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優化初中生物教學方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實施有效的問題教學
1.根據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
如學習《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這節課,我所提出的問題是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設計,不但反映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重點,而且使學生清晰地知道一節課內學什么,怎么學,學好了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深入地理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講述出第一個知識點前,我設計的問題如下:①所有生物生命活動能量的最終來源于什么?②能量是如何進入生態系統的呢?③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方向是怎樣的?④生態系統中的能量隨著食物鏈流動,能量的多少有什么變化?通過環環相扣的四個問題使學生很容易歸納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這樣來設置問題,使學生對要掌握的知識既容易理解,又記憶深刻,容易達成教學目標。
2.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提問題
會提問題是一種能力。有的學生想提問題,但不知道如何表達;有的學生就是給他再多的時間思考,他也提不出問題。這時教師應該幫學生一把,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提這些問題,從哪些方面提問題,如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教師的規范引導很重要。在教學中,注意挖掘問題的源泉,創設各種問題的情境,以“問題導學”的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經常提一些有啟發性、探究性和發散性的問題,如“除了教材列的用途之外,想想動物細胞培養技術還有哪些用途?”“綜合整本教材,想想在哪些生物技術中要應用到卵細胞?”“請你歸納一下,哪些生物技術需要用到胚胎移植技術”“有人說克隆動物不是100%的復制品,你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它不是100%的復制品?”等等。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思考、討論,這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培養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個良好的示范引導。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寬松的環境。
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例如,生物學的第一節課“致同學們”中,利用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特點,出示一些科技圖片,另外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艾滋病、克隆、轉基因等話題,播放一些影像資料,提出問題。如:艾滋病傳播的途徑是什么?克隆人允許嗎?與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讓學生看資料、錄像和回答問題的活動,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學與其他學科和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特點。這樣既突出了生物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我還準備了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如“顯微鏡下的大世界”“酵母菌的發酵試驗”“酸奶如何制作”“血型鑒定”等,從而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中,利用中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在交流展示、質疑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互動交流,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講授食品安全問題時,個體發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嘗試解疑。教師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介入學生討論。在活動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對“基本問題”各抒己見,允許其他學生進行適當的補充。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要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得出正確的觀點和結論,使學生在質疑、釋疑的過程中體會到收獲的愉悅,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探索問題的習慣和辯證思維的能力,以利于師生和諧相處、教學相長。這些活動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表達等能力及整體配合,而且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關系和親密情感,從而誘導學生在樂中學。總之,作為生物教師,我們應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抓好每一個教學細節,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合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學習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生物,真正提高生物的課堂教學效益。
作者:沈久彬單位:南京市江寧區谷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