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為心理學與園林設計概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行為心理學
行為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1913年創立的一個心理學的分支,他與其他的傳統心理學的區別就在于他更加強調人類的行為,從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的角度出發,對人的個體進行研究。而不是單從心理學的人類意識層面進行問題的剖析。這種行為心理學的思考模式綜合兼顧了人類的行為與心理之間的關系,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客觀觀察法、條件反射法、言語報告法和測驗法等。
1.2行為心理學與園林設計
自古以來,園林設計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通過各類園林景觀和構件之間的相互搭配,能夠更好地為人們營造出一個美好的居住環境。而行為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也是當前的一個新的領域,需要在園林設計時綜合考慮到人的心理需求和行為方式。如老年人希望園林能夠提供一個休閑的場所,因此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園林的遮陰與休憩設施的布置。而兒童則需要在園林中產生很多娛樂活動,因此在園林設計時則需要考慮到娛樂設施以及園林綠化的布置等。園林設計中考慮到人的行為心理需求,能夠更好地指導園林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愉悅感。
2.行為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2.1行為心理學對園林景觀布局的引導
在進行園林景觀的布局時,需要考慮到人們對于園林景觀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人們對于景觀私密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尤其對于城市居民而言,更加需要通過開敞空間以及私密性空間的結合,一方面保證戶外活動的連接性和溝通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在需要的時刻能夠得到一些私密性的需求。如在一些私人庭院中或是園林中,都需要一些不受打擾的區域,能夠進行安靜的活動,如讀書、休息等。因此在園林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圍合的方式,不僅在私人別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頭綠地、居住區、城市廣場上,創造出滿足人們需求的全封閉和半封閉的私密性空間。如通過設置一些冠蔭樹,同時輔以一些休憩的設施等,通過一些觀賞性較高的植物的布置,給予人們在私密空間內的舒適感和愉悅度。而在開放空間內,如各類草坪和湖泊等處,則需要為人們的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如盡量開敞的環境,動靜集合的布局設計,都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園林開敞性和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2.2行為心理學對園林主要用途的引導
一般的園林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對居住環境的需求,然而實際上從人們的行為心理學角度出發,園林擁有了更多的功能與用途。如果一些特有的園林設置,如樹園、草藥園、科普園、專類園等,在這些特殊的空間中,能夠增加人們學習和認識大自然的機會,使參與者獲得滿足感。另外從人們的基本需求而言,園林能夠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活動場所,而同時人們又需要活動場所中的蔭蔽性和舒適性,以及活動場地劃分的合理性。因此在園林設計時需要考慮到采用不同的植物組合以及格局的布置,滿足人們心理上的需求。如通過灌木作綠籬既可把大場地細分為小功能區,既能擋風、降低噪音,還必須滿足人的審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園林設施,促進人們參與到園林綠化中,從而更好地引導人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2.3行為心理學對園林服務設施的引導
園林服務設施的選擇以及布置位置將會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只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以及居住區域的居民心理需求,對園林服務設施進行布置,才能更好地發揮園林的基本作用。比如公共廁所的位置在園林中要適當安排位置,在人們可以明顯發現的位置,或者有明顯的標識牌。每個公共廁所的距離也應該根據人們的基本行走范圍來進行布置。垃圾桶等設施的布置則需要按照人們的活動范圍布置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園林中的長椅等設施周圍需要設置一些蔭蔽措施,從而為人們營造一個更好的休息環境,同時各類設施的布置也應該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
3.結語
園林設計中考慮到人的行為心理學能夠更好地實現園林的基本功能,考慮到人的心理需求,并對人的行為帶來一定的影響。各園林設計者應從園林景觀的布局,園林的主要用途以及園林服務設施的設計等方面,來綜合應用行為心理學知識,滿足人們對園林的需求。
作者:周宏波 凌曉姝 單位:重慶市風景園林技工學校 重慶市動物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