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決策作為管理活動的關鍵環節,就是根據客觀實際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論證、優選并作出抉擇的過程。實踐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事業所取得的成就,總是與正確的決策相聯系;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事業所遭受的挫折,總是與錯誤的決策相伴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都與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進程分不開。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等決策上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以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軌道前進。
一、建立決策系統
決策系統主要包括信息系統、咨詢系統、決斷系統和反饋系統。依據現代決策理論,咨詢和決斷是決策系統的兩個主要環節,分別由咨詢機構和決策者來承擔。面對復雜多變的客觀世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以及知識的積累和信息的膨脹,重大決策己非少數領導者的“多謀善斷”可以勝任。于是便出現了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的專門從事決策研究、提供謀略方案的專家咨詢系統——思想庫、智囊團等組織機構。這些機構的研究人員都是各領域權威的專家,其信息來源多,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能夠比較客觀地作出判斷。
在現代社會中,一些重大決策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專業性和技術性,需要專家介入決策方案的咨詢、論證、評估、優選等過程。發揮咨詢機構的作用又離不開咨詢研究的獨立性。咨詢研究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咨詢結論不依決策者的意志為轉移。對于咨詢機構來說,既不能越位,代替決策者進行決策,也不能錯位,把自己等同于秘書班子,只是按照決策者的意圖進行論證,而應當對決策者指定的問題進行獨立地研究,并提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既對決策者的決策提供服務,又對決策者形成決策提供指導。
二、確立決策原則
確立決策民主化原則,由傳統的依靠個人智慧和經驗的決策,轉到現代的依靠集體智慧和經驗的決策上來,在決策時不僅要依靠決策班子的智慧和經驗,而且要依靠各領域專家學者的智慧和經驗。確立決策科學化原則,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采取科學方法,按照科學程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復雜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進行系統、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并對其中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進行綜合研究,在此基礎上選出優化方案。確立決策制度化原則,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把決策活動具體化、條文化、規范化,明確規定決策者在決策活動中的行為規則以及違犯規則的懲戒措施,確保決策活動在法律制度的軌道上合理運行。
按照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這些基本決策原則的要求,在進行戰略性、全局性、風險性決策時,未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掌握各種變量時,不應匆忙決策;未對方案進行科學性可行性論證時,不應匆忙決策;未對多種方案進行比較優選時,不應匆忙決策。誠然,降低風險不是回避風險,審慎決策不是拖延決策。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由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內外環境復雜多變,難以預測的因素增多,決策面臨的風險增大,是回避風險還是面對風險并有效地應對風險、化解風險,對每個決策者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一般來說,決策獲得的效益與決策面臨的風險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而在決策時要對效益和風險做仔細的權衡。
三、完善決策程序
任何決策都要有一定的程序。科學化的決策程序是對決策規律的反映,是對決策經驗的總結,是保證決策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它大體包括以下五個步驟:一是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調查研究是手段,發現問題是目的。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最大限度地搜集和占有信息,以便發現問題,提出課題,為決策目標的確立打下基礎。二是確定目標,多方論證。所謂目標就是根據預測所期望達到的結果。有了目標,決策各個環節的工作才會有一致的取向。目標確定后,要把典型研究與系統分析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論證,為編制方案提供依據。三是擬制方案,評估選擇。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依據搜集的信息,從不同角度編制多種備選方案,然后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通過評估測算,反復研究,或從中選取其一,或使之綜合成一。四是全面權衡,適時出臺。在決策做出后,要全面權衡其利弊得失,力求決策實施效益最高,代價最低。五是跟蹤反饋,修改完善。決策者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優化的方案也不會盡善盡美,加之實踐中還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都需要酌情對原方案進行調整,因而決策付諸實施后,應保持反饋回路暢通,及時搜集實施中的各種信息,并對所做抉擇進行評估,一旦發現遺漏,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決策不斷完善。
四、健全決策制度
決策制度是防止個人拍板和決策失誤的重要保證,目的在于建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集體決斷相結合的決策機制。這些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公眾參與制度。對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要廣泛征詢意見,充分進行協商和協調;對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要認真開展專家論證、技術咨詢、決策評估;對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要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擴大群眾的參與度,使決策既符合客觀實際,又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二是專家咨詢制度。重大問題的決策,必須充分發揮各方面專家的作用,對有關數據資料和復雜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綜合,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系以及在不同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從不同角度對各種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為優化選擇提供科學依據。三是集體決策制度。重大問題的決策,必須由決策機構集體討論,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則投票表決,決不能由個人或少數人匆忙拍板。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經驗,才能保證決策正確無誤,即使出現失誤也比較容易糾正。四是個人負責制度。重大決策一經做出,就要具體落實到個人負責組織實施,力求克服職責不清、互相扯皮、貽誤時機、逃避責任的現象。如果說集體決策的實質是以民主的方式解決決策中的重大問題,以減少失誤,那么個人負責的實質則是以分工的方式解決執行中的常規問題,以提高效率。五是監督反饋制度。對重大決策的原則、程序和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重大決策的實施情況跟蹤反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補救和調整。六是責任追究制度。公共決策實際上是在一種委托關系中展開的。如果決策出現失誤,造成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決策者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經濟、法律和道義責任,這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一條基本準則。因此,要在明確界定決策責任主體和責任界限的基礎上,推行決策失誤引咎辭職、經濟賠償和法律處罰制度,依法懲治決策失誤行為。同時,要建立健全糾錯機制,通過科學的程序有效糾正錯誤,并把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