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資源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叫“楚漢相爭”。說的是力量比較弱小的劉邦經過艱苦的征戰,最終打敗了力量強大的項羽,建立起西漢王朝。勝利后的劉邦,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籌集糧草、保證運輸暢通,我不如蕭何;揮師百萬,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才,我能夠得到他們、起用他們,所以贏得勝利。而項羽雖有一個名叫范增的優秀人才,卻不重用他,所以被我打敗。這個以弱勝強的歷史故事說明:得人才則興,失人才則衰。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蓬勃發展,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日益突出,人才已經成為國家第一位的戰略資源。
人才資源戰略關鍵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日新月異,而人才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發明者、傳播者和使用者,已經成為當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對此,同志以敏銳的戰略眼光作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論斷。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不僅重視本國人才,而且還通過各種手段引進人才。特別是美國,格外重視人才戰略。1945年,在二戰的結束階段,美軍和蘇軍都攻入德國本土,開始對德國資源進行爭奪。不同的是,蘇軍只熱衷于拉運德國工廠的設備和儀器,美軍卻把大批德國科學家搶運回國。正是這批被搶運到美國的德裔科學家為戰后美國科技領先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大量吸引和爭奪世界各地的人才,是美國二戰后取得經濟、科技巨大發展的訣竅之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度重視人才,把人才戰略提到強國戰略的重要地位。我國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資源相對不足。如果我們的發展僅僅依靠廉價勞動力,過度消耗自然資源,依賴外國現成的技術設備,而不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大力培養造就各方面人才,不斷增強國家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更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更無法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人說,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人才資源必然十分豐富。這種認識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對。人口和人才是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說明人力的數量多;人才多,則是說明高素質的人力多。事實上,人口資源豐富而人才資源相對缺乏,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矛盾。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有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它形象地告訴人們,人才不是一種“速生”資源?!鞍倌甏笥?,教育為本。”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優秀人才是一項長遠的系統工程,必須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
人類文明的薪火是靠教育來傳承的。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對于我國來說,只有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盡快地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看,教育現代化水平還比較低,發展相對滯后,人才培養工作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盡管近幾年,高等學校招生人數增長一倍以上,但人均受教育水平仍只有8年左右。我們要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增加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同時,還要開辟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渠道,包括職業技術教育、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特種教育、學前教育、老齡教育等,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健全機制營造環境
人才既然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就有一個優化配置和有效開發利用的問題。應該以制度建設為根本,積極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抱負、發揮才智的機制和環境。
改革和創新人才管理體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落實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和吸納人才的主體地位,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在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加強人才中介機構和科技服務組織在人才開發中的作用。打破人才的部門、單位壁壘,加快發展人才市場,完善人才市場服務功能,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完善開放、靈活的人才市場配置機制。在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基礎作用的同時,加強黨和政府的宏觀調控。
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競爭、激勵和選拔機制。競爭和激勵能夠激發人才的創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創新潛能。要用好的機制和好的作風選人。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既重視有所成就的人才,也關注具有潛能的人才;既重視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人才,也要把民營科技企業、受聘于外資企業的專門人才納入視野。要制定相應對策,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和資源,廣泛吸納人才。
形成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國要跟上世界科技進步的步伐,必須不斷培養出大批的優秀年輕人才。大批優秀年輕人才成長起來并后來居上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標志。
營造匯聚人才并使他們建功立業的良好環境。要盡可能地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努力營造民主活潑的學術氛圍、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要關心、愛護、理解、信賴人才,激勵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使他們充滿實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和得到社會尊重的榮譽感,報效祖國和人民。
我們的時代是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時代,我們的事業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業。我們要真正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善于用偉大的事業來凝聚人才,堅持用崇高的精神來激勵人才,努力用真摯的感情來關心人才,注意用良好的待遇來吸引人才,努力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中華民族新盛世。(此文為組織編寫的《干部群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一書第十四個問題,本報刊發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