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特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傳統工藝美術品在社會價值和現實功用方面體現了“用”與“美”相統一的造物原則。崇尚心性與物質的交融統一、人為與造化的和諧默契,追求天時、地氣、技術、材質與文飾等諸因素間的關系協調、相宜。切合這種人文理想并長期積累形成的法度、原則和技藝,構成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內容,是造物文化的核心理念,體現了傳統文化、哲學思想。這種造物文化一直傳承至今。眾多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無論是從主題、圖樣還是材質與制作技術,無不追求文化上的高品位。許多大師、藝人在刻苦鉆研、提高技藝的同時,都十分注重深化作品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
嘉定竹刻的已故名家徐素白老人(1909~1976)工藝技巧等文化、藝術和技術資源,許多產品制造領域都可以吸取運用,涉及眾多行業、幾百萬家中小型企業、成千上萬種產品。如生活日用品的外觀造型設計,環境藝術與室內陳設、軟裝飾設計,衛浴陶瓷潔具等產品。將傳統工藝美術資源科學地加以提煉,并與現代設計理念以及相關行業現有的技術和工藝深度融合,設計創新出眾多滿足日常生產、生活需要的產品,必將會強有力地促進內需,拉動經濟發展。國內外市場的不斷開拓,將極大地提高我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經濟價值。
所謂產業,應當是指存在并發展與社會生產勞動過程中的技術、物質和資金等要素及其互相聯系構成的社會生產的基本組織結構體系,或簡單概括為社會生產勞動的基本組織結構體系。在所有產業的組織結構體系中,都應該有“創意”這一要素,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產業來說也是如此。沒有創意要素支撐的只能是加工業,這是很難持續發展的。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具有創意特征,主要表現在產品創作、生產的特點上。許多傳統工藝美術品對抽象的寓意等的視覺物化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創造,創意特征顯著。如“望江挑花”制品的挑制,挑花的人物、花卉、飛禽等造型簡潔、夸張,變形稚趣可愛、大膽生動,不以外形的逼真摹擬為目標,而把物象作平面化處理[7]。這種平面化的夸張、變形方法,是為了適應制作工藝和審美取向以及世俗情感而設計的,是在創意思維引領下產生的,充滿了智慧和創意的火花。
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創意特征,更突出地反映在“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創新產品生產特點上。許多傳統工藝美術品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審美的形式與使用的功能的完美結合就是創意的一種具體體現,在視覺上必須順應消費者的時尚審美意愿,功能上必須滿足消費者潛在的需求。為了滿足以上兩個要求,就必須實現功能與形式的創新與統一。仍以望江挑花為例,一方面必須設計出符合今人視覺欣賞追求的圖案,另一方面必須尋找適合運用挑花的產品類型,然后才能進行圖案與產品之間的對應設計與制作,整個過程每一步都是在創意指導下展開的,是實現“用”與“美”相統一的創造。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創意特征,更集中地體現在工藝美術產業在造型、品種、技法、生產方式、材料、功能等方面,千百年來不斷的創新上。
傳統工藝美術品的造型設計,一直隨著人們的視覺審美追求、器物的形制以及用途的變化而演變。每一次對變化的適應都是一次造型上的新創造。如從紅山文化的玉龍到明清龍椅上的龍,其間有多少凝聚著創意智慧和匠心的不同形象。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工藝美術品種不斷推陳出新、創造發展,覆蓋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工藝美術更是不斷追求著生產方式和制作技藝的革新進步,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不斷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從盤、捏、拉、塑、刻、畫、吹、鏨、鑄到沖壓、噴涂、電鍍、切割乃至電腦設計、自動控制等技術。每一次的技術進步必然引發生產方式的革新,導致由個人、小作坊的全程生產向工業化的流水線生產,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生產的轉變。傳統工藝美術在繼續運用泥、石、草、木、棉、紙、布、金、銀、銅、鐵、錫等傳統材料的同時,也在不斷運用新材料,如塑料、塑膠、礦物、廢品以及新型復合材料等等。同時,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發展,傳統工藝美術也不斷深入到各種不同功能的產品領域。千百年來,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品種、技法、生產方式、材料、功能等方面的不斷更替演進,創意是其內在的原動力。
作者:朱勝甲朱小龍,王天嵐單位:安慶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