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的教學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課程設計專業性和理論性不足
對任何一門學科來說,理論性和專業性知識都是一門課的基礎和支撐,是學好該門課的基石。學生掌握好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論性知識,對于他們夯實學科基礎、為從事藝術設計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院校在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在追求全面、具體的原則下,忽視了各門類的自身特點,將不同門類的設計專業的理論課上成千篇一律、內容一致的公共課。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來講,學習藝術設計史和設計理論具有重要作用。部分院校淡化藝術設計史和實際理論學科教學的做法,不僅不利于規范藝術設計教學和學科建設,而且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
2.課程設計教學形式單一
我國大力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不僅可以應用到小學和中學階段,對于學生思維極為活躍的高等教育階段,更應該創新教育形式,但是就目前來看,部分高校教師在教授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時,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還停留在“教師教、學生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層面,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視,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灌輸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勢必得不到充分激發。
3.課程設計缺乏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
高校教授理論課的教師中存在一個教學誤區: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理論課教學,且在講授理論課時只向學生講述專業理論知識,理論課與實踐內容缺乏有機聯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理論恰恰是錯誤的。無論何種學科,都必須加強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理論是實踐的基礎,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教師在講授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時,如果只是單純地、按部就班地將課本理論知識一股腦地“傾倒”給學生,枯燥的理論知識首先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熱情,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對于藝術設計這一需要極強的創新性思維的專業來講,這極易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形成思維惰性。
4.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目標設置單一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目前,部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在講述理論課程時只重視理論知識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無論何種學科,教學不單單是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藝術設計專業來說,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專業的設計史、設計概論、設計理論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
二、探討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步伐的不斷加快及市場對創新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藝術設計專業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高校和各級各類學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上如何改變教學模式、把握市場和社會需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藝術設計教學體制、為市場輸送合格且高質量的設計人才,亟須得到充分重視。
1.重視藝術設計理論教學
針對部分高校教師把藝術設計理論課上成了大而雜的設計理論課,高校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本專業教師教授本專業設計理論課。首先,學校要確保提高授課教師專業素質和整體素質,從而讓教師在講述設計理論時要做到專而精,對本專業知識擁有絕對發言權,不能以偏概全、含混其詞。同時確保教師針對本專業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如,在面對工業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時,所舉的經典案例要側重于工業產品設計前沿內容;當面對視覺傳達專業學生時,所舉的經典案例要以視覺傳達案例為側重點。其次,教師要系統講述藝術設計史和設計理論知識。教師除了使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發展史和發展脈絡,對本專業知識掌握程度達到深、專、精外,還要向學生灌輸藝術設計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設計知識,以擴大本專業學生知識面。如,向廣告設計專業學生開設一些工業設計課程,向視覺傳達專業學生開設一些建筑設計專業課程,使他們在今后的設計道路上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面對需要靈感的設計行業,確保該專業學生在設計道路上能收放自如。
2.豐富藝術設計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作為使教學目標得以完成的教學手段,其形式運用的多樣性、完整性及有效性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高校及各級各類學校豐富教學形式、推行新型教學理念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當前,在藝術設計專業領域,教師大多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教學形式。在這種體制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以“填鴨式”講授知識為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這種教學形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但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因此,在藝術設計這種需要高度創造力的新興專業領域打破原有的教學形式,推行適合本專業的新興教學形式具有重要作用。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創新教學形式:
(1)參與式教學
針對藝術設計這一專業的特點,教師在教授過程專業知識和理論的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參與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必須讓學生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組織、引領學生,讓學生自我探索,自主解決問題。其中最具可行性的手段就是教師就藝術設計理論問題組織開展研討活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就設計理論展開深入思考,還能培養學生與人團結合作的意識。如,在現代設計教學中,教師可打破原有一味講解的教學形式,組織學生課下收集包豪斯資料并進行分析,在課堂簡單講解后,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使學生交換思想和學習心得。
(2)啟發式教學
靈感是藝術設計專業的靈魂,在課堂教學中推行啟示式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思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激活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比單純的教師“填鴨式”的灌輸理論知識更為有效得多。如,在講解現代設計師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為什么自行車輪胎要設計成圓形”“為什么地下井蓋要設計成圓形而不是三角形”“為什么校園和教室大多由直線組成”,通過這種啟
3.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目標多樣化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知識的更新進程不斷加快,原有的知識體系已不適用于現行藝術設計專業。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除了要教授設計理論知識外,還要增加對文化學、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哲學、美學、心理學等一系列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講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培養出的學生既有扎實且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又懂得市場運行且具有經濟頭腦。從另一個角度講,教師要處理好自身專業課和其他理論知識的互補關系,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
4.課程設置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傳授知識,而是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協調統一。對于藝術設計這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來說,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在設計領域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控制好講授知識理論的時間,留給學生基本能力培養和訓練的時間,盡量留給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結語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社會大潮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藝術設計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根據知識更新速度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藝術設計知識結構體系,改變教學方法,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武裝自己,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中國設計領域培養更多人才。
作者:胡美芳王艷梅單位:湘南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