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促進黃金茶產業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黃金茶是我縣古老而珍稀的特異地方優質名茶,被省內外專家譽為“茶樹品種的資源寶庫,山區農民致富的綠色金礦”。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黃金茶產業化建設,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培植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健全投入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實現茶園生產良種化、基地規模化、加工機械化、技術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產業化,建設生態茶園,提高產業規模和效益,實現富民強縣目標。
二、目標任務
通過4年努力,到年,建成高效、生態茶園3萬畝以上,實現總產750噸以上,產值2億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擴大基地規模。年-年,每年新擴黃金茶園5000畝。重點抓實抓好呂洞山區葫蘆、夯沙、水田河兩鎮一鄉黃金茶基地建設。用2年時間把黃金、排吉、傍海、夯吉、夯沙五個村建設成萬畝生態黃金茶中心示范帶,把原產地黃金村建設成精品示范區。在普戎、涂乍、陽朝等后續開發鄉鎮開展適應性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
(二)建設優質茶苗繁育基地。建立黃金茶母本園200畝,建設標準化苗圃100畝,年出圃良種茶苗1500萬株以上,保證基地建設用苗。
(三)完善基礎設施。新修夯吉-排吉等5條35公里茶園路;硬化改造吉首市隘口-黃金-黃皮-葫蘆等4條66公里骨干道路;修建集雨窖5000口。
(四)培植龍頭企業。引進規模企業直接到產業區投資建廠,建立龍頭企業與茶農利益共同體。鼓勵和幫助企業參加省級以上的博覽會、交易會、評茶會,申報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食品安全體系認證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打造黃金茶知名品牌,推進黃金茶產業化經營。
(五)發展生態旅游茶業。發揮呂洞山和兩岔河緊臨吉首城區的區位優勢,結合呂洞風光及特色民寨民居規劃建設等旅游開發,建設百里民俗旅游觀光高效生態茶海,發展休閑生態農業。
(六)推廣科技生產。強化標準化生產,在精品示范區創建黃金茶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試驗基地,走科技興茶之路。
四、政策措施
(一)健全補助機制,加快基地建設進程。按技術規范新建黃金茶園,驗收合格的每畝補助1000元,其中種苗補助600元/畝(茶苗由縣茶葉辦按0.2元/株統一組織),肥料補助400元/畝。購置茶葉機械享受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
(二)扶持龍頭企業,加快工業化進程。積極開展茶業產業戰略合作,引進龍頭企業直接在產業區內新建加工廠或提質改造原有加工廠,優先安排產業化項目和技改項目,優先安排農業用地。對達到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要求的企業,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獎勵,獲得QS、ISO2000、HACCP認證的分別一次性獎勵1萬元。鼓勵企業開辟國際市場,出口創匯。
(三)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市場化進程。全力打造“黃金茶”品牌,實施保靖黃金茶地理標識規范化管理。凡在我縣開發茶葉產品的注冊企業,產品獲得金獎的一次性獎勵0.5萬元,獲得省著名商標或省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2萬元,獲得國家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達到綠色茶葉食品標準并獲得使用標識的補助0.5萬元,達到有機茶葉食品標準并獲得使用標識的補助1萬元。加強宣傳推介,加快市場營銷網絡建設。凡在縣(市)級城市開設黃金茶品牌專賣店且經營一年以上的一次性補貼0.5萬元,省級城市開設黃金茶品牌專賣店且經營一年以上的一次性補貼1萬元。
(四)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社會化服務
1.健全組織。成立保靖縣黃金茶產業建設辦公室(簡稱縣茶葉辦),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為縣農業局管理的下屬副科級事業單位。縣茶葉辦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主產鄉鎮要相應成立專門的工作班子,明確專人專抓,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同時積極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組織。
2.強化責任。縣茶葉辦負責茶葉生產日常工作,合理規劃生產基地,引導品牌建設,培植茶葉產業化龍頭企業,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有機茶轉換,落實產業發展考核和獎懲機制。各主產鄉鎮要把基地建設目標任務分解到村,責任到人。縣直各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黃金茶產業建設,在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涉農項目時要優先向茶區傾斜。要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黃金茶開發。
3.加強考核。將黃金茶產業建設納入縣直相關部門、主產區鄉鎮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由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牽頭組織考核。
4.落實獎懲。單位或個人發展黃金茶產業的補貼、獎勵,由單位和個人向鄉鎮申報,鄉鎮核實后報縣茶葉辦,縣茶葉辦審核后報縣人民政府審定后兌現;企業發展黃金茶產業的補貼和獎勵,由企業報縣茶葉辦,審核后報縣人民政府審定后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