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思想傳播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幾年,我國新聞媒介得到有效發展,并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時間的角度分析,終身教育思想的源頭出現在幾千年前,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曾經將人的一生歸納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哲學家莊周也提出“吾生有涯,學海無涯”的著名觀點。這些觀點成為了終身教育思想的源頭。新聞媒介對終身教育思想比較重視,無論是西方國家所推崇的自由與平等,還是東方國家所堅持的矜持與傳統,都在新聞媒介的發展中發揮影響。西方著名思想家柏拉圖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接受漫長、艱苦的訓練,那么便不會有所成效。”這作為終身教育發展的萌芽,為日后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主張“兒童和所需要教育的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受到鍛煉”奠定了基礎。眾所周知,傳統社會中受眾地位沒有得到重視,但是,在新聞媒介的發展中,各種新聞理念、新聞思想以及新聞觀點、新聞媒介的出現,從根本上打破了這一局面。現如今,在新聞的影響下,人人均可成為主角與焦點。與此同時,從新聞媒介的受眾角度看待終身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的內容、形式發生本質改變。傳統社會中,受眾在15~30歲接受教育,但是,在新聞媒介的影響下,受眾從幾歲開始便可接受教育,一直到老年仍然接受終身教育,從而形成“學到老、活到老”的基本現狀,進而促進終身教育思想的發展與進步。1970年,保爾•朗格朗創作的《終身教育引論》發表,標志著終身教育理論的誕生。朗格朗作為終身教育理論的創始人,在對終身教育理論進行分析與闡述過程中,以人文理念為主,從新聞媒介受眾的創新角度進行分析與實踐,從而對全世界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1972年,聯合國教科發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本次研究在朗格朗的理論基礎上,從教育問題進行回顧性分析,從歷史以及現實的角度對終身教育理念進行研究,并且從根本上明確了學習社會以及終身學習的基本目標。該報道從受眾角度進行分析,進一步加強了終身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認為終身教育是受眾在學習、生產中的主要手段。該報道在新聞媒介的影響下,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對新聞媒介下受眾加強對終身教育思想的認識,將新聞媒介與其相融合,利用各種媒介產品,對終身教育思想進行總結與整理,并在新聞媒介的影響下傳遞給廣大受眾。1995年,我國新聞媒介得到快速發展,終身教育理論以新聞媒介為指導,積極納入我國教育目標之中。近幾年,我國新聞媒介得到可持續發展,終身教育思想得到快速進步,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發展目標,實現教育的現代化,為終身教育理論的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新聞媒介對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
從本質上而言,終身教育是在適應社會的發展中,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教育的過程是持續的,是不間斷地完成的。在新聞媒介受眾角度下,終身教育思想將受眾、教育、新聞融合在一起,促使三者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發展關系。另外,新聞媒介受眾角度下,終身教育思想延續新聞傳播的基本特點,將教育擴展到朋友、家族、工作之中,將教育與新聞媒介、實際生活結合。此外,在我國新聞媒介的發展中,以受眾為主要出發點的終身教育思想逐漸在學習、工作中體現出新聞媒介的基本特點以及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媒介產品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在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中,新聞媒介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獲取終身教育的途徑得到擴充,人們在積極適應以新聞、媒介為主體的發展模式中,能夠對新聞媒介自身的優勢進行探究,并利用自身特點,將學習方式進行改善,從而為獲取到相應的知識而逐漸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及變化。從本質上而言,傳媒行業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從根本上影響了終身教育理論的傳播。上世紀,由于技術落后,缺乏媒介產品,信息傳播渠道狹窄,導致很多終身教育理論無法得到傳播,但是如今,伴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終身教育思想也有所理解與認可。社會發展需求有所保障朗格朗以為,現代社會中不僅需要各種宗教信仰、職業交往,還需要各種挑戰。這些挑戰,會對人們的社會、命運有所改變。其中,新的挑戰主要包括了人口速度的加快、科學技術的進步、政治方面的影響、大眾傳播的發展、生存模式的改變等。媒介產品的運用也導致教育機會得到提升,我國傳統教育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無論在各個層次、各種轉型階段,新聞媒介都會促進終身教育的發展以及創新。
3、新聞媒介如何推廣終身教育思想
加大對終身教育思想理念的宣傳終身教育思想理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學習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狀態,因此,在積極推廣終身教育發展的基礎上,要加強對新聞媒介的利用,以新聞媒介的受眾角度作為主要出發點,通過各種傳媒渠道與媒介產品,加強對終身教育思想的宣傳,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網站、新聞節目等對終身教育思想進行宣傳,使社會大眾在獲取終身教育思想與內容上更加方便、快捷、及時,使終身學習的基本觀念能夠深入到公眾的內心,成為公眾自覺的意識及行為。加強終身教育法制建設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強制性。通過法制的強制性建立教育體系,才能使受眾對終身教育理念有所認識,才能積極展開學習。一該項法律的制定需要漫長的時間,在制定的過程中,要依據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在兼顧過去,面向未來的基礎上,將終身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完善終身教育思想體系,才能將終身教育思想普及到全國各地。
作者:馮超苗培周單位:石家莊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