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終身教育下社區教育社會功能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社區教育的社會功能體現在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之中。在社會治理方面,能有效解決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發展;在文化傳播方面,居民通過了解文化、學習和傳承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加快社會發展的步伐。此外,社區教育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是社會發展繁榮不可或缺的部分。
關鍵詞:社區教育;社會功能;社會治理;文化傳播;資源整合
在社會經濟和文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社區是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單位,作為人們生活在某一地域空間的載體。對于社會中的個體———人來說,一生都要生活在一個社區中,受制于社會環境的發展。社區教育作為社區發展的重要元素,對社區的發展,甚至是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我國致力于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必然會推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必然會推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一、社區教育的界定及特征
(一)社區教育的概念。“社區教育”一詞,最早來源于美國杜威于1915年提出的“學校即社會”哲學思想。但是社區教育的概念也受到了社會、歷史和國家客觀環境的限制,因此,社區教育的定義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發展的階段不同,呈現出多元化的概念界定。2006年,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定義社區教育,即在社區中,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開展旨在提高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成員的全面發展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在我國,社區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它是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后,總結原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區教育的經驗,從國內不同地域的實際出發,通過試點逐步發展起來的[1]。
(二)社區教育的特點。1.多樣性。社區教育存在的形式區別于學校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社區教育的目的性很強,是為解決社區現存的問題而設計、實施、發展的,是為整個社區的建設、發展提供支持服務的。2.時空性。社區教育存在于某一地域空間中,社區教育能以任何形式將社區、學校和家庭三者有效緊密地聯系和融合。3.廣泛性。社區教育可以做到社區成員可人人參與、資源共享。全體居民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對社區教育的政策制定、教育內容、形式和活動提出意見,也參與社區教育的發展決策。社區內的資源,如學校、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等居民都可以共享。例如,學校或培訓中心可以在晚間或雙休日舉辦各種培訓班或進行學習活動;文化館或圖書館也向社區居民開放,成為市民學習的場所[2]。學校等各類教育資源都要主動地舉辦各種文化教育活動,活躍社區生活,為社區發展服務。4.靈活性。社區教育是在非正規形式下教育和學習。社區的各種教育單位和機構可以根據居民的需要開辦居民想學、樂學的課程和培訓,學習的地點也不僅僅局限于室內、課堂上,可以在多種場所和空間內進行。
二、社區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系
終身教育的理念在世界上經過了長久發展,在社會的發展中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已然成為引領世界各國建設、發展和完善教育體系的教育理念。早在1965年,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讓根據從事成人教育的經歷,做了以“永久教育”為主題的報告,提出應把教育和生活結合,學習和工作應是不斷持續追求的。同年,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把法語“educationpermanent”改為英語“lifelongeducation”,永久教育則被翻譯為“終身教育”[3]。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社區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系脈絡越發清晰。終身教育是人類社會教育發展目標,那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有以下原則:教育設計規劃和方法要適應每一個團體根本需求和具體目標;在每一個階段,人類能夠進行塑造自身,根據不斷地發展適應快速變革的生活;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學習信息和鍛煉培訓,要擺脫教育傳統定義和教育組織機構的局限;確立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形式與各種教育目標之間密切關聯[4]。
三、社區教育的社會功能定位
(一)社會治理的功能。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就是社區治理,社區治理的核心點就是社區居民具有良好的素養和自我發展和創新的能力。2014年8月11日,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對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提出了要求、做出了部署。《意見》的第四個重點就是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社區教育要通過教育活動向社區的居民傳輸社區治理的概念和理念,培養社區絕命的社區意識,成為真正能參與社區治理的公民。在這個過程中社區居民必須了解國家和社區現在,對國家政治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在新形勢下,對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要求更為突出。意識形態先進性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5]。社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社區居民學習與國家發展和自身發展相關的政治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傳播社區治理的流程與相關程序,社會組織的性質和作用等。
(二)傳播社會文化的功能。社會文化是社會發展中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與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民族或群體特征,包括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1.讓居民了解傳統文化。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越來越弱。社區教育可以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社區文化是傳統精華和時代精神融合的產物。社區文化的形成影響和規范社區群眾生活,把文化的各種功能與居民的顯示生活有機聯系在一起。社區教育機構通過開設有關文化遺產、棋牌、刺繡、雕刻、繪畫、音樂、舞蹈等課程,也可根據地方特色或社區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形成居民熱愛、積極參與的文化學習場面。讓居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會傳統文化內涵。社區教育“寓教于樂”讓居民快樂感受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社區文化品位的提升,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2.傳承傳統文化。社區教育傳播社會文化的影響都會給予人們社會體驗,例如中國的孝道文化的傳播。一個個體在社區中能時刻感受到尊老愛幼、家庭和諧相處的氛圍,自然會接受、奉行和傳播孝道。社區是一個“微型”社會,社區有良好的文化氛圍,人人講文明、懂禮貌、敬仰傳統文化,并擔負起傳播、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的責任,就會彼此影響,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風尚。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能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培養國家的文化自信。
(三)全民素質提升的功能。在終身教育體系下,社區教育的發展對全民素質的提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國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不能讓每個人都獲得全日制教育的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個人對自我發展的需求,這一問題亟待解決。結合我國居民受教育的要求,在全民素質提升方面,我國的社區教育可以實現以下功能。1.提供學歷教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并不能實現讓每個人都能接受全日制的大學教育,在我國學歷又是對一個人知識和素養的評價標準。在高考的大潮中仍有很多人不能實現自己的大學夢,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人有繼續深造的迫切渴望。社區教育通過提供學歷教育,可以滿足社區人民對學歷提升的需求。2.提供職業培訓。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也是社區教育所要關注的。無論是待業人群、外來務工人員、創業人群,都需要有目標的職業培訓來提升職業競爭力。職業培訓可以是對相關人員職業工作能力的培養,也可以進行某一行業的職業資格考試等就業資格培訓,讓社區與企業合作促進社區居民均衡發展,解決我國面臨的精準扶貧等問題。3.提供興趣愛好及生活技能教育。提供興趣愛好等生活技能的教育培訓會讓社會更加和諧,化解社會、社區矛盾。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提升,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必然增加,人們的生活興趣也在多元化發展。人們關注文學、藝術、繪畫、美食、養生、健身、園藝等各種知識和技能,而社區教育機構恰好能滿足居民的需求。
四、社區教育功能實現的原則和條件
第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規范化的社區教育。黨的報告指出,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長期以來,城鄉的二元分治,就導致了社區教育就成為城市社區獨有的教育形式。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加快,一大批的新型城鎮化社區誕生,就要求社區教育的形式要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建設規范化,建立城鄉社區教育的組織協作體系。第二,打造“互聯網+”下的社區教育。“互聯網+”教育使社區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充分利用在線課程、學習平臺,社區教育能很便捷地觸及每一位社區成員。在“互聯網+”背景下,結合社區教育的常規項目,可進行開放式學習、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等學習模式,解決師資匱乏、授課時間限制和社區服務團隊不足等問題。“互聯網+社區教育”的理念應與社區教育的實施緊密結合,這種形式可以大規模、有效地推動社區教育的受眾面,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服務的功能。依托常用網絡社交工具進行教學,或者開發社區學習的APP,向社區學員推送微課和短視頻等。社區居民通過學習和在線交流融入社區大家庭,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和繁榮。第三,制定政府發展社區教育的規劃并提供法制保障。改革開放40年來,社區教育社會治理功能的作用日漸突出,各級政府對社區教育的發展也倍加關注,制定了很多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政府發展社區教育政策,是社區教育發展和體系完善的現實基礎[6]。首先,國家層面上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制定,是社區教育發展的關鍵。統一的規劃給社區教育在隊伍建設、財力保障、資源整合、考核評估及獎勵方面都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引領大方向。在政策的執行中明確各個主體的職責范圍,提升政策執行力。其次,社區教育的統籌發展離不開法制的保障,社區教育立法可加快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實現統籌發展新型城鄉一體化下的社區教育體系,穩步推進社區教育的不斷發展。
五、結語
社區教育的社會功能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形勢下日益顯現,通過社區教育各種類型教育學習形式的開展來進一步提高全民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居民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社區教育的社會功能最大化,需要上層設計與下層落實相結合,社區教育獲得所需的政策和人、財、物等資源,把社區教育的設計、決策轉化為行動加以落實,不斷滿足社會和居民對社區教育的功能需求;需要發揮社區教育者和民眾的主體功能,維護每一個參與者的正當權益,營造以人為本、以學習為中心的文化環境;社區教育的平穩增長、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助于持續釋放更多社會治理功能,促進我國社會的教育文化繁榮發展。
作者:米海敏 郭勝 單位:河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