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價值觀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4年5月4日,國家主席習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核心價值觀關系著中國的發展,關系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是中國發展中最強大的推動力量之一。中國青年者眾多,而其中大學生占到絕大多數,因此對大學生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會促使中國離中國夢更近一步。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起極強的責任意識,通過對自己、他人以及社會的負責態度,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而創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促使青年一代更快的成長。”
一、增強社會責任感是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條件和基本要求
劉云山針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這樣的期望:“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來講,主要需要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需要他們增強自身的道德責任感。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生在社會上將會面臨更多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只有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促使當代大學生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1.當代大學生需要樹立真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可以實現當代大學生認知統一。對于大學生成長來講,認知是是認識社會和踐行義務的基礎。現在大學生整體思想素質較高,樹立起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將會促進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國家,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為了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奮斗著,前進著。但是,隨著社會改革進程的加快,當代大學生也在經歷著各種思想的沖擊,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也在經受著各種考驗,他們思想獨立性和選擇性也在發生著各種變化。
2.大學生需要樹立很強的責任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不僅需要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還需要在實踐中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當代大學生背負著社會發展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重任,他們責任感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中國的發展與建設。通過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將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標為日常的實際行動,社會主義建設與中國夢的完成將會更進一步。
3.加強當代大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會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趨向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他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途徑
國家主席習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長直接決定著整個國家的存亡,而青年一代年齡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針對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加強教育十分重要。”所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非常重要且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1.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在高校中對學生實行核心價值觀教育時,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對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是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更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二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精神。三是讓學生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奧妙,使學生在傳統文化中增強自身責任感意識。
2.“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直接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同時針對每一個社會公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公民需要履行的主要義務。當代大學生需要履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義務,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
3.當代大學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內涵,同時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方法之一,只有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入教材中,放入課堂中,放入學生的頭腦中,這樣將會不斷的強化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一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當代高校中設置的思想政治課中主要的內容則是如何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與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需要同時進行,同時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二是改善思想政治課程的教授方法。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時,需要使用情景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入思想,從而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理解,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社會責任感。三是將思想政治課程中講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學生來講主要起到理論指導作用,一般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授課都會包含三個部分:課堂、校園和校外的實踐教學三個部分,只有將這三種實踐環節環環相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價值。
作者:嚴瑋 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