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保定市居民參與養老保險的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截止到“十一五”末,河北省人口總數為7194萬人,農民工總數達1410萬人,其中就地就近轉移就業647萬人,外出務工763萬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團結和穩定。建立并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保證農民工養老權利的實現,將最大程度上為農民工解除養老的后顧之憂,增強農民工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更好發揮他們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
鑒于保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勞動力,解決保定市農民工的養老問題至關重要。為了更加真實、直接的了解保定市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現狀和問題,對保定市各地區農民工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共收回調查問卷4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36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0%。對問卷調查進行整理分析,保定市農民工從性別的角度來說,以男性為主,所占比例約為女性的2倍;從年齡來看,保定市農民工中19歲到29歲比例為47%,30歲到59歲比例為29%,農民工逐漸出現了“農二代”問題,由于大部分為中青年,認為老年離自己較遠,以后得事情難以預測,對養老保險缺乏重視;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占52%,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從收入水平來看,月平均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占32%,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逐漸提高;從流動性來看,農民工每年工作地點更換2次以上的比例約為45%;保定市農民工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僅占29%,大部分農民工工作基本沒有保障,只有10%的農民工所在公司為農民工辦理了養老保險;保定市農民工在選擇養老保險方式上,62%的農民工認同養兒防老的思想,選擇養老保險的僅占一小部分;在是否愿意參加養老保險的選擇中,72%的農民工愿意參與養老保險。根據方差分析來研究影響保定市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的意愿,發現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的意愿與不同收入水平、對國家政策的是否了解及不同從業狀況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對國家政策的不了解、收入水平較低、流動性強等成為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的最大障礙。
解決保定市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對策建議
提高保定市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水平保定市農民工工資水平偏低成為保定市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的主要制約因素,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的意愿逐漸加強,因此保定市相關部門需要妥善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的問題。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的問題,首先,確保農民工能夠順利拿到工資,對克扣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嚴懲不貸。勞動保障部門要密切關注農民工工資的發放問題,針對曾經克扣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強制其在指定賬戶存入工資保障金。其次,完善保定市農民工工資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保定市農民工的工資水平。企業不得拒絕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應參照保定市勞動力市場工資合理確定農民工的工資水平,不得使用其他方法變相降低農民工的工資水平。
企業內部可以建立相應的維權組織,農民工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從法律的角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主動性的途徑有很多,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和手機報等渠道向農民工宣傳養老保險的政策和知識,讓農民工熟悉養老保險的途徑、方式及養老金領取方法,提高農民工對養老保險的信賴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力量,鼓勵保定市的一些大學生加入宣傳隊伍,利用假期和周末的時間走進農民工,幫助農民工解答關于養老保險的疑惑。
用工單位應該讓本單位農民工養老保險實施情況透明化,定期在省政府規定的期刊上透明單位農民工養老保險實施狀況,保證社會公眾對其進行監督。單位內部監督是對用工單位農民工養老保險監督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監督,單位內部應該建立專門的機構或者人員對單位進行監督,為了公正起見,農民工派代表與監督人員共同監督,負責監督人員不應再單位擔任其他與農民工養老保險有關的職務。公司內部應該建立健全的單位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單位負責農民工養老保險的職員完全按照制度執行。并且將制度的實施情況納入各市縣政府的政績考核中去,更加直觀的對各市縣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情況進行監督。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保定市農民工參與養老保險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1201247)的最終研究成果。
作者:劉濛劉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