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現階段,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各種的問題和挑戰,對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要求我們高校一方面必須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迫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另一方面應有效地通過構建和完善創新網絡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協同創新機制
現階段,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社會環境、市場經濟的深入和發展,多元化的國際形勢發展和變化也給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峻的機遇和挑戰。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學生質量的差距,這些嚴峻的現狀都給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對這些現狀和問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構建和完善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及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
對于“怎樣培養人才”和“培養什么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重點提出,高等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和德育為先,但是在實踐工作中發現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存在著嚴重的偏差,由此帶來在工作中由于不夠重視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領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體系不健全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著不受重視,各教學部分和行政部門忙于日常的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因此在高校的教學和行政工作中,普遍缺乏統一的指導和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同樣也存在著課程設置的數量不足,課程的上課內容與社會時代聯系不足、思政教學的方法不夠靈活等現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行政缺乏相互滲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著與學生的專業教學聯系不緊密的分離現象,難以形成相互的影響和滲透的教學;在高校的行政教學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學和管理各部門分屬不同的領導主管,在實際工作中協調和溝通的機制不完善,造成了普遍存在的行政和教學工作相脫節,因此學生思想教育的考核往往只能體現在思政課堂中,形式較為單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投入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特點政治責任大,日常工作較為瑣碎,在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著一方面缺乏重視,工作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機制的不完善,缺乏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容易導致思政工作者的動力不足;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但往往成果不容易量化,成績和效果沒有顯著的指標來衡量,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投入。
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建設思路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礎,具有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性質,它的效果滲透到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的依靠領導和專職的政工人員的工作模式,在面對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作為思政的一線工作者應當在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中,要齊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的機制,增強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一)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關注,造成這個現狀的關鍵在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沒有理清高校德育和智育之間內在統一的辯證關系,一方面作為高校的德育應當不單僅僅指向政治教育,更應當包含更加豐富的教育理念和范疇;另一方面作為高校的智育工作不僅應傳授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還應當成為傳授德育的重要途徑,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學校的整體教育和教學活動中。
(二)改善領導體制,是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
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們要打破傳統格局中的條塊分割的現狀,形成統一的思想體系和標準,齊抓共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在高校的日常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充分調動各行政和教學部門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配合、各盡其責,保證學校各項管理和教學制度的有效貫徹執行。
(三)合力建構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
“協同創新”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體現在應著力建構和完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體系,強調整合并有效地運用高校內的各種行政和教學資源,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三、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研究
構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筆者認為應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主要工作,首先高校應建立教學和管理資源工作互動及內外有序的協同管理體系,從而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性的有序開展和分配落實;另一方面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內容、教學評價手段和方法、網絡遠程教育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完善立體式覆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一)構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
1.健全與完善領導體制
高校應構建和完善由黨委統一領導、黨委書記負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領導制度,按照黨委思想政治工作的統一部署和工作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體計劃及實施規劃,監督和考評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實際工作中,筆者認為高校可以成立兩大校級機構統一領導和協調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領導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德育格局。一是可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教務處、學生處、思政課部主任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二是成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委員會,由校領導擔任主任,高校職能部門領導與各院系書記擔任委員,從而健全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機制。
2.強化管理機制建設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現實基礎,筆者認為,一是要加強和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立評價考核標準時,不僅需要考慮到長期的效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標準,更重要的是應建立和完善督導體制和評估機制。二是構建相關的管理制度,通過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的教學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激勵機制等,給予思政工作提供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三是完善暢通高校全員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渠道和協調工作機制,構建整體的育人格局。高校在強化管理制度和機制的建設中,能夠進一步落實和明確學校中各級組織、部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責和分工,在橫向上可以取得各部門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縱向上有利于工作的貫徹和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調動了高校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有助于完善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和目標。
3.構建保障機制
第一,建立相關保障機制,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經費投入同時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高校應加大在思想政治教學研究、科研創新、管理服務、隊伍培訓和獎勵機制等方面確立科目,列入預算。第二,重視提升思政工作隊伍建設。筆者認為首先應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備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隊伍,在思政專職教師、黨政干部和輔導員、班主任等隊伍上配備相應的專職德育工作人員;其次重視思政工作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的提升,通過引進人才,教學名師、鼓勵在職人員的進修、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等;鼓勵教學和科研創新,全面提升專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立體網絡
高校構建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在組織建設和保障機制建設的基礎上,構建覆蓋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立體網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優化課程體系,發揮思政課堂主渠道作用
探索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改革,開創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課程體系上,將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心理健康咨詢等課程,通過選修課、講座、實踐活動等形式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體系,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與課外相脫節的現象,將思想政治課堂的主渠道與學生的日常教學、課外主題活動相結合。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行政工作的結合滲透
教師在專業教學中不僅應傳授專業知識,還應自覺將教書育人的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結合實際滲透專業當中的人文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專業與他人、專業與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積極促進思政專業教師與輔導員的優勢互補;高校應依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創新思政教師參與學生的日常管理,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增強思政課堂的針對性和說服力;同時加強輔導員的崗位的培養,提升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業務水平,通過相關的制度規范輔導員參與承擔部分思政教學工作,促進輔導員自身的提高和發展。
3.構建和完善實踐工作機制
構建和完善實踐工作體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工作的實效性的直接體現。首先高校在開展實踐活動中應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核心,完善實踐工作的原則和體系,防止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脫節,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滲透在我們的實踐活動中;其次建議將學校的學生管理、學生活動和思政課堂的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由思想政治課教師和相關部門共同指導實踐教學;此外完善行之有效的實踐考評機制,學校應根據校情,打造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平臺,并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
4.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成績的考評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要突破思政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瓶頸,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構建思想政治課教學考核的創新模式和方法,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考核的考評機制。我們應該轉變傳統的僅僅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成績,探索創新考核方式,將考核體系分為課堂、課外、社會實踐三個環節,為了提高同學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嚴格采取百分制的閉卷形式,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課外應重點考察學生的“三觀”思想認識和是非辨識能力,在實踐中應多關注教育的實效,重視考察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心得體會。
5.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建設
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堅守校園網絡這一德育教育陣地,通過校園網絡平臺開展網絡思想教育,傳播正能量,創造良好的輿論導向。建議應結合學生的網絡動態與學生開展網絡對話,結合國家的重大活動和重大事件等主題內容開展網絡教育,鼓勵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在思想政治網絡平臺建設的同時,應完善校內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網上資源相對接,整體優化校園網的信息和內容,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9.
[2]馬博.試論高校德育與智育的辯證關系[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5(2).
[3]蔣強軍,王華兵.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協同創新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5).
[4]馮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楊澤宇,李維昌.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模式及其改革問題解析——兼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評價辦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2).
作者:邱燕 單位: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