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專語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在中專語文教學中進行民族優秀文化教育的意義
在人的成長和成熟過程中,所謂最至關重要的發育階段非青春期莫屬,中專語文的教學主體就恰好是處于該階段的學生。對他們來說,中專學習時期不單單是其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掌握時期,更重要的是其健康生理和心理的過渡期和完善期,是一個其提高審美能力、培養文化素養、強化知識結構、塑造鮮明個性和提高文化鑒賞力的過程。中專語文教師要在明確和認清此要點的基礎上,抓住發展機遇,基于促進學生個體職業發展的視角,選用民族優秀的文化范例來指導和教育學生,規范學生的成長過程,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品格和思想的形成。中專學校應當強化其文化教育模式,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新的教學模式,以課程教學內容為載體,將民族優秀文化深深地植入學生的身心之中,引導學生確立民族文化意識、建立民族文化體系,使學生免受不良文化的侵擾和污染,繼續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精神和思想的洗滌,這也恰恰切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的課程任務要求。中專語文教學作為技能學習和文化積累的重要基礎和有力保障,其肩負的歷史責任是十分巨大的,是其它科目所不能比擬的。因此,中專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文化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學領悟能力、鑒賞能力,豐富其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進步文化素養,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化教育策略
2.1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文化積累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教育,最為關鍵的環節是要從教材的實質內容出發,找到文化教育的切入點,關注學生的文化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確立民族文化意識、建立民族文化體系,達到繼續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培養目標。其次,語文學科的學習絕對不可以偏離文本內容,因為教材所選用的文章往往是歷史積淀下來的優秀文化精華,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即使是課改后新加入語文課本的文章,也是具有現代意義和當代特色的民族優秀文化篇章。語文教材的選擇應當確保其當代性與歷史性的統一以及國際性與民族性的統一,而其中的內容不但可以使學生拓展文化視野,汲取各地優秀文化的精華,還能夠使學生領悟和感受各種文化內容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涵和精神實質。基于以上觀點,中專語文教材的文章選擇應當先選取富有極高的精神意義和文化實質、能夠重點提高學生精神文化和文學素養的篇章,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塑造獨特的文化性格。中專語文教師作為舊文化和新文化的傳播紐帶,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掘語文魅力和展現教材中的經典內容與民族優秀文化精華,要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實施民族文化、革命歷史和人文精神等多元化的素質教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學科優勢,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文化素質教育,引導學生領悟民族優秀文化真諦、感受民族優秀文化意義、體驗民族優秀文化內涵,進而使學生浸潤在民族優秀文化的魅力之中,實現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培養目標。
2.2在課外的閱讀和實踐中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傳遞民族文化知識,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元素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有一個創新和優化的學習階段。語文教師不應該過于強調學科成績和就業競爭等問題,也不能只限定在語言文字解析和傳播這一狹小的范圍內,應當將民族優秀文化、現代優秀文化、歷史優秀文化和種族優秀文化與學科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強化學生對優秀文化的全面認識,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地探索、發現和創新。民族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不斷優化的過程,所以其文化的發展具有當代性和傳統性兩方面的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進行課外拓展閱讀和實踐,靈活、巧妙地運用語文知識領悟、認識、反思、創新語文知識和民族優秀文化。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內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和民族優秀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例如通過課外古詩文鑒賞會、朗誦比賽、人文景觀作品收集與展示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促進其正確的價值觀、文化觀和信念觀的形成。教師還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有利的閱讀條件,如組織學生在校內圖書館集中開展閱讀活動、建立班級閱覽角等方式,吸引學生閱讀,提高其閱讀興趣。對民族優秀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但能使學生對民族發展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而且還能在無形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理念,并通過反思和創新等學習方式將課本內容聯系到課外實踐當中去,有效地擴大了語文教學空間和文化內容,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積累。
2.3努力營造學習民族優秀文化的人文校園
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的進步,但也為教育事業帶來了無可避免的不良影響,例如,網絡游戲、電子設備已經遍布了整個校園,不少學生沉溺其中,使其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假如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下,學生沒有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那么其今后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必將受到嚴重影響。中專學生的文化學習過程應當是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園地的開設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應當占領并堅守校園--這個第二課堂園地開展文化教育,精心綠化美化校園,合理布局并完善校園文化教育設施如圖書館、校園文化墻、宣傳欄、文化傳播中心等,開設課外舞蹈、音樂、繪畫培訓班等,讓學生在賞心悅目的人文環境中隨時隨地、耳濡目染地接受多種形式的文化教育。語文教師可采用形式多樣、親和力強的課外教學手段和方式,如組織學生在校園開展黑板報比賽、音樂與舞蹈演出、中國畫繪畫比賽、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講座、各地風土人情推介會、人文景觀影視觀摩、朗誦比賽等活動,去引導學生進行文化學習,使他們喜愛傳統文化,崇尚民族精神。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和學習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過程,更是文化傳播和傳承的有效途徑,因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語文教學作為一種教育行為,必須滲透文化內容,才能體現教育的本質,達成育人的功能,職業教育亦是如此。職業教育的本質在于幫助學生完成由單一學習者角色向綜合職業者角色的轉換,助其立業謀生,促其德、智、體、美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中專語文教學作為職業教育有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讓學生掌握較扎實的、"夠用,實用"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又要滲透文化教育內容,如此才能使學生逐步成長為身心健康、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自主傳承和創新民族優秀文化、人文素養較高的職業人,努力推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飛速向前發展。
作者:馬路單位:安慶市建筑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