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政府有關地質災害預防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了切實做好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富平安,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列》國務院令第394號)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發育的基本規律,特制定本方案。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本方案所稱地質災害。
一、防治重點
屬宜黃—地質災害多發區,縣地處贛中南低山丘陵地帶。雨量多、地質災害易發面積大,突發性、群發性強。根據《省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效果演講》縣內地質災害重點防護區和重點防護點為: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護區
1縣境南部的夏造、枧頭—順峰和縣境西北部的潞田—高陂。
切坡建房現象普遍,該區村宅多沿山坡腳地帶分布。地形起伏大,滑坡、崩塌在雨季頻繁發生。
2枧頭鎮蕉源—寨下、鄉月形—黃塘。
3采石場和礦區尾砂壩、新建和改擴建公路邊坡、水庫(電站)壩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段應為加強防范區。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護點
1全縣需要重點防護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12個。具體位置防護措施見附表。
⑴鄉滑坡隱患點。此滑坡隱患點房后山坡為陡坡。斜坡上覆蓋一層厚3米的碎石土,結構松散—稍密;山坡上發育三條環狀拉張裂縫,裂寬1050厘米,深30300厘米,縫長累計150米,存在易滑體1201503m3強降雨可誘發滑坡。
⑵鎮滑坡隱患點。此滑坡隱患點房后山坡為陡坡。人工切坡高12米,坡度82度;斜坡上部覆蓋一層厚3米的碎石土,結構松散—稍密,下部花崗巖強風化厚達11米,呈稍密狀,存在易滑體14503m3強降雨可誘發滑坡。
⑶鎮下組滑坡隱患點。此滑坡隱患點房后山坡為陡斜坡。坡度40度,表部覆蓋一層厚度2米左右的碎石土,結構松散;斜坡上發育一條長達80米,裂深2米左右的拉裂縫,坡上存在易滑體80702m3強降雨時可誘發滑坡,危害范圍110120m2
⑷鎮村橋頭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7度。山坡上部發育一拉裂縫,縫長35米,縫寬130厘米,走向230度。存在易滑體,總體積42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⑸鎮村寺背組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8度。斜坡上還發育有拉裂縫,斜坡表部含礫粘土厚12米,結構松散,存在易滑體,總體積27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威脅范圍80100m2
⑹村面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8度。斜坡表部殘坡積碎石土厚0.52米,結構松散,斜坡上存在易滑體9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⑺坑村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高陡。坡度40度,斜坡表部碎石土厚2.5米,結構松散,斜坡上存在易滑體,總體積2025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⑻鎮村喇叭口組五江口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0度。斜坡表部殘坡積碎石土厚0.51.5米,結構松散,斜坡上存在六塊易滑體,總體積676.5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⑼鄉村小學滑坡隱患點。該小學校舍后斜坡坡度28度。斜坡表層為厚約8米的花崗巖強風化砂土層。存在易災體,體積252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⑽村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5度。斜坡表部殘坡積碎石土厚約3米,結構松散,滑坡后緣可見拉張裂縫,裂縫呈弧形,長約20米,現大多被泥土填充。存在易滑體,其體積為27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⑾鎮村一組乃排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高20米。呈半圓形,縫長100米左右,寬0.250.4厘米,斜坡表部覆蓋一層含礫粘土土層厚0.51.5米,結構松散,坡上存在易災體,總體積42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威脅范圍120170m2
⑿村滑坡隱患點。此滑坡后緣表示為一條長120米弧形裂縫。縫深100-120厘米,滑坡體土體較松散,潛在規模7000立方米,如遇連續降雨或暴雨,有可能引發滑坡。
2全縣各切坡建房點。
其分布地點及防治措施見附表。3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498個。
(三)重點防范期
暴雨級以上的強降雨主要發生在5-8月。集中降水時段,汛期是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縣汛期一般發生在3-9月。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時,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機率較大;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1日或數小時)降水150毫米以上時,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將有可能發生,以上時段為重要時段,應密切關注,注意防范。
二、防治措施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護點和重點防御區段。并落實好預防責任人、監測人,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建立定期監測記錄臺帳;與工程設施直接相關的由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負責日常監測。監測期間如發生重要變異情況,應按速報要求及時上報,果斷處置。
(二)各鄉鎮場和縣直有關單位要加強汛期對地質災害防護防御點的巡視檢查工作。重點位置、重點區段、重要時段要加密巡視。巡查各主要災害點是否進行了監測,否登記、建卡,否明確了監測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否制定了預測預報方式和防災避災措施,群測群防網絡是否健全等。巡查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并將巡查情況及時報市主管部門和縣人民政府,同時抄報縣國土資源局。
(三)嚴格控制切坡建房。
(四)密切監視住宅后山坡或人工切坡中上部的潛在易災體(土體)變形跡象。應實施疏散撤離室內人員的緊急防范措施。
(五)對已發生塌陷或已出現地面裂縫等需要躲避搬遷的村宅。應做好監測預警工作,同時采取汛期遷居措施。監視時,對采空區地面塌陷、地面裂縫等應密切注意其形跡的發展,及時發現險情,做好防護工作。
(六)對已出現塌陷形跡的農田、山地。
(七)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雨關系密切。當出現繼續大雨或暴雨時應提高警惕,加強監測和防范。大雪過后,雪水融化,也應注意防范地質災害造成損失和傷亡。
(八)各鄉鎮場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把轄區內的地災點通知到村、組、戶,做到早知情、早預防。
(九)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準備。各鄉(鎮、場)對轄區內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及時抄報縣國土資源局。若一旦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組織干部群眾進行自救、互救,安排和疏散災民,維護社會安寧。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鄉鎮場長為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其它有關部門負責人為做好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人。各鄉鎮場要成立由鄉鎮場長任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外地防治方案,方案要明確防治重點,指明村級行政首長為該村地質災害防治的行政負責人、責任人,并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
(二)加強防治工作的宣傳和監督管理。縣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配合鄉(鎮、場)加大宣傳力度。對一切可能導致重大地質災害的違規工程或人為活動,要責令其停建、緩建,督促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落實整改措施。對已造成危害的工程,要督促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負責治理。
(三)密切配合協作。及時掌握降雨預報信息,遇到集中強降雨,要及時通知有關責任人和監測人,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預測、預報、預警工作,建立氣象短信預報預警網,利用電視、廣播、電話、傳真等方式傳送災害信息。切實執行災情速報和汛期值班等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縣國土資源局、縣氣象局、縣民政局、縣水務局、縣交通局、縣公路局、縣建設局、縣旅游局、縣教體局、縣安監局等有關單位要通力協作,及時通報情況,依照各自職責,對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監測和防范,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其它有關部門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做好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