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析農業科技傳播效果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整個傳播過程看,傳播者對傳播效果起著決定作用,傳播者的素質、水平、能力及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傳播的技巧、方式都直接關系到傳播的效果。從農業科技傳播實際需要看,農業科技傳播者應該都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具備深厚的農業科技知識及專業知識,也要具備基本的傳播學理論知識和其他相關的人文知識。目前,從全國范圍看,我國專職從事農業科技知識傳播推廣的人員十分缺乏,武漢市全市不足2000人,根據在武漢新洲、黃陂和江夏區的調查,農業技術人員大專以上學歷占59.1%,業務精、素質高、能力強的復合型農技推廣人才更少,人才流失十分嚴重,人員數量與質量與現代農業的發展極不符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相關政府部門對農業科技傳播、推廣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夠,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待遇偏低由于該行業機構編制被嚴重壓縮,一些沒有編制的人員工資待遇更低,一些地方的決策者為甩掉財政包袱,逐年扣減事業經費,限期“斷奶”,甚至把所屬農技推廣機構當作自己的創收單位,不僅不給事業費,還規定上交任務,致使農技推廣機構業務轉向、技術骨干改行,造成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嚴重滑坡。
1.2一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工作及生活條件艱苦由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往往要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高溫、嚴寒、干旱、水災等災害發生時更需要他們到一線普及相關知識,但對他們的勞動保護、必要的補貼往往難以到位。
1.3重研發、輕推廣應用現象普遍存在,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評價機制不健全目前,對農業科技人員的評價和職務職稱晉升主要是單純地看論文,看有沒有主持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有些地方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甚至沒有設立農業技術推廣這一崗位,這不僅導致從事農業科研的人員對農業技術的推廣缺乏積極性,也讓基層一線專職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看不到希望。
1.4調動高校、科研單位投入農業科技傳播推廣的政策力度不夠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傳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高校、科研單位從事農業科研或手持成果的技術人員由于業務精、能力強,開展技術推廣比單純從事技術推廣的人員往往效果更好。但由于缺乏政策的激勵和引導,往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受傳者與農業科技傳播效果的關系
受傳者是信息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和完成環節,農業科技的傳播最終能否被身為受傳者的農民和農業企業經營者所接受、所認同是整個傳播過程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這就決定了傳播者要不斷地研究受傳者、適應受傳者,不斷滿足他們的需要,真正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可以說,受傳者制約著傳播者,也對傳播效果和傳播價值起決定作用。
2.1受傳者主動接受傳播并且能夠接受傳播
受傳者主動接受傳播是指對傳播者傳播的內容表示認可,也就是農民認為農業科技對提高土地的產出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幫助,自己主觀上愿意接受傳播者對農業科技知識的傳播和推廣。能夠接受傳播是指受傳者具備一定文化知識,能夠理解、消化、吸收、運用傳播者所傳播的知識,這種傳播就是有效傳播。通過在武漢市江夏烏龍泉鄉、山坡鄉等地調查,有86.9%的農民認為科技對增加收入有幫助,表示愿意參加農業科技培訓,有9.5%的農民不知道農業科技是否有幫助,有3.6%的農戶認為科技對生產無幫助。調查表明,大部分農民表示愿意接受農業科技知識的培訓和推廣。
2.2受傳者愿主動接受傳播但不能夠接受傳播
這里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傳播者所使用的媒介讓農民無法接受,所傳播的農業科技知識專業性強,晦澀難懂;二是農民知識水平所限,無法消化、吸收傳播者所傳播的農業科技知識。
2.3受傳者拒絕接受傳播
受傳者拒絕接受傳播是指他們不認同傳播所包含的價值,通俗地說,他們不相信科技,這些人雖然是少數,但在因循守舊、年齡較大的農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導致受傳者拒絕接受傳播的另一原因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科技推廣之名銷售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和其他假冒偽劣農資,損害了農民利益,敗壞了農業科技傳播推廣作為公益性活動的聲譽,讓農民產生了誤解。
3提升農業科技傳播能力對策
3.1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增長機制
農業科技傳播推廣的公益性、基礎性、社會性特點決定了政府在該項工作中具有主導地位,當前要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保證財政預算內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按規定幅度逐年增長,逐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各種基地建設資金、開發資金、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以工補農資金和農業發展基金等,都要劃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農業科技推廣。鼓勵設立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對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給予補助。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推動全社會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持續穩定增長。
3.2加強農業科技傳播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考評激勵機制
農業科技推廣傳播機構職能的弱化和人才的嚴重流失,表明加強農業科技傳播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考評、激勵機制已刻不容緩。政府部門必須發揮主導作用,把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公益事業予以重點支持。要根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需要和人員編制情況,按照因事設崗、以崗管人、優化組合的原則,設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崗位,明確崗位名稱、職責任務、任職條件,實現農技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完善農技人員職稱評聘制度,加快推進農技人員職稱評定制度改革,分層分類、科學合理制定農技人員職稱評定標準。全面推行農業技術推廣責任制度,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每名農技人員的服務區域和服務內容向社會公開,向服務對象作出服務時限、服務質量等承諾。
作者:周平汪志紅杜鳳珍俞濤劉屏蔡定軍單位:武漢電視臺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武漢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