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

      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

      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失獨家庭;現狀;分類;救助

      一、引言

      1.問題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缺乏等問題的日趨嚴重,我國于2015年10月宣布“全面二孩”的政策,是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中國人口與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歷史性調整。至此,從1980年開始到2015年共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

      但是,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家庭成為當前我國主要的家庭結構模式。在所有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其特殊的結構,當家庭成員的生育周期進入后期階段,如果出現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現象,此時其父母中大多數年齡都已經50歲開外,很難再去養育子女了,對于這一類家庭,我們稱之為“失獨家庭”。

      根據《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和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當時的獨生子女數量為2.18億,而在15~30歲年齡段的死亡率至少為0.04%,每年的獨生子女死亡人數至少有7.6萬人,也就是說每年將新增近7.6萬個失獨家庭。目前,我國80后、90后多為獨生子女,盡管“全面二孩”政策已實行,但對當前的失獨家庭似乎并無益處,該政策更多的是能夠減少未來失獨家庭的數量。因此,在現階段解決失獨家庭的問題迫在眉睫。

      2.問題現狀

      目前,失獨家庭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社會和諧。通過本次調查分析,失獨家庭主要在心理、經濟與生活方面存在問題。

      首先,大部分失獨者會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比如出現恐懼、自閉、焦慮、憤懣、失憶、失眠、精神錯亂等癥狀。經受過失獨的巨大打擊后,多數失獨者會染上嚴重的生理疾病,甚至不少人患上絕癥??傊?,如今社會中失獨者的健康問題呈現出一種令人擔憂、憂慮的趨勢。

      其次,許多失獨父母年老后生活無法自理,沒人照顧其生活起居,經濟負擔壓力大,有的甚至沒有收入來源,基本生活無法得到保證。更有一部分失獨父母為了撫養、醫治子女,欠下了巨額債款,無力償還。

      再次,在受失獨影響的這一群體中,除失獨父母受到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外,其他家庭成員所受的影響與失獨父母關系的遠近相關,越親近的成員受到的影響越大,關系較遠的成員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近年來,失獨家庭救助問題逐漸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雖然中央層面尚未出臺統一的制度,但各地已經結合本地的人口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先行先試,創新了養老、醫療救助機制。江蘇省于2015年8月《意見》,規定自2016年起,年滿60周歲的其獨生子女死亡的作為特別扶助對象,將提高扶助金標準。同時,建立特別扶助標準與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和物價上漲幅度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失獨家庭特困人員將享有供養和臨時救助;失獨家庭若要再生育,手術服務免費等。

      不過,救助中存在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從制度設計和政策實施來看,失獨家庭現有的社會救助體系殘缺與失衡;從現有社會支助體系的建設狀況看,社會救助功能的發揮亟待加強,因此迫切需要對失獨家庭分類救助辦法的改進與完善。

      二、失獨者前后生活的對比分析

      我們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運用半結構式訪談與參與觀察的方法事先設計了半結構式的問卷來訪問受訪者,對失獨者家庭狀況進行匯總,如表1。

      據對受訪的15個失獨者調查,我們總結其家庭狀況在失獨前后發生的變化主要表現以下五個方面:

      1.家庭結構破裂

      在獨生子女家庭,子女的死亡意味著父母雙方唯一的精神依托徹底消失。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政府不斷認識到龐大的人口基數會嚴重阻礙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開始采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國策。隨著該政策的逐步實施,我國家庭結構的類型也日益從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轉化,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僅有的“4-2-1”結構。

      在15名被訪者中有1人再婚、2人離異,案例6中的陳某由于兒子的離世,其丈夫也離開她且組建了新的家庭,幾年后陳某再婚;而案例7與案例13都能說明獨生子女死亡后家庭整體結構的瓦解?,F實中有很多“失獨”母親接近或超過49歲,她們幾乎不能再生育,失去了孩子,就等于失去了維系婚姻的紐帶,夫妻間的感情降至谷底,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從而使得“失獨”老人變成了孤寡老人。

      2.社交關系中斷

      獨生子女死亡后,其父母無論在工作關系、親戚關系還是鄰里關系上都會變得“名存實亡”。大多數失獨者會選擇提前退休,遠離同事或好友。特別是在一些特殊的節日,失獨者更加害怕與親友團聚,不愿他人提及孩子,而這種心態又會產生惡性循環。還有一些失獨者容易觸景生情,因此他們會選擇將自己隱藏起來,中斷與熟人之間的聯系。

      在所調查的對象中,案例3中的沈某自從兒子去世之后,與其丈夫就很少出門,害怕與鄰居聊天時會激起傷心的情緒;案例4中的劉某與其丈夫放棄工作,互相之間也沒有溝通;案例5中的王某多年獨居,與其弟妹關系疏遠,鄰里關系陌生;案例6、11中的失獨者均選擇隱居生活,遠離傷心之地;案例7中的瞿某從不去親友的宴會?,F實中有許多獨生子女父母會因此一蹶不振,整日愁容滿面,不再外出工作,結果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社交關系中斷。

      3.社會無助感蔓延

      獨生子女死亡后,家庭陷入悲痛,無法面對失獨的現實,也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同時,社會給予的關愛偏少,能夠幫助和關心他們的人更少,這使得失獨者對社會產生無助感。由于缺少心理上的扶助與社會的支持,失獨者們變得更加絕望,逐漸與社會脫節。他們不知道向誰傾訴,也不知道向誰尋求幫助。

      在被訪者中,案例1中的吳某因其女兒去世,失去生活的目標,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案例8中的溫女士在喪子后的一段時間里,生活失去了重心,不知去哪里尋找安慰。類似的案例在整個徐州還有好多。隨著社會存在感的削弱,失獨者會陷入茫然與無措的狀態,進而使他們的行為偏激或異常,甚至對社會失去信心。

      4.病魔纏身,無人照顧

      “養兒防老”是中國的傳統,但“養兒防老”不光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這些遭受了巨大傷痛的失獨父母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陰霾中走出來,長期的精神消沉使他們患上了多種疾病,而每當他們生病的時更想有自己的子女在身邊照顧。

      在所研究的對象中,案例2、9、14中的失獨者在其子女死亡后均患上了抑郁癥、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有相關數據分析顯示,在歷經喪子重創之后,無任何軀體疾病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7.6%,患有軀體疾病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2.4%。同時,這些失獨者均存在無人養老的后患。

      5.社會救助制度不完善

      目前,徐州對失獨家庭的救助主要是以經濟援助為主,失獨家庭享有的補助金太少,而事實上經濟補償并非唯一有效的援助方案。不可否認,物質上的扶助確實避免了很多失獨家庭生活上的窘困,但其同時也遮蔽了失獨家庭精神層面的問題,使得這個群體的訴求在很長時間內得不到有效解決。而隨著失獨者變老,他們會面臨生活照料、大病醫治、養老保障、喪葬善后等各種困難,雖然徐州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但還遠遠不夠。

      在被訪者中,案例12與案例13中的失獨者因其兒女的去世,耗盡積蓄,經濟條件較差,無任何保障。而其他案例中的失獨父母,雖然已經擁有生活所需的經濟基礎,但在精神上還未真正得到政府所給予的扶助。

      三、失獨家庭救助策略

      當前失獨家庭面臨的救助需求各不相同。為此,應先滿足其生理需求,為他們提供衣、食、住等最低層次的生活需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失獨者在醫療保健方面和養老問題方面的安全需求。在實現尊重的需求方面,社會應強化對其關愛,使失獨者從自我封閉中解脫。針對徐州市失獨家庭的現狀,本文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針對家庭結構破裂的問題,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社區應做好失獨家庭的思想工作,讓有能力再生育的家庭盡可能再生養一個小孩,保持家庭的“三角結構”;對年齡過大的失獨家庭勸說其領養孩子,盡可能保持家庭的穩固結構。同時,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對失獨家庭再生育或領養給予政策上和經濟上的支持,解決孩子過小而父母年齡過大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在孩子上學方面給予相應的幫扶政策,真正做到失獨家庭老有所依。

      第二,針對失獨家庭社交關系中斷的問題,政府應當建立有針對性的服務平臺,以“計生關懷、幸福老年”為服務宗旨,為失獨家庭提供適宜的生活照顧、健康保健、娛樂活動以及精神慰藉,提高失獨家庭的生活質量,讓他們融入社會大家庭中。

      第三,針對失獨家庭不斷蔓延的社會無助感,政府應建立失獨家庭的數據庫,為其建立家庭論壇,并不定期組織失獨家庭的聚會,為失獨家庭之間互相提供傾訴的對象。同時,邀請心理專家給失獨家庭提供心理輔導,讓失獨家庭們互相激勵,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

      第四,針對部分失獨老人病魔纏身、無人照顧的問題,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養老幫扶體系,使社區養老成為失獨老人晚年的最佳歸宿,由機構、社區、政府來做失獨家庭的依靠,保證失獨老人晚年的醫藥支出。同時建立常態的幫扶機制,并實行專職化的志愿者隊伍,開展專業化醫療、心理慰藉活動,定期給失獨老人體檢,防病于未然。

      第五,針對社會救助制度不完善的現狀,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政府應當設立專門的機構,配備相應的人員,建立專門的救助基金。根據失獨家庭的生存現狀,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政策,同時在醫院等服務窗口提供專門的失獨老人服務窗口。此外,還應為失獨老人的大病治療提供擔保,為失獨老人入住養老院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李瀟,朱宏斌.淺析“失獨”家庭的精神幫扶途徑[J].管理觀察,2014(34).

      [2]楊勇剛,胡琳娜,馬剛.快速老齡化背景下失獨老人養老風險化解機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

      [3]趙炳舒.我國失獨家庭法律救助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4.

      [4]楊祝,王斌.當前失獨家庭養老的困境與對策[J].世紀橋,2014(11).

      [5]稅海明.城市失獨父母的養老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范文第2篇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的人口結構、文化及社會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使我國人口增長率達到最低水平,翟振武認為,計劃生育使我國人口減少了 4 億。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從 1975 年到2010 年我國共有 2. 18 億獨生子女家庭產生,城市獨生子女的比例達到 80% ~ 90%,農村達到 50%左右。

      這樣的家庭結構脆弱,唯一的子女一旦出現意外,家庭就有可能破裂或是分解,這樣的家庭被稱為“失獨家庭”.所謂“失獨家庭”是指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生育或者不愿意收養子女的家庭。衛生部的《2010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我國每年新增 7. 6 萬個“失獨家庭”,人口學家易富賢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我國現有的 2. 18 億獨生子女中,會有 1009 萬人或將在 25 歲之前離世,屆時,中國將有 1000 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

      在現代風險社會,獨生子女家庭往往比多子女家庭面臨更多的風險,如家庭結構脆弱、養老功能弱化等。穆光宗認為,無人養老,無人送終,是很多失獨父母普遍擔憂的殘酷事實。

      因此,由失獨群體所引發的養老風險得到了社會普遍關注。

      1 失獨家庭養老問題表現

      在當前養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社區關懷力量不夠的社會背景下,失獨家庭所面臨的養老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 1 養老資本的匱乏( 還可以包括人力資本)

      步入晚年期的失獨父母,不僅遭受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孤苦,也遭受到疾病、養老等一系列現實困境,在遭遇精神打擊的同時也遭遇了經濟困難。目前,我國老年人獲取養老金的途徑主要有兒女贍養費、退休金、養老保險等,但據有關統計,截止到 2010 年,我國只有 24. 1% 的老人以退休養老金作為養老的主要資本。一些失獨老人工資較低,缺少養老保險,晚景凄涼。我國現行的計生特別扶助政策對失獨家庭的資金補助水準還比較低。2014 [!]年開始,國家提高了特別扶助金標準:

      城鎮獨生子女傷殘每人每月補助 270 元,獨生子女死亡的每人每月補助 340 元; 農村分別為每人每月150 元和 170 元,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補助措施。但相對于“失獨家庭”的實際困難以及我國現階段不斷飛漲的物價,這些扶助金還是難以解決他們的養老難題。相對于城鎮,貧困偏遠農村地區失獨家庭養老資本匱乏現象更為嚴重。農村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但是當家庭失去了未來的重要勞動力,而且父母又逐漸年老、體力不支時,這時家庭的養老資本匱乏嚴重。單靠政府以及社會那微薄的經濟救助是根本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

      1. 2 醫療服務的不足

      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精神狀況和身體狀況一般都比較差,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著諸多病痛和創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心狀況越發堪憂。由于失去子女贍養這一重要的經濟來源,家庭自身難以滿足養老任務,尤其是醫療服務的需求更是難以得到滿足。他們只能依賴社會服務機構,但是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現有的服務機構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根據調查顯示,截至 2007 年,我國共有 1350 萬失能老人,所需服務床位至少為 565 萬張,而實際供給不足 173萬張,供給缺口高達 392 萬張。預計到 2051 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達到最高峰,屆時所需長期服務床位約為 3850 萬張,供給缺口更為驚人。如果將供給床位換算為資金,大約為 6000 億元,約為2006 年社會福利彩票收益金的 35 倍,資金缺口也是十分巨大。目前,我國尚無長期照料服務費用保障,更導致長期照料服務嚴重缺失。失獨老人自身的高風險性使得其長期照料更顯不足。許多失獨老人年老失能之后需要進入養老機構以獲取長期照料,很多情況下卻因為沒有直系親屬簽字而被拒之門外。同樣在將進入醫院接受救助時,失獨老人也會因為沒有直系親屬簽字而無法得到及時的接收治療。

      1. 3 日常照料的缺位

      “養兒防老”是自古以來中國父母理所當然的選擇,直至今日家庭養老還是我國最主要的養老方式,對老人進行照料的大都還是子女。在當前中國,家庭養老方面最根本的差別是有無子女,對老年人來說,子女在身旁才是他們的定心丸。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器官功能發生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不斷下降,老人對養老支持需求越來越多。

      然而目前我國的照料體系尚未建立起來,老齡人口的日常照料大部分是由子女承擔。而這些對于失獨父母來說則是一種奢望,而很多的養老機構都不愿意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加之我國目前福利性質的養老機構數量還極為稀少,難以滿足眾多失獨家庭的養老需求。因此失獨家庭老人得到日常照料的唯一途徑就只剩下購買家政服務,然而對于沒有經濟來源或經濟來源較少的家庭就只能聽天由命了。不幸的遭遇、特殊的身份讓這些失獨老人面臨老無所養的境地。

      1. 4 心理慰藉的亟需

      獨生子女是父母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唯一的孩子,將給父母帶來巨大的傷痛,他們的心靈無處寄托,精神上也極度空虛,自我觀念出現了危機。子女的早逝讓他們長期建立起來的家長身份認同消失,自我認同不完整、不完善,容易陷入自我

      封閉的狀態,精神易處于崩潰狀態。他們害怕與他人交流涉及有關子女的話題,甚至拒絕與他人交往,對于外界始終抱著一種戒備的心理,不愿意看到別人同情、憐憫的目光,因而缺乏與社會的溝通,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出于對沒有照顧好子女的自責心理,失獨父母常常會產生自我否定、自我厭惡、自我懲罰的情緒,進而對人生意義全盤否定,并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其晚年生活。 2 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養老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對于失獨家庭來說,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可謂喪失殆盡,根本無法解決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新的介入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

      2. 1 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養老的必要性

      通過社會工作的介入可以改善失獨老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經濟狀況和生活環境,促使失獨老人有尊嚴地、快樂地和有價值地度過晚年。

      2. 1. 1 傳統的養老模式無法滿足失獨家庭養老的要求

      家庭養老是我國目前最基本、最傳統的養老方式?!梆B兒防老”是我國的古訓,也是進行家庭養老的最基本的人力保障。子女不僅僅可以給父母提供經濟支持,進行日常照料,還可以為父母帶來精神慰藉。而失去了獨生子女的家庭一方面面臨著家庭解體的危險,另一方面父母陷入悲痛之中無力自拔。經濟支持與生活照料只能依賴自己,一旦年齡增長生活無法自理,家庭便無法提供其養老需要。

      2. 1. 2 社會工作的介入可以給予失獨老人更多的心理慰藉

      失獨家庭養老問題很多,如缺乏經濟資本、醫療照顧等等,但最關鍵的是失獨老人“老無所養,無人送終”精神上的痛苦。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的社會工作更擅長傾聽受助群體的心聲,愿意想他們之所想,結合受助對象的實際狀況制定相適應的幫扶目標。在對失獨家庭進行幫扶過程中能夠站在失獨者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走出自我,走向社會。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專業方法與失獨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能夠更好地從專業角度分析失獨者精神層面的實質問題,[5]更有利于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幫助他們走出傷痛,實現自我價值。

      2. 2 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養老的可行性

      相對于其它的介入途徑,社會工作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可行性,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 2. 2. 1 社會工作基本特質為介入失獨家庭養老提供可能

      社會工作是一門關注價值、原則和方法的學科,其價值觀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基礎之上的,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社會工作者堅信每個人都擁有價值和尊嚴,把民主和服務的精神理念視為社會工作理論知識的核心和助人技能的指引。社會工作的這些基本特質為其順利介入失獨家庭養老創造了條件。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個人、家庭、團體或社區解決問題,預防其問題的發生,調整社會關系以求改善生活與增進社會福利。在介入失獨家庭養老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個別化的原則根據失獨老人及其家庭的需求與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以預防和減緩失獨老人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衰退,并努力恢復失獨老人受損的社會功能和社會關系,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失獨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各種服務和資源,以幫助失獨老人解決生理、心理、情緒和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2. 2. 2 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助人技能為介入失獨家庭提供保證

      社會工作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術和助人技能,擁有綜合性的專業知識是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領域的基礎。專業社會工作者應具有人類行為、臨床心理和統整性等方面的知識。根據國際標準,社會工作者還應擁有在督導指導下的 800 小時的專業實習經歷。在國際上社會工作是類似于醫生、律師等需專門學習和實習的專業技術。社會工作專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 專業價值觀和倫理觀; 人類基本需要與多樣性的社會文化知識; 與弱勢群體相關的知識以及社會救助政策和福利政策等基本知識。社會工作者只有在接受專業化教育過程中掌握一套專業的助人技能才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幫助。

      社會工作者在介入失獨家庭養老問題過程中運用專業知識,科學分析失獨老人及其家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的、且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去關愛和幫助失獨老人及其家庭; 協助失獨老人充分認識自己、接受現實,并幫助其增強個人能力,預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在介入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注重方法的傳授而不是代替完成,這一助人職能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在介入過程中社會工作采取一套獨特的工作方法和運作程序,以幫助失獨老人調適生活環境,促使他們能夠擁有正常的社會生活。

      3 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養老的幾個路徑

      3. 1 個案工作---建立專業關系

      個案工作方法是從案主個人或其家庭入手,工作者與案主個人或其家人在一對一、面對面的情境下,以感受到困難、適應不良或有問題的個人及其家庭為工作對象,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介入,為案主及其家庭提供物質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以改善其生活,提高其生活質量的一種專業工作方法。個案工作的最終目標在于增進案主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在針對失獨老人進行專業服務時,可以運用個案工作方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多傾聽他們的心聲。社會工作者在介入失獨家庭時,要根據其失去子女后內心孤苦、封閉且不愿與人交往的特征,介入前要對其家庭狀況進行大致了解,這樣有利于與失獨者建立良好關系,也是介入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在個案工作開展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嚴格遵守社會工作的服務原則,接納失獨老人的感受,幫助他們重新塑造尊嚴和價值觀; 接受他們的問題、缺點、消極的情緒以及破壞性的態度和行為,并且要采取不批評的態度。

      社會工作者要相信失獨老人有能力做出決定,而且還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參與計劃的制定和策略的選擇,讓失獨老人有權利和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同時在助人過程中嚴格為失獨老人保守秘密,以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從而達到保護案主秘密及與案主建立相互信任的目的。

      在個案工作開展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嚴格遵守社會工作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深入了解案主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根據案主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于失獨家庭來說,最大的傷痛在于精神層面。很多失獨父母一直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無法接受失去孩子的事實,不愿意與外界接觸,處于長期的自我封閉狀態。對于這些家庭,工作者應努力幫助他們接受孩子已經離開這一現實,幫助他們調整好心理,走出心理陰影,開始新的生活。對于經濟資本缺乏的失獨家庭,社會工作者在服務中除了要幫助他們走出殤子之痛,還要積極尋求政府、社會的幫助,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源,向政府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公益組織團體尋求支援,幫助失獨家庭解除生活危機,開始新的生活。

      3. 2 小組工作---形成互動團隊

      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稱為團體工作,指以團體或小組為對象,并通過小組或團體的活動為其成員提供社會服務的方法。其目的是促進團體或小組及其成員的發展,使個人能借助集體生活加快自身的社會化; 協調和發展個人與個人、

      個人與團體和團體與團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發揮團體或組織的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健康發展。 在失去獨生子女的打擊下,失獨家庭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改變。他們很少出來活動,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不愿意參加社會性活動,不愿意接受失去孩子的事實。雖然失獨者不太愿意外出參加活動與其他人交往,但是很大程度上希望能找到“同命人”,即希望找到與自己有相似經歷的人,以分享傷痛和尋求安慰,他們互相傾訴彼此的遭遇,希望能夠獲得相互的理解,從而達到相互幫助的目的。因此,社會上出現了這種由有相似經歷的失獨者組成的團體。在這些群體之中他們能尋求到共同語言,相似經歷,在一起相互安慰,抱團取暖。

      社會工作者在介入這些團體時,首先要結合實際情況,運用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調動相關資源,組建失獨家庭關愛小組。在小組中,社工應當引導組員進行經驗分享和相互交流學習,促進共同發展。開展專題性的小組活動,在活動中社會工作者要成為活動的制定者、引導者和服務者。

      鼓勵失獨者自決,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自身潛力。小組工作能夠幫助失獨者形成互動團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的社會交往,促進身心健康,開始全新的生活。

      3. 3 社區工作---建立支持網絡

      社區工作方法是以社區為載體,以社區和社區居民為工作對象或服務對象,通過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確定社區的問題和需求,發掘社區資源,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實現自助、互助和社區自治,化解社區矛盾和社區沖突,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從而促進社區服務質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進步。

      目前,我國在社區層面對于失獨家庭養老的關注僅局限于經濟支持,精神上的撫慰還是很匱乏的。因此急需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的介入,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方法、助人技巧和理論知識,幫助他們走出失獨陰影。社會工作者在發揮自身正能量的同時,還要積極調動其他社會資源服務失獨家庭。在社區工作中,社會工作者需要具有這樣的職能: 首先是幫助進行醫療服務。失獨老人在遭遇心靈傷痛時,身體也易受到多種疾病的侵襲,因此,社會工作者通過設置于社區的醫療服務機構對失獨老人進行醫療服務,這更有利于失獨老人的身心療養; 其次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充當日常照料的指導者。目前我國的社區照顧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還不太成熟,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難做好老人尤其是失獨老人的日常照料工作,因此在失獨老人和服務者之間容易發生矛盾,甚至爆發沖突。專業社會工作者可以作為一個指導者,向服務者傳授專業的服務技巧和知識,以緩和與老人之間的矛盾,有利于失獨老人得到專業的、高水平的日常照料; 最后社會工作者可以成為豐富社區生活的建設者。

      失獨群體是一個封閉、孤獨的群體,他們一般不愿參加社區活動,而社區自身也缺乏豐富多彩的社會性活動,僅有的活動很難照顧到失獨家庭的利益,而且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還有可能觸及失獨者的傷痛之處,因此他們更不愿參加。社會工作者在介入社區時,可以充分考慮到失獨家庭的特殊心理,開展形式多樣、有利于保護失獨家庭切身利益的活動,幫助失獨群體打開心扉,參加社區活動,融入社區生活。良好的社區生活有利于失獨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建立正常的社會交往,逐步恢復身心健康。

      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失獨者;養老;法律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299-03

      一、失獨者養老的現狀分析

      當前,失獨者已成為中國社會特殊群體的新類型,其養老問題也正在成為中國社會老齡化的一個新挑戰。由于學界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這就增加了對“失獨者”一詞準確界定的難度。在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研究需要的基礎上,本文給出這樣的定義:所謂“失獨者”,是指其獨生子女由于疾病、意外等原因死亡,并因年齡問題而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獨自承擔未來養老壓力的中老年人。

      據衛生部的《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中國15~30歲的獨生子女總數至少有1.9億人,以該年齡段人口疾病死亡率40/10萬人推算,失獨家庭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00萬個,每年新增失獨家庭至少7.6萬個。然而,與失獨群體的日益擴大相比,有關失獨者養老保障的研究及配套法律政策幾乎一片空白。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社會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仍是家庭養老,這就決定了老年人的養老大部分需要依靠子女。因此,對于失獨者而言,失去了子女也就等于失去了養老的依靠,未來將面臨一系列現實難題。

      首先,經濟困難,無處養老。失獨者的返貧率很高,其中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為子女生前治病而欠下債務;有些是為自己治病的高額花費;還有的是因遭受失去子女的精神打擊而無法繼續工作,導致收入來源減少。由于目前大多數的養老機構都屬于私人營利性質的,收費較為昂貴,很多失獨者經濟并不富裕,根本無法承受這樣高額的費用。另外,監護人缺失也是失獨者難以入住養老機構的又一原因。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需要有一到兩個指定的擔保人簽字,當老人生病或發生意外時能夠及時取得聯系。理論上,擔保人必須是直系親屬,但也可以是非直系親屬或者由老年人的原單位或所在街道指定擔保人。由于擔保人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極少有人愿意給老年人作擔保。養老機構也怕將來在出現意外或不能按時繳費時無人負責,因此對失獨者的接收還是比較謹慎的。其次,失去子女,無人照料。根據調查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普遍患有各類慢性疾病,加上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在住院或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年輕子女進行照料?!梆B兒防老”是從古至今的至理名言,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可以實現的,但對失獨者而言確是一種奢望。再次,精神痛苦,自我封閉。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感情寄托和家庭的希望,獨生子女的死亡會使父母失去精神寄托而陷入無盡的精神折磨和空虛之中。失獨者如果缺乏專業心理疏導,就會造成社會功能受損,最直接的表現是遠離人群,害怕與人接觸,任何細小的情節都可能引發其痛苦的回憶。

      在對失獨者組織“連心家園”成員的調查中發現:有90%的成員年齡在50~60歲之間,其中半數成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患癌癥、癱瘓等重大疾病的達15%,超過60%的成員因承受不了喪子打擊,長期患有不同程度憂郁癥,有的還導致夫妻離異、家庭破碎,超半數成員曾有過自殺傾向和自閉表現;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不少成員面臨著經濟重擔,50%的成員家庭經濟困難,20%的成員靠“低?!鄙睢H缃袷И毴后w中廣泛流傳這樣一句話,“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可見養老問題已成為失獨者面臨的最迫切問題。

      數以百萬計失獨者的產生,大多是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毋庸諱言,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加大了失獨的風險。個體的生育權因人口政策受到限制,這既是在履行公民的義務,也是在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然而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當失獨者失去子女面臨養老難題時,國家就應該反過來承擔起為失獨者養老的義務。這不僅是國家權責對等的體現,也是制度人性化的要求,更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失獨者的產生反映的是現代社會系統性風險,而系統性風險則需要從制度層面加以規避。

      中國目前沒有贍養法,有關贍養責任只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婚姻法》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作了一些規定,這些法律規定對老人的贍養義務主要由子女來完成,沒有子女的人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沒有贍養保障的。因此,關懷失獨者需要從法律上予以確認和保障。

      二、失獨者養老的法律困境

      在失獨者養老保障問題上,雖然不能說相關的制度設計一片空白,但絕大多數都規定在政策措施中,法律法規中則少有涉及失獨者養老問題,這突顯出保障效力層次的不足,并且在可行性和實際效用上也都存在缺陷。

      2001年頒布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法》第27條第4款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這說明立法者已經注意到失獨問題,但該款規定顯得太過籠統和模糊,何為“必要的幫助”語焉不詳。由于它不屬于法律中的“責任”,既不具有可操作性,又因彈性過大而缺少強制性,是否幫助以及怎樣幫助失獨者,全憑地方政府自覺。

      2007年8月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公布《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要求扶助對象應符合以下條件: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滿49周歲;只生育一個子女或合法收養一個子女;現無存活子女或獨生子女被依法鑒定為殘疾(傷病殘達到三級以上)。其扶助標準是:獨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獨生子女傷病殘后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但根據有關調查發現,不少失獨者對這一政策并不知情,所以也沒有享受到該項補助。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目前各省的救助標準基本上在每月200元~300元之間,對于失獨者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支付失獨者可能需要的數目不菲的養老、醫療乃至基本生活費用,這種“幫助”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另一方面,申領程序很復雜,需要經過審議公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證明是必不可少的申請材料之一,失獨者從心理上很難接受拿孩子的死亡證明去換補助這一行為。失獨者普遍認為補助金制度需要更加人性化的設計,政府應該主動辦理發放手續,而不是等著失獨者提出申請。

      2011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對于“完善養老保障制度”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養老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障工作,積極探索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但“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究竟是什么樣的標準且如何實施也沒有明確說明。

      2012年9月,民政部就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舉行會,民政部副部長表示:“十二五”期間,民政部將連續五年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活動,并且啟動敬老愛老助老工程,加快養老服務步伐;民政部會將所掌握的彩票公益金的50%用于養老,下一步將統籌研究失獨家庭養老問題;失獨家庭是中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當參照政府供養“三無”老人、農村“五?!崩先说恼撸烧疄槭И毤彝ヌ峁┏浞值谋U?,以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很顯然,這一政策只是“最低保障線”,滿足的是基本生存需要,然而多數失獨者并不屬于這個群體。由于城市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普遍好于農村,致使失獨者集中在城市,這些人一般都有固定的退休金等穩定收入,不屬于“無生活來源”的“三無”老人。因此,民政部提出比照“三無”老人政策對失獨者予以照顧,恐怕適用范圍也相當有限。反過來說,失獨者面臨的主要不是生存問題,而是對將來老無所依、缺乏精神慰藉的焦慮,特別是失獨者失能之后無人照料的問題,而這些新問題在既有的“三無”老人救助機制中并沒有現成的答案,這揭示出失獨者養老問題的復雜性,因此,國家需要作出頂層設計,而不能由民政、計生部門單獨應對。

      2013年7月實施的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的一大亮點就是規定了老年監護制度,第24條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和監護監督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沒有監護人的,參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為其確定監護人。監護人自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老年人權益的,監護監督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訟?!币簿褪钦f,失獨者可以在自己具有完全的判斷能力的時候,為將來欠缺判斷能力的情況的出現做準備,將自己的生活、療養看護和財產管理等事務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權委托給意定監護人,以保障失獨者安度晚年。同時,由失獨者的意定監護人作為擔保人,可以使養老機構能夠順利接受失獨者入住,解決了失獨者無子女簽字擔保的難題。該條規定雖然順應了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體現了立法的進步性,但仍存在著不足。首先,沒有規定協商確定的監護的效力問題,即協商確定的監護是否優先于法定監護。其次,如何判斷獨居下的失獨者是否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是否需要監護不能只由監護人一方決定,應引入一定的保障性機制,通過特定程序開啟監護人的權利。最后,缺乏必要的監護人權利范圍的規定,將導致監護監督人的監督作用無法發揮,也讓監護監督人行為的正當性失去客觀標準。

      三、失獨者養老問題的法律完善

      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作出生育政策調整試點工作的決定,因此,近一段時期內計劃生育政策不會有大的調整。在新形勢下,“失獨關懷”理應成為計生政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計生政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既要求民眾盡計劃生育之義務,又對民眾今后可能面臨的問題作出安排。只有這樣,計生政策才是均衡的、完整的,才具有公信力,能夠贏得民眾更大的支持。

      一是明確國家應承擔的責任。從實施“計生”后獲得的發展進度,以及目前達到的生活水平來看,計劃生育是有積極作用的。然而問題在于,由計劃生育節省下來的社會發展成本中,國家是否預留了滿足“老有所養”的公共服務資金?現實情況是,孤寡老人的公共服務產品還相當稀缺,養老院的高額收費讓很多家庭難以承受。但《投資者報》根據有關數據推算,因超生而征收的社會撫養費年規模或超200億。不管數額推算是否準確,數額不少確是事實,去向不明也是事實。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對失獨者補助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強,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可依據,各地方政府補助的隨意性很大,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國家應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明確規定失獨者的權利和待遇、地方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即增加并明確有關失獨者養老保障的條款,并制定國家補償條款的具體實施細則或條例。在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基礎上,可以對失獨者的物質救助設置特殊保障項目,從社會撫養費中提取專門資金,建立失獨者家庭扶助基金,提高失獨者扶助金待遇,幫助失獨者解決實際困難。

      二是逐步實現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模式的轉變。調研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以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年人只有24.1%,多數老年人還需要依靠家庭成員供養。這說明“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當下社會依然有著深遠影響。獨生子女家庭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子女出現人身意外,必然導致整個家庭陷入困境。如果能從源頭著手,盡早實現從“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過渡,那么每一位失獨者就不會有老無所依的后顧之憂。國家應大力發展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各種養老服務體系。國家可以通過為民營機構提供更多的空間與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比如,民營養老機構接收失獨者,或者為社區失獨者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所獲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同時也要制定相關法規,加大對民營機構的監管力度,防止其利用優惠政策謀取不當利益。

      三是健全醫療救助制度。對于失獨者遇到的重大疾病,應該建立救助幫扶機制,資金由地方政府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作出詳細的規定,并由財政、衛生、民政、醫療、審計等相關部門統一協調使用、發放這一專項資金。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由政府購買商業保險,為失獨者提供醫療服務保障。例如,北京市推出的“暖心計劃”,由市政府全額出資為失獨者提供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殘疾保險、燒傷保險以及女性重疾保險等,2012年投保7 746人,重點解決失獨者的醫療困難。

      四是完善老年監護制度。監護人權利的確定應當充分尊重被監護人的意見,當失獨者有判斷力時,應就監護的權利義務與監護人進行書面約定并公證生效,且協商確定的監護優先于法定監護。同時,應設立專門的老齡監護部門,當失獨者身心有障礙需要監護時,由事先協商確定的監護人或者失獨者的近親屬向老齡監護部門申請,該部門則通過調查核實決定是否啟動監護。監護監督人則需負責定期向老齡監護部門報告監護人的情況。

      參考文獻:

      [1] 汪孝宗.從經濟養老到精神養老有多遠?[J].中國經濟周刊,2009,(21):23.

      [2] 張祺樂.論“失獨者”權利的國家保護[J].現代法學,2013,(3):11-17.

      [3] 張畢春,江立華.喪失獨生子女父母的三重困境及其扶助機制——以湖北省8市調查為例[J].人口與經濟,2012,(5):22-31.

      [4] 董麗紅.失獨家庭養老問題的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2,(6):37-38.

      [5] 何祎.失獨者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3,(5):184-185.

      The Legal Strait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Endowment of

      the Parents Losing Their Only Child

      LIU Lin-lin,WANG Liang

      (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social security,family support has been the main mode of endowment.The tradition of raising children for old age still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As a unique group of today’s society,parents losing their only child have to face endowment challenges in terms of economic difficulties,lack of care and spiritual emptiness.It highlights the urgency of the security of endowment and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be addressed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However,there are fewer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that have problems with the low level of effectiveness,the lack of feasibility and the inadequate of practical utility.It makes the assistance of the parents losing their only child only stay at a low level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Therefore,the government needs to make a top-level design to protect their right of endowment in the system.

      Key words:parents losing their only child;endowment;legal perfection

      相關期刊更多

      時事報告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中央宣傳部

      油田化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新財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蜜臀av黑人亚洲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深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通通国产精品福利| 日韩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午夜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jizzjizz视频| 一级做a爰片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大香萑太香蕉av人|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女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国色天香|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禁区a级全片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a级片| 中文熟妇人妻av在线|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蜜臀黄色在线观看| 看全黄大色黄大片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美国又粗又长久久性黄大片| 亚洲情色av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偷自拍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网|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日本韩无专砖码高清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人成午夜大片免费视频77777|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