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外國文學名著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大學英語整體教學效率偏低一直是困擾高校教學工作開展的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大學英語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路徑,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大學英語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嘗試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同時,能有效地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和互聯網的使用,英文的使用更加普及,英語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學好英語成了多數大學生能否成功步入社會的衡量標準。如果學生將來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學好英語是必然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發生著變化,以往,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中學時期的英語教學活動多將重點放在了語法知識以及詞匯知識的教學方面,學生和教師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分數,這嚴重背離了語言是用來使用的原則。在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受到了嚴重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需要和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引導學生去欣賞,文章就從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學名著的現實意義、需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具體滲透路徑三個方面出發進行了具體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以及啟發。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學名著的現實意義
(一)對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積極意義
對于大學生來說,英語核心素養除包含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兩個方面之外,還包含文化品格、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大學英語教學的內涵能夠得到有效豐富,同時,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首先,通過將外國文學名著內容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學到豐富的語言知識,同時,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語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1]。例如:學生在閱讀《PrideandPrejudice》這部作品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學到純正的英語表達方式,同時,對于英美國家的文化也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其次,學生在對外國文學名著中的相關語言點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推理判斷能力都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二)對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積極意義
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多數來自于日常學習活動中的積累,具體包括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閱讀方式以及在閱讀中積累的心得等,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用的思維模式。首先,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不僅記憶能力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能夠吸取更多有益的英語知識。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之所以存在英語學習質量較差的問題,興趣不足是重要原因,因此,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能夠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正確的英語思維模式引導下掌握英語知識。再者,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可在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中得到提升。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同時,為了保證閱讀習慣開展的持續性,還需要學生制定完善的閱讀計劃,如此,不僅學生的課余生活能夠得到很好的豐富,在此基礎上,閱讀將會逐漸成為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進而實現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對于教師發展需要滿足的積極意義
現代教育背景下,要想保證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重要的支撐,其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借助外國文學名著組織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能夠促使教師主動學習,為教師發展需要的滿足打下良好的基礎[2]。首先,通過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質量能夠在課堂活動中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進而充分滿足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發展需要。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將教師發展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有效調動教師在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推進大學英語教師的成長進步。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將外國文學名著引入大學英語課堂中,可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進而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教學使命感和教學責任感,使教師能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滿足。
(四)對于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的積極意義
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學生對于英語教學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使教學能夠更好的適應時展的現實需要,主動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有效提升教學模式的實踐性以及多元性。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會更強,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加強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可營造師生互動的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更好的滿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實需要,實現整體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學名著需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需遵循教學目標優化的基本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往往需要經過多個教學環節,但是,所有教學環節都需要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因此,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到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做好教學目標的優化工作是最基本的前提,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即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協調度、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基本發展需要[3]。從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協調度以及共性個性之間的關系來看,這是設計英語課程目標過程中需要達到的最低標準,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前提下,使教學能夠更好的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需遵循課程內容優化的基本原則
在課程內容優化方面,要實現外國文學名著閱讀與大學英語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需重點關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即課程內容是否能夠給學生的認知帶來正向的影響:課程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全面達成。具體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對高校英語課程設置進行合理優化,要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僅要重視學生英語專業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英語文化知識的教學,具體包括社會科學知識、人文精神知識、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等。因此,將外國文學名著引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需要保證課程設置具有較強的完善性以及全面性,從多個角度出發實現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提升[4]。其次,針對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針對性不足的問題,教師在選擇外國文學名著閱讀內容的過程中就要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選擇的外國文學名著閱讀內容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要,在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的過程中,確保教學內容能夠全面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
(三)需遵循教學方式優化的基本原則
要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需做好教學方式優化工作,具體需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要為不同層級的學生設置相匹配的教學方式,其次,要對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斟酌優化,加強對細節問題的關注,最后,要明確學習的主體對象。第一,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英語教學效率低的問題,之所以出現此類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忽視了教學方式的優化,依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導地指導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被忽視,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嚴重缺乏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其次,之所以會出現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不足的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落后的教學模式,致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動,學習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最后,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全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要想使外國文學名著能夠更好地發揮推動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全面優化教學方式是基本前提。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學名著的基本路徑研究
(一)加強課型教學模式創新
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課前教學模式創新十分有必要,其不僅能夠有效督促教師提升教學活動策略制定的科學性,同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做到讀寫結合、提升英語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可采用任務展示的方式組織英語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具體落實過程中,教師可先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外國文學名著閱讀,在過程中,需根據自己的閱讀心得做好閱讀筆記。組內閱讀活動結束后,學生可根據閱讀的內容提煉自己感興趣的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展示,展示的內容不僅包括常規的課件、文稿等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制作展示海報,教師需對學生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也能得到充分激發,對于學生終身閱讀能力的形成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其次,教師可采用綜合分析的方式組織英語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要求師生針對某一部外國文學名著進行共享、共讀,具體落實過程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閱讀的外國文學名著內容進行分析討論,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操練、演唱英文歌曲、出聲朗讀等方式深化學生對作品文化內涵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促進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綜合分析教學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使學生對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后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實現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充分融合
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嘗試將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從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來看,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是兩個重要的體現方式,其中,從必修課程的角度來看,多數教師都會引導學生進行名著簡寫本的閱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大約需要閱讀30篇左右的英語文學名著[5]。而從英語選修課程的角度來講,文學名著的閱讀又可分為人文素養類文學名著的閱讀和英文原著的閱讀。其中,英文原著的閱讀方面主要包括《戰爭與和平》《老人與海》《了不起的蓋茨比》《呼嘯山莊》《小王子》等作品,人文素養類外國文學名著的閱讀主要包括《西風飲食文化》《西方經濟史》《西方哲學簡史》等作品。閱讀英文原著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英語的語言能力。
(三)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
將外國文學名著滲透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除教師引導的閱讀方式外,還可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可以鼓勵班級中對英語文學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建立“英語文學圈”,將興趣愛好相同的同學組織到一起,以群體為單位組織開展針對外國文學名著的閱讀體驗活動,在此基礎上,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使學生意識到閱讀英語文學名著對自身英語核心素養提升的積極意義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在班級的“英語文學圈”范圍之內,活動開展的主體是班級范圍內的學生,學生可在充分考慮自身學習需要以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為自己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首先,學生在正式開始閱讀活動之前可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在此基礎上,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同學分享;其次,學生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自身的閱讀需要,采取自主閱讀的方式閱讀外國文學名著,確保閱讀活動能夠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最后,學生結束閱讀活動之后,教師可在班級范圍內組織閱讀分享活動,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就自己的閱讀成果與班級同學分享,使班級同學能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為自身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綜上所述,中國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環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需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學生在具有良好的漢語溝通能力的基礎上,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日益深化,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因此,將外國文學名著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也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夏亞娟.任務型教學策略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探究[J].英語廣場,2019,(12):122-123.
〔2〕李小煒.基于英美文學閱讀的高校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國際公關,2019,(11):94.
〔3〕樊寧瑜.基于SPOC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9,(29):156-157.
〔4〕尤南.STEM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9,(19):66+65.
〔5〕周敏.淺談多媒體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8):218+229.
作者:張艷萍 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