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教育下的小學閱讀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學習人物精神,培養愛國熱情
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運用網絡、視頻、相關史實等材料進行輔助教學,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對明末的中外關系、臺灣歷史和鄭成功的抗擊外敵、建設臺灣等事跡進行系統的、全方位的了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學習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還能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臺灣的高山族等群眾為了祖國統一曾經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愛國斗爭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他們對祖國統一的認識。又如教學《詹天佑》一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詹天佑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要達到這一目的,在閱讀中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地質、技術、氣候、工人等各方面因素分析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讓學生了解修建京張鐵路的難度,切身體會詹天佑領導工人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培養他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開拓精神。
二、內化情感體驗,培養優良品質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傾注了作者的深厚情感,滲透了作者的優良品質和精神。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動辭發,如何在欣賞文章時由文入情,在入情的同時入心,是教師需要注意引導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作背景,縮短學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將作者情感內化為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學習文本中所蘊含的美德和作者本人的優良品質。欣賞文章時,通過對字、詞、句的扎實閱讀,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產生情感上的親近感和認同感,這樣學生易于接受作者所講的道理,并認同文章的主題思想。《梅花魂》一文,通過表述外祖父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中國人對祖國的愛和中國人的氣節就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除此之外,還指中國的偉人們與梅花一樣,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更寄托了外祖父對作者的期望,希望他像梅花一樣具有高尚的氣節。在引導閱讀時,教師應通過一些視頻或者圖片給學生展示梅花的與眾不同之處,讓他們認識到梅花在寒冷中綻放的秀氣和精神,學習它的品格、氣魄和骨氣,并與我國歷史上有氣節的人物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如播放一段梅花的視頻,在音樂聲中,讓學生反復誦讀外祖父寫給外孫女的話,“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很自然地加深了對梅花的認識和感情。其次,要對作者陳慧瑛進行一個全面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她與外祖父的感情。在讀課文時也可以播放一些例如《我的中國心》這樣的錄音,讓學生進入愛國激蕩的感情氛圍,自然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
三、結語
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偏重知識教育,片面追求高分,注重一絲不茍地按照課本進行說教,對道德教育比較輕視。而現在社會復雜,各種價值觀充斥在網絡和社會的每個角落,加強小學生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根本問題。語文教材具有內容豐富,思想和情感豐富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在德育教育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語文教師應在德育教育中擔當起極其重要的角色。針對小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等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文本教材,廣泛應用各種輔助材料,讓優秀道德思想在學生頭腦中占據主要位置,使他們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者:王蕾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