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扶貧工作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黎平縣 精準扶貧 探析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1-0020-01
1 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增進共識,形成合力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一些群眾、“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相關部門甚至領導干部對精準扶貧認識還不到位,全社扶貧尚未形成強大合力。因此應強化精準扶貧意識。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全縣各級各部門合作,從根本上杜絕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問題,目標任務才能實現。首先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認識扶貧己任,親自抓、親自問,決不能當“二傳手”。其次作為扶貧對象要認識到中央大扶貧是給我們每位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機遇,不能光等、考、要,要主動投入到扶貧中去,為自己脫貧奔小康作努力。再次社會有關幫扶單位和企業乃至個人,要主動發揮好自己的職能、職責作用,以兄弟姐妹情,為扶貧脫貧真正做點有益的事。最后建立科學考核激勵機制。建議制定更具操作力,具體化的考核措施,落實“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幫扶責任,強化執行問責,杜絕隨意脫崗、工作不實的情況發生;堅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考核不僅是對扶貧工作隊工作的考核,同時,要納入對各鄉鎮年度綜合考評。對沒有完成年度任務的鄉鎮和部門,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和“不脫貧困帽就摘烏紗帽”的機制。同時要理順精準扶貧工作組織、指導、管理體系。鄉鎮設立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鄉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全面負責對本鄉鎮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督促,檢查落實工作,避免縣工作隊與鄉鎮工作分離脫節問題。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鄉鎮、隊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要求,直接發文到各鄉鎮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避免互相推諉的問題,切實將鎮、隊、村、受扶個體統一起來,形成合力。
2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貧困村的脫貧致富,鄉鎮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和兩委班子成員及駐村“第一書記”發揮著關鍵作用。如高屯鎮沈團村黨支部書記楊正忠和沈團村群眾自發按“紅手印”挽留下來的“第一書記”彭昌敏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培養一批年青有為、敢想敢干、勇于開拓的黨員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致富創業團隊。重點抓好“中路突破”和“百里侗寨”蒲洞、銅關、滾正等6個示范村;進一步加大典型宣傳報道。集中宣傳脫貧攻堅工作的“三變五幫”、“黨建+”、“互聯網+”等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
3 抓教育,轉民風,增信心
一是要重視宣傳動員工作,發動群眾,使脫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是要重視開化引導工作。抓項目到村到戶不是扶貧工作唯一渠道,抓好開化引導,強化扶“志”,不忘“扶智”,因此,在廣泛開展政策、法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邊的人通過自身艱苦努力,創業致富的案例進行開化引導;在“扶智”方面,教育部門應加大農村高中生、大中專以上學生的幫扶力度,解決農村貧困學生就學難的問題,扶持貧困戶“兩后生”就讀職業技術院校、開展貧困戶農民適用技術培訓和貧困戶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等。通過各種扶貧培訓,使貧困戶勞動力掌握種植養殖技術和外出務工技能,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之路。另外要完善對優撫對象的管理體制,探索組織引導優撫戶,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項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導貧困戶轉變就業,擇業觀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業上急功近利,哪里門檻低,來錢快就去哪,不考慮安全,不顧長遠,有的打了小半輩子工,臨到老了還沒學到一技之長。另一方面擇業就業,好高騖遠,長期無法就業的問題長時間存在。
(一)成立領導小組,落實相關責任。__鄉及時成立評議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人大主席任副組長,鄉人大主席團其他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調查工作小組。
(二)積極動員,統一安排部署。2015年7月27日,召開__鄉人大組織開展工作評議動員會,參會人員有鄉村社干部、縣鄉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準扶貧戶代表,對評議工作進行宣傳動員和工作部署。
(三)深入各村社開展調查工作。2015年7月27日-8月3日,鄉人大主席團組織調查組先后深入__、五星、大屋、南溪四個村。通過召開會議、個別座談、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對近三年以來,我鄉扶貧攻堅開發工作情況開展了評議調查。匯總和梳理調查、聽取的意見并形成評議材料。
(四)組織召開集中評議和測評工作。2015年8月7日,鄉人大主席團召開專門會議,組織縣、鄉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貧困戶代表對被評議單位近三年來扶貧攻堅、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等工作情況進行集中評議和測評。測評結果滿意達84%。
(一)新村建設規劃不盡合理,群眾參與不高。
公路沿線和高山社建設標準不一致。規劃實施隨意性大,特色亮點不夠突出,群眾參與新村建設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還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夠積極投工投勞,主動配合。個別村在農村建設中側重基礎設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對發展主導產業和引導致富能人返鄉創業重視不夠,各村主導產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現象,難以形成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
(二)扶貧攻堅項目實施難度大,任務艱巨。
我鄉共有精準扶貧156戶558人,分布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貧困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生產生活條件差、素質偏低、思想相對保守、致富門路不多。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始終存在,群眾因災、因市場等因素影響而致貧和返貧現象時有發生,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緩慢,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三)農業結構單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產業。
我鄉群眾經濟來源以打工和種植業,特別是以種植玉米和洋芋等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產業,傳統的農牧業和非農產業弱小,其產品產量低、質量差、增產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進示范村建設打造新農村。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逐村逐社充實完善規劃,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規劃引導新村建設,避免盲目建設和資源浪費。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原則,充分調動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加強項目整合和資金捆綁,鼓勵、支持、引進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新村建設。要結合實際制定出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長、中、短”適合本地優勢的產業,努力建成一批民風民俗、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確保新農村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二)明確任務,強化措施,打好扶貧攻堅戰。
緊緊抓住秦巴山區集中連片開發戰略和市紀委幫扶的良好機遇,嚴格落實擇貧而扶、扶貧到富原則,讓貧困群眾切實享受到國家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提升貧困群眾和農民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貸扶貧政策,全面推行小額貼息貸款。不斷完善部門包村、干部包戶精準扶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辦法,確保扶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三)創新模式,強化考核,切實做到精準扶貧“扶真貧”。
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模式,按照抓點示范,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和一個示范點一個發展模式的總體要求,著力突出政策扶貧,產業扶貧,技能扶貧,信心扶貧,增強幫扶實效性。增強考核制度,強化督促考評,增強工作能力,推動精準扶貧深入發展,確保按制度完成各項幫扶目標任務。
一、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
(一)通過分片包戶的方式,掌握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堅持普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深入樓門院和居民家中,全面掌握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在生活、就醫、就學、住房、就業、心理等方面的困難和由于突發災害造成的臨時困難,準確掌握困難群眾的困難程度和需求類別。
(二)通過社區居民事務辦理站接待來訪的困難群眾,了解其困難和需求。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民事務辦理站及時匯總,進行核實并登記在案。
二、多種渠道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
社區居委會分析困難群眾的實際情況,通過以下渠道給予救助:
(一)對符合政策規定條件,在生活、就醫、子女就學方面有困難的群眾,幫助其辦理低保及醫療救助、學費減免;對有住房困難的群眾,幫助其辦理廉租房待遇。
(二)組織困難群眾自救和鄰里互助。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向的困難群眾提供就業服務,幫助其通過勞動就業脫貧。宣傳、教育、組織社區居民對困難群眾提供互助互濟式的幫助。
(三)協調社區單位幫扶困難群眾。調動社區單位共駐共建的積極性,開放單位內部資源,為困難群眾提供物質幫助、就業崗位等服務。
(四)提請街道和區職能部門進行救助。對困難程度較重或者本社區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困難群眾,社區居委會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和區職能部門反映,以臨時救助、扶貧捐款專項資金及其他社會捐贈的資源予以救助。
(五)遇到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危機事件,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開展應急救災工作。
三、建立回訪制度,確保困難群眾的問題得到解決
進行救助之后,社區居委會要繼續做好日常工作,定期走訪困難群眾,建立回訪制度,及時了解救助措施落實情況及群眾的反應,確保困難群眾的問題得到解決,做到社區內人人得溫飽、有難得支援。
四、區、街建立保障機制
一、開展專項治理的目的意義
管好用好扶貧資金,使其真正發揮效益,直接關系到貧困地區的發展和扶貧成效,關系到社會穩定,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通過對扶貧資金管理使用開展專項治理,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及時足額到位,防止和嚴查貪污、挪用、截留、克扣扶貧資金行為,促進扶貧資金管理使用規章更加完善、管理使用程序更加規范、管理使用機制更加健全,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二、開展專項治理的范圍和方式
范圍。根據省扶貧專項資金監管工作協調小組的工作計劃,今年開展對20xx年、20xx年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的專項檢查,突出抓好“造福工程”,以工代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扶持殘疾人資金等重點資金、重點項目、重要環節的檢查監督。
方式。以縣為單位,采取“四個結合”開展專項治理。一是自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二是項目檢查與資金檢查相結合;三是監督檢查與加強整改相結合;四是總結經驗教訓與完善管理相結合。
三、開展專項治理的時間安排
扶貧資金監管專項治理工作,從20xx年7月開始,到12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
組織動員階段。時間為7月。認真組織學習省、市糾風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市扶貧資金監管專項治理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本縣及部門的專項治理方案,做好組織動員和宣傳工作,明確專項治理任務和要求,認真抓好自查自糾工作,切實把扶貧資金專項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總結,10月下旬將
總結材料報市老區與扶貧辦,市老區與扶貧辦將專項治理情況進行匯總,形成匯報材料,并牽頭做好迎接檢查的各項準備工作。
總結總結,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責成有關單位立即整改,同時提出加強和完善扶貧資金監管的措施辦法,進一步鞏固專項治理成果。
四、開展專項治理的工作要求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市、縣相關部門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和全市糾風工作會議精神,高度重視扶貧資金監管專項治理工作,切實加強領導。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研究和部署,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專項治理工作班子。具體檢查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門自身監督檢查力量,更要發揮審計部門的作用。
精心組織,明確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相互配合,落實責任,共同做好專項治理工作。
老區與扶貧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本次專項治理行動,協調其他部門統一行動,組織開展重點抽查。總結分析扶貧資金監管專項治理經驗,研究提出加強和完善監管措施的建議意見。
糾風部門負責對各有關主管部門在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中的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查促糾,針對危害資金安全的突出問題,查處貪污、挪用、截留、克扣扶貧資金的行為。財政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重點檢查扶貧資金是否符合投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針對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制度。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以工代賑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專項治理,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民族工作部門
負責對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治理,查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今天, 縣人民政府召開全縣*年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動員會暨業務培訓會議,主要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縣*年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待會,縣扶貧辦還要對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專門培訓,請大家一并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開發式扶貧,大力實施整村、整鄉推進等綜合扶貧開發,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十二五”以來,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9.86億元,組織實施了36個村委會的“866”工程、1個整鄉推進“8666”工程、1個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綜合扶貧開發示范項目、395個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7個村委會32個村小組的產業扶貧項目、7個村小組的易地轉移安置、5個村小組的革命老區開發項目等項目建設。總體來看,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投入力度大,扶貧模式新,成功探索了“資源大整合、社會大參與、群眾大發動、連片大開發”的連片扶貧開發模式,初步構建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但長期以來,由于扶貧認定評價體系不夠科學,扶貧對象識別不夠精準,導致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扶貧到戶“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扶貧的具體措施和相應的監督機制難以保證扶貧資源精準地用到貧困人口身上,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大水漫灌”和“撒胡椒面”的現象,離群眾“扶真貧”、“真扶貧”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直接指向并立足貧困人口脫貧解困,管當前、利長遠,做好這項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各鄉(鎮、街道)必須按照省、市、縣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周密安排,有序推進。
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矛盾集中的系統工程。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各個環節的工作有序推進。
(一)強化組織,加強領導。此次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力以赴、整合資源,將全縣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各鄉(鎮、街道)要將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工作職責,及時組織開展工作,按照《云南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中的識別標準、工作方法和步驟安排抓好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按時完成任務。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一是要充分利用召開群眾會議、標語、專欄、宣傳手冊和報刊、廣播等進行宣傳發動,把建檔立卡工作的相關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到每個農戶和每個村,做到家喻戶曉,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充分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二是要加強對基層工作力量的宣傳發動。這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僅靠鄉(鎮、街道)的工作人員是難以完成的。要依靠基層組織,廣泛動員大學生村官、扶貧駐村干部等工作力量積極參與,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三)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各級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扶貧部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要具體負責做好組織協調和檢查指導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按照確定的扶貧標準和扶貧范圍及時足額安排和撥付資金;統計部門要及時提供翔實、準確的數據,對扶貧標準進行測算、修訂和完善;民政和殘聯要積極配合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各鄉(鎮、街道)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按要求做好本鄉(鎮、街道)扶貧對象家庭收入的審查、相關材料的審核、匯總上報、信息錄入和檔案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