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針對老年護理教育的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方法
1.1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即課堂講授+社區調查實踐,試驗組則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不同靈活采用多元化教學法。
1.1.1案例教學
“老年人常見疾病與護理”這個單元,為督促學生主動學習,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提前1周準備好臨床典型的老年疾病案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7~8名為1組)抽取案例,要求小組成員進行課前預習,搜集資料,組內成員按照護理程序的方法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達成共識,最后寫出案例討論分析結果。每組推選代表在課堂上發言,老師負責引導及總結剖析各組討論情況,最后根據教學目標梳理出理論知識點進行講解。
1.1.2學生小講課
選擇難易適中的教學單元如“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的護理”,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小講課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提前2周布置小講課內容,要求每名學生在自學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業余時間查閱文獻資料備課,編寫教案和講稿,制作PPT課件上交給老師,備課資料記入平時成績,教師根據學生備課情況在每個學習組中遴選出1個優秀學生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小講課,每次講課時間20min,教師最后進行點評,強調重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1.1.3角色扮演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這個單元的部分內容和技能學生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已經學過,為突出老年人生活護理特色,強化學生的基礎護理技能,我們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教學。教師選擇若干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案例,在上1周課后發給每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課余時間查閱資料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編自導自演,教學地點選擇在模擬病房,教師創設老年人的生活護理場景。每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教師負責引導課堂氣氛,學生和老師共同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1.1.4題討論教學法
“老年人健康保健與養老照顧”這個單元,采用專題討論教學法。教師在課前設計與之相應的討論專題,如“龐大的老年人群給社會帶來哪些壓力、中國目前的養老現狀是什么、社會和家庭如何提供有效的養老服務”等問題,將專題討論的問題、有關要求、參考書目、網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寫出討論發言稿。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推選1~2名代表參加,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發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學生的討論發言稿上交,記入平時成績。
1.1.5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及健康教育
為提升《老年護理學》實踐教學質量,精心設計社區調查實踐課。3~4名學生為1小組調查1名校內或周邊社區老年人,選擇教材中或自行設計的評估量表,對老年人的身體、心理、社會、日常活動能力、安全用藥等方面進行調查評估,并要求每組成員運用所學知識對該老人進行健康教育,最后寫出調查報告。
1.2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1.2.1考試成績
學校期末用同一份試卷統一組織閉卷考試,總分100分,采取密封式閱卷。授課老師不參與命題、閱卷。
1.2.2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試驗組學生對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效果的評價。在《老年護理學》課程結束后,當場發放問卷116份,回收116份,回收率100%。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對多元化教學效果的評價采用描述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2.1多元化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質量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老年護理學》內容多,課時少,并且與其他課程有交叉重復,采取傳統的課堂教授法,學生易感覺到枯燥乏味,也很難深入了解老年護理的特色和需求。現代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因此我們根據教學內容不同靈活采用了多元化教學法。多元化教學法中教師把案例、問題提前交給學生,讓學生課余時間去學習、查找資料、預習等,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精神;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和臨床病例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學生小講課、專題討論教學法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得以增強,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表1顯示,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76.72%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法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82.76%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法激發了學習興趣,87.93%學生認同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81.03%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
2.2多元化教學法培養了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
我們采用的案例、專題討論等教學法中,教師用啟發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組織引導學生去主動討論、質疑、分析問題,讓學生在《老年護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老年護理特色的理解,并能將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綜合應用,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表2顯示,74.13%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84.48%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提高了各課程之間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3多元化教學法培養了學生溝通交流及團隊協作能力
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理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學習單位,自我組織、分工合作、互相啟發,在小組相互討論中,學會容納、理解、交流,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和觀點,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多元化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通過上臺發言、討論、表演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及健康教育中培養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表2顯示,75.86%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培養溝通交流能力,93.10%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2.4多元化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情感,增強了對老年人的關愛
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重要還需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學生通過表演對老年人、家屬、護士等角色進行揣摩和理解,通過“護士”角色扮演,能夠使學生感受所學技能與知識的實用價值和臨床工作對自身能力的要求,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對老年人的關愛。如學生在表演后討論中說道:“在《老年護理學》學習過程中,我明白人老了特別需要關愛,假如我老了病了,也希望有家人、護士的關心和愛護”“我以前覺得爺爺、奶奶啰嗦,不太喜歡和他們說話了,現在我懂得了關愛老人,要從身邊人開始,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學生通過課堂角色扮演、社區老人的調查實踐及健康教育的真實體驗,慢慢學會體會老年人的情感,從老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意識到所承擔的老年護理職責,學會關愛老年人。77.59%的學生認同多元化教學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情感。
作者:黃文杰張晴單位:湖南省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