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從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來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歷史教學重要任務之一,同時自主學習也是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闡述了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義,并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措施建議,希望給相關研究人士提供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將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教學的重點。在這種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師就應該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要任務。但是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對學習歷史較為模糊,課堂上也提不起興趣。而興趣是學習之本,也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目的與意義
探究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全面了解培養自主學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探究培養措施才具有實用價值。(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事實上初中歷史包含的知識十分豐富,但是初中歷史的教學需要教師正確引導,教學所用方法也要多樣化,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但是從現狀來看培養自主能力的方法較為單一。由此可見,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有效提升了歷史教學課堂的效果,提高學習歷史興趣,讓學生合理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在思考基礎上培養判斷能力,不但能夠培養學生探索精神還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自主學習的意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自主能力,對學生學習而言具有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有效的落實了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發展,同時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將培養學生自主能力作為教學要求。所以為更好實現這個要求,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就將學生自主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其次學生具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還能夠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同時給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影響今后發展。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從前面的相關分析來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化教學的必然趨勢。我結合多年初中教學經驗總結,提出如下培養措施建議。
(一)營造師生互動的活動模式
從傳統教學過程來看,教師在整個課堂上既當導演又當演員,而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教師也不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而學生也不會主動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不僅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還無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主體地位,學生逐漸就會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讀書是一件苦差事。因此教師就要讓學生擺脫這種學習的局面,營造一個共同參與、師生互動的自主教學模式。比如講授《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可以這樣進行嘗試,依據課文內容設計出研究的課題:把班上全體同學設計成聯合考察團,這個考察團沿著西安出發順著絲綢之路尋訪考察。考察團也是由不同身份的人員共同組成,主要包含了考古學家、旅游觀光者、文化使者以及古代商人,教師帶著大家一路行走,一路共同討論沿途的景色、傳播文化、販運物品等。當然教師要提前一周活動預案,學生就能夠依據個人興趣與特長選擇扮演角色,從而組成幾個小組,互相交流、討論。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課外知識與合理、豐富的想象完成主題,準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通過互相交流、閱讀課本及網上查找等各種途徑,獲取相關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鼓勵及指導,引導所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通過自身體驗,縮短了學生和歷史的距離,理解歷史知識,必定就喜歡上歷史學習,也就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構建科學的教學方法
事實上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僅在于教學環境,還必須要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校方構建自主學習體制;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要學校出面牽頭組建歷史教研室,并成立自主學習研討組,研討組負責討論與制定歷史的自主學習體系與方法。主要包含定期培訓歷史教師,聘請一些專業歷史教師開展培訓講座,提升教師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知道教師怎樣巧妙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校應該建立獎懲機制,實施效果較好的教師要給予相應獎勵,學校還要從校方層面營造一個良好學習氣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圖片展示、文體活動及視頻播放等各種形式,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置身在歷史環境中,引導學生理解歷史、感受歷史,最終愛上歷史。2.教師要改進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教師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方法與教學思維;對于學生而言,歷史內容是枯燥無味的,比較空洞,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采用多媒體工具,播放一些歷史內容增加學生的歷史知識,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析學習歷史的問題。教學上可以采用探究性合作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啟發性教學法等,當然具體選擇哪種教學法還要依據歷史內容及學校實況來定。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法,都要將歷史內容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連,引導學生喜歡歷史知識,自主探究歷史學習。3.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意識;事實上無論是學校高度重視還是教師不斷努力,但是最終都是態度決定行動,學生一旦意識到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就會自主學習,也就達到了培養的目標。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要給學生多講一些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讓自主學習的學生給其他同學談談學習的體會。而且歷史教學時,讓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同樣抽一些差的學生談體會,教師對二者結果進行評價,讓其他學生進行比較。一個良好的歷史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得優異成績的捷徑。但是從教學現狀來看,許多教師極少給學生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學生從缺乏學習能力到自主研究,都需要在方法與策略上系統指導與幫助。從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識記大量歷史史實,所以教學時教授學生進行知識編碼及記憶策略等各種方法非常重要。比如《南京條約》教學時,就要將識記內容作為重點,學習五個開放的口岸時,為便于學生記憶,教師上課時應該教授學生兩種識記方法,首先字頭記憶,可把五個開放的口岸記成:廣廈福寧上;其次諧音記憶,就是把五個開放口岸編成:寧上廣州、不下福州;這兩種方法都能夠輕松的實現識記目的。學生發現采用這些方法能夠減輕學習的負擔且有趣,逐漸就會模仿這種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具有極大的幫助。
(三)引導學生進行質疑
學生學習時進行質疑即為一種探究問題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否定意識,這也是自主學習的要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帶著歷史問題,在解決問題同時才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才能夠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夠提高學習歷史的自主能力,提高掌握歷史知識的程度。比如在學習《國共第一次合作》相關知識時,就要采取措施引導學生質疑,要自主探究究竟啥原因導致合作破裂呢,根源究竟在哪里?而這些原因對今后的革命道理起到一個什么警示。學生腦海中具有質疑就會尋根溯源,通過小組討論、查詢資料,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見解。通過這種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和探索,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改進評價標準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必須要改進傳統的評價標準。按照傳統評價方式,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因此就要將學生之間、教師以及學生本人三者評價合起來,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逐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但能夠體現出歷史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能夠主動去接受歷史知識,主動探索歷史知識,提高自學能力。
三結束語
歷史教師在教學時,就要依據學校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歷史基礎而采用相應策略。結合學生實況采取有效的培養措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但能夠提高歷史教學效率,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小弟.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1(18):23-23.
[2]宋龍斌.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1(7):10-10.
[3]陳素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初探[J].新課程,2010(9):123-124.
[4]孫麗艷.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學案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6.
[5]張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寧夏大學,2013,3.
[6]李海明.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0):113-113.
作者:張金明 單位:平遙縣洪善鎮第一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