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歷史教案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2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目標:
二戰的美軍事、經濟實力的加強和霸主地位的確立、“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及其影響、北約的成立、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及其失敗、美侵略越南戰爭及其失敗、美蘇爭霸、古巴導彈危機、蘇占領阿富汗、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對外政策的調整。
二、思想認識目標
1、“二戰”后,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了遏制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美在歐洲實行“冷戰”政策,在亞洲則公然對朝、越進行侵略戰爭。
2、侵越戰爭的失敗,美霸權地位削弱。
3、美蘇幾十年的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列舉美“冷戰”政策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考察歷史事物的能力。
2、認識侵朝和侵越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后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重點: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
難點:美“冷戰”政策的性質
教具:《世界地圖》和《北約和華約對峙圖》、《亞洲政區圖》(自制)
(二)教學過程
1、導入:出示世界地圖,學生結合當今時事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事、朝核問題、西班牙爆炸案等,與美霸權政策密切相關。
2、講授新課:
出示思考題:美為什么能霸權?表現在哪里?
指導學生看《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圖示表》,學生得出結論:①美經濟實力的強大,軍事實力增強,霸權地位確立,這是它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基礎。
②主要表現在“冷戰”和“熱戰”兩個方面。
提問:“冷戰”的定義和“冷戰”的表現是什么?
冷戰
一、美國的霸權政策(板書)
熱戰
在學生大致了解之后,我與學生逐條分析杜魯門主義和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的實質(結合歐洲地圖),點出冷戰的定義:二戰后,美國針對蘇聯“采取了除直接武裝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
1、杜魯門主義(1947年)——冷戰開始
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49)——完成對抗布署(讓學生指《北約和化約對峙圖》,了解雙方界限)
討論:“冷戰”的性質?
指導學生分析得出:既有美蘇兩種社會制度尖銳對立的因素,也有國家利益矛盾的因素,戰后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抗,隨蘇聯經濟、軍事力量的增強,美蘇爭霸的斗爭占突出地位。
提問:美在歐洲以“冷戰”體現,在歐洲以“熱戰”體現,“熱戰”表現在哪里?
侵朝戰爭(1950—1953年)——第一次失敗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