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垃圾資源化路徑芻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產業鏈的構建
建筑廢棄物循環系統如何實現循環經濟,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如何把建筑廢棄物轉化為建筑再生資源。建筑廢棄物循環系統是建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產業鏈的基礎,而非簡單的自然生物循環。由于大自然的分解—合成周期漫長,而人類對建筑資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們必須建一條類似于生態循環的物質循環產業鏈。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制度體系將建筑廢棄物直接轉化為建筑再生資源代替自然資源,再組合生產形成建筑產品,在轉化的過程中雖然需要新能量的供給,但所耗費的新能量是遠遠少于重新開發自然資源到形成建筑產品所耗費的能量,這是建筑廢棄物循環系統物質循環中能量留存的結果。據專家測算,按目前技術水平,每回收利用1噸廢鋼鐵,可煉出好鋼850千克,節省鐵礦石1.7噸,焦炭0.68噸或標準煤1噸,石灰石280千克,少采各種礦石20噸,減少運輸量30噸。同用原料煉鋼相比,對空氣污染減輕86%,有害浮塵減少16千克/噸,固體廢棄物減少12%,有害物處理量減少1/3,水污染減輕76%。節約了自然資源的消耗,也解決了建筑物廢棄物在生態系統中自然分解過程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占用土地等問題。筆者構建出一條循環產業鏈結構:建筑廢棄物的產生—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移動處理設備)—處理程序(建筑拆除—清理分類—初加工—深加工)—廢棄物資源化產品—構建銷售渠道(就地使用、市場銷售機構)—建筑材料消費—建筑廢棄物的產生。從而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產品—廢棄物”的循環模式。
分析產業鏈的合理性
產業鏈從建筑廢棄物產生開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接到建筑廢棄物處理項目,使用先進的移動式處理設備運抵該地對建筑廢棄物就地處理,此方法可以節約建筑廢棄物的運輸成本、裝卸成本,具有較強的處理靈活性。再對建筑廢棄物進行明確的清理分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廢棄物價值。再利用先進的處理設備對分類的廢棄資源進行初加工、深加工,形成達到質量標準的廢棄資源化產品。廢棄資源化產品大部分用于就地建設使用,也可以賣給市場銷售機構,以實現其價值。這樣的模式以較低成本實現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第一、增加了就業水平。第二、房地產商也非常愿意將廢棄建筑交由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處理,這樣可以減少拆卸費用、運輸費用、填埋費用。第三、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的銷售價值可以由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所得,刺激了公司的積極性。第四、建筑廢物合理處理避免了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所以該產業鏈的健康循環得到了政府、生產者、消費者、社會、自然共同認可,滿足了政府維持社會穩定、生產者追求利潤、消費者物質需求、自然資源保護。在循環經濟的環境協同理論中,這一產業鏈模式也很好地協同了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耗竭和環境保護的矛盾。
優化產業鏈的建議
升化環節
建筑廢棄物資源化主要由三個環節構成:獲得建筑廢棄物環節、加工處理環節、再生產品銷售環節。①獲得建筑廢棄物環節,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應該做好公司形象,充分展現公司實力,積極爭取建筑廢棄物處理項目。②在加工處理環節中,應該大力支持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科學技術研究,制造先進的廢棄物處理設備:a.保障廢棄物資源化產品質量,讓消費者用得放心。b.提高生產力效率,降低廢棄資源化產品成本。c.避免二次污染,避免在資源化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和不合理能源消耗以及所生產產品本身對環境的污染。③在銷售環節,應該合理的介紹該產品的性質為再生產品,同時給予質量的保證,對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向消費者一一介紹,讓消費者對建筑物再生產品有一個更新的認識。
強化鏈接
強化鏈接分為強化外部鏈接和內部鏈接。強化外部鏈接指政府對該產業鏈的各環節間鏈接的強化,強化建筑廢棄物的生產者、再生者和消費者的關系,達到廢棄物產生者積極配合、再生者積極處理、消費者愿意使用。政府應該建立合理的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質量指標體系和對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嚴格的監管制度,保證再生產品質量,避免再利用變成再污染,給社會帶來損失。內部強化鏈接是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內部應該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精簡的組織形式,保證產品低成本高質量生產,增強市場競爭力。
鼓足動力
①市場機制是推動產業鏈發展的內在動力,政府政策激勵是推動產業鏈發展的外在動力。在市場經濟的自由、公平、合理競爭中,市場可以發揮“無形的手”的力量,利用價格信號控制產業鏈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同時也可以促進企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獲得經濟效益,所以政府應該為該產業營造良好的競爭氣氛,保證市場公正、公開、公平。②只靠市場自發的力量是不夠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只關注企業個體成本,不會關注企業自身所造成的社會成本。產生的建筑廢棄物所造成的負外部性就是社會成本。在沒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建筑企業不會為社會成本付出代價。負外部性不能自發調節,市場機制就會失靈。政府必須出臺相應政策把環境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界定其產權,將企業產生的污染外部性內在化。所以政府可以施行管制,將建筑廢棄物不經資源化處理隨意填埋的行為進行處罰。也可以采取以市場為基礎的政策:矯正稅和可交易污染許可證。這些措施使得建筑商不得不將建筑廢棄物交由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公司處理,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行業起到開源的作用。③我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還在發展初期,還需要政府在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的扶持,增強該行業在市場的競爭力。④增加天然建筑原料的開發稅收。此舉增加了原生建材的生產成本,可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同時也增強了再生建材的競爭力,保護了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行業的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印鵬陳碩果李暢杜詩琦作者單位:西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