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政務與我國公共政策執行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公共政策是一種具有權威性的社會價值分配方式,而其效能需要通過實際的執行過程才能得到發揮。政策執行是政策制定的后續階段,它在整個政策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政策執行是一種利用宣傳、闡釋、實驗及實施等方式,將政策內容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政策效果。實際上,在公共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它受到政策自身的性質、政策所需的資源、執行主體和機構的能力以及目標群體和制度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想要更好地執行公共政策要借助一定的科學手段和方法,電子政務則為公共政策有效執行提供了可能性。
一、電子政務及其影響
電子政務是一種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部門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來推動政務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利用互聯網來治理公共事務的政府組織機制。我的電子政務面臨著非常難得的良好發展態勢。在中國,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最早在1999年就開始了,電子政務實踐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全國各地以及各行各業都積極參與不斷探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我國電子政務已經擺脫了空泛的啟動階段,進入了扎實的具體實施時期。作為一種新型的政府組織機制,電子政務具有組織上的靈活性和扁平化,功能上的簡潔性和技術性,管理上的參與性和動態性等特征,這些特征將會對整個國家公共事務治理的運行產生深刻影響。同樣,電子政務也將對公共政策執行系統產生影響,電子政務為公共政策的有效執行提供各種可能性,反過來電子政務又將對整個政策執行系統提出更高要求,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結構上。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政策執行一直受到各種問題和因素的制約,無論是在執行結構上,還是公共政策自身的因素,給電子政務的建設和電子政務在公共政策的執行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
二、我國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每一項公共政策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地得到執行。分析我國公共政策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分析電子政府如何提升我國公共政策執行的能力。
1.機械執行。
機械執行是指公共政策的執行者只是盲目地迎合上級組織機構,而不考慮本地和本級機構的實際情況,照搬上級對公共政策的要求和計劃。原原本本地傳達上級的政策宗旨,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的政策要求是一項基本的組織原則,但由于下級政策執行者害怕風險和逃避責任,因而不能因地制宜地對政策環境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反應,降低了政策的活力。公共政策機械執行的實質是無法領會上級公共政策的實質內涵,導致政策無法執行。
2.曲解執行。
曲解執行是指政策執行者由于自己本身的認知錯誤導致對政策的錯誤理解,不能領會政策的實質意圖。曲解執行的后果往往是政策執行者根據自己的錯誤理解歪曲地執行公共政策,導致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政策變形變樣,給整個社會的發展造成損失。
3.選擇執行。
選擇執行指的是在執行公共政策的過程中,政策執行者只對部分政策進行執行,而對其他不利于自己或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外的政策不執行。執行者依據自身對目標體系的理解以及缺乏對政策的人事,區分軟硬程度有選擇性的執行公共政策。在現實中存在兩種樣式的選擇執行,一種是一項完整的政策被政策執行者選擇喜歡的或有好處的部分進行執行,而對其他不喜歡或者沒有好處的部分政策不離不顧。另一種是政策執行者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將某些政策內容拋棄,以偏概全,把部分政策內容看作是政策內容的全部,導致政策宣傳不到位無法真正實行。
4.附加執行。
這是指政策執行者出于自己特殊利益和要求,附帶一些原來政策內容里沒有的項目,導致原本正宗的政策目標無法實現。附加執行的突出特點就是政策執行者在原本政策內容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了新的政策項目內容,無意中拓展了政策的外延,使政策目標群體大大超出預料。另外,隨著附加執行導致的職權范圍擴大,會增加公共政策執行的難度。
5.粗暴執行。
這是指政策執行者在在政策宣傳和政策解釋方面做得不到位,當政策目標群體產生疑問或者產生抵觸情緒的時候,一部分政策執行者出于圓滿完成政策執行規定的任務指標的考慮,粗暴地執行或強制執行公共政策,引發社會矛盾和沖突,導致政策執行者與群眾的關系緊張,給整個國家的公共部門帶來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往后政策的執行。
6.敷衍執行。
敷衍執行是指象征式地對公共政策進行執行,具體表現為: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單單進行形式上的政策宣傳,不能把政策目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導致政策變成了“空殼子”,政策無法發揮作用。敷衍執行的鮮明特征就是不理會政策實質內容,執行不到位讓政策變得毫無意義。敷衍執行往往存在于那些彈性大和目標模糊的公共政策,它們往往也只有硬性考核指標,具有政治宣傳意義的政策,政策執行者往往擺出執行政策的假象,卻延緩了政策執行速度。
三、電子政務對我國公共政策執行能力的促進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了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共治理能力是整個國家制度和公共政策執行能力的集中表現。因此,公共政策執行能力是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電子政務是關涉到公共部門治理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無疑給公共政策執行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1.增加公共政策的科學性。
公共政策的質量和水平影響著它的有效執行。信息的有限性往往制約著理性決策,而電子政務建立現代化決策信息系統,為公共政策方法的選擇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內容,避免了傳統的經驗決策以及信息不全面導致的不科學決策,緩解了政策執行者的有限理性帶來的弊端,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學化水平。從另一個層面看,電子政務也可以為民主政治參與提供嶄新的方式。電子政務通過各種網絡信息途徑廣泛地征求公眾對公共政策的意見,增加政策執行者與公眾的互動,進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學化水平。
2.改進公共政策的執行環境。
電子政務建設可以更有用地防止政策環境因素對公共政策執行的不良影響,提高政策執行者對政策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電子政務建設一方面可以推動政府利用信息網絡平臺直接面向大眾,搜集來源于大眾的反饋信息,提高政策制度者內部信息的共享性程度,提高公共政策對環境的適應性、變化性。另外,各級政府也可以利用電子網絡信息技術把政策法令等各類信息及時地傳達給下級和社會公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策變相和走樣的可能性,打造出一個良好的公共政策執行環境。
3.改變公共政策傳統的監督機制。
電子政務要求政務公開,也增強了政策執行的透明程度,讓大眾能夠便捷地得到政策執行者的環境資料、政府政策方案和政策執行情況,在社會大眾中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政策執行監督機制。另外,電子政務還為社會公眾提供了一個方便的監督途徑,這是因為電子政務帶來電子化民主,社會公眾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投票,進而監督公共政策的執行情況。
4.促進公共政策解釋的發展。
對公共政策進行宣傳與解釋是執行政策的第一個步驟,面向目標受眾解釋公共政策的各個要素,使政策主體和客體有清楚的認知。政策執行活動是政策的主體和客體在互動過程中完成的,若想使公共政策能夠執行得有效,就要同化思想認識,做好政策的宣傳和解釋。電子政務改善了社會公眾政策信息的獲取和參政議政的環境,及時把政策精神傳達出去,也接受來自社會公眾的意見反饋。
四、結語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日益發展強大,并且在公共政策執行能力的提升過程中扮演著越來重要的角色。憑借科學的技術水平和對公共政策活動的深刻影響,電子政務將為我國公共政策的有效執行提供非常重要的保證。
作者:趙一榮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