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剪紙現代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
剪紙藝術是中國民間美術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藝術形態,究其根本,剪紙具有群眾性、地域性以及豐富文化內涵。自古以來,人們對剪紙藝術的造型都極為欣賞,并喜歡將剪紙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廣泛運用于生活中作為裝飾。支撐著剪紙藝術長久不衰的造型背后,首先是符合中華民族群眾的普遍審美心理需求,其次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民間剪紙的集大成之處在于善于把多種物化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并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在物象的組合搭配上,無論是一個形象獨用或多個形象組合,本質上都是經過合理恰當的夸張造型,達到“以象寓意”“以意構象”。此外,在藝術形象的選擇和創造上,剪紙藝術家們善于用略帶夸張,合理變形,同時運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多種吉祥物,把它們和約定成俗的形象以及美好的寓意組合起來表達美好的愿望,吉祥的喻意。據此,我們不難發現,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使得剪紙藝術在我國能夠長久而廣泛的流傳。客觀環境的限制、文化的交融與隔閡,以及自然災害等困境,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所以在剪紙圖案的寓意上,人們祈求豐衣足食、多子多福、長生不老、身體康健、萬事如意等樸素的愿望。傳統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經濟生活中無不有剪紙的痕跡。傳統剪紙藝術中,最早以瓜果、葫蘆象征多子和人類繁衍。剪紙藝術造型中“雞”的形象也是得到廣泛運用的。“雞”象征太陽,金雞報曉、雄雞高歌等,是生命力的代表。和剪紙藝術一樣,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豐富的圖形根據需要有目的的進行組合,可以反映出多彩多樣的生活,即“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二、剪紙的藝術美
傳統剪紙藝術的往往根據人的審美感受用象征寓意的手法選擇創作的對象和題材。對自然界中自然生長出來的,天然去雕飾的富有美感或表現價值的形象進行再創造,比如以葫蘆、蓮子、石榴等許多自然物寓意多子多孫,用桃子等寓意健康長壽的象征。通過藝術形式的表達,使接受者的感官被渲染,體會到剪紙形象符號傳達的寓意,由傳神、寫意構成了生動優美的意境,體現了較高的藝術價值。剪紙藝術能體現我國文化中諸如“弦外之音”“畫外音”等的意蘊美。如剪紙藝術作品《春江花月夜》的畫面,就生動地描繪了人間的良辰美景中的意境美:暮鼓送斜陽,簫聲迎圓月,一葉扁舟,漂于春江,兩岸青山疊翠,花葉相形,水面波心蕩月,槳槽添聲。中國古代文論的“感物說”。劉熙載在《藝概•賦概》中指出: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摩相蕩而賦出焉。若與自家生意無相入處,則物色只成閑事,志士遑問及乎?劉熙載的這段話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古代文論在主觀情意與客觀事物二者關系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外在事物必須同自家生意相入才有意義,否則便“只成閑事”。從剪紙藝術作品的布局結構來看,對稱、連續的布置格局可以說是屢見不鮮,而在一些紋樣中,為了整個畫面的和諧與完整,會在空白和四周不經意加上云朵、花、水紋、葉片、幾何紋樣符號等。色彩上,大部分剪紙藝術作品以單色強調畫面的和諧和整體感,并使色彩與所反映的主題相一致,如紅色是節慶,白色則喪葬。這幾個方面對現代藝術設計來說,即是要將自然的視覺美感與形態、色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從單獨的藝術元素到整件作品的整體的和諧。
三、結語
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是我國幾千年智慧文化的結晶與集大成者。流傳變化發展到現在,傳統剪紙藝術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精神財富,更是為現當代藝術、審美等奉獻了另外一種形式。同時也為現代藝術設計師們提供了創造的源泉。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剪紙藝術本身所折射出天然去雕飾、隨心所欲和特色鮮明的藝術魅力,更利于現代藝術設計回歸自然,體現自然的主題。在造型和審美上,傳統剪紙的創作為實用和審美的結合。它是現代設計中中國傳統思想靈魂的反射,剪紙藝術及其圖案造型,完全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審美心理等。傳統剪紙藝術設計與現代藝術設計結合是一個逐步完善相互影響發展的過程,并希望以對傳統剪紙藝術閃光點的分析,對現代藝術上設計提供一個啟示。
作者:張興蓮單位:昭通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