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教學園林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設計與藝術
設計之初是為人類生存的需要去優化環境的一種創造方式,是為人類生活而服務的一項有價值的創造性勞動,并通過設計活動達到人、自然、社會三者間的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目的。設計為人類創造豐富而多樣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的進步,同時具有鮮明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特征。可以說,人類所有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都是經由人類的預先設想和計劃得以實現。藝術則是人類用來理解、表達、記錄、認識事物的方式,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逐漸成為藝術家運用形象思維模式來表現世界、表達情感,它帶有更多創作者自身的主觀認識。縱觀藝術與設計的發展史,兩者雖相對獨立,但對彼此的作用卻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隨著文化、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精神層次、審美、自我風格、地域特色等內容的需要使得當下的設計與藝術的關系更加密切。一方面,當代藝術在表達了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同時,也關注著社會矛盾和人的精神問題,從而使得藝術更具時代的特征,而不再是個人私密情緒的宣泄;另一方面通過設計實現價值是當代藝術的另一個特征,從而使得藝術變得越來越接近大眾,接近生活。設計借助當代藝術的無限幻想突破理性的束縛,把藝術的激情與設計的理念相結合,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而創造新的物質形象,同時純粹的設計也是藝術的另一種表達。當下的藝術需要設計因素,有了設計就會有新的表達可能;當下的設計更需要藝術,藝術會使設計不再枯燥和循規蹈矩,變得更靈活和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而造型藝術是視覺藝術系統的核心,設計過程是藝術概念的加工程序到制成品的過程,并且設計創造的這些“新型”的組合和構成形態總是來源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視覺元素符號,遵循著對形體、尺度、空間、色彩、質地、均衡、韻律、變化、銜接和再現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則,給我們的創作和設計帶來了永無止境的幻想。同理,藝術家和風景園林設計師從根本上說都是對已知的基本元素提煉、加工、利用、改造或創新的行為,是把自然的已知元素變成新的視覺元素。而這些規律性的內容就是我們造型基礎課學習的基本內容。設計的合理性和實用性都是相對的,每個時代對設計的定義和分析都具有局限性,而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需要藝術素養、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3項基本條件。現階段我們應該意識到,風景園林專業中藝術造型課程作為基礎課的重要性,在大力加強的同時不斷改進其教學弊端,要從藝術和設計關系的角度出發,改良教學方法和創建新課程結構,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在21世紀的今天,設計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當代藝術與當代設計在多元文化并存中相互滲透,慰藉人類情感的需要成為它們共同的屬性。
2思維能力的培養
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在《美國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聲明:“強化并貫穿于所有各種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即基礎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培養思維能力。”同樣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說明我們的教育也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因為知識是很有可能會過時,而好的思維方式卻是讓人受用終身,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科學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藝術基礎課程中,主要對事物的觀察、認知以及對事物的創造、表達這兩個方面對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實踐中,強調的是“體驗”“、感受”和藝術觀察事物的方法。在創意思維的練習中,重視的是“造型”而不是“工藝與技巧”。在面對當下愈來愈復雜的綜合性設計問題時,我們需要的是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具有藝術家的審美素養,掌握一定的工藝技術和文化藝術修養的人才。而各類設計之間能夠貫穿其中的就是創造性思維和基礎造型手段。要養成藝術設計思維方式,必須具備足夠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與眾不同且的設計概念、獨特的視覺呈現角度、發現美的能力才是當代設計的靈魂,結合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研究,創造出既有形式又有內容,既有歷史又有時代感的,不僅滿足當下人的需求,還要創造出具有前瞻性的設計。
3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的風景園林設計基礎教學需要圍繞著藝術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途經,加強造型課程的課時量,把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和提高造型能力作為風景園林基礎教學的目標,而不是去訓練淺層設計原理的實踐。除了對傳統客觀再現的技能訓練,教學更多地是把“感知”、“體驗”、“思考”作為教學重點。現代造型課和專業課之間的延續性是呈現整體風景園林專業教學體系的關鍵,在這個系統中,造型教學是藝術基礎課的重點部分,因為現代造型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激活學生“感性素質”,最終培養他們在風景園林設計上的創造能力。
作者:關宇單位:長安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