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安全論文

      護理安全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安全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安全論文

      護理安全論文范文第1篇

      1.1護士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護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職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識教育,長期以來醫(yī)療傳統習慣使護士工作處于醫(y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護士只重視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在實際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證據意識,忽視證據的收集和管理。

      1.2護士的綜合知識水平偏低在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大多是年資低、學歷低,導致技術操作熟練度低,經驗不足,都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大量引進與發(fā)展,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服務內容越來越多,不僅對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而且可能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方面的風險加大,從而影響護理安全知識不斷的更新。

      1.3護理職業(yè)的特殊性護士在很多時候是一人值班,許多護理行為只有護士和病人參與,所有的談話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簽字或知情,護理操作有許多環(huán)節(jié)是在治療室內進行,病人和家屬對期間的操作可以質疑,護士夜間巡視病房雖有記錄,但沒有旁證。

      1.4護理人員的配置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護理人力資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護理需求增多,使護士超負荷從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環(huán)節(jié)質量無法控制,服務不到位,給病人帶來不安全感。

      1.5患者行為因素護理工作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活動,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有賴于患者的親密配合與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現象,從而不信任醫(yī)生、懷疑醫(yī)生診斷有誤等,產生護理隱患。

      1.6設備設施因素設備、設施使用不當或現存的設備設施不能滿足患者需要。基礎設施不完善病床無護欄、無搖床、輸液架升降失控,水管電線老化,插座不牢,衛(wèi)生間無掛鉤、地面潮濕,損壞的搖床、輪椅,沒有及時修理,也沒有醒目的標志。

      2加強安全管理的對策

      護理安全防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形成過程,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我們還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查找原因,主動幫助病人解決問題;耐心聽取病人的主訴,滿足病人的合理需要,為病人創(chuàng)造安全的住院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體現現代護理特色。

      2.1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護理質量檢查與考核制度,針對醫(yī)院護理安全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規(guī)范護理工作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法律學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護理安全與法律法規(guī)有著密切的關系,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2.2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護理人員要正確認識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僅要加強專業(yè)理論的繼續(xù)學習,還要培養(yǎng)自己的操作技能,還要有側重地學習心理、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提高與病人的溝通能力。對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加強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訓,加強青年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和繼續(xù)教育。

      2.3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改善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護理管理者要根據每個科室的具體情況,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根據不同時間段護理工作量的變化,動態(tài)安排人力資源,多種方法解決護士的超負荷工作,維護護士心理健康。2.4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定期開展護理安全教育,對容易發(fā)生護理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溫各項護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強責任心,做到警鐘長鳴。

      護理安全論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資料:將2012年6月~2013年6月實施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3年6月~2014年6月實施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后在我院治療的5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對比實施前后的護理效果。兩組患者人數、性別、病情、護理人員配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施方法:①選派護理人員到上級醫(yī)院進修學習,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使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能較為準確地識別風險因素,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避免風險事件的發(fā)生;②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并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護理風險意識教育等;③定期召開會議進行護理質量反饋及護理風險意識教育,舉辦專題講座,舉辦繼續(xù)教育學習班供護理人員學習,組織院內培訓等方式,使護理人員接受風險管理知識的系統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樹立護理風險意識,提高護理風險處理水平;④將護理風險教育的經驗和體會制作成內部教材并且分發(fā)給醫(yī)院護理人員。通過以上各種措施來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1.3評價指標:記錄實施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前后患者投訴率、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以評價效果。

      1.4統計學方法:統計學軟件版本選擇SPSS15.0,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實施前后相關指標比較:實施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后,患者投訴率、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均明顯降低,患者滿意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安全論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資料

      本院是1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設有1個總院、7個分院(兒童、精神、傳染、康復、口腔、腫瘤、急救7個專科醫(yī)院)、71個護理單元,開放床位3000張;護士總數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齡19~59歲,平均(31.78±9.67)歲;中專140人,大專958人,本科557人;護士829人,護師465人,主管護師280人,副主任護師77人,主任護師4人;身體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護理安全管理組織機構

      按照新三級甲等標準,建立由院長、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各職能科室正主任組成的護理質量安全管理委員會,各臨床科室設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于護理部,配備3名專職人員(副主任1名)負責全院護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整改、督查與追蹤工作。實施護理部-總(科)護士長-病區(qū)護士長三級質量控制和護士自我控制的護理安全管理體系,遵循PD-CA循環(huán)程序開展集團醫(yī)院的護理質量控制,促進質量持續(xù)改進。

      1.2.2完善護理質量標準及工作流程

      護理工作流程應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范圍、最有效的措施,減少護理安全隱患對醫(yī)院、患者及護士造成的傷害。集團護理部對全院護理缺陷進行原因分析,將差錯原因看作質量持續(xù)改進要點及護理風險預警項目。護理部針對因護理質量標準及護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護理差錯事故,按照新三級甲等標準及重慶市規(guī)范,結合本院實際修訂的集團醫(yī)院統一的護理質量標準,進一步完善了重點環(huán)節(jié)標準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隱患,制訂預警控制方案

      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每月定期進行護理安全評估,按科室、崗位仔細評估護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隱患,對評估發(fā)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反饋給臨床科室落實整改,將實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確定為對護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義的預警信號,并針對每一個預警信號制訂出預警控制方案下發(fā)相關科室。

      1.2.4分級實施護理安全巡查與安全信息網絡直報及反饋機制

      由護理部制訂電子版的護理安全信息周報表,該表包括護理核心制度的執(zhí)行、技術操作規(guī)范、設施與設備管理、藥品管理、病區(qū)環(huán)境、投訴與糾紛、醫(yī)療費用等項目。按照周報表項目分級實施護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網絡直報及反饋機制。(1)臨床一線護士:每班進行崗位隱患巡查,發(fā)現隱患立即列出相關護理安全預警內容,及時落實整改,并以書面形式交班,對各班護士進行預警;(2)臨床護士長:每天對本科室進行安全巡查,及時處理安全隱患,將巡查結果每周上報護理部,對本科室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列出預警內容以書面形式上報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解決;(3)總(科)護士長:每周對分管區(qū)域進行安全巡查1次,指導并協助臨床科室解除安全隱患,并追蹤整改效果,每月將本片區(qū)巡查結果上報護理部;(4)護理部:每月對全院護理單元進行護理安全巡查1次,并將本月全院上報的安全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按安全隱患的性質、級別啟動安全預警機制,進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實施患者風險預警評估,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按新三級甲等標準對患者實施風險預警評估,患者入院時立即給予入院評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評估、跌倒/墜床及壓瘡、管道滑脫危險因子評估等。患者住院期間護士會根據其用藥及病情變化對上述危險因子實施動態(tài)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制訂并實施風險預警方案,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1.2.6完善設施設備,打造安全環(huán)境

      在醫(yī)院建筑設計中全方位體現安全理念,病區(qū)地面全部安裝防滑地板,墻面安裝有扶手,配備有多功能雙側床欄的病床,病區(qū)廁所、盥洗間鋪設防滑墊并安裝防護窗,電梯及樓道安排保安人員保護患者行走的安全,醫(yī)院的各種服務設施均貼有醒目的標識及使用說明,為行動不便的患者配備了手推車、輪椅、徒手電梯等。醫(yī)院在硬件配備上處處體現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務理念,力圖營造以患者為中心的安全療養(yǎng)環(huán)境。

      1.2.7實施護理人力資源的彈性調配

      人力資源管理缺陷也可構成護理安全隱患,屬于安全預警范疇。合理排班,實行彈性排班制、層級管理制、新老護士搭配制,以減輕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減少職業(yè)倦怠、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安全系數增加。護理部以新三級甲等標準為依據制訂了各病區(qū)護士配備原則和緊急狀態(tài)下護理人力資源調配預案,并根據各病區(qū)實際床位使用率、患者護理等級比例、工作量進行人力資源彈性調配,做到合理、靈活、高效,以達到人力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實安全警示教育,提升護士風險防范意識

      實施科室、片區(qū)及護理部三級護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護士長每周五組織召開安全教育會,對本周安全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預警內容,布置整改方案;總(科)護士長每月組織分院(片區(qū))安全警示教育會,對分院(片區(qū))存在的安全預警問題進行分析點評,提出管理對策,并部署安全預警控制方案;護理部每季度召開全院護理缺陷總結暨安全警示教育會議,對季度護理缺陷的性質、類別、發(fā)生率等進行系統講評,對護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進行原因分析,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預警方案,下發(fā)臨床科室落實整改。通過分級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體護理人員吸取教訓,做到警鐘長鳴,提升護理風險防范意識。

      1.2.9評價方法

      將2011年(實施前)與2012年(實施后)護理缺陷發(fā)生率及上報率、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護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隱患事件5項內容,每周上報統計1次;護理質量包括基礎護理、特級和一級護理、優(yōu)質護理、護理文書、病區(qū)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離7項內容,使用本院統一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每月檢查1次;患者滿意度包括對服務技能、服務禮儀、人文關懷、生活照護、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導的滿意度及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8項內容,使用本院統一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每季度調查1次。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以分值表示,護理缺陷發(fā)生率及上報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的數據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缺陷

      護理安全預警機制實施后較實施前護理缺陷發(fā)生率明顯下降,上報率顯著提升。

      2.2護理質量

      護理安全預警機制實施后較實施前護理質量評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滿意度

      護理安全預警機制實施后患者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護理安全預警機制實施前后者滿意度分別為(91.72±3.27)分、(97.64±2.36)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結論

      識別護理風險是確保護理安全的前提,護理風險始終存在于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環(huán)節(jié)中,作為管理者應不斷發(fā)現護理安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評估風險管理的重點,識別并確定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制訂護理風險管理計劃和護理風險防范等措施。現代護理安全管理強調實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動態(tài)管理,這對降低護理缺陷發(fā)生率、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具有重要意義,也體現了護理質量管理預防為主的原則。近年來,如何保證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各國的廣泛關注,美國醫(yī)療機構評鑒聯合會(JCAHO)在促進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體明確的做法。我國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已將護理安全管理列為獨立評審標準。如何在集團化醫(yī)院中同質化實施新三級甲等安全管理標準,最大程度地減輕損失,是醫(yī)院護理安全管理的最終目標。

      3.1健全的管理體制是保障集團化醫(yī)院護理安全的關鍵

      管理體制不健全、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監(jiān)督不得力等影響護理安全的組織管理因素,是對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脅。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xù)工作,需不斷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只有建立完善護理安全管理體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護理質量、患者和護理人員的服務滿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級甲等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護理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強化了各級安全管理職能,實現了分級護理安全預警的管理體系,切實發(fā)揮了個人護理風險預控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了規(guī)避風險的目的,與傳統方法比較,護理缺陷的發(fā)生率顯著下降(P<0.01)。

      3.2無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機制在集團化醫(yī)院標準化的實施,可提升護理安全的預警作用

      無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呈報機制的標準化實施,有利于消除護理人員抵觸情緒,體現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諧一致,增強了護理人員參與安全管理的責任心與主動性;使護理人員在缺陷發(fā)生時均能以積極、輕松的心態(tài)應對,自覺分析護理程序中發(fā)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對系統和流程提出改進意見,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能盡早發(fā)現隱患苗頭并及時報告與處理。與傳統方法比較,全院護理缺陷發(fā)生率顯著降低、上報率顯著上升(P<0.01),表明無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呈報機制的標準化實施,可實現集團化醫(yī)院護理安全管理質量的同質化提升,有效控制護理風險的發(fā)生,使安全關口前移,起到安全預警的作用。

      3.3護理安全信息網絡直報系統及反饋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可實現護理風險的前饋性控制

      集團化醫(yī)院護理安全信息網絡中心的建立使總院護理部及相關職能科室能及時收到全院各護理單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時間給予歸納、分析與處理,并迅速提出預警項目與控制方案反饋給相關科室實施。同時,對預警控制方案的實施進行追蹤評價,在風險可能發(fā)生前及時采取前瞻性預警干預,實現了護理風險的前饋性控制,與傳統書面護理不良事件報告方法比較,上報率顯著上升。

      3.4護理風險預警評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強護士風險意識,提升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護理安全論文范文第4篇

      1.1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診手術患者作為參考組,男52例,女28例,年齡5-62歲,平均年齡(35.66±5.27)歲,手術類型:骨科35例,普外科21例,產科11例,泌尿科13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80例急診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6-61歲,平均年齡(36.07±4.63)歲,手術類型:骨科33例,普外科24例,產科10例,泌尿科1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類型及床護比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參考組患者護理隱患發(fā)生情況進行分析,觀察其護理風險發(fā)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立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管理。比較觀察組與參考組患者急診手術中輸血、用藥錯誤、延誤診治、手術部位感染、輸液等發(fā)生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發(fā)生率為6.3%,參考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發(fā)生率為30%,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一:

      3.討論

      護理安全論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資料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y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yī)院,共有10個潔凈手術間,手術室是全層流潔凈手術室。年手術量5500左右,共有手術室護士28名,全部為女性,年齡19~52歲,工作年限1~30年,學歷:中專6名,大專13名,本科9名。職稱:護士10名,護師6名,主管護師10名,副主任護師2名。筆者選取2012年每季度30名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表(全年共120名手術醫(yī)生)及全年總手術量5250臺次中的手術室護理缺陷總數525次作為對照組;2013年在手術室進行積極提倡與實施安全文化,創(chuàng)建安全文化氛圍的安全與質量管理,同樣選取2013年的每季度30名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表(全年共120名手術醫(yī)生)和全年總手術量5600臺次中的手術室護理缺陷總數112次作為研究組進行研究比較。

      1.2安全文化實施方法

      1.2.1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教育,識別并制訂護理風險措施

      根據現代管理思想,安全管理不應是“救火式”的事后補救,而應該是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護士對法律法規(guī)掌握的程度和對安全護理的重要性認識及對常見手術室主要風險相關知識的掌握是將安全護理工作做好的前提,護士長要回顧以往的問題和教訓,并組織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認真對照《手術病人安全目標》《手術部(室)管理規(guī)范》《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查找安全隱患,確認并識別手術室存在的主要護理風險,制訂防范措施,分析常見原因。針對原因,例如:器械清潔滅菌措施的落實過程、手術患者的身份確認、手術部位的核查、手術標本的正確處理、手術的正確擺放等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制訂了手術室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

      1.2.2營造安全文化氛圍,重視安全教育

      安全目標和安全措施的實現,需要管理和技術,更需要每個人態(tài)度的轉變和安全意識。因此,定期的教育培訓非常重要。根據護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職稱和工作年限分階段、分層次制訂培訓計劃,并多樣的開展培訓方式。(1)著眼于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管理思路,著重于更新管理理念,對質量控制人員采用開放式教學;(2)高年資護士著重于有效的教育對策和敏銳的觀察力,主要采用個性化教學;(3)對低年資護士著重于安全知識的教育,安全技能和安全態(tài)度,主要采用傳授式教學。通過教育培訓,使各級護士都明確尊重人的健康和尊嚴、關注安全、珍視生命是護士的天職。在日常護理技術操作工作中,時刻牢記“安全第一”的理念,倡導愛心、細心、耐心、關心、責任心的工作態(tài)度,從我做起,從保障每一位手術病人的安全出發(fā),每一個操作入手,從每一臺手術配合,意識到事關手術患者的生命,自己的角色行為,從而在日常工作中營造一種積極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1.2.3建立非懲罰性的護理差錯報告制度

      危險在沒有差錯報告反饋系統下就會處于“失控狀態(tài)”,唯有建立一個從錯誤中學習,勤于發(fā)現錯誤的分享制度,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非懲罰性的護理差錯報告制度能提供一個將錯誤發(fā)現并且從錯誤中進行學習的機制,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fā)生的安全文化氛圍。不僅確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也可以讓全科護士都自覺地將安全護理的觀念樹立起來,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主動報告手術室不良事件制度的流程如下:(1)當事人在發(fā)生不良事件后及時報告護士長處理不良事件,將后果減少到最輕程度;(2)當事人事后及時記錄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地點、具體時間、采取的措施等內容。護士長定期深入分析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組織全科護士討論,制定改進措施及觸決方案;(3)保護不良事件責任人,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不是懲罰個人,而是著眼于改進系統,并引以為鑒,真正起到分享錯誤的作用。提高不良事件的上報率。

      1.2.4加強與各協作部門的交流及溝通

      手術過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常涉及病理科、血庫、器械科、后勤、消毒供應中心、外科等眾多人員、眾多科室的合作。因此,加強與各協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在提供更安全的患者照顧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身份的確認必須姓名與手腕帶的兩種方法核對;手術部位的確認還增加了由手術醫(yī)生、麻醉醫(yī)生、巡回護士三方共同核查外的手術開始前的Timout環(huán)節(jié),安全性明顯增強;程序化的標本處理管理制度,使標本丟失的安全隱患得以消除;為了保證器械的完整與到位,還不斷與消毒供應中心密切聯系,幫助我們加強安全防范。

      1.2.5應用前饋控制,達到護理安全管理目的,構建安全文化氛圍

      在管理工作之前對管理活動所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測并采取預防措施稱為前饋控制。護理安全管理是盡可能地在護士執(zhí)業(yè)過程中提高護理質量,有效地控制風險,控制、減少、消滅一切不安全因素,達到安全護理的目標。應用前饋控制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可以把各種不安全的因素消滅在本次護理過程中,控制在下一次護理過程之前,控制在實施護理措施之前,從而達到護理安全的目的。為有效實施前饋控制管理,科室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對工作中的不安全隱患做到糾正和及時發(fā)現,提出一些潛在的問題,每周進行安全質量大檢查,使全科護士了解科室安全質量狀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明白哪些方面已經存在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整改,哪些方面容易發(fā)生問題要加強預防,達到事前預防的目的,使安全防范更有針對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1.3觀察指標

      對比2組的外科醫(yī)生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手術室護理缺陷發(fā)生率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安全文化構建前后手術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

      安全文化構建后的研究組中有120位外科醫(yī)生參與滿意度調查,有114位醫(yī)生表示滿意,滿意度為95.00%,安全文化構建前的對照組中同樣有120位外科醫(yī)生參與滿意度調查,有106位醫(yī)生表示滿意,滿意度為88.33%,研究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6.72,P<0.05)。

      2.2安全文化構建前后護理缺陷發(fā)生率對比

      安全文化構建后的研究組共有5600臺次手術,共有112臺次發(fā)生護理缺陷,發(fā)生率為2.00%,安全文化構建前的對照組共有5250臺次手術,共有525臺次發(fā)生護理缺陷,發(fā)生率為10.00%,研究組的護理缺陷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25,P<0.05)。

      3討論

      3.1安全文化的構建,有助于提高手術醫(yī)生的滿意度營造,良好的手術氛圍

      協作科室間交流與合作參與手術的人數多且流動性大,良好的協作能直接影響醫(yī)護人員的團隊士氣和情緒,能保障手術工作的順利進行,最終影響手術患者。安全文化的構建避免工作出現偏差或漏洞,特別是不同科室出現工作交叉時應遵守的規(guī)程,明確各個人員的工作職責,保證了手術室工作的良性運轉,共同為手術患者營造一個安全的手術氛圍,因而提高了手術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安全文化構建有助于降低護理缺陷發(fā)生率,提高護理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级黄色好看的国产| 国产日产精品系列|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最新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地址|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av| 久热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综合色一色综合久久网| 性人久久久久| 2020精品自拍视频曝光|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中文字幕|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福利国产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一码二码三码| 国产av一区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会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网站 | 日本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区一二三四久久| 中文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 欧洲熟妇熟女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蜜臀午夜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一道本AV免费不卡播放| 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国产系列丝袜熟女精品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11p| 久久人妻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