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談循環經濟保障體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沈玲作者單位: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法律措施
1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政府責任
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規劃、政策,明確政府發展循環經濟的責任,對不符合循環經濟的行為加以規范和限制。對于政府在建立循環經濟的作用,應以義務性規范為主,而且這種義務主要應集中在“利益機制的建立”方面。
2明確實施循環經濟的企業責任
按照誰開發、生產、加工和經營的產品,誰承擔滿足循環經濟的產品責任為原則,制定“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使產品生產者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盡最大可能避免和控制廢物的產生,并確保產生的廢物得到處置。循環經濟政策法規體系中應明確:有關企業有責任在進行生產和銷售活動中,對可循環資源進行適當的循環利用;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抑制原材料變成廢物,有責任回收其產品的包裝廢物及報廢產品,進行循環處置和利用,并承擔相關費用。
3落實發展循環經濟的公眾責任
實施循環經濟不僅需要政府的倡導與企業的自律,更需要廣大公眾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公眾有責任抑制產品變成廢棄物,當產品成為可循環資源時,也有責任促進產品進行循環利用,協助政府或企業開展可循環資源的分類收集措施,配合國家和地方政府實施有關適當處置廢棄物的政策和法規,并有義務承擔相應的費用。
經濟措施
1基礎性經濟措施
建立綠色產權制度。重點就在于利用市場機制,明晰環境產權,使環境、資源和其他物品一樣走入市場,使其價格正確地反映它的全部社會成本。明確的產權、合理的價格會促進稀有資源的有效使用,確保“3R”原則的實施。實施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調整,以綠色GDP代替傳統的GDP,把產品生產、資源耗費的計量、管理與生態環境結合起來,真實反映可持續發展、社會福利、社會進步的國民經濟狀況[2]。
2激勵性經濟措施
建立改革財政補貼制度。從財政資金上保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環保投資力度。通過財政補貼、貼息的方式促進大型環保設備的生產,提高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綠色投資和生產的企業實行產品減免稅收,強化綠色產品競爭力;擴大稅收的優惠范圍,對企業利用清潔能源進行生產的項目以及對生產易回收利用或易處置降解的產品,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給予照顧。建立多元化市場化投入機制。積極鼓勵國外資本、社會民間資本投資環保基礎產業,把過去由財政支付基礎設施和運行費用,改由政府、企業及公眾共同分擔,形成“污染者付費,治理者得利”的良性運行機制。
3制約性經濟措施
實施限制性稅收政策。改革現行的稅費政策,利用經濟杠桿的手段,使按照循環經濟規則要求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能夠比依然按照傳統方式生產和經營的企業獲得更高的利益。對采用難以再生、難以降解的物質為原料進行生產的產品,可以提高資源稅的征收額度。開展押金抵押返還制度。對于一些易于回收利用、可直接重復使用的材料,還可采用押金制度,以經濟利益來驅動廢棄物的回收。
技術與產業措施
1支持發展循環經濟技術手段
制定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政策,積極開展綠色技術創新,特別要加強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努力促進環境無害化技術的發展,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重要技術保障。
2建立循環經濟的產業制度
就微觀層次而言,要按照清潔生產的理念來組織工農業生產,促進原料和能源的循環利用;就宏觀層次而言,要大力發展工業生態鏈和興建工業生態園,要大力發展生態型農業和環境型農業,在產業、地區范圍內實施資源和產品的循環,使微觀企業之間形成共生系統,盡量消除廢棄物的產生。
3完善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全面推行節水工程,加快實現污水資源化,逐步實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小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區域性中水回用。積極倡導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對廢紙、廢建材、廢金屬等可再生資源進行回收利用,促進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
保障措施
1大力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教育
在循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把加強對公眾環境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內容,要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宣傳,不斷強化公眾的生態意識、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使發展循環經濟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
2培育有利于循環經濟的消費方式
大力倡導無污染或者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的消費;在消費過程中要注重對廢棄物的處置,避免產生污染環境的行為;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改變公眾的不良消費方式。
3建立廢舊物資回收體系
建立規范的廢舊家電、廢舊車輛等產品的回收利用體系,形成區域性廢舊產品回收利用市場和渠道,構建規模化的配套產業,集中開展廢舊產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