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嘗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多數學生特別是九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較低,句子結構的感知能力較弱,缺乏對語篇的領悟能力.不少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因此,本人嘗試用以下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樹立學生閱讀的信心,點撥學生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以達學生能夠自學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自學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中考試題改革和學生的終身發展都要求教師們必須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激發興趣
學習一門外語,動力是第一推動力(Berman,1998,117)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科具有內在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創造一個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們學得更有效更開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本人認為采取下列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
(1)引趣,教師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的自學興趣。如教學Goforit九年級Unit4Whatwouldyoudo…?和Unit6Ionlyeatfoodthattastesgood,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所寫的場景,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接合,讓學生從具體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由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
(2)激趣,在閱讀教學中,要學會“設疑”因為“疑”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例如在學習Goforit九年級Unit9的閱讀文章時,學生對Whenwasbasketballinvented?Whoinventedbasketball?感興趣,并且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且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會“遇疑”,這時讓他們帶著疑問繼續讀下去,并且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有時他們可以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再查字典解決———“釋疑”,通過這種方式,不少學生對某些單詞、句子的印象會更加深刻,甚至終生不忘,并從中嘗到甜頭,由此激發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
(3)生趣,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對文章中新學的以及精美的句子更要加以大聲的朗讀,甚至背誦下來?!耙宰x激情、以音傳情、以情悟文”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既有效的培養了他們的語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樹立信心
學生雖然有了學習的興趣,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難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魏玉燕2002)因為情感與本人們作為感性動物的存在有密切的關系,研究者還發現:積極情感會使學習具有更長的維持力(梁承鋒張丹2004)。因此有必要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通過上下文,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問題,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籍,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要讓他們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在反復閱讀課文來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課上可以不講,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自行解決,雖然學生有時會提出一些幼稚的問題,或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但是要有耐心,要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特別的是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會感到成功,并及時的對學生加以肯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轉化到學習的動力上去,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樹立牢固的自學信心。
3點撥方法
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例如: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不少學生一遇到不懂的單詞、句子,就馬上去看課文的詞匯表、或者讀完文章后就馬上就會去看問題,不管看懂看不懂文章,就憑主觀判斷,或者根據掌握的原材料的一方面或文章的表面性來回答問題,這時教師應因勢利導,通過設計多種練習,教他們要善于通過上下文捕捉突出中心的關鍵字眼、理解重點段落來理解不懂的詞匯、句子以及文章內容。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又通過改寫、縮寫的方式加強對已學過的文章的理解,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本人們初中英語教師往往重視對語言、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與講解,忽視了對閱讀技巧與興趣的培養。結果是雖然學生接受了大量的語言材料的強化訓練,但是閱讀能力的提高相對緩慢,基于問題的思考和分析,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培養句式識別能力:
句式識別就是學生對句子的構成形式進行辨認。它有兩層含義:對句子句法結構的識別和對該結構所包含的相關意義的識別,句法結構是為句子傳遞服務的,離開可傳遞信息的作用,結構的存在便沒有意義。對句子結構的識別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一個環節,而且是語言潛能中的一種特質,影響著其對智能水平的制定。因此老師應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潛能,經過訓練克服并強化對句子結構的熟練程度,最后達到閱讀時對句式識別的自動化。
3.2培養課堂閱讀能力:
新目標的閱讀量大,特別是九年級,話題廣泛,課文的信息量和涉及的語言知識較多,因此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應把內容理解放在首位。我主要按以下程序進行:(1)預測:就是根據文章的題目,或者是第一句、最后一句來猜測。(2)限時粗讀A.明確文章結構;B.抓關鍵詞和主題句;C.檢測結果.(3)限時細讀
3.3培養課外閱讀能力: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要想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必要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訓練,以鞏固課內的學習成果。
4付諸實踐,培養習慣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要切切實實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使用英語的實踐能力,具備終身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任何習慣的養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本人認為教師必須在課上放手讓學生進行閱讀。閱讀材料的選擇是多樣的,但本人認為使青少年喜歡的文學作品,可以更好的進行閱讀,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文化意識,使學生把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與作品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而且在課堂上的閱讀訓練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其病因,糾正其錯誤,這樣學生就會在正確與錯誤的比較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不準確的問題加以逐步解決。學生自學的能力就會不斷的提高起來。當然練習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本人認為目前最好的選擇是結合各省市的中考試題做一些練習,更有助于學生中考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將會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2]梁承鋒,張丹2004《初中新課程教學法》,北京:北京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魏玉燕.2002促進學習者自主性,外語教學新觀念,《外語界》第三期.
作者:姜煥平 單位:昌黎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