學生缺乏對社會環境因素的考慮,團隊協作能力較弱,而國外服裝設計教育則在培養學生的技能之外還同時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和策劃能力。服裝設計管理在國外己經不是新鮮的學科,它不能被純粹的服裝設計師替代。
綜上所述,高校增設設計管理課程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使得我們國家應該設置服裝設計管理學科。我們需要了解全球規則,補充新的管理理念,借鑒先進的理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設計管理課程,讓學生成為能夠由高校順利過渡到社會的復合型人才。
結束語
高校是學生通往職場的首選,高校課程的合理性對降低學生進入社會的阻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培養的設計人才,在完成設計任務之外,更要兼具研發、計劃、生產、銷售、宣傳、溝通、資源的合理運用及組織等職能。
對于服裝領域的高校來說,單純地把設計與管理角色進行區分,對服裝企業的要求相背,對服裝設計人員也是一大損失。在高校服裝專業適當設置設計管理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優秀的服裝設計師應該具有既懂設計又能運作的職能。因此,高校增設服裝設計管理課程對我國服裝領域來說,是質的飛躍,具有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花景勇,何人可.阿萊西及其設計管理[C].長沙:湖南大
學藝術學院院報,2005.
【2】楊君順,唐波.設計管理理念的提出及應用[J].機械,
2003; 30(增刊).
【3】劉曉剛.品牌服裝設計[M].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品牌服裝設計 管理模式
設計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出現,是現代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其發展關系著工業設計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傳統的設計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設計管理時代。服裝設計作為工業設計的一個分支,對設計管理的需求也是毋庸置疑的。對于品牌服裝企業而言,設計管理具有很高的創造直接價值與無形資產的潛能,它構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也只有管理發揮了作用,才能真正發揮設計的價值創造力,使企業的創新有計劃、有步驟、有實效地持續進行,也才能真正在日益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確立自己的位置。研究設計管理的意義就在于指導企業站在管理的高度,進行品牌服裝設計的觀念與思維創新。
一、設計系統的管理
企業的設計活動最終是通過設計師來實現的,設計師的組織管理顯然就成了設計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服裝設計師受雇于特定的企業,主要為本企業進行設計工作。設計師一般不是單獨工作,而是由一定數量的設計師組成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或者加入到產品開發部門,從事產品設計工作。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采取措施對設計師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具體的管理可以在以下基本模塊下進行:
1.環境氛圍,從工作性質和工作方式上看,服裝設計是一個需要較大彈性時間、想象空間、環境空間的工作崗位,由于設計工作這些固有的特點,創造一個符合設計工作特點的工作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2.設計任務,現在的市場變了,和過去不一樣了,并且變化也加快了,收集信息都來不及,甚至剛收集完就過時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越來越變的難以捉摸。過去單純靠設計師個人品位進行設計的方法己經一去不復返了,設計師必須根據自己團體共同來完成設計任務。現在設計已經進入了團隊創新的時代。這就涉及到設計部門的任務分工問題。設計分工比較明確的企業,產品設計工作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板塊:風格設計、總體設計、款式設計、搭配設計、結構設計等,承擔這些工作的設計師人數視其品牌公司的規模而定。
3.設計進程計劃,設計計劃的制定是按照產品企劃部門對設計部門的工作進程的總體要求,根據設計部門的工作情況,制定嚴密并可操作的設計工作時間進程計劃具體排出實施細節。一般情況下,品牌服裝企業都會依據市場調查、流行預測、產品風格以及公司的實際生產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產品計劃。制定產品計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優化服裝產品的款式結構和比例,同時設計部門可以根據產品計劃來制定工作計劃,對于設計部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4.質量審核,會同相關部門定期參與設計質量的審核。量化考核是設計質量考核的必要手段。經過量化的圖像、素材、文件、表格、樣品、報告等都是檢查設計質量的實際內容。品質的成長也需要一定的數量來保證。目前,企業對于設計質量的最終認定審核是以市場銷售量為標準的,設計質量的高低直接與市場銷售量的高低掛鉤。
5.激勵機制,明確可兌現的由設計產生利益的獎勵條件。以此提高設計師的工作熱情和效率,保證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設計師的創作靈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設計質量管理
企業經營者最為關心的是銷售業績,設計質量的高低往往以銷售業績為標準。雖然好的產品需要好的產品通道和好的銷售方法配合,才能有好的銷售業績,但是,不好的產品即使有好的產品通道和好的銷售方法配合,也很難產生好的銷售業績,而好的產品是通過高質量的設計工作來實現的。因此對設計質量的管理也是必要的。
設計質量包括款式品質和樣衣品質,是對設計結果的評判。款式品質是指設計的產品與產品企劃部門和銷售部門對款式的要求是否一致。樣衣品質是指樣品服裝的完成度與產品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對質量的要求是否一致。在保證時間進度的前提下,設計品質是最為關鍵的,是設計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沒有質的保證,量多就等于是浪費。
設計質量管理的目的是使提出的設計方案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并在生產階段達到設計所要求的質量。在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需要依靠明確的設計程序并在設計過程的每一階段進行評價。各階段的檢查與評價不僅起到監督與控制的效果,其間的討論還能發揮集思廣益的作用,有利于設計質量的保證與提高。
設計成果轉入生產以后的管理對確保設計的實現至關重要。在生產過程中設計部門應當與生產部門密切合作,通過一定的方法對生產過程及最終產品實施監督。對設計的即時評價也是設計質量管理的一個途徑。客觀的設計評價,可提高設計師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創新和積極創新。而即時的評價,還有助于實現交互的設計模式――讓參與設計的每一方都“動”起來而且彼此相互影響,使其具有過程性、動態性和相互影響的功能。由于參與評價的各方可能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與不同的考慮重點,加上每個人對設計的喜愛與判斷都有著其主客觀的差異,因此,為了達成所設定的目的,除了要進行多次的討論外,我們還需要與不同的顧客來互動。當我們面對客戶對設計方案所提出的近乎無理的挑剔或意見的時候,也許也可以透過這些意見而產生新的創意或改進。
三、結論
在當前的情況下,設計管理在服裝企業的運用成度只能達到樹立理念和在技術性環節上推行有關的方法和模式的層次。這是與我國服裝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行為慣性密切相關的。而隨著設計管理思想的日益深入,企業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設計管理的思想和運作模式必然在內涵和外延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生服裝款式拓展設計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5)01-0035-03
全國中職院校(紡織服裝類)服裝技能大賽中職組是面向中職學生展開的技能比賽,包括設計與工藝兩個組別。服裝技能大賽中職設計組比賽沒有對設計作品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結合企業真正需求,針對單純的成衣流行款式來進行拓展設計,以求緊跟銷售市場節奏,設計生產出流行的服裝款式。筆者結合實踐,試探討訓練教師如何在技能競賽項目中訓練、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及服裝款式拓展設計能力這一問題。
一、精于訓練
在不具備自主開發設計服裝款式去領導潮流的情況下,一般的服裝公司都會有服裝款式設計崗位,其目的就是緊跟流行脈搏,將暢銷的款式稍加修改,保留流行元素,拓展成類似的款式來銷售。這樣會降低很多成本,而且不至于偏離流行方向,造成產品的滯銷。那么面對這樣的崗位,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進入技能大賽集訓隊的選手,具有一定的基礎,了解一些服裝設計的結構和工藝基礎理論,有一定的領悟力,但缺乏系統的拓展設計綜合實訓經歷,美術基礎不扎實,審美眼光有待進一步培養。要求這些學生在短期集訓中快速提高服裝設計水平,不僅要進行大量的訓練,更要查閱豐富的服裝資料和圖片以提高服裝鑒賞品位。
(一)捕捉流行特征的敏銳感
對于處在這個崗位上的設計者而言,要能夠敏銳而準確地捕捉正在流行的服裝款式中的流行元素。流行元素大體可分為三類:裝飾性元素、結構性元素、結構與裝飾相結合元素。如衣領造型的變化、袖與肩造型的變化、流行的裝飾件等。可進行專門的捕捉元素的能力培養訓練:讓學生每天收集一定量的圖片,且快速分析流行元素。如基本的造型元素包括省道、分割線、褶、裥、堆積、垂蕩、折曲、編織以及利用夸張手法表現出的不規則造型等。[1]流行設計點可根據服裝的內部基本造型元素的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因為服裝款式構成中,重視流行要素是擴大服裝款式構成藝術表現力及感染力的重要方面,它能使服裝款式更實用化和多用化,同時能夠收到更豐富的藝術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練習,學生會大幅提高流行特征意識的敏感度。
(二)運用流行元素的創意感
在準確捕捉了流行元素之后,如何將元素有創意地運用才是學生設計能力的體現。以圖1為例,這是一款結構與裝飾完美結合的一個設計。這件女上衣有兩個亮點:一是在結構線的處理上,巧妙地將省道轉移在分割線當中,并突破了常規的結構線的分割方法,結構線既新穎又完美地塑造了修身的效果。二是獨具匠心地將立體的裝飾融入結構線中,既形成了視覺的中心,又渾然天成,毫無繁瑣做作之感。有創意又合理轉移胸省量、完美塑造形體的結構線和在結構線延伸處加入裝飾點正是學生必須學習和運用的創意設計方法。
(三)把握設計主次的全局感
成衣設計與創意設計不同。市場調研結果顯示,設計繁瑣的服裝雖然較搶眼,但不耐看,銷售量較好的成衣講究的是穿著舒適,設計大方得體,有主有次,往往只要有一個視覺中心就好。以圖2為例,整件衣服的視覺中心在領部,輔助以新穎到位的結構設計,使整件衣服看起來舒服大氣,袖口的翻邊設計起了很好的呼應作用,整個設計主次分明,視覺上的律動明顯。這需要教師引導有方。
(四)注重局部細節的細膩感
如果圖2款式將領部的設計細節去掉,雖然也有新穎到位的結構作為支撐,但與原款式相比顯然失色不少,這就是細節魅力。一個好的設計師要有在細節上做足文章的能力,在某一點深入下去,直到打動人心為止。除視覺形式感完整、簡潔大方外,更具有情感的有力傾訴,將裝飾元素和充分的情感聯結起來,以構成敘事性的效果,進而達到著裝形象、引人注目、標志識別的目的。[2]要在細節上取勝,就必須有豐富的積累,這是學生必須做到的。建議學生平時準備一個圖畫筆記本,每天看款式圖半個小時,看到好的細節就畫下來,日積月累,學生的“細節儲備”就會有一定的量,量變形成質變,久而久之,學生在細節的處理上就會有底氣。
(五)理解結構工藝的到位感
服裝設計包括造型設計與結構設計兩部分,這兩者的關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影響的。設計者不能單純進行思維設計和繪圖,必須知曉服裝結構的核心點、理解結構變化源,才能巧妙運用結構線去塑造形體,有效控制服裝成品率。以圖2款式為例,斜向的領口分割線合理而巧妙地收掉了胸省量,縱向的分割線收掉了腰省量,從而完美地塑造了合體女裝的造型。學生要做到設計的結構合理與到位,就必須加強結構的解構訓練。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運用日本文化式女裝新原型為模板,先合并省道,再畫結構分割線來檢驗省道的轉移是否合理準確。
三、善于示范
以2014年中職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組別公布的試題庫中的一個題目(圖3)為例。根據命題要求,在電腦上進行服裝款式拓展設計。設計要求:(1)在保持廓型(不可變因子)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內部結構(可變因子)拓展設計一款。(2)服裝的造型要具有較強的時尚感,整體風格協調,結構、比例符合女性人體特征。
(一)把握原款服裝的設計風格
在拓展設計之前,要把握原款式的風格,在風格統一的前提下進行拓展設計,但拓展過程中不能改變原款式的設計風格。如圖4,雖然兩個款式的外輪廓大體相似,案例款的設計有一種帥氣的軍旅風格(圖5),其收腰造型又顯出女性的柔美元素,那么這就是拓展設計的靈魂所在――內部結構。在拓展設計過程中可以適當夸大這種帥氣、柔美,使這種氣質更突出、更明顯。即在滿足外輪廓不變的前提下,兩個款式的外輪廓大體相似,在進行了內部不同的結構設計后,所得到的風格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如何捕捉設計風格呢?可以分析原款服裝的設計元素為抓手,短小的立領、金屬雙排扣、肩章,突顯服裝的“騎士風格”,明白這一原理,這三個元素就一定要帶到拓展的款式當中去,才不會偏離設計風格。圖4中的左邊款正因為沒有這些元素,才讓人覺得風格不一致。
(二)理清款式拓展的視覺中心
拓展設計并不是指對衣身結構、領型、袖型等都進行復雜的設計。如果面面俱到,均衡用力,反而會適得其反。在拓展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某一部位進行充分設計,其余方面只是為了烘托主體而進行輔設計。正如圖4展示的拓展款,主要在領子、袖口部位增加了螺紋口的設計,便已形成了服裝的視覺中心,那么衣身結構、袖身結構在設計時就相對簡單,只是在袖山處增加了一點折裥設計,既增加了服裝的柔美感,又增加了視覺的跳躍感。
(三)塑造形體結構的準確美觀
在保持外部廓型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內部造型設計,服裝內部造型設計主要體現在分割線的設計上,分割線可以分為結構線和裝飾線。結構線是指能夠塑造立體形態的分割線,少了結構線服裝的立體感就不能得到呈現,或者呈現得不到位,因為它對于服裝造型的塑造是不可缺少的。裝飾線是指那些多了少了都不會改變衣服立體感的分割線,它對于服裝造型的塑造是可有可無的,它的作用僅表現在是否體現了視覺的美感(如圖5)。畫好準確的結構線、優美的裝飾線,并用紙樣檢驗結構線的可操作性是每位學生在本案例中要運用的重要法寶。
當然,服裝款式拓展設計中還應注意統一前后衣片的風格要素、標注細節指示的文字說明,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劉詠梅,劉瑜.靈感于不規則結構造型的服裝設計[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5).
[2]卞向陽.國際服裝品牌備忘錄:卷一[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
A Study 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Design Ability to
Expand the Clothing Styles: A Case Study
MAO Jing
(Jiangsu Nant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011, Jiangsu Province)
關鍵詞:視覺藝術;視錯覺;服裝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6-0201-01
在人們經濟生活水平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觀點,而服裝則是人們展現自己美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服裝設計在現代生活中日益重要。而視覺藝術運用形式在服裝設計中十分重要,國內外很多著名設計師將視錯覺運用到服裝設計當中,通過引起人們的錯覺使其作品獨具一格。設計師通過視錯覺的巧妙的運用,可以很好的彌補人體的一些缺陷,可以將人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大眾。這說明視錯覺可以幫助人們通過藝術造型發現美的意蘊,同時也可以通過服裝表達創意,美化人體,在日常生活中對人的影響很大。
一、視覺效果中的視錯覺
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應,人們通過自己的感覺對服裝進行了解,去了解服裝的顏色,觸感、款式等。我們通過視覺來選擇服裝,在通過感覺來知覺服裝,從而想象此服裝穿在自己身上的形式。知覺與感覺是相輔相成共同產生的,錯覺隨知覺而產生,人的視覺受知覺因素的干擾,會使人產生錯誤的感覺,使人的主觀所想與客觀所在不一致,這種感覺就是視錯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視錯覺是十分普遍的心理現象。
二、視錯覺對于服裝設計的意義
如果能巧妙的運用視錯覺,是可以彌補人的一些先天缺陷,使其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所以對于視錯覺的運用在服裝設計中十分重要。人的錯覺產生具有一定的先決條件,將會受到環境、范圍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視錯覺的運用有具體的要求。在進行時裝搭配時,進行多種視錯覺的混合,可以更大限度的發揮服飾的效果,因此,運用視錯覺一定要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不能盲目進行,否則會起到反效果。例如為肥胖的人設計服裝,為了能夠使人產生削瘦的錯覺,可以在衣服上設計出豎條紋,但是這種豎條紋不可以過寬,否則會適得其反。由此可見,對于視錯覺的原理的把握十分重要。
三、服裝設計中的視錯覺應用
(一)色彩的應用
在服裝設計中,視錯覺的色彩應用十分廣泛,當人的視覺長時間停留在一種顏色上,再馬上轉到另一種顏色時,人的視覺調節效應就會對大腦傳遞錯誤的信號,因此會出現前一種顏色。利用這種錯覺誤導,在服裝設計中可對不同膚色的人進行相應的顏色選擇,進行合理的服裝設計,以此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
(二)大小的應用
1.根據色彩的冷暖程度的不同所造成的視錯覺會使人感覺圖形大小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暖色調的事物要比冷色調的事物看上去要大,所以設計師在服飾的設計中就要根據人的胖瘦不同而進行相應的色調設計,胖人適合冷色調,而瘦人則適合暖色調。
2.在服裝設計中,服飾上的裝飾圖形也會影響到人的感覺。當一件服飾上的設計圖形增多時就會給人一種膨脹的感覺,反之,圖形較少,則會給人一種收縮的感覺。
3.根據服飾設計的顏色,由于視錯覺的關系會使人產生一種遠近不同的錯覺,簡單來說,暖色調會給人近的感覺,冷色調或暗色調會給人遠的感覺。
四、服裝風格設計中的視錯覺
現當代的服裝風格種類有很多,而有很多風格在設計上都運用了視錯覺的藝術特點,通過光與顏色的原理進行設計,給人一種視覺錯亂的感覺。服飾設計中的歐普藝術風格則是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利用幾何與光顏色的對比排列,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動感,對人造成視覺上的錯亂與幻覺。
結語:在人們社會生活不斷發展提高的現代,視錯覺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通過視錯覺設計出的物品,具有很大的實用性與創新性。尤其是在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當中,人們通過服裝的表現來展現自己,擺脫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生活,因此,人們對于服飾的要求也在隨之不斷提高。本文以視錯覺為例就視覺藝術形式在服飾中的設計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闡述視錯覺在服飾設計中的重要性。為了適應人們日益增大的需求,服裝設計師要不斷發掘新型的服裝設計理念,而視覺藝術形式的應用則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通過對人們心理的把握,視覺產生的錯亂以及幻覺,可以設計出更加符合人們需求的服飾。一個人穿著服飾可以展現其的性格特點,所以對于服飾的選擇上,人們的要求較高,對于視覺藝術形式在服飾上的應用,更有待我們去進行更深的研究,從而設計出更加適合人們需求的服飾。
參考文獻:
[1]何樹貴.重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宏觀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例說[J].遠程教育雜志.2010.6(3).
[2]王曼.白玉苓.王智勇.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