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進和諧礦區建設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省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在礦產資源開發和礦業經濟的發展中,形成了大量的礦區。大力推進和諧礦區建設,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路子,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基礎平臺。
一、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發展經濟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礦區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建設和諧礦區,發展是基礎,沒有發展,什么事也做不了。構建和諧礦區,必須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堅定發展不動搖,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發展的思想、發展的理念不斷調整礦區的發展思路,做到以發展促進和諧,以和諧促進發展。我省作為一個欠發達、欠開發的省份,實現科學發展首先必須始終堅持能快則快,在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上下功夫,努力保持一個高于全國的發展速度,同時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強化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理念,絕不能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甚至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為代價來謀求一時的發展。要注重處理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發展水平,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和諧礦區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我省雖然是一個礦產資源大省,但資源稟賦條件較差,開采難度大。礦業開采中產生了一系列地質環境問題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我們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進一步做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處理好當前與長遠,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積極進行地質環境及災害監測、調查、治理工作,為人民和社會創造良好地質環境。積極探索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補償制度。要按照“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明確治理責任,保證治理資金和治理措施落實到位,不斷加強礦產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防止礦產開發引起的次生地質災害,促進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要牢固樹立“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觀念,始終不渝地貫徹環境立省戰略,抓住機遇,切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在資源開發中注意保護環境,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決不能走先破壞、后恢復,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注意節約資源,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掠奪性開采,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人與自然長遠協調發展。讓礦區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以人為本。
三、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和諧社會要靠全社會共同建設。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礦產資源開發必須兼顧地方政府、礦山企業、礦區群眾三者的利益,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的利益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建和諧礦區。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讓礦區百姓充分共享發展成果。礦山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要按照以工補農的要求,在礦產資源開發收益中,切實兼顧解決礦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從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從企業實際出發,努力解決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幫助實現他們的愿望,讓廣大群眾親身感受到和諧建設的成果,使他們對建設和諧礦區有信心,有共同參與的熱情和能力,千萬不能空喊口號,不做實事。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礦區企業要切實加強與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同行企業、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系,實現企業發展與外部環境的和諧。要找準自身定位,尊重各級黨委和政府,主動接受領導,支持地方公益事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共建和諧礦區。要加強與同行企業的聯系,互相支持,加強合作,努力營造依法經營、合作有力、競爭有序、多方共贏的和諧環境。
四、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構建和諧黨群干群關系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的最大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促進黨群干群關系和諧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注重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自覺轉變作風,實現群眾利益,了解社情民意,辦好利民實事,通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黨群干群關系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員干部的作風狀況。構建和諧社會,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和水平,在推進改革發展的實踐中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著眼于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實現好群眾利益,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和掌握影響社會和諧的各種矛盾特別是問題苗頭,及時做好疏導和化解工作,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的機制和網絡,保證矛盾糾紛發生之后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加強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開展各種和諧創建活動,使廣大群眾合理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五、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經濟基礎的夯實,必然會帶來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進步與和諧,建設和諧社會也就必須高度關注怎樣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勞動關系和諧是礦區和諧的重要內容。工會要以維護職工權益促進礦區和諧發展,以礦區和諧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首先要把維護職工民主權利與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結合起來。勞動關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勞動關系和諧,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工會應在協調勞動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努力做到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加強源頭參與,及時向黨委反映職工意愿,并通過與政府有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等方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要切實落實民主管理制度,通過實行廠務公開、職代會等民主管理制度,把職工的知情權、監督權等落到實處。健全依法調解勞動關系矛盾的工作機制,妥善處理職工反映的問題;積極引導廣大職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及時發現和化解職工隊伍中的不穩定因素,并教育廣大職工正確對待社會利益關系調整,自覺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六、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關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依靠包括廣大職工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一是要搞好礦區安全生產,在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和諧礦區,首先是平安礦區。礦區安全生產事關職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健康,事關經濟發展和礦區社會穩定的大局。抓好安全生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進一步強化“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群防群治、依法監督”的觀念,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斷改善職工的勞動衛生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活動,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并提出解決措施,避免出現職業危害和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二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應當而且能夠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工會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教育引導下崗失業職工轉變就業觀念,鼓勵他們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三是要健全幫扶救助困難職工的機制,不斷擴大幫扶救助面,及時緩解職工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難,積極配合政府部門落實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四是要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既有利于形成廣大職工之間、職工與企業之間以及職工與社會之間和諧的關系,又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