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婦聯(lián)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國際腐敗問題日益突出,這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問題。面對這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各國展開了深入的防治和打擊運動。其中,國家間共同合作打擊腐敗的行動也不斷增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區(qū)域反腐敗公約《中美洲反腐敗公約》以及《歐洲反腐敗公約》。
一、公約概述
2003年12月9日,來自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出席了聯(lián)合國在墨西哥南部城市舉行的國際反腐敗高級別會議,并簽署了對國際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的《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該公約是聯(lián)合國歷史上通過的第一個用于指導國際反腐敗斗爭的法律文件,這為世界各國政府執(zhí)行對腐敗行為的定罪、懲處、責任追究、預防、國際法律合作、資產(chǎn)追回以及履約監(jiān)督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對國家反腐敗斗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以公約為基礎,我們認為可以將國際社會在反腐敗問題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共識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為“一體化戰(zhàn)略”和“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兩大部分。
(一)指導思想上與反腐敗立法的一體化戰(zhàn)略
《公約》第一條明確確認了公約的宗旨有三條:促進和加強各項措施,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預防和打擊腐??;促進、便利和支持預防和打擊腐敗方面的國際合作和技術援助,包括在資產(chǎn)追回方面;提倡廉正、問責制、對公共事務和公共財產(chǎn)的妥善管理。《公約》確立了以預防為先、打擊為主、強調國際合作、重視資產(chǎn)追回、提倡廉政建設的一體化思想。
(二)實體刑法規(guī)范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
實體刑法規(guī)范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擴張犯罪化事由、確立普遍管轄原則以及注重刑罰化措施科學化和人道化幾個方面。
1.擴張犯罪化事由
《公約》吸取眾多反腐敗國際立法中的成果和經(jīng)驗,將腐敗行為的各種形態(tài)明確加以界定,擴大了腐敗犯罪的犯罪化事由。更重要的是,《公約》克服了一些區(qū)域性的反腐敗法律文書的局限性,具有廣泛的普遍性。
2.確立普遍管轄原則
《公約》第42條第4款確立了普遍管轄原則。按照傳統(tǒng)的普遍管轄原則,對于與罪犯逮捕地在地域、國籍、受害人無任何關系的犯罪人,罪犯逮捕地的法院無權管轄。但普遍管轄原則適時彌補了這一缺漏,防止了犯罪人利用立法上的紕漏逃脫法律制裁。
3.注重刑法措施科學化、人道化
《公約》對腐敗犯罪刑罰措施的規(guī)定確立了既充分保障和尊重犯罪人的基本權利,又保留了對犯罪人追究責任的權利相結合的刑罰思想,體現(xiàn)了刑罰科學化與人道化的結合。
二、中國反腐敗犯罪的發(fā)展方向
通過對國際上反腐敗犯罪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共識的歸納分析,我們認為,中國應當借鑒其中有益做法以完善反腐敗措施,這既是中國反腐敗斗爭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的基本要求??傮w上,中國反腐敗犯罪的發(fā)展方向應當是:真正確立反腐敗犯罪的一體化刑事政策思想,制定專門的《反腐敗法》以全面規(guī)定反腐敗措施,尤其是要全面完善反腐敗犯罪的實體刑法規(guī)范。
(一)確立反腐敗犯罪的一體化刑事政策
腐敗是一個跨學科的概念,從法律意義上來說,以貪污、賄賂為主要形式的犯罪是腐敗的典型表現(xiàn)??v觀世界各國的反腐敗經(jīng)驗并借鑒《公約》的立法精神,我們認為在中國的進行反腐敗斗爭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建立一套以刑法為核心,綜合民事、行政、社會、經(jīng)濟等各方面措施的、以預防和懲治相結合的全面的一體化刑事政策。也就是說,反腐敗一體化刑事政策時立足于刑法又不拘泥于刑法,從而指導刑法理論的不斷完善,是一種更全面、更深刻、更完善的“綜合治理政策”。立足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上的單一的反腐敗刑事政策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代反腐敗的需要,我們必須建立一套以刑法為軸心的多學科、綜合性的一體化刑事政策。
(二)完善反腐敗犯罪的實體法刑法規(guī)范
關于我國完善反腐敗犯罪的實體刑法規(guī)范的立法,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增加規(guī)定新罪名
借鑒《公約》中定罪和執(zhí)法的規(guī)定,建議在我國設立賄賂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罪,以彌補國內(nèi)刑事實體立法在適用范圍上的缺陷,集體的設想是,在制定綜合性的反腐敗法之前可以采用以單行刑法或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在現(xiàn)行刑法中對外國公職人員賄賂罪進行增補規(guī)定。
2.完善相關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
由于我國《刑法》在對賄賂犯罪及相關犯罪的規(guī)定上存在的適用范圍過窄、犯罪構成要件過高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修改對這些犯罪的犯罪夠成的規(guī)定。
3.完善賄賂犯罪的法定刑配置
【關鍵詞】 高壓氧治療;早期康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神經(jīng)功能缺損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突發(fā)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疾病,也是第一大致殘性疾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1]。我國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還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因此其致殘率還在逐年升高,據(jù)研究表明對腦卒中患者行康復治療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下面將本院對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3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復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取得的良好治療效果進行詳細匯報。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30例患者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115例患者。對照組:男85例,女30例,年齡段38~76歲,平均年齡(58.4±1.8)歲;治療組:男66例,女49例,年齡段42~71歲,平均年齡(52.7±3.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第三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頭暈、肢體麻木、乏力、惡心、嘔吐等癥狀,進行及時血壓測量。常規(guī)治療主要是穩(wěn)定患者血壓、促進腦代謝與神經(jīng)功能恢復。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行早期康復治療。早期康復治療包括了運動療法(PT)與作業(yè)療法(OT),良肢位控制(患者采取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交替變換,2 h/次),翻身、起臥、坐立位平衡訓練;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用餐、步行、洗漱、入廁、床與輪椅轉換等訓練。每日訓練強度保持適中,2~4次/d,30 min/次。在訓練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輔助訓練,比如對患者進行按摩,康復治療必須遵行從簡單到復雜,用力力度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切忌暴力引發(fā)患者恐懼、消極心理[2]。護理人員在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應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對患者進行言語引導,對病情進行客觀積極分析,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2.1 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康復治療基礎上行高壓氧治療。將空氣加壓至0.2 mPa,患者吸純氧1 h,1次/d,7~10 d為一個療程,一般治療2~3個療程。
1.3 治療效果判定
治療效果評定根據(jù)FMA運動功能評定,認知功能評定采取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動(ADL)評定采取改良Barthel指數(shù)測評。治療率根據(jù)至病殘程度進行評定,基本痊愈:病殘程度0級;顯效:病殘程度1~2級;有效:病殘程度3級;無效:病殘程度無任何改變,甚至一度惡化[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次測評數(shù)據(jù)導入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x±s表示,測評數(shù)據(jù)比對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0.9%,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9.6%,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有明顯差異(P
3 討論
3.1 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我國每年發(fā)生腦卒中(腦中風)患者多達200萬人,死亡120多萬人。截止2012年我國腦卒中患者多達700多萬人,其中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力與生活不能協(xié)調[4]。腦卒中病因復雜多變,大體來說有以下兩種: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如:年齡、種族、家族遺傳病史等;可控制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癥、吸煙等。腦卒中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最重要、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在目前的臨床治療中,大多數(shù)的治療都是從降血壓開始,因此,治療血壓有助于降低腦卒中的發(fā)生幾率。
3.2 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借鑒其他病癥治療方法,認為腦卒中患者也應該采取靜臥靜養(yǎng),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在近些年眾多的理論與實證證明腦卒中患者應該盡早的進行康復訓練。早期康復治療能夠幫助恢復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高效地調動腦部組織中剩余的細胞功能,使一般情況下不發(fā)揮作用的神經(jīng)亞單位發(fā)揮代替功能,逐漸使腦功能重新組織與再建,盡可能恢復患者肢體各方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
3.3 高壓氧治療方法已經(jīng)在臨床中進行廣泛地運用,并逐漸成為各種病癥搶救治療的重要手段。實驗與臨床都證明,高壓氧治療能夠提高血液中含氧量與血氧分壓,對組織內(nèi)毛細血管氧氣彌散能力有增強的作用,提高腦部組織的含氧量,改善腦部組織氧供給循環(huán),對腦部神經(jīng)功能恢復重建有積極意義。同時,氧氣彌散能力增強,能夠促使部分還處于可逆狀態(tài)的受損腦細胞恢復,為神經(jīng)細胞代謝提供必需能量[6]。高壓氧還能夠對腦血管起到一定的收縮作用,減少腦血流量,對腦水腫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幫助側支循環(huán)建立,從而恢復腦神經(jīng)功能。
從結果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0.9%,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9.6%中我們可以知道,對腦卒中患者行高壓氧聯(lián)合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有助于神經(jīng)功能的重建,能夠對患者各方面功能障礙起到促進與提高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謝偉堅,梅麒,張業(yè)昆,等.高壓氧結合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神經(jīng)功能重建的影響.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08(23):28-29,3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240例(均為女性),入院后隨機抽簽分為對照組120例,研究組120例。兩組患者均無精神障礙,年齡、文化程度、病情、手術方案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除失訪18例外,共有222例患者完成調查,其中研究組112例,對照組110例。
1.2 方法
1.2.1 研究組 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內(nèi)容覆蓋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式、教育時間、施教日期、效果評價、施教人員簽名、隨訪內(nèi)容、隨訪指導、隨訪日期、隨訪責任人員等。① 患者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負責向患者講解健康教育路徑所有內(nèi)容,并將具體事項進行安排溝通。② 住院過程中責任護士需按照路徑要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規(guī)范系統(tǒng)但又根據(jù)實際情況科學動態(tài)調整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同時做好相關記錄。③ 印制功能康復鍛煉患者手冊, 由責任護士講解、演練具體的功能鍛煉方法并督促患者完成,患者自行記錄,護士檢查完成情況。④ 患者出院后1個月內(nèi)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評估,解決問題并記錄,消除患者出院后因信息中斷導致康復鍛煉過程的盲目狀態(tài)。⑤ 促進家庭及社會等支持系統(tǒng)對患者的幫助,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減少乳腺癌治療帶來的負面影響。⑥ 注意功能鍛練應因人制宜,循序漸進,活動度以不引起勞累為宜,以患者的主動功能鍛練為主,避免被動鍛煉\[2\]。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式。
1.3 效果評估
在患者入院第1天及出院后1個月時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評價患者乳腺癌相關知識及康復鍛煉知識得分情況,另外出院后1個月時增加調查康復鍛煉依從性情況,均按調查問卷項目予以記錄。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及經(jīng)濟狀況等;第二部分包括是否了解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是否了解康復知識及掌握鍛煉的方法,是否按功能鍛煉手冊進行康復鍛煉,每天進行鍛煉的時間及次數(shù),是否堅持康復鍛煉,能否發(fā)現(xiàn)康復鍛煉中的問題并給予解決方法或及時正確尋求支持幫助等。1分表示做不到(不清楚),2分表示偶爾做到(有點清楚),3分表示基本做到(基本清楚),4分表示完全做到(完全清楚),每項均按4分制計分,得分越高表明康復鍛煉知識及依從性越好,康復知識得分總分最低40分,最高100分;依從性得分總分最低2分,最高8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及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康復知識得分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第1天康復知識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出院后1個月時兩組康復知識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2.2 兩組依從性比較
出院后1個月時,研究組康復鍛煉依從性得分為5.5±2.4,對照組為4.4±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42,P
3 討論
乳腺癌的治療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需要醫(yī)護人員高水平的治療及護理,為患者提供系統(tǒng)的康復指導。
健康教育路徑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傳統(tǒng)健康教育隨意性大,一般不夠規(guī)范。而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指導健康教育路徑,嚴格遵守時間框架指南,方便護士進行計劃,杜絕傳統(tǒng)健康教育的隨意性、盲從性,保證患者在住院及出院后能得到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健康指導和促進,從而提高康復效果。
健康教育路徑能使患者預先了解健康教育流程,通過溝通交流,調動患者積極性,使患者更方便準確掌握相關技能,提高康復鍛煉技能的水平。引導患者自我護理理念,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從而提高康復效果,縮短康復所需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路徑對患者入院到出院后康復全過程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會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健康教育計劃更加人性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系統(tǒng)化,有效促進患者身心健康。
4 參考文獻
[1]楊明玉,唐泓源,鄭曉缺.骨折病人心理特征與早期康復訓練依從性的相關研究\[J\].護理研究,2005,19(5A):772-775.
【關鍵詞】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HBsAb; 定量檢測; 對比
doi:10.14033/ki.cfmr.2016.33.0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048-02
目前在國內(nèi),大部分醫(yī)院的檢驗科會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展開檢測。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在檢驗工作中,具有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靈敏度、重復性相對較差,很容易受到鉤狀效應、標本濃度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造成漏診或者是誤診[1]。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問世,文獻[2]報道,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在HBsAb檢測中,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有研究表明兒童在接種乙肝疫苗后較成人更易產(chǎn)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3],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的目的,對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并對比分析結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筆者所在醫(yī)院收集到的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共選擇196份作為研究對象。標本來源于123例女性和73例男性。標本受試者均采取0、1、6個月3針的免疫程序接種乙肝疫苗。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選擇的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兩種不同的方法檢測HBsAb,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2 檢測方法 本次研究的檢測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主要包括:Biocel l2010酶標儀、美國雅培I2000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ELISA試劑盒(由廈門英科新創(chuàng)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及Biocel lA201洗板機。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采取雙抗原夾心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同樣采取雙抗原夾心法進行。被測抗體與包被在微粒子上的抗原進行充分的結合,然后將其與標記堿性磷酸酶的抗原進行充分的結合,ALP可對4-甲基傘形酮磷酸鹽產(chǎn)生催化作用,使其分解成為具有一定熒光性的物質,熒光變化率水平與被測抗體的濃度水平呈現(xiàn)正比例關系,濃度測定結果超過10 IU/L時,視為檢測結果陽性,濃度測定結果不足10 IU/L時,視為結果陰性[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觀察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兩種方法的檢測陽性率;(2)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最低檢出結果。取1份HBsAb陽性標本,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及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3次,求得其檢測結果的平均值,倍比稀釋血清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及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重復檢測3次之后取平均值即得。HBsAb檢測結果陽性的判定標準包括: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結果達到10 IU/L以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的樣本吸光度/CUTOFF值水平>1.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結果比較
196份標本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39份,陽性率為70.92%;經(jīng)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z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57份,陽性率為80.10%。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出的陽性結果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均為陽性,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陽性率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最低檢出值比較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HBsAb濃度為14.1 IU/L及以下時,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結果呈現(xiàn)為陰性,由此證實,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血清HBsAb定量檢測的準確性更高,可以對乙肝疫苗接種后免疫效果進行反映,具體見表1。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多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血清乙肝表面抗體進行檢測,從而實現(xiàn)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進行了解的目的。然而,實踐與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操作比較繁瑣,重復性相對較差,檢測所需時間較長,無法對體內(nèi)HBsAb展開定量檢測。近期文獻[5]報道發(fā)現(xiàn),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在HBsAb定量分析中,具有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諸多優(yōu)勢。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的目的,對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并對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196份標本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39份,陽性率為70.92%;經(jīng)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57份,陽性率為80.10%,且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出的陽性結果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均為陽性,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陽性率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通過本次研究筆者體會到,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為對血清HBsAb進行檢測的主要方法的一種,且屬于抗原抗體在固相表面進行充分反應,參與僅為孔底的接觸部分,其余的抗原或抗體均需要實施擴散處理,與固相抗體或固相抗原進行充分的接觸,屬于逐漸平衡的過程,因此檢測過程中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除此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手工操作過程相對比較的復雜,檢測的靈敏度水平卻相對較低,不能夠對檢測額進行準確的測定,由于需要對處于結合態(tài)的抗原或抗體、游離狀態(tài)下抗體或抗原實施準確的分離處理,因此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進行反復加樣、洗板等操作,很容易造成人為誤差[8-10]。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熒光酶免技術,經(jīng)全自動酶免分析儀對HBsAb水平進行準確的測定,從標本加樣操作開始直到得出相應的結果,均由相關儀器在自動化狀態(tài)下完成,從而有效避免了人為誤差,實現(xiàn)了全自動、快速、準確,并且可定量分析,靈敏度以及特異性均顯著提高,重復性得到改善[11]。
綜上所述,采取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HBsAb定量檢測,不但在兒童乙肝疫苗接種后展開HBsAb濃度變化動態(tài)觀察,進而對免疫效果進行判斷,且還能夠以HBsAb濃度變化來對再次免疫接種時間予以確定,對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今后的臨床檢驗工作中,值得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展開推廣,改善乙肝疫苗接種后免疫效果監(jiān)測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凡,單詠梅,周宏,等.不同方法學檢測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結果的評價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0,25(9):723-724.
[2]楊曉燕,陳濤,郭仲輝,等.線性免疫印跡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抗核抗體的比較分析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3):11-13.
[3]劉紹芬.成人接種乙肝疫苗后免疫情況的觀察與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81-82.
[4]任麗民,鄧芳,余明杰,等.化學發(fā)光法對ELISA檢測HBsAg“灰區(qū)”標本的再分析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5):434-435.
[5]章火祥,丁麗萍.ECL法與ELISA法在測定乙肝血清標志物上的比較[J].江西醫(yī)學檢驗,2012,22(2):137-139.
[6]肖琴.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比較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7(6):543-544.
[7]姜立民,周康P,陳悅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甲型肝炎總抗體的比較研究[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1):63-65.
[8]田擁軍,覃莉,劉慎沛.8種國產(chǎn)HBsAg試劑檢測變異HBsAg的效果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0,25(4):250-253.
[9]楊奎真.兩種方法檢測乙肝患者血清HBVs、HBVe系統(tǒng)抗原抗體同時陽性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2):179-180.
關鍵詞:貧血,缺鐵性 中醫(yī)療法 口服液 血紅蛋白測定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combined with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its influence on related blood indexes
Wang Cuicui Zhou Changming Wang Lan Zhang Yu Zhang Hu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combined with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 on children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related blood index. Methods A total of 90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5) and study group(n=45).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and the ones in study group were added TCM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on the basis of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 The clinical efficacy,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indexes, such as hemoglobin(Hb),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and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study group was 9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8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all kinds of symptoms in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 Hb, MCH and MCV in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study group was 2%, which was lower than 18%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CM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combined with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mission of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related blood indexes, and it has high security.
Keyword:
Anemia,iron-deficiency; TCM therapy; Peroral liquids; Hemoglobinometry;
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屬于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貧血性疾病,在6個月至2歲兒童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其發(fā)生主要是因患兒挑食或家長添加輔食不合理等,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或不增、面色蒼白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異食癖、匙狀甲等癥狀,不利于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目前,臨床對于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主要通過補充右旋糖酐鐵口服液等鐵劑來改善患兒癥狀,但仍有部分患兒療效不佳[1]。近年來,中醫(yī)預防保健逐漸受到臨床的重視,且獲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2]。鑒于此,本研究探討了中醫(yī)預防保健聯(lián)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效果及對其血液指標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隨機分2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10個月~5歲,平均(2.5±0.8)歲;病程2~10個月,平均(6.4±2.2)個月;貧血嚴重程度:輕度24例,中度21例;臨床癥狀:乏力32例,食欲減退25例,面色蒼白21例,體重下降12例,肝脾腫大10例。研究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9個月至5歲,平均(2.5±0.8)歲;病程2~9個月,平均(6.4±1.8)個月;貧血嚴重程度:輕度22例,中度23例;臨床癥狀:乏力33例,食欲減退27例,面色蒼白23例,體重下降11例,肝脾腫大10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貧血嚴重程度及臨床癥狀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1)年齡≤5歲;(2)臨床資料完整;(3)患兒家長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簽署加入研究同意書。(2)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障礙者;(2)心、肝、腎、肺功能障礙者;(3)先天性代謝異常者;(4)慢性感染性疾病者;(5)中途脫離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單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每次服用5 mg右旋糖酐鐵口服液,3次/d,在治療過程中切勿食用乳制品,防止影響鐵元素的吸收,同時對患兒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監(jiān)測。研究組于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基礎上增加中醫(yī)預防保健:右旋糖酐鐵口服液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中醫(yī)預防保健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對患兒家長加強健康教育,盡可能地防止患兒因飲食不節(jié)、用藥不當?shù)葘е缕⑽笓p傷,同時讓其知曉谷盛氣盛,飲食均衡、充分,脾胃之氣方可充盈,強調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當以補精益氣;(2)飲食指導:囑咐患兒不可挑食,確保營養(yǎng)均衡,防止營養(yǎng)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同時,注意為患兒合理添加輔食,若有必要可在患兒食物中適當添加鐵元素,確保鐵元素的補充;(3)保健措施:遵循“辨證施養(yǎng)”“三因制宜”原則為患兒制定中醫(yī)預防保健療養(yǎng)方案,涉及藥膳與膳食的營養(yǎng)搭配、中醫(yī)情志護理及中醫(yī)運動指導等方面,其中藥膳與膳食營養(yǎng)搭配方面即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一些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制成食物供患兒食用;中醫(yī)情志護理即通過移情易性、順情解郁、情志相勝等方法來改善患兒的情緒狀態(tài);中醫(yī)運動指導即指導適齡配合患兒進行中醫(yī)保健運動,包括“太極拳”“五禽戲”等。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參考《血液學診斷及療效標準》[3]進行療效評價,根據(jù)患兒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shù)水平變化并參照其臨床癥狀變化進行療效評價,若患兒Hb≥100 g/L,紅細胞計數(shù)>3.5×1012/L,同時各類臨床癥狀也徹底消失評為治愈;若患兒Hb明顯上升,但未達到上述標準,紅細胞計數(shù)>3.5×1012/L,同時各類臨床癥狀也有所緩解評為有效;若患兒Hb未明顯上升或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紅細胞計數(shù)也未明顯上升,各類臨床癥狀未出現(xiàn)明顯改善或加重評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為治愈率、有效率之和。(2)癥狀消失時間:比較2組乏力、食欲下降、面色蒼白及肝脾腫大消失時間。(3)相關血液指標:比較2組治療前后Hb、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水平的變化。(4)不良反應:比較2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癥狀消失時間、Hb、MCH及MCV均以表示,采用t檢驗;臨床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44/45),高于對照組的80%(36/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癥狀消失時間:
研究組各類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相關血液指標:
治療前,2組Hb、MCH及MCV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Hb、MCH及MCV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表3 2組治療前后相關血液指標變化比較
2.4 不良反應: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1/45),低于對照組的18%(8/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表4 2組不良反應比較
近年來,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其發(fā)生與患兒體內(nèi)鐵元素的缺乏存在著直接關系,患兒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及面色蒼白等癥狀,情況嚴重時還會影響其生長發(fā)育,部分患兒因病情未得到積極控制,甚至會出現(xiàn)生命危險,導致患兒死亡[4,5]。目前,臨床對于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主張采用鐵劑來補充其機體鐵元素,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屬于臨床補充鐵元素的常用鐵劑,含有右旋糖酐絡合物、氫氧化鐵等成分,可有效提高患兒機體內(nèi)鐵元素水平,從根本上糾正其貧血癥狀,促進患兒的生長發(fā)育[6,7]。但在實際臨床治療中,仍有部分患兒的相關血液指標未能達標,療效不太理想,且存在惡心嘔吐、腹脹及腹瀉等不良反應,導致其治療依從性下降[8]。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療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成為現(xiàn)階段兒科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中醫(yī)預防保健是指在中醫(yī)“治未病”為核心理念的指導下進行預防疾病、養(yǎng)生保健的一種理論認識及技術方法,屬于中醫(y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臨床上的應用率不斷升高,且獲得了臨床與患者的一致認可[9]。本研究對研究組患兒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基礎上增加中醫(yī)預防保健,并與單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相比,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80%;研究組各類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對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基礎上增加中醫(yī)預防保健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促進其癥狀改善。分析原因:中醫(yī)預防保健可有效地幫助患兒家長正確、充分地認識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對其日常飲食、運動及生活等方面進行自檢,分析患兒存在的不良習慣并通過為患兒制定中醫(yī)預防保健療養(yǎng)方案給予積極糾正,從而有助于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及運動等習慣,對其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義[10,11]。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研究組Hb、MCH及MCV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低于對照組的18%,提示對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基礎上增加中醫(yī)預防保健有助于改善其相關血液指標,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付媛媛等[12]學者指出,對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采用中醫(yī)預防保健聯(lián)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不僅可改善其相關血液指標,還有助于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在于中醫(yī)預防保健可促使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及運動等習慣,提高其營養(yǎng)攝入的均衡性與針對性,進而有助于改善其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促進其相關血液指標的恢復;同時,通過制定并實施中醫(yī)預防保健療養(yǎng)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右旋糖酐鐵口服液誘發(fā)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助于患兒治療依從性提升,保障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中醫(yī)預防保健聯(lián)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其癥狀緩解,改善相關血液指標,且臨床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武艷霞.健脾益氣生血湯聯(lián)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7,49(8):95-97.
[2]張龍,陳玉,余小文,等.應用TOPSIS法和RSR法綜合評價社區(qū)中醫(yī)預防保健服務滿意度[J].預防醫(yī)學,2020,32(3):262-266.
[3]李欣紅.升板止血湯治療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7,32(4):25-29.
[4]朱斌.健脾生血顆粒聯(lián)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對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9,16(8):132-134.
[5]湯潔英,高結明,王翠捷.右旋糖酐鐵口服液聯(lián)合維生素C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7,14(10):21.
[6]武永斌.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的效果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20,41(2):145-147.
[7]劉電波,鄭伯平,羅立穎,等.金雙歧聯(lián)合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對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者營養(yǎng)指標的影響[J].北方藥學,2020,17(1):32-33.
[8]遲紅.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3):186-188.
[9]顧益瑋,章璞,梅久紅,等.社區(qū)中醫(yī)預防保健綜合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15):50-51.
[10]丁書明,李果,齊旭萍,等.基于“腎生髓,髓生血”的中醫(yī)理論預防兒童營養(yǎng)不良所致貧血的效果[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0,38(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