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科學規劃布局
我們按照節約耕地、集約土地、美化環境的規劃理念,結合鄉實際,認真制定了鄉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按照規劃本鄉共劃分五個社區,分別為社區(整合宣政村、夾河村、居委會、河口村、牛老家村)、吊橋社區(整合吊橋村、棗廟村、人主村)、迎河社區(整合迎河村、李棚村、茶場村)、盧大街社區(整合雨壇村、東樓村、陀佛村、橋頭村、金堰村)、社區(整合花園村、村、祝家樓村)。該規劃分為2012-2015年近期規劃和2015-2020年中長期規劃。
1、2012-2015年近期規劃。一是盧大街新型農村社區,該社區分兩期實施,一期占地80畝,計劃投資2250萬元,規劃入住150戶,600人左右;二期占地300畝,規劃入住600戶,2400人左右入住。二是吊橋村新型農村社區,一期占地120畝,規劃入住400戶,1600人左右入住;二期占地300畝,規劃入住600戶,2400人左右入住。
2、2015-2020年中長期規劃。一是社區,占地300畝,規劃入住600戶,2500人左右。二是村新型農村社區,計劃占地200畝,規劃入住400戶,1600人左右。三是迎河村新型農村社區,占地150畝,規劃可入住300戶,1200人左右。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
我們依據本鄉實際和近期規劃,積極主動,先行先試采取招商建設方式,首批啟動盧大街新型農村社區、吊橋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其中盧大街新型農村社區已于2011年10月開工建設,該社區吸納社會資金225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200余萬元,完成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綠化、亮化和住宅主體結構施工。吊橋村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已做好前期選址規劃工作,用地手續已辦好,目前正在面向社會公開招商。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1、從群眾利益著眼,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召開鄉領導班子會議,傳達省、市、縣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部署、思路、目標、要求,結合實際,認真學習討論,立足改變現狀、執政為民的理念,進一步統一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堅定干好社區建設工作的信心決心。成立了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層層分解任務,做到相關人員人人身上有壓力,人人身上有動力,極大調動了全鄉干部積極性,為社區建設奠定了扎實的領導基礎。
2、從群眾工作抓起,干部帶頭,宣傳引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一是召開座談會。在社區規劃前,召開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談會,積極征求人民群眾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傾聽他們的心聲,取得了對社區建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組織參觀學習。組織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到本鄉其他社區及周邊鄉鎮社區參觀考察,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干部群眾對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三是深入宣傳發動。社區建設已成全鄉“逢會必講、逢會必議”的重要工作,同時要求反復宣傳,做好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努力營造輿論氛圍,在思想上形成廣泛共識。四是干部帶頭。鄉村兩級干部帶頭深入社區建設所在村,講解社區好處,對個別不理解的農戶,親自上門做工作,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建設,示范帶動。
【關鍵詞】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基本情況;問題建議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加強和創新社區服務管理,基本實現社區建設規范化、村莊管理社區化,逐步實現城鄉社區服務管理一體化;積極穩妥地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健全管理體制,從而構建人文和諧的新型農村社區,是統籌城鄉、促進城鄉交流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此,筆者就豫東北地市的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臺前縣和濮陽市的華龍區、高新區這五縣兩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農村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1、農村居住特點
(1)城鎮化水平較低,城鎮化率僅為32.8%。城鎮化水平低于全國14.7個百分點,低于全省6.4個百分點;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77元,比全國人均純收入低842元,比全省人均純收入低447元。受經濟條件制約和傳統觀念的影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對滯后,農村住房絕大多數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修建的,其中大部分為磚瓦房和平房,約占總建筑面積的90%以上。部分村莊內部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多數村內道路尚未硬化,醫療衛生設施功能不全,缺少文化設施,環境衛生質量差。
(2)村莊空間分布零散。五縣兩區共有85個鄉鎮,3090個行政村,面積4188平方公里,總人口36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0多萬人。農村村莊一般都是臨水或沿路而建,村莊規模和集聚度較小、數量較多、空間分布零散。臨城區和集鎮區周邊村莊分布密集,2—4個村莊相互膠著,邊界不分。隨著村莊的向外擴張,農村住宅制度未能做到“批新交舊”,當新宅建成之后,老宅自然廢棄,空心村現象比較明顯,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3)新型農村社區多為一村一社區。目前所建的社區大多是在原村基礎上改造,幾個村聯合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所占比例較少。
(4)高標準社區尚未成型。目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剛剛起步,效果不明顯,多數社區還處于規劃階段,公共配套設施還沒有到位,示范帶動能力不強,效益不明顯。
(5)新型農村社區多分布于城市近郊和產業聚集區周圍。近郊村和園中村在新型社區建設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6)經濟實力較強的農村社區建設較快。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建設的電光源工業園區,入區企業16家,安置勞動力1.2萬人,利稅達億元。2010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6萬元,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其新型農村社區已初具雛形,基礎設施得到長足發展:建成了文體廣場、高標準的幼兒園和學校,投資9000萬元建設了社區醫院和集職工培訓、餐飲、娛樂、購物于一體的服務中心。
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
(1)整村搬遷模式。主要是通過上級政策扶持、社會幫助、群眾自籌等方式,集中利用國家、省扶貧資金,選擇條件較好的地方統一搬遷建設住宅區。該住宅區安置了9個村莊2178戶的居民,涉及人口8704人,且道路、排水、學校和醫院等已建成。
(2)舊村改造模式。在傳統村莊的基礎上就地進行重新規劃,將原來居住布局比較分散、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的村莊進行拆舊建新,由村集體籌措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按照規劃自拆自建新型農村社區,從而徹底改變村莊的舊面貌。
(3)村莊合并模式。將幾個地域相近的傳統村莊通過整合形成一個新型農村社區,依靠政府統一規劃、統一進行公共基礎設施投入、統一土地整合、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等加以推進。高新區的20個新型農村社區都屬于村莊合并模式。
(4)土地綜合整治模式。主要依靠土地整理項目資金,捆綁使用相關涉農資金,通過村莊用地整理,將原本分散零亂、功能落后的自然村莊調整、縮并,促進農民居住向中心村鎮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該模式不僅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而且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拉動農村消費,實現土地大規模流轉。
(5)中心城鎮吸納模式。主要結合中心城鎮建設,在鎮區規劃新型社區,高標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吸引周邊居民入住鄉鎮駐地的農村社區。
(6)產業園區帶動模式。統籌規劃聚集區、“園中村”和園區近鄰村的建設,統籌布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建設住宅小區,解決“園中村”居住混亂、生產混雜交叉、土地浪費等問題,形成產業發展與農民生活條件同步改善的良好局面。
(7)城中村改造模式。在城市中心城區、郊區的農村集體土地上,按照城市建設用地區域標準進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配套設施,建設城市化標準的新型農民住宅小區。華龍區孟軻鄉孟軻集村、高新區的17個城市社區等均屬此模式。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簡單的合村并點不具有吸引力
目前農村住房已經經過幾輪更新翻建,在面積標準、功能等方面已基本滿足了居住要求,而且大部分自然村已通公路,電力電訊基礎設施網絡已基本形成。然而,撤并自然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農民在付出昂貴的經濟代價后,發現社區建設水平與一般自然村的差距不明顯,村民的居住條件沒有本質改變,因而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缺乏統籌考慮
受土地制度的影響,土地調整困難,村莊之間更缺乏統籌安排和協作。基礎設施以行政村為單元建設,缺乏統籌考慮,且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多個單位和部門,新農村建設的多項資金由多個部門管理,而且各有運作體系,互不通氣,缺乏溝通協調,難以形成工作合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按照會議安排,我就__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作大會發言,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同志們批評指正。
__鎮轄22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6093戶,21335人,面積140平方公里,已建成農村社區10個。近年來,我鎮按照“品質社區、和諧家園”的建設目標,加強組織領導抓調研,完善功能布局抓試點,落實經費保障抓精品,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努力把__鎮農村構建成為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都市里的農村樂園”。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村社區建設的推進力度,探索農村社區長效管理機制。努力探索和建立農村社區監督管理機制,定期督查各場所運行情況;逐步推進社區服務中心社會化運行,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確保中心正常運行。深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實現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與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機結合的新途徑。召開現場會,表彰先進,推廣經驗。我們還將開展結對活動,農村社區與城市社區結對共建,讓城市社區的管理服務理念給農村社區帶來有益啟示,加強城鄉交流,加快農村與城市社區接軌的步伐。二是進一步豐富社區服務內容,培育農村社區精品亮點。按照農村社區標準建設,完善服務中心功能設置,設立全程、健康文化、綜治環保等系列服務,積極推行“一門式”中心服務大廳。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不斷加強設施配備,不斷充實中心服務功能。三是進一步加強社區工作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一要抓好培訓工作。通過組織全鎮農村社區負責人培訓、座談交流、外出參觀等形式,增強他們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責任、信心和能力。二要充分發揮各種力量。建立村莊衛生、護村、健身等志愿者隊伍,進一步增強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發揮村干部、熱心于農村社區建設的積極分子、下派干部、農村工作指導員等各種力量,同心協力和富有成效地參與和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三要開展各類服務和活動。積極開展各類健康向上的活動,積極培育社會組織,提供各類群眾需求的服務,有效促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新型農村社區;民生;保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農民在解決溫飽、基本實現小康之后,對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要不斷滿足農村居民的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他們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雖以惠及農民為本,但也是對幾千年來農村存在狀態和農民生活方式的顛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諸多值得關注的問題,諸如產業支撐能力不足,基本公共基礎設施缺失,資金缺口大等問題。為了確保新型農村社區的長效穩定,應當把民生保障作為社區建設成效的基本衡量指標。
一、以移居村民的民生保障作為衡量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成效的主要標準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城市化進程中資源空間重組的過程,發展新型農村社區,不應只關注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數量、建設規模、推進速度和土地集約面積,更要關注移居村民的生產生活改善狀況、居住滿意度以及權益保障的穩定性和長效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新型城鎮體系中的一個基礎層次,要實現的是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各級政府在績效評估中應當切實把新型農村社區居民的民生保障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建設的基本目標,把遷居農民的生計保障、生活滿意度納入工作評估指標,督促引導建設主體落實農民的利益補償和權益保障。
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應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城鄉一體化,以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現階段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是影響新型農村社區基本需求保障的根本問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個系統、長期、復雜的工程,其公共服務設施需要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來源。各級政府應堅持用城市思維謀劃解決農村問題,加強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科學完善的財政保障機制,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能夠在強有力的財政保障下穩步推進。
三、多管齊下強化產業支撐,提供就業保障
產業和就業既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前提,也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打破了村民原生態的生活與生產環境,顛覆了幾千年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必然會使大部分村民脫離農業生產活動而尋求其它的就業保障。從社區長遠發展來看,要堅持產業發展與社區建設同步規劃,科學的做好產業結構的配套調整,充分利用居住方式變化對生產方式形成的倒逼機制,引導農民就近轉移就業、自主創業,讓社區居民搬得進、住得穩、能致富。近年來,受制于城市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逐步向農村轉移。新型農村社區在產業結構調整時應該把握這個機遇,圍繞城鎮市場需要發展服務性勞動密集型產業。
四、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必須科學有效破解資金籌措難題。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個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大工程,要想實現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社區居民、縣鄉企業、民間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多元供給機制。
一是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搭建資金投放平臺。政府要站在統籌城鄉發展、城市反哺農村的高度,切實加大財政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投入。采取以獎代補、政府貼息貸款、降低審批費用等各種形式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并將政府提供的各種形式的支農惠農的項目資金集中在資金投放平臺里,除政策規定的必須發放到社區居民手中的補貼外,其他資金由社區平臺統一進行管理,并依據社區建設狀況和項目建設的輕重緩急,進行靈活安排。
二是要積極鼓勵、吸納社會資金。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要拓寬建設思路和探索創新機制,把社區建設中的服務型和經營型配套設施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將社區超市、臨街商業門面、幼兒園、敬老院等向社會推介,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通過捐資捐物、投工投勞,支持和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對部分企業、社會組織實行減稅或減少上交利潤等政策,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摘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后,取得一定成績也存在一定問題。豫北地區的濮陽縣因資金不足、群眾購買力低等原因,出現的社區建設問題不容樂觀。這些問題關系著當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各界予以關注和解決。濮陽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現狀與豫北絕大部分地區情況相似,對這個地區進行調研所得出的結論,對整個河南乃至河北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部等廣大地區都有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 :豫北地區;新型農村社區;濮陽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建設,對當下新農村社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 農村社區”建設首次提出是在2006年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2007 年,黨的十七大以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便在全國范圍內展開[2],至今,全國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已有7年時間。在建設過程中,各地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創造出的模式也不同。在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對河南省的發展意義重大。筆者以豫北地區為調研對象,在安陽滑縣、濮陽縣、新鄉輝縣、衛輝等地的一些典型新農村社區、村鎮進行了廣泛的走訪調查,并最終選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濮陽縣作為典型案例,展開深入調研。文中一些實時數據均來自筆者的走訪調查,及對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的采訪。
濮陽縣位于河南省北部,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極具代表性。本文以該縣為典型案例進行深入調查,掌握了該縣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最新材料,所得的研究成果對豫北、整個河南乃至河北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部等擁有3000萬農村居民、2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廣大地區都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一、濮陽縣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現狀
濮陽縣開展新農村社區建設并不算早,2011 年進行調研和具體政策制定工作。濮陽縣新農村社區開始施工建設,是在2012年4月初。《濮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將濮陽縣1005個行政村規劃為139個新社區,計劃在2015年之前建成30個社區,2020年建成80個,2030年完成全縣139個社區的建設。[3]而在實際操作中,全縣的社區數量則由139個調至115 個,之后兩年的建設實踐表明,上述規劃任務大大超出了本地區的承受能力。
全縣在建的新農村社區共有14 個,大體可分為政府主導型和企業資助型兩種類型。由于在政府主導型中,城郊的兩個社區已被排除在當地政府新型農村建設工作范圍之外,政府工作的重點是其他12個新社區建設。12個社區中在建住宅共283 棟6450 戶,容納量25000 人,但目前的實際入住數量與目標差距甚大。其中,已經入住的社區共有5個:戶部寨紫東社區、徐鎮鎮同心昆吾社區、八公橋鎮中心社區、慶租鎮中心社區、海通鄉兩門社區,共入住280多戶1200余人,其中戶部寨紫東社區入住144戶。
1.政府主導型
在濮陽縣,政府主導型社區所占比重較大,所有社區均在第一期、第二期建設階段,也均難以按照原定計劃按期完成全期工程。12個社區中,除了產業聚集區內的戶部寨紫東社區與徐鎮鎮同心昆吾社區有少數居民入住外,其他鄉鎮的社區,既無有利的地理位置,又無企業家投資,社區建設舉步維艱。2012年4月開工建設以來,由于資金跟不上,許多社區建設停滯。一些社區工程的第一期建設都難以完成,一棟棟未完成的樓房被閑置在工地上。用當地群眾的話說,“幾年前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以五星鄉八里莊村的錦城社區為例,此社區地理位置較好,距離濮陽縣城新南環路不到500米,社區與主要干道濮渠公路緊緊相鄰,北部是正在修建的“馬浹河國家濕地公園”,交通十分方便,環境也相對較好。盡管擁有這樣有利的地理位置,占地120余畝的社區一期工程至今仍未完工。習城鄉黃河明珠社區、八公橋鎮中心社區等這些完全處在農村,距離縣城較遠的社區,沒有主要公路相鄰,經濟發展水平低,情況就更加嚴峻。例如,黃河灘區的黃河明珠社區,因資金缺乏,社區一期的居民樓完成封頂之后,工程幾乎停滯。
水電、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是社區入住的基本條件。因缺乏資金,居民樓的門窗尚未安裝完成,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遲遲不能完成,使得社區入住遙遙無期。據有關部門測算,要建成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標準社區,每個社區各項配套設施需要資金4000-5000 萬元。[4]據了解,濮陽縣用于此項建設的資金總共僅有2180萬元,尚不足以支持一個社區的建設。
2.企業資助型
第二種類型主要體現在兩個社區——戶部寨紫東社區和徐鎮鎮同心昆吾社區。這兩個社區均位于濮陽縣產業聚集區內,發展情況雖優于第一種,但也達不到國務院提出的新型農村社區標準。以戶部寨鎮紫東社區為例,它是整個濮陽市最早實現入住的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已入住144 戶。這個社區工程總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資金由濮陽市衛都食品有限公司(其總經理為宗郭廟村籍)提供。[5]由于企業的資金支持,紫東社區是整個濮陽市內比較成功的一個社區。經調查,社區買房居民多是在外地打工的年輕一代,老人們很少在社區居住,仍在原村宅院居住。所以,在舊村中拆遷房屋,騰置宅基地進行復耕的任務難以完成。目前,紫東社區與其它四個已入住社區均采取“邊建邊住”的方式,都是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設,后期工程仍在建設中。因入住居民少而分散,根本無法進行整合土地的工作。
濮陽市包括五縣二區,其中高新區原屬濮陽縣,高新區王助鎮的濮水社區條件較好,位于濮陽市區與濮陽縣城之間,地理位置優越,其定位是“濮陽第一,河南省先進,全國不落后”。濮水社區是整個濮陽市條件最好的社區,其建設情況對整個濮陽市的新農村社區建設都有參考價值。目前,該社區剛剛完成一期建設,2014年5月1號交工。雖然有漂亮的南方水鄉式的樓房,優美的環境,但整個范圍內的10個行政村中,村民收入低,購買力不足,社區樓房無法售出,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問題。濮水社區的建設情況尚且如此,其他社區的建設情況則更加困難。
二、濮陽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問題
按照計劃,新農村社區的建設資金先由開發商墊付,政府負責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再由村民出資買房提供資金,完成資金流轉。而現實的問題是,村民收入低,無力承擔15萬以上的買房資金;開發商墊資建設之后無法收回資金,工程虧本;樓房主體建好之后,政府無力承擔社區內道路、管道、供暖、供水、綠化、幼兒園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村民看不到社區的優越性,疑慮重重。
1.社區建設停滯,恐淪為“爛尾樓”
新社區建設大量停滯的原因主要是資金問題:政府財政困難、融資機制缺乏、農民收入低。據有關部門測算,一個新型農村社區(按5000人規模、1200戶計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需要投入5000萬元。[6]從國家政策的層面上看,目前國家財政并沒有設立專門用于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資金,省財政補貼資金微乎其微。濮陽市僅有8000萬元的專項扶持資金,其中,濮陽縣僅有2000 萬左右,2011年省撥款400萬,2012年省財政及縣財政撥款2080萬,2013年縣財政撥款700萬,去掉1000萬元建設小學的費用,整個濮陽縣用于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只有2180萬元,一個社區尚且難以支付。
融資渠道單一。社區的樓體建設資金主要是當地小承包商的墊資,村民買房資金。但村民收入低,購買力不足,買房者少之又少,這就導致工程進展艱難,村民見不到社區建設的進度,再加上傳統思想依舊,社區樓房大量閑置,有淪為“爛尾樓”的危險。
2.占用耕地復原難,補償政策不明朗
在土地方面,新社區建設占用的耕地,以每畝1200 元(濮水社區屬于高新區,租金為1800元)左右的價格向村民租賃,每個社區的一期工程都至少在120畝以上,12 個社區所占用的耕地則至少在1400畝以上,造成了大量耕地的浪費。社區建設難以為繼,但所占耕地的補償政策卻并不明朗,“失地”村民表示十分揪心。
3.小承包商墊資,工程虧本嚴重
除企業出資建設的社區之外,所有的社區均是由各個小承包商墊資建設,承包商們主要負責社區樓房的樓體建設,等到社區完成建設,村民交付房款后便可收回資金。但現實情況出現的各種問題已經使這些承包商們工程虧本的現象成為一個現實問題。經采訪,承包商張某承建了一棟4層32戶的樓房,出資320萬元,社區建設停滯,直到現在沒有一戶村民買房,承包商張某的320萬元被壓在社區建設中,工程虧本,投資無法收回。
另外,因社區售房難引發的“小產權房”、社區建設引起的糾紛等問題也頻頻出現。對此,政府目前的工作重點應該轉移到如何善后,研究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方案。例如,政府可以爭取政策,將一些社區(城郊社區)樓房改成房地產開發項目,讓一些有條件進城的農民優先買房,解決社區樓房閑置、資金流轉難的問題;利用所得資金進行填補虧空,做好補償工作,堅決杜絕“爛尾樓”。本文所調研的問題目前廣泛存在于我國多個省市中,關系著千千萬萬農民的切身利益,這些關乎民生的問題的解決亟須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偉. 新型城鎮化“, 新”在何處——《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解讀[J]. 金融博覽(財富),2014,04:42-44.
[2]喻新安,劉道興主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探析[M].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濮陽市政協. 關于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EB/OL].pyzx.gov.cn/view.aspid=4182,2014-3-12.
[4]河南濮陽市統計局農調隊.河南濮陽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調查分析[EB/OL]znzg.xytc.edu.cn/Html/16830.html,2014- 4-12.
[5]胡耀華./w1.zybbweb.cn/puyang?dangshi/zhengwu/html/518.html,2014-3-22.[6]河南濮陽市統計局農調隊.河南濮陽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調查分析[EB/OL]znzg.xytc.edu.cn/Html/?16830.html,2014-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