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庫保護區條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集中式供水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保護。
第三條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實行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符合規定標準。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優先安排退耕還林還草項目,營造和保護水源涵養林;有計劃地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防治環境污染,保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水、林業、農業、衛生、建設、國土資源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對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的義務,對污染和破壞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舉報。
第二章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和水質標準
第七條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按照水源類別分為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地下水水源保護區。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又分為江河水源保護區和湖泊、水庫水源保護區,其陸域從水域正常水位線起計算。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般實行三級保護,按照防護要求,分別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戶區。
第八條飲用水江河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一)一級保護區:從取水點起計算,上游一千米至下游一百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一百米的陸域;
(二)二級保護區:從一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二百米的陸域;
(三)準保護區:從二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三千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三百米的陸域。
第九條飲用水湖泊、水庫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一)一級保護區:湖泊、水庫水域,及其正常水位線外延一百米的陸域;
(二)二級保護區:湖泊、水庫向水坡區域或者正常水位線外延三百米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湖泊、水庫的河流的入口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外延二百米的陸域;
(三)準保護區:從湖泊、水庫二級保護區上界再外延三百米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湖泊、水庫的河流的二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五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外延三百米的陸域。
第十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一)一級保護區:以取水井為中心,半徑五十五米的圓形區域;
(二)二級保護區:以取水井為中心,半徑五十五米至二倍影響半徑的圓環形區域;
(三)準保護區:根據地下水水文地質和補給條件確定。
承壓含水層的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根據含水層水文地質和埋藏條件劃定。
第十一條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線,由省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特別情況需要擴大本條例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的保護區范圍的,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劃定地理界線。
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劃定。
第十二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線由劃定機關予以公布,并由所在的設區的市或者縣(市)人民政府設置標志牌和界樁。
第十三條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不低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Ⅱ類水質標準;
(二)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
(三)準保護區的水質,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控制。
第十四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不低于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的Ⅱ類水質標準;
(二)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
(三)準保護區的水質,按照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控制;
(四)補給源地為地表水的,該地表水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
第十五條飲用水應當采用管道或者暗渠輸送,防止水質污染。
第三章飲用水地表水水源的保護
第十六條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破壞水源涵養林、護岸林以及與水源保護相關的植被;
(二)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垃圾、糞便及其他廢棄物;
(三)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
(四)使用炸藥、毒藥捕殺魚類和其他生物;
(五)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防污條件的運載工具,運載油類、糞便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通過水源保護區。
禁止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通過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確需通過的,應當依照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還禁止下列活動:
(一)建設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
(二)向水體排放污染物;
(三)勘探、開采礦產資源;
(四)從事養殖業和種植農作物;
(五)旅游和旅游開發活動;
(六)堆放工業固體廢棄物、垃圾、糞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
(七)建立墓地和掩埋動物尸體;
(八)其他污染水源的活動。
本條例施行前已有的排污口應當限期拆除;已有的旅游設施、采礦設施等污染源應當予以取締;已建立的墓地必須搬遷;有害物質必須清除。
第十八條在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新建、擴建向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二)所有單位排放的污水必須達到規定標準,固體廢棄物必須及時運出保護區處理;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三)根據水質水量,控制養殖規模。
第十九條在飲用水地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向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實行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控制。
第四章飲用水地下水水源的保護
第二十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利用滲坑、滲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二)利用儲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和廢棄礦坑儲存油類、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化學物品;
(三)設置垃圾、糞便和易溶、有害廢棄物的集中堆放場、轉運站;
(四)使用不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污水灌溉農田。
地質鉆探過程中,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分層止水、封隔,防止污染地下水水源。
第二十一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還禁止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所列各項活動。
第二十二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還禁止下列活動:
(一)新建化工、電鍍、制革、冶煉、印染、煉油、制漿造紙項目,以及含放射性的和其他嚴重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
(二)堆放化工原料、礦物油類及有毒有害物品;
(三)擅自鑿井取水;
(四)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
第二十三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準保護區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
(二)人工回灌補給地下水的,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二十四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內,已建成的嚴重污染水源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限期治理或者轉產、搬遷。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有關部門擬定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監督實施;
(二)依法監督執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
(三)組織對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保護區內排污口的水質監測;
(四)監督、檢查有關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實施。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林業、農業、衛生、建設、國土資源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規劃,恪盡職守,互相配合,保證城市飲用水水源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第二十七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職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資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或者妨礙檢查人員執行公務。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治理經費,環境保護、水、林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優先安排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治理項目。
對跨市、縣供水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水源環境保護投入,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具體補償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九條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監測網站的建設,組織定期監測,互通有關信息。發現污染事故,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時通報。
第三十條造成城市飲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通知有關取水單位和當地居民,并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六)項、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七)項,第二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停產停業、關閉企業或者搬遷,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二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或者關閉,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行為,分別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各項的相應法律責任處罰。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被處罰的單位和個人,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的責任。
第三十九條依照本條例規定,責令停產停業、關閉企業或者罰款數額超過三萬元以上的,當事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
第四十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關鍵詞:庵里水庫;水源地;保護;建議
1基本情況
1.1庵里水庫
1.1.1流域概況。庵里水庫位于涇河一級支流四郎河上游的西坡鄉庵里村。四郎河發源于本縣東部子午嶺山麓的宮河寺,由東向西匯入涇河,全長88km,水庫上游為子午嶺林區,流域面積150km2,河道長16km,河床平均比降17.98‰。
1.1.2工程現狀。庵里水庫樞紐主要由土壩、泄洪洞和輸水涵管三大部分構成,土壩于1958年開始興建,1960年建成蓄水,壩頂高程1 210m,壩高22m,為壤土均質壩。后經1972、1979年兩次加高,壩高31.50m,壩頂長420m,水庫總庫容538.39萬m3。現已發展成為集防洪、灌溉、城區供水、水產養殖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庫,控制農田灌溉面積1.50萬畝,保灌0.70萬畝,養魚532畝,解決縣城3.50萬人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有效地促進了正寧縣工農業生產及城區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2004至2005年對庵里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水庫總庫容833萬m3,死庫容175萬m3,興利庫容291萬m3,防洪庫容408萬m3(其中公用庫容41萬m3),有效地保護了水庫下游近2.50萬人口,2萬畝耕地,國道211線羅川段,省道303線秦家店子段,紅豐渠、石家灣子,自流灌區,沿川輸電及通訊線路,設施農業等安全,同時為縣城3.50萬人提供了生活水源,并為下游1.50萬畝農田節灌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為緩解城區供需水矛盾,增加保灌面積,減輕下游洪水威脅及區域經濟發展起著巨大作用。
1.2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
1.2.1供水工程概況。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是省計委2003年立項,西北市政設計院設計,國家投資的國債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 349.82萬元,其中國投600萬元,省投以工代賑資金50萬元,地方配套699.82萬元,工程于2004年3月開工建設,2006年5月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共安裝庵里水庫取水口至原泵站重力輸水管道6.95km,秦家店子一級泵站至后莊子凈水廠壓力輸水管道5.60km,城區配水主管網9km,新建各類閘閥井、消防井144座,容積為100m3蓄水池1座,完成取水口閘室土建28m2,二級泵站機房167m2,凈水廠855m2,機加池1座,架設10kV輸電線路0.80km,安裝配、變電設備29臺,水泵11臺,啟閉機2臺,流量計3臺,工程投入使用后,日供水8 000m3,解決了縣城3.5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2.2水源情況。正寧縣原城區供水工程,從設置在四郎河庵里水庫下游6.70km處,秦家店子村河道旁的取水口井進行提水,近幾年由于水庫上游子午嶺林區退耕還林和禁牧,上游農戶均遷移至下游河道兩岸,人畜活動使河道水嚴重污染,水質變差,致使城區居民發病率較高,嚴重威脅到城區人民的身體健康。為了讓正寧人民真正吃上安全、干凈、衛生的放心水,在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中改用庵里水庫作為城區供水水源。
2水源保護區劃情況
四郎河供水水源地保護范圍西起張坪,南北以四郎河兩側分水嶺為界,即南沿南邑、五頃塬、高風坡、八只窯,北沿宋家畔、南橋、石坡子、艾蒿店,東至子午嶺,全長21km,總面積214.90km2。一級保護區范圍以秦家店子取水口處向四郎河下游100m,上游至庵里水庫以上2km,河道兩側分別外延2km,全長8.70km的水域范圍和陸域范圍,總面積41.50km2。二級保護區范圍在一級保護區外向四郎河上游至子午嶺,下游至張坪,南北以四郎河兩側分水嶺為界,即南沿南邑、五頃塬、高風坡、八只窯,北沿宋家畔、南橋、石坡子、艾蒿店,長21km,寬9.00~13.50km,總面積173.40km2。
關于水源地保護。水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的惡化是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和生存的大事,強化水庫一級飲用水水源管理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要禁漁,禁漁是一項階段性工作,管理卻是一項常規性的工作。只禁不管,等于不禁。再次,杜絕投餌垂鉤,庵里水庫承雨面積大,上游為子午嶺林區,營養豐富,是非投餌鰱魚、鳙魚等環保型魚的好場所。然而,前些年一些企業單位,不惜以犧牲環保為代價,片面追求政績和利潤,在水庫上游建投餌養殖基地,養殖基地建成后,每年總投放餌料高達數十噸,直接對水體造成污染。同時,要取締水上游樂經營項目,嚴禁人為造成水體污染。
3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3.1有關部門對庵里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五傾塬鉛鋅冶煉廠進行了強制停產,目前該廠有自私投產的跡象,一旦恢復生產,必將對縣城供水水源地--庵里水庫造成極大污染,對縣城區居民及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民群眾身體建康構成極大威脅,應采取切實措施對鉛鋅冶煉廠進行搬遷。同時,采取措施,鼓勵該企業轉產(發展無污染的環保型企業),利用鉛鋅廠的泵站揚水工程及地形高差大的優勢進行技術改造,為五頃塬鄉直機關及附近群眾解決飲用水問題。
3.2雖然在劃定的水源保護區入口設立了保護牌和標志,但是由于資金缺乏,管理人員不到位,管理力量相對薄弱。建議加強管理人員力量,增設水質檢測儀器及設備,定期對水源水質進行檢測化驗。
3.3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取水口在利用原庵里水庫輸水洞在庫內取水,由于輸水洞進水口位于迎水面壩坡接近右壩肩處,右壩肩山坡雨水沖刷或庫內水面漂浮物經常集中在進水口處,影響供水工程質量。建議在原來Φ600輸水洞進水口再安裝180mΦ100混凝土管道至庫內現有的東邊小島,避免飄浮物進入及右肩壩山坡雨水沖刷水土流失淤堵進水口,保證水源清潔。
3.4庵里水庫上游為子午嶺次生林區,植被較好,但靠近庫區出口處,由于人為因素,放牧及農作物耕種,水土流失嚴重。建議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及天保工程等優惠政策,在壩址處南北岸山坡(約4 000畝)徹底退耕封山禁牧,植樹種草,自然恢復植被,根據庫區天然林生長情況,北山坡宜種植刺槐、椿樹、楸樹、松柏、落葉松、杏樹、文冠果等樹種,南山宜種植松柏,楊樹等,林下可間作柴胡,防風,芍藥等多年生中藥材,保持生態多樣性,綠化美化水源地環境。
3.5實施皮豐店石洼村移民搬遷工程,改善林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可減少或避免林區群眾生產、生活垃圾及施用農藥、化肥等對水源的污染。
3.6在葦店子一帶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擴大生物防污治污能力。
為切實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省城鎮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等規定,現就加強我縣飲用水源環境管理通知如下:
一、明確職責
根據法律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縣環保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對城區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鎮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質量負責,把保護飲用水水源規劃納入鎮總體規劃、環境綜合整治和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強工程設施建設,保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符合規定標準。
二、劃定范圍
按照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劃定的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一、二級保護區劃分情況如下:
1、江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從取水點算起,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50米的陸域;
二級保護區:從一級保護區起上界上溯2000米、下界延伸2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2、湖泊、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取水點為中心,半徑500米范圍內的水域陸域;
二級保護區:包括一級保護區以外的水域和正常的蓄水線以上200米內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湖泊、水庫的河流的入口上溯2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內的陸域。
三、強化監管
1、各鎮要進一步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鞏固已有的取締排污口的成果,禁止新增加排污口,禁止在水源地從事網箱養殖、肥水養魚及放養家禽,禁止停靠機動船舶。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排污口要堅決取締。
2、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應明確其地理界線。飲用水廠必須在保護區邊界設置規范保護標志牌或標志樁,在有條件的區域內設置警示標志(由縣環保局按環保部規定的式樣統一監制)。
3、隨時掌握飲用水源水質情況。縣環保、衛生防疫部門要加強對飲用水水源的監測,全年水質監測不少于2次,上、下半年各監測一次。
4、各鎮成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領導機構,落實具體工作
【關鍵詞】牛欄江流域;規劃環評;調控作用;德澤水庫
Kraal River Valley Planning EIA Deze reservoir project on the scale of regulation
Yang Wen-shou
(Yunnan Province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650021)
【Abstract】Kraal River Basin (Yunnan Provin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revision based on provincial-level nature reserves Zhanyi Haifeng minimum altitude control 1783.0 m and the domain of planning the EIA Deze reservoir control the scale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eze reservoir scale of the major adjustments to avoid the provincial-level nature reserve in Zhanyi Haifeng experimental zone 130.14 hm ? of land inundated, Ho direction about 18 km (the original planning of the water line length of the impact of 64 per cent) water lines Zhanyi Haifeng of the provincial-level nature reserves, the source of the Pearl River Nature Reserve, the adverse effects, fully embodies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EIA on watershed planning project layout, scale of regulation.
【Keywords】Kraal River Basin; planning the EIA; regulation; Deze Reservoir
1.引言
牛欄江位于云南省北東地區,系金沙江右岸較大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13672Km2,具有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落差相對集中的特點。多年平均徑流量49.5億m3,水能蘊藏量1500MW,是2003年以來上游周邊地區水資源開發和下游中小水電開發關注的重要河流。
牛欄江上游屬滇中地區,相鄰地區的金沙江右岸一級支流普渡河源頭段,珠江源頭段分布著云南省兩個最大的缺水城市昆明市和曲靖市。由于昆明市和曲靖市地處分水嶺地帶,水資源緊缺,盡管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很高(滇池流域已無開發潛力),但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供需矛盾日顯突出,都需要研究外流域調水方案。牛欄江水質良好,水量也較豐富,是昆明市和曲靖市調水工程可考慮的重要水源點,故牛欄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本流域利用與向相鄰缺水城市補水的協調問題。
2.《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報告》編制主要結論
為合理開發利用牛欄江水資源,促進牛欄江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云南省有關主管部門2004年10月下達了《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任務書》;規劃任務要求:對牛欄江上段及相關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進行調查評價,對本流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行預測,確定本流域的需水量,進行區域水資源供需分析,確定外調水受水區范圍,提出可外調水量及水量分配方案;對牛欄江下段,在已有水能規劃基礎上根據不同水平年的來水情況,對下游干流梯級電站的電能指標影響進行分析。規劃研究外調水受水區范圍:曲靖大型灌區(松林、沾益、曲靖、陸良等壩區);滇池流域(昆明平壩區);宣威壩區。2005年3月,云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報告》,主要結論如下:
① 滇池流域、曲靖大型灌區水資源極度匱乏,滇池流域人均水資源量不足300m3,曲靖大型灌區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000m3,并且現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己很高,滇池流域已無開發潛力、曲靖大型灌區進一步開發難度也很堅巨,本區水資源已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環境保護要求,外流域調水勢在必行。
②“引牛濟曲”方案是解決曲靖市近、遠期缺水的最優方案,水源工程有車馬碧、黑灘河、西澤河(石城河水庫和扯錯河水庫)、德澤等4個項目5個水庫,總調水量9.46億m3(其中德澤水庫調水6.59億m3)。
③ 曲陸壩區、宣威壩區水資源配置結論:近期實施車馬碧、黑灘河、西澤河調水后,缺水形勢得到緩解;遠期實施德澤調水工程后,水資源供需才基本達到平衡。
④ 德澤調水工程是解決曲陸壩區、宣威壩區中遠期城市生活和工業需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在優先滿足曲靖用水后,已無余水調往昆明,滇池流域缺水只能依靠滇中調水解決。
⑤ “引牛濟曲”調水工程實施對牛欄江下游梯級電站的影響中期較小,遠期逐漸加大。2020、2030規劃水平年下游梯級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較現狀水平年減少11.24%和17.31%。
3.環境對調水工程規劃德澤水庫的限制性分析及減緩措施
3.1德澤調水工程規模
根據曲陸壩區,宣威壩區城鎮生活、工業供水需求分析及長系列計算,原規劃擬定德澤水庫正常蓄水位1822.0m,正常庫容89205萬m3;校核洪水位1825.790m,總庫容96092萬m3;城市、工業年供水量65895萬m3(曲靖52000萬m3、宣威13900萬m3);水庫淹沒面積約811.33hm2(其中水田63.13 hm2、旱地147.47 hm2、林地584.93 hm2、宅基地15.8 hm2)。
3.2環境對德澤調水工程規劃限制性分析及提出的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3.2.1 環境對德澤調水工程規劃限制性分析
原規劃德澤水庫淹沒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實驗區土地130.14 hm2;輸水線路以明渠和隧洞的形式穿越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試驗區共約21.945km(宣威方向約14km);有約6.0km輸水線路以明渠和隧洞的形式從珠江源自然保護區內通過(宣威方向約4km),調水工程存在重大環境制約因素。建議調整規劃,避讓自然保護區。
3.2.2 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流域規劃環評提出,應對德澤調水工程的水庫規模進行控制,避免淹沒保護區土地;對其輸水線路的走向進行調整以避讓保護區;對輸水線路無法避讓而靠近、經過保護區路段采用隧洞、地下埋管輸水方式通過,避免占用保護區土地。
4.《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修編報告》編制背景
2006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復[2006]41號文下發“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報告的批復”,原則同意《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報告》,并要求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管理,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河流基本生態流量要求和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滇池水污染問題,為落實總理2007年6月30日在“三湖”治理座談會上“必須堅定信心,堅定不移,把‘三湖’治理好,這是中國生態環境建設帶有標志性的工程,也是在生態環境方面對人民甚至對人類負責的一個表現”;“‘三湖’抓緊治理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要進一步做好調水引流工作,積極實施‘滇池引水’工程,增加湖泊的生態水量,增強湖水的自凈能力”的指示精神,云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滇池補水工作,省委書記、省長等領導多次親自布置研究和聽取關于引水改善滇池水環境的匯報,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9月在翠湖賓館召開了“滇池引水方案匯報會”,聽取了設計單位南盤江引水方案、牛欄江引水方案、烏東德引水方案的匯報和有關專家意見,并要求進一步開展引水滇池方案的研究;2008年1月,省委、省政府又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牛欄江引水方案廣泛征求意見,初步確定近、中期滇池補水為牛欄江引水方案;為切實推進滇池補水——牛欄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2008年2月,省政府又在曲靖市召開了滇池補水——牛欄江引水方案現場調研會,滇池補水——牛欄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展開。
由于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復[2006]41號文批復的《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報告》中車馬碧、黑灘河、西澤河、德澤調水工程的受水區均為曲靖市,但滇池補水又十分迫切,需要從牛欄調水。為協調昆明、曲靖兩市經濟、社會發展近、中、遠期水資源供需矛盾,云南省水利廳以云水規計[2008]29號文向云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下達了“云南省水利廳關于抓緊完成牛欄江流域規劃修編和滇池補水——牛欄江引水工程規劃的通知”。
牛欄江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修編要求:根據最新的經濟社會發展資料,對本流域和相關地區經濟發展需水進行預測,確定各區域需水量;進行區域水資源供需分析,提出外調水量和水量分配方案;分析牛欄江向滇補水后對曲靖市中、遠期用水的影響,并提出采取的對策措施;分析德澤調水工程提前實施對下游梯級電站電能指標的影響等。
5.牛欄江流域規劃環評對德澤水庫調水工程規模的調控作用
根據滇池年生態補水6.18億m3(恩格斷面年提水2.92億m3,德澤水庫提水3.26億m3)的要求,以及牛欄江流域規劃環評“應對德澤調水工程的水庫規模進行控制,避免淹沒保護區土地,對其輸水線路走向進行調整以避讓保護區”的結論性意見,規劃修編圍繞調整思路,挖潛、開源、節流并重,積極尋找新的水源替代工程,在保障調水需求前提下,盡量減緩德澤水庫調水工程對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珠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不利環境影響的技術路線展開工作。
5.1曲靖大型灌區供需水量復核及供需平衡分析
5.1.1 曲靖大型灌區耕地面積及受水區需水復核
原規劃曲靖大型灌區受水區面積采用云南省水資源分區套縣成果,范圍除平壩區外還包括山區、半山區部分,規劃修編復核范圍僅考慮平壩區部分,復核結果2020、2030規劃水平年有效灌溉面積分別為75.7萬畝、84.4萬畝,與國家批準的曲靖大型灌區面積84.39萬畝基本一致,較原規劃2020年、2030規劃水平年有效灌溉面積93.5萬畝、99.9萬畝相差17.8萬畝和15.5萬畝。原規劃農業需水采用兩種類型區萬畝綜合定額進行預測,規劃修編針對不同片區作物種植結構的差異,采用7種類型區萬畝綜合定額進行預測,復核結果 2020、2030規劃水平年生活、生產、生態合計需水分別減少1.2億m3、1.16億m3。
5.1.2回歸水利用研究
曲陸壩區在南盤江上有10道欄河閘,具有利用回歸水的條件,規劃修編將整個曲陸壩區劃分為13個計算單元,將10道欄河閘區間自上而下逐一進行平衡,充分考慮回歸水的利用,扣除汛期和城市生活和工業回歸水的連續、均勻而灌溉用不均勻性不可利用部分,經供需過程分析,城市生活和工業回歸水利用率為26%,回歸水可供水量10996萬m3,較原規劃僅考慮中水回歸利用增加可供水量8278萬m3。
5.1.3 規劃修編水源工程增加供水量
根據最新設計成果,原規劃車馬碧水庫規模由1.81億m3擴建為2.37億m3,可增供水量650萬m3;原規劃小河水庫規模1050萬m3,規劃修編壩址選擇在龍潭河干流上,水庫規模4760萬m3,可增供水量3422萬m3;原規劃將大壩沖擴建為中型水庫,水庫規模2713萬m3,規劃修編維持現規模425萬m3不變,減少供水量1510萬m3。規劃修編上述3座水庫較原規劃增加可供水量2560萬m3。
5.1.4 2020、2030規劃水平年曲靖大型灌區供需平衡分析
規劃修編復核結果,曲靖大型灌區2020、2030規劃水平年需水量減少1.16億m3,可供水量增加1.08億m3,2020規劃水平年供需基本平衡,不需德澤水庫向曲靖大型灌區供水;2030規劃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基本方案缺水3.1億m3,仍由德澤水庫供水解決。
5.2宣威壩區供需平衡分析
5.2.1 水源替代工程增加供水量
原規劃2020水平年宣威壩區缺水由西澤河、德澤水庫調水解決,根據宣威市人民政府2007年8月批復的《宣威市羊場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規劃》、《宣威壩區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規劃修編新增上述兩規劃推薦的重要水源工程紅石巖水庫、窯上海子調水工程作為德澤水庫調水宣威壩區的水源替代工程。紅石巖水庫可供水量3946萬m3、窯上海子調水工程可引水量6032萬m3均為自流引水,優于德澤水庫調水(提水揚程558m),水源替代工程增加供水量9978萬m3。
5.2.2 規劃修編水源工程增加供水量
根據西澤河調水工程(石城河水庫和扯錯河水庫)地形、地質、水資源條件及提水揚程較德澤水庫調水揚程低388m的優勢,規劃修編將原規劃石城河水庫規模由8169萬m3調整為9190萬m3,增加供水量1000萬m3;扯錯河水庫增加供水量200萬m3;加上在建的小干河水庫年供水量865萬m3。規劃修編水源工程增加供水量共2065萬m3。
5.2.3 規劃水平年宣威壩區供需平衡分析
原規劃2020、2030水平年宣威需從德澤水庫調水4100萬m3、13900萬m3(實際需水12000萬m3,考慮15%輸水損失)。規劃修編水源替代工程增加供水量9978萬m3,水源工程增加供水量共2065萬m3。供需基本平衡,不再需要德澤水庫向宣威供水。
5.3牛欄江流域規劃環評調控下的德澤水庫工程規模
根據2020規劃水平年滇池年生態補水6.2億m3(德澤水庫提水3.26億m3)的要求,以及牛欄江流域規劃環評“應對德澤調水工程的水庫規模進行控制,避免淹沒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土地;對其輸水線路走向進行調整以避讓沾益海峰、珠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結論性意見,規劃修編通過挖潛、開源、節流并重,積極尋找新的水源替代工程等措施后,水資源供需平衡除不再需要德澤水庫向宣威供水外,2020規劃水平年也不需要德澤水庫向曲靖大型灌區供水;2030規劃水平年由德澤水庫向曲靖大型灌區供水3.1億m3。據此分折2020規劃水平年德澤水庫正常蓄水位1755.0m,設計洪水位1757.3m,校核洪水位1759.55m,正常庫容2.03億m3,總庫容2.24億m3,設計提水流量18 m3/S,水庫年補充滇池生態水量3.26億m3。若2030規劃水平年滇中調水工程建成通水,德澤水庫轉向曲靖大型灌區供水,滿足基本方案供水3.1億m3要求;若2030規劃水平年滇中調水工程還未建成通水,恩格+德澤除滿足滇池年生態補水4.5億m3外,德澤水庫還應滿足曲靖大型灌區基本方案供水3.1億m3要求,需對德澤水庫進行擴建,擴建后的德澤水庫正常蓄水位1783.0m,總庫容3.79億m3。該方案避免了對沾益海峰、珠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
6.小結
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修編依據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高程控制下限1783.0 m及域規劃環評對德澤水庫規模提出的環境控制條件,對德澤水庫規模進行了重大調整,避免了對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實驗區土地130.14 hm2的淹沒、宣威方向約18km(占原規劃輸水線路影響長度的64%)輸水線路對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珠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不利影響,充分體現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和規劃環評對流域規劃工程布局、規模的調控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4] 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5]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水利水電工程
[6] 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
環境影響報告書
[7] 牛欄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修編環境影響報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漳河源自然保護區資源調查建設措施
1基本概況
1.1自然概況。漳河源保護區地處荊山山脈東麓,是由中山地形向低山、丘陵過渡的地帶,位于市縣西南山區,海拔在570~1300m之間。保護區內最高點海拔1236m,最低點海拔500m。全區地形西北高,坡度陡,東南低,地勢較為平緩。
保護區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保護區的成土母質主要是泥質頁巖和石灰質頁巖,除薛坪鎮基本為石灰巖外,其它山地各種母質交錯分布,土種錯綜復雜。
漳河為長江二級支流,由明陽洞河、九甲河、楊家河、西林河、東林河、甘溪河、小漳河、麻城河、茅坪河等支流匯集而成,干支流總長度593.7km,占縣河流總長的30.28,流域面積1140km2。漳河北部源頭三景莊,海拔1220.5m,河道險狹,兩岸群山對峙,幾無人煙,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完整,自然景觀優美。漳河干流河床平均寬30m,河床比降為0.008%,河道面積為28km2。據歷史水文資料記載,汛期水位平均為249m,最高水位為250.63m;最大流量為1020m3/秒(1963年8月1日),汛期平均流量為368m3/秒,枯水期流量為12m3/秒,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5億m3。
1.2資源概況。縣的薛坪鎮、板橋鎮、巡檢鎮、肖堰鎮構成漳河源保護區的主體。保護區總面積39800hm2,其中林業用地26326hm2,農業用地10089hm2。這里森林覆蓋率為66.2%。
保護區內共有植物1793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1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野生植物28種,國家珍貴樹種13種,古樹103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5種(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光葉珙桐)。
此外,漳河源區域茂密的森林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較為優越的棲息、繁殖場所。據動物普查資料記載,保護區共有野生脊椎動物268種;爬行類動物34種;兩棲類動物23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8種,其中國家Ⅰ、Ⅱ級保護獸類16種,國家Ⅰ、Ⅱ級保護鳥類30種,國家Ⅱ級保護兩棲類動物2種。漳河源自然保護區中有金錢豹、云豹、林麝、水獺、斑羚、小靈貓、大靈貓、禿鸛、黑鸛、雀鷹、穿山甲、金雕、大鯢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保護區建設意義
2.1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漳河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有大面積的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針葉林,具有多種代表性的生態系統,自然環境穩定,適宜作長期的科學監測。保護區內山峰林立,是縣境內高海拔的集中地帶,地理環境特殊,地質歷史悠久,地形復雜。加之地域偏遠,保護區內相對人口較少,區內生態系統多樣性至今仍保存完好,核心區基本呈原始狀態,具有良好的自然性。保護區地形的復雜性、氣候植被的過渡性,造就了其生態系統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保護區石灰巖分布廣泛,山勢坡度較陡,植被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生態系統將逆行演替。
2.2種質資源保護的需要。保護區有189科828屬1793種植物,26目80科268種野生脊椎動物,物種資源相當豐富,多樣性十分顯著,是一個巨大的種質資源庫。同時,保護區內有許多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稀有性程度高,這對于保存珍稀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由于森林資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水源涵養能力下降,部分河流已經出現斷流。據調查,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縣西南山區農作物受害面積達4000hm2,災害嚴重年份受害面積達6000hm2。因此,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步伐,保障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區域各級政府和群眾的迫切要求,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2.4保障水庫長期穩定的發揮效益。位于漳河下游荊門市境內的漳河水庫是全國人工水庫之一,屬特大級水庫。總庫容量20.35億m3,正常庫容17億m3。水庫寬闊,風景如畫,水質優良,氣候宜人,是療病避暑和開展水上娛樂項目的理想之地,被喻為“湖北西湖”。199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漳河源保護區的建立,將對水庫安全運行,長期穩定發揮調節、灌溉、城市供水、防洪和發電等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建設的總體設想和措施
3.1建設類型。漳河源市級自然保護區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即保護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植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包括:①保護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及生態環境;②保護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棲息地;③保護珍稀瀕危物種、群落和模式植物、特有植物種;④保護森林、自然及人文景觀。
3.2保護區建設應遵循的原則:①堅持以保護為主,保護與培育并重的原則。在保護好現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林草植被覆蓋度;②堅持重點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強化對核心區現有植物資源及珍稀野生動物嚴加保護,對實驗區進行一般保護,在不造成污染、不破壞自然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可以在實驗區適當開展生態旅游、多種經營、植被恢復等經營活動;③堅持保護與地區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利于自然保護區發展的措施,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納入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④堅持科技推廣、科研優先的原則。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特別是在水源涵養林建設模式、保護管理、旅游資源開發與評價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以科技成果指導和推動自然保護區建設。
3.3建設措施。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是一項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除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森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以外,還應就其綜合性和特殊性,制定專門的保護管理條例及相應的政策,以保證管理工作行之有效。在保護和管理上應采取如下措施:①盡快建立保護區管理機構,組織強有力的保護隊伍,設立保護區公安及執法機構;②加大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保護體系,加大保護力度,為保護區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③采取多種措施保護和拯救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逐步擴大珍稀瀕危植物群落和動物種群,保持生物多樣性;④開展廣泛的宣傳
教育工作,提高專業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保護區及周邊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
植被保護和恢復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措施,也是自然保護區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爭取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支持,搞好天然林保護、公益林建設、日元貸款造林、退耕還林建設等工程,逐步改善保護區生態環境。
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景觀、秀麗的風景是開展生態旅游的佳境。既有高山峽谷、珍禽異獸、源頭溪流、奇山怪石、森林等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有玉印巖、卞和廟、卞和墓,明、清文人墨客的集聚地——三景莊,有“中武當”之稱的九龍觀,有建于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的王氏民居、馮氏民居,以及青龍寨、五峰寨、點子寨、樊家寨等28座古山寨,有舉世聞名的“鱷”化石,舊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鑿等著名文物的出土地和臨沮城遺址、羅國遺址等多處重要人文景觀。在不破壞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在實驗區適當開發景區景點,突出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特點,建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旅游區,推動保護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加強保護區的科研工作。當前的主要任務是:①深入研究森林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護方式、管護體制、森林生態效益、植物群落演替規律;②探討植被恢復措施,樹種選擇及樹種配置,林、草植被的比例、蓋度、種類對水資源變化的影響;③研究不同植被類型、不同牲畜承載量對水源涵養功能的影響等;④利用保護對象存在的長期性和天然性,進行各種環境監測和定位研究;⑤從生態學原理上研究保護區旅游資源承載能力及旅游資源評價。參考文獻:
[1]賀慶棠.森林環境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樹木學(南方本)編寫委員會.樹木學.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3]孫儒泳,李博,諸葛陽,尚玉昌.普通生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