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相結合歷史與邏輯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引言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實踐是無產階級奮斗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進行具體化并且運用在相應的環境中,也是各個無產階級政黨所需要對于自身的發展進步做出的必要努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認識,只是對于馬克思主義機械的理解的話,那么就很難真正地對于目標實現產生積極的幫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述
馬克思主義理論無論從哲學、經濟學,還是社會學的角度上來看,都是對于中國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不可否認的是其具體性的操作層面必然的留有一些當時的時間和空間的痕跡,是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斷的。因而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本身就并不宣稱自己的理論是能夠在實踐中生搬硬套的,而是作為宏觀指導意義上的理論,從實際效果來說,作為長遠的分析也并非是具體的情況的調查,而是從各項因素的實際運行的可能性的方向來給出一個宏觀性的大方向上面的判斷。因而中國的問題在運用馬克思主義進行解決的過程中,就需要考慮現實的情況,如果不能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企圖希望某種理論能夠在一切條件下適用,那么也可以說是必然的無法得到成功的。
中國共產黨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是由淺及深的過程,因而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的主題之一。從效果來說,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我們都能夠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熟階段,對于自身定位以及發展目標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保證自己能夠達到目標。
2.1革命階段
革命階段的主要方式在于確定革命對象,革命的依靠力量以及具體的革命方式,實際上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初,也確實對于中國的現狀認識比較籠統,例如,黨的一大所制定的推翻資產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目標就是比較脫離實際的結果。而在通過對于社會實踐的強化以及將馬克思主義去教條化的學習中,實際上我們對于革命的認識就進一步的深入了,能夠對于革命對象做更加明確的判斷了,所以在中共二大就確立了比較切合實際的兩個革命目標。而對于所依靠的對象方面,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的起始階段對于工人的力量集中還是比較重視的,不過由于中國本身當時的工商業不發達,同時,人口比例上農民占多數,雖然成功的發動無產階級運動但是在力量方面也的確有些不太成氣候,在經歷了多次失敗并且遭到大資產階級的“出賣”之后,可以說能夠依靠的力量已經很少了。在注意到中國國情的差異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開始意識到必須依靠農民和發展農村根據地來保證自身的繼續生存發展。路線方面也是經過了多次的嘗試并且對于成功經驗進行了試圖復制,但是毫無疑問這并不能夠復制,在因素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說不能期待同樣的結果。因而我們需要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實際上也正是通過實踐和教條主義的斗爭,中國共產黨才得以完善自身的發展并且成功的走向革命的勝利。
2.2建設階段
建設階段也面對類似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勝利之后對于建設的現實轉換方面實際上并不是很及時,再加上外部環境當時比較緊張,因而實際上遲遲都沒有走向建設的正規軌道。而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實際上這些方面有所改善,只是經濟體制和國家的狀況并非完全合拍,再加上急于求成對于目標的制定方面沒有科學的規劃,實際上也是在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情況下有些對于共產主義目標機械的認識了。也正是因為對于共產主義本身的目標以及步驟認識不夠清晰,對于中國的發展現狀也沒有很好的深入了解,忽視了客觀條件對于主觀能動性的制約,可以說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而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回歸之后,對于中國具體情況進行了更加透徹的分析,對于目標和現狀之間的實踐方式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共產黨也能夠進一步的腳踏實地的按照現實的需求來進行社會的建設和塑造。因而在我們成熟的運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藝術之后,就能夠對于自身的發展做出更好的規劃了。
3.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邏輯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自身的發展歷程實際上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進行中國化,同中國的具體環境以及資源因素相結合的狀況下,得出有效的發展道路,當教條主義盛行或者本身的理想主義脫離實際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而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說沒有對于革命和建設的方式有著結合相關因素的具體探討,要求能夠對于發展有更多的好處的話,可以說在這方面就是對于靈活運用以及有效的發展方向的了。
4.結語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我們走了不少彎路,但是曲折和挫敗實際上也給了我們以經驗和借鑒,那就是能夠有效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中國實踐的有效結合,也就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重要體現。
作者:楊忠秀 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