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管理會計在財政工作實踐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管理會計是與財務會計并列的、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有效分支。發展管理會計是提升單位管理水平、推進國家治理的現實需要。而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如何將管理會計的先進體系與方法有效融合于財政工作實踐,對于推動財政工作發展,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決算分析和評價工作,推動現代財政制度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一、管理會計概述
管理會計主要是指為了提高企業組織的經濟效益,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從而使得組織的管理人員可以規劃和控制各項經濟活動,它是幫助決策者進行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主要的技術方法有成本性態分析、本量利分析、全面預算、責任會計等。
二、管理會計在財政部門應用現狀分析
我國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開始向西方國家學習并引進管理會計知識的,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國管理會計發展較晚并且理論研究成果不多。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發展和完善,管理會計在我國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大部分管理會計的方法應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如河北邯鄲鋼鐵公司實行的模擬市場成本否決可謂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的典范,如今包括全面預算管理、平衡記分卡等績效評價方法、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內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陸續在我國企業中運用,但是管理會計在財政工作中應用較少。
(一)管理會計改革方面理論和專業知識知曉度不高。
2014年,為深入推進會計強國戰略,全面提升會計工作總體水平,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財政部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同時各級財政部門也對加快管理體系建設進行了宣傳,但是在部分財政部門尤其是基層財政部門因業務工作量大、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原因對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知曉程度仍然不高。而財政部門對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的指導就更無從談起。
(二)理論與財政實踐結合較少。
近年來,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在我國介紹的較多,但由于企業管理層重視程度不夠、行政事業單位更重視職能職責發揮、財政重視預算績效管理不夠等多種原因,在與企業和財政業務實踐的結合上較少。加之長期以來,財政業務人員和會計從業人員都更加重視財務會計報賬類業務處理,對管理會計重視不夠,導致管理會計與企業業務和財政業務結合推廣不夠。
三、提升管理會計與財政工作實踐的建議
(一)拓寬渠道,提高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在財政和行政事業單位的認知度。
各級財政部門應拓寬宣傳渠道,一是通過在會計從業資格培訓、財政干部培訓、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業務培訓中加入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培訓,不斷提高財政業務人員和會計從業人員的管理會計理論水平;二是通過網站問答、知識競賽、征文等方式,將競賽結果與職稱聘任、年度考核等相結合,調動全體財政和會計從業人員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對管理會計知識掌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斷提高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認知度;三是國庫集中支付實施后,部門單位的資金由財政部門直撥,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部門單位會計人員的職能和會計人員在部門單位的地位,對此可由各級財政部門牽頭,組織同級政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加強對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學習,使其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區別,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同時提高對會計人員的重視程度,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地位。
(二)加快推進,提高財政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水平。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相繼出臺規定,加強對機關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入職資質的檢查。通過檢查,未取得從業資格或任職資格的在一定期限內考取,可以督促會計從業人員加強學習,全面提高機關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這一舉措將使會計從業人員接受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和方法的能力有效提高。
(三)管理會計方法與財政改革實踐相結合的探索
1、預算編制和預算審批過程中管理會計的應用。
全面預算管理是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編制與實施的預算管理模式,對于企業來說,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實現制約和激勵,有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目前,財政部門預算編制的方法(以部門預算編制為例)主要是由各部門單位根據單位開展職能活動和業務活動的資金需要編制初步預算報送到同級財政部門后,財政部門根據各部門、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審核審查,對重點工程和大項支出進行投資評審概算,之后財政部門將審查結果反饋給部門單位,部門單位根據反饋結果編制詳細預算報送到財政部門審批。在此預算編制過程中,一是可以引入管理會計中的方法進行戰略管理。首先作為財政部門和各部門單位要根據各單位職能制定明確的戰略規劃。目前,部分省份如山東省出臺編制中期財政規劃,要求科學預判未來三年財政收支情況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財政收支政策和重大項目資金安排,逐年滾動管理,實現規劃期內跨年度平衡的預算收支框架。這便是對財政部門提出戰略規劃的要求,同時這一要求也應該擴展到各部門單位;二是在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可引入標準成本法,對部門預算中的公務費、車輛燃修費等在同類型的部門單位中可實行定額標準控制。
2、全面預算管理中的預算考核方法在財政實踐中的應用。
目前,財政部門的預算,以部門預算為例,一般在預算的執行中要求預算的剛性,無特殊情況不得調整預算。但是,預算執行過程中與完畢后,對預算與決算差異的分析往往只停留在數字上的比較和調整預算的解釋,在具體分析上比較欠缺,預算的執行效率如何,很少進行考核。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入全面預算管理中的預算考核辦法:一是建立健全預算執行考核制度。由財政部門牽頭,按月度、季度組織對各部門、單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可選擇重點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詳細考核,為下一年度編制預算提供較好的參考依據;二是執行考核要落到實處,確保考核不流于形式。在預算考核中要合理確定考核主體,一般財政部門可由上級財政部門考核,實行逐級考核;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考核可由同級財政部門牽頭進行考核;考核可組織審計、紀檢檢查部門、有關中介機構共同參與以確保考核過程的公開透明和客觀公正。尤其要注意考核執行者與考核者要相互分離,若有涉及利益關系的考核對象應采用回避原則,以確保考核結果真實可信。
3、管理會計方法在預算支出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目前,各級財政部門都非常重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以期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目前,大部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針對資金分配、決策、使用過程、使用效果等項目設立評分項目對支出績效進行考核,但指標設立往往定性指標較多,定量指標往往集中于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的使用較少。如此設立指標體系有可能導致被評價部門、單位在評價結果與現實問題之間面臨兩難選擇。建議一方面應盡量將指標體系量化,利用管理會計中的分析方法對支出績效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引入非財務指標,如第三方評價的社會效益指標等反映長期效益的指標,使得績效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接近真實。
作者:蔣葉華 張麗 單位:山東省廣饒縣財政局 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