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實施綠色營銷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在分析嚴峻的生態環境引發人們的綠色意識覺醒的基礎上,闡述了在我國大力發展綠色營銷的必要性。
關鍵詞:生態環境綠色營銷
一、綠色意識的覺醒
現代工業文明的背后是污濁的空氣、惡臭的河流和如山的垃圾;高消費、高享受的背后是砍伐森林的利斧和捕殺動物的獵槍;鋼筋混凝土造就的都市和大廈代替了綠色植被和田園風光;人類無節制的繁衍侵占了其他物種生存的空間。工業革命將人類帶入一個經濟騰飛的歷史時期,人類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但生態的破壞也是空前的。戰爭頻繁、人口劇增使地球資源和環境慘遭破壞。如今,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矛盾在新世紀更加凸顯,成為人類繼續生存、發展道路上無法回避的難題。
如今,世界各國人民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生態環境問題。熱愛自然和健康的人們漸漸開始欣賞和接受綠色觀念,并成為倡導綠色文明的生力軍。新聞媒體對生態環境的報道更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綠色話題日益成為傳媒普遍關注的一大社會焦點。
二、綠色營銷的興起
1992年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紀念人類環境會議20周年”的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標志著世界進入“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持續發展”的綠色時代。綠色時代的到來,使人類生產和消費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眾多國家和地區掀起綠色營銷大潮。
綠色營銷(greenmarketing)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謀求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和生態環境利益的統一,既要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企業利潤目標,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態平衡。企業對產品的創意、設計和生產,以及定價與促銷的策劃與實施等,都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力求減少或避免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維護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實現經濟與市場可持續發展。
綠色營銷之所以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在全世界各國迅速推廣,“歸因于綠色營銷具有的經濟功能和社會意義”。
1、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消費者日益覺醒的綠色意識以及政府、社會團體有效適度的調節反作用于企業,限制無節制的掠奪和浪費環境資源的行為,迫使企業從人類生存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把開發和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結合起來,把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生存環境有效地運用到提高消費者及整個人類社會的福利中去。
2、有利于企業占領市場和擴大銷路
隨著消費者綠色意識的增強,購買綠色產品已成為時尚和必然的選擇。企業通過綠色營銷,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促進企業占領國際市場,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產品要進入國際市場,大到汽車、機電產品,小到農產品如大米、蔬菜,都必須取得“綠色通行證”才行。海爾產品就是率先取得了ISO14000這個綠色環保通行證才成功地進入國際市場并站穩了腳跟的。
3、能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和優化企業行為,構建企業形象
綠色營銷促使企業采取以“管道兩端”(特指污染生成以前的工藝流程)控制為主的清潔生產方式,在企業內部營造清潔和安全的工作環境,有利于企業職工身心健康,培育企業“綠色文化”。從企業對外行為看,通過綠色營銷把企業自身利益目標融入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中,消除企業有損于消費者和社會利益的“營銷近視病”,同時保護了企業的合法行為和合法利益,促進了企業整體形象的提升。
4、能推動新興綠色文明的發展
通過綠色營銷活動,協調“企業——保護環境——社會發展”的關系,使經濟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至于對后代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促進社會綠色文明的進步。
綠色營銷還有利于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全社會發展綠色產業,鼓勵和促進企業開展綠色營銷,提倡綠色文明,逐漸消除企業的“外部不經濟行為”,有利于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共建和諧社會。
三、我國嚴峻的生態環境更迫切呼喚企業實施綠色營銷
我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狀況較之發達國家更加嚴峻。從總體上講,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勢態仍在發展,并急劇向農村蔓延,生態環境被破壞的范圍擴大、程度加劇。近年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1、大氣環境嚴重污染
由于我國長期以燃煤作為主要工業與民用能源,加之過度低效率使用能源與長期的無控制的隨意向大氣排放廢氣,目前,我國大氣污染已進入世界最嚴重之列。近年來,我國受酸雨影響的面積已達到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百億元。
2、水環境惡化和水資源短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是土壤、農業的血脈。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只顧發展不顧環保,企業、個人等小團體超標排污,無限制地使用地下水,致使我國淡水資源嚴重短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業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農田受旱面積約2000萬公頃,成災面積約670萬公頃。然而,即使是有限的水資源,人們仍不懂得珍惜。長期以來,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大量向水體中排污,致使我國水體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國平均排污量達360億噸。隨著湖泊的污水量和污染物不斷增加,特別是大量的氮、磷排入,導致湖泊污染與水體富營養化,滇池和太湖等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加重,大多水體不能飲用,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大量生活用水水源被污染的消息也不時見諸報端。
3、旱澇災害頻繁
1994年,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和長江流域的湘江、遼河流域的大棱河、海河流域的北運河、薊運河發生建國以來的特大洪水,全國洪澇面積達1986萬公頃,受災人口2.2億,死亡5340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800億元。1998年夏季,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又再次發生特大洪災,造成經濟損失2500億元。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由于反常的氣候,我國遭到干旱災害的土地越來越多,每年農田受災面積達0.31億公頃,損失150~200億,受災與成災面積均比二十世紀50年代成倍增長。2007年,淮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人們同時遭受了太多洪澇災害的肆掠。
4、水土流失嚴重
由于我國歷史上人口政策的失誤,致使我國對耕地的過度使用和對森林植被的過度采伐,長期超過了生態系統所允許的極限,從而造成了嚴重水土流失。目前水土流失的總面積由二十世紀50年代初的6萬平方公里增加到了35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8.2%,全國平均每年流失土壤50億噸,相當于減少耕地300萬公頃,經濟損失100億元。全國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失去表土層中所含有機物5000萬噸,氮、磷、鉀養分4000多萬噸,相當于40多個年產100萬噸的化肥廠的產品被白白沖走。我國還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如今,全國荒漠的面積占整個國土面積的1/3,全國每年僅因風蝕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5億元。
近40年來,我國因環境的破壞而遭受大自然的報復所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而且,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此種情形似有愈演愈烈之勢。由于目前我國公眾的個人環保意識仍普遍比較淡薄,諸多企業短視行為嚴重,仍繼續過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之政策、法律等方面滯后因素的影響,綠色營銷活動仍未在我國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仍在加劇惡化。
痛定思痛,冷靜反思,我們以破壞環境、削弱生命維持系統而取得生活改善和經濟增長,這種資源耗竭式發展模式必然導致自絕生計、山窮水盡的后果。我們有必要在全社會發起一個以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的綠色運動,大力推行綠色營銷。面向21世紀的中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們的經濟活動逐漸與國際接軌,綠色營銷觀念相對落后的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綠色營銷顯得更為必要與緊迫。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人類災難紀典.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年。
[2]漆雁冰:綠色導向企業管理新理念.中外管理導報,2001(7)。
[3]萬后芬:綠色營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劉敏:綠色消費與綠色營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