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積極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 深入開展就業再就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把實現充分就業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來抓,并列為全市"十項為民工程"。為此,我局在積極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的活動中,堅持以社區為依托,以建立完善社區就業服務體系為手段,按照健全機制、創新服務、夯實基礎、完善功能,推動社區就業服務、崗位開發和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動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的開展,創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235個社區中有36個社區實施了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占社區總數的15.3%。今年截至10月底,我市城鎮新增就業35226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5372人,其中"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795人,分別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預期目標任務的135%、118%和212%。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
我市高度重視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把開展創建活動作為深入開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抓手,當作關心人民群眾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的大事來抓。2005年我市召開全市勞動保障社區平臺建設現場會,主管副市長唐樹森同志和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的負責人深入到橋西區南瓦一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工人新村勞動保障事務站,橋東區勝利北路勞動保障事務站、建國路社區"零失業社區"試點進行了參觀調研,進一步明確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和實施步驟,有利地推動了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的開展。為確保我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有效開展,我局成立了由局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制定下發了張家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評估標準》。全市各縣區精心組織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普遍制定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并把創建工作納入再就業工作目標管理。各試點社區的街道辦事處狠抓工作落實,都以社區勞動保障平臺為依托,以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為骨干,辦事處及社區領導分別擔任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領導小組組長,成立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機構,制定了具體的創建工作規劃,并排出了創建工作進度表和日程表,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創建活動,把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作為推動地方就業與再就業工作的"品牌"和"亮點"精心打造。
二、開發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和再就業
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關鍵是開發就業崗位。在創建中各社區因地制宜,從社區實際出發,結合五個需要開發崗位,拓寬了社區就業渠道,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一是結合社區居民生活服務需要,開發便民、利民、為民服務崗位。如我市橋東區在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活動中,從抓社區經濟入手,拉動社區就業再就業工作,走出了一條共贏發展的就業模式。例如花園街建設里社區創辦手工編制項目成功后,一下帶動了該辦事處8個社區開展了這項工作,現在他們的產品有20多個種類,帶動160多人實現了再就業。社區居民高興的說,我們手里的小鉤針,鉤出了我們再就業的一片藍天。橋西區天寶南苑社區的馬治平創辦了"天苑幼兒園",即方便了社區居民托幼,又增加了就業崗位,自己也實現了再就業,可謂一舉三得;二是結合駐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需要,開發崗位。據統計今年1-10份,全市有7758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這一渠道實現再就業,如橋西區明德南街辦事處長青路社區下崗職工王宇創辦的鴻昌后勤服務有限公司,為駐區單位附屬醫院、第一醫院和市政府機關等提供保潔工作服務,現已安置145名人員就業。再如我市橋東區建國路社區勞動保障事務站依托轄區251醫院創建的"天使陪護"服務項目,先后為該醫院和全市各大醫院輸送300多名陪護人員,他們的做法榮獲國家民政部在人民大會堂授予的"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大獎;三是結合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務的需要,開發就業援助崗位。今年我市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針對就業困難對象開展了就業援助行動,通過社區開發的保潔保綠、環衛、市容協管、衛生監督、市場管理和部門配合開發的計劃生育、工會幫扶協助員等公益性崗位,安置了"4050"和就業困難人員3247人。如市總工會為加強市區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和加大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力度,開發了134個社區工會幫扶協助員。我們的這種做法,正如今年2月16日,省計生委副主任陳秀娥同志來我市到橋西區對計劃生育協助員的配備和工作作用等情況進行調研時說的,"即安排了下崗職工再就業,又促進了計生工作,可謂''''一舉多贏''''。"四是結合服務型企業的需要,開發就業崗位。以認定就業服務型企業為切入點,以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為動力,鼓勵引導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今年,我市通過落實政策鼓勵全市民營經濟組織吸納了城鎮新增就業15684人,占今年城鎮新增就業35226人的45%。如通過減免稅扶持,宣化泰龍公司吸納國有企業賈家營鋼管廠200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市玻璃廠改制重組安置本企業847名下崗職工重新上崗,我們按照并軌政策,每安置一名本企業下崗職工,從并軌資金中給予企業一次性3000元補助,共254萬元。由于我們落實了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既鼓勵了企業發展,又解決了就業再就業問題。五是結合商貿集市的需要,鼓勵自主就業。全市在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鼓勵"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成功率高"的"小早點、小百貨、小托幼"等創業頂目的發展,共有301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自主創業,820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靈活就業,有效地推動了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國再就業優秀個人市先鋒商場下崗女工米偉英,創辦"豆寶寶"早餐工程以來,在政府貼息小額貸款的扶持下,現已安置180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三、落實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再就業環境
在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我們把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國家和省市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出臺實施后,我們結合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狠抓貫徹落實工作,促進了創建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是在街道和社區開展了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工作。各縣區勞動保障局組織街道社區勞動保障站的工作人員,舉辦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日活動,接受了14265人的政策咨詢,市局通過社區免費發放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資料10萬余份;二是結合新政策的出臺,各縣區對社區勞動保障協助員開展了就業再就業政策普訓,提高了他們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三是落實了就業再就業政策。目前全市有1046人享受著小額貸款政策;有1993人享受了稅收減免政策,減免金額323萬元;有3561人享受了收費減免政策,減免金額409.9萬元;有6582人享受社會保險補貼,補貼金額478.9萬元;有7267人享受崗位補貼,補貼金額1054萬元;有1999人享受培訓補貼,補貼金額67.3萬元。通過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有效地推動了社區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的開展。
四、依托社區平臺,開展就業服務
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我市依托勞動保障工作平臺,把下崗失業人員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請等再就業服務工作延伸拓展到社區,實現了就業服務與社區工作的有機融合。一是健全機構。全市23個街道、241個鄉鎮和235個社區都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事務站。為了建立社區工作平臺,市政府先后兩次撥付了249萬元,用于全市街道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配備了微機、電話、打印機、辦公桌椅、卷柜和辦公經費補貼,使社區辦公條件得到了改善。二是完善制度。全市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都健全了失業人員登記、困難群體再就業援助、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等"四項基礎工作制度"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實體、求職、安置、培訓、再就業優惠證發放等"十種臺帳",保證了就業再就業工作有章可循和正常開展。在創建工作中,要求各試點社區勞動保障事務站對社區就業再就業情況做到"五清"。即:對下崗失業人員家庭情況清、生活狀況清、技術特長清、擇業愿望清、就業狀況清。目前,全市各社區就業再就業服務工作基本實現了"一站式"服務的工作要求,各項基礎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基本可以得到就業和再就業服務。三是承諾服務。開展創建的充分就業社區承諾,"不挑不揀,48小時內可以找到工作",并開展了"四個一"的就業服務,即"一個門接待、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幫助、一對一援助"。有效地為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了就業服務。如橋西區新花苑社區的膠木電器廠下崗女工戴秀蓮,單親家庭,本人患有較嚴重的關節炎、高血壓就業比較困難,獨生子女在北京科技職工學院上學,每年學費及生活費一萬多元,生活負擔很重,全靠母親和親戚幫助。社區協助員得知情況后,根據她的實際情況,積極為她申請辦理了"低保",同時還幫她找到一份做家政服務員的工作。四是重點幫扶。我市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把解決社區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再就業問題,當作建設和諧社區的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橋東區真對"4050"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難的實際,在全區46個社區建立了"4050"人員職業指導室,實行了"一街一冊"、"一樓一卡"管理到人,并開展"知心、貼心、真心、耐心"四心服務的經驗在全市推廣后,取得了好的效果。今年,全市有3787名"4050"和就業困難人員得到公益性崗位安置。
我市在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中,各縣區都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特別是就業困難群體就業難的壓力得到了緩解,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支持和認可。但是,由于我市的經濟還欠發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的基礎還很薄弱,社區整體基礎建設和條件還不能適應和滿足充分就業社區的要求。因此,我們還需要虛心學習和借鑒兄弟市的先進經驗做法,以改進和提高我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