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球日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近日下發通知,確定第46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并確定4月19日~4月25日為主題宣傳活動周。
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于美國。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這標志著美國環保運動的興起,同時促使美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
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地球日”活動推動了多個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在各地舉行了多種多樣的宣傳活動,主題是如何改善全球整體環境。XX年4月22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簡訊一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八里店小學大隊部組織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關愛地球活動。
活動在校內和校外有序開展。校園內:組織學生進行善待地球手抄報、征文比賽;招收新一批校園環保志愿者;評選班級綠色衛士;班級植物認養等活動形式,呼吁學生從小樹立環保理念,珍惜地球資源。校外:向社區居民發放宣傳單,宣傳“世界清潔地球日”的意義及保護環境的措施;向家長倡議關愛地球從身邊做起:節約一滴水,少開一盞燈;綠色出行;減少能源污染,進行物質的循環使用,提高節約意識。家長們紛紛表示支持,并與學校達成共識,積極踴躍參與此次活動,還通過書信和口頭轉達,向學校提出了自己對“愛護地球,資源再利用”好的建議和意見。
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簡訊二
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榮成二十三中學區斥山完小組織開展了以“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一方面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宣傳櫥窗等為學生介紹“世界地球日”的有關知識,教育學生珍惜地球資源。同時學校統一組織安排了“世界地球日”主題班會活動。
地球日下午各班學生在教室內統一進行了“世界地球日”主題班會活動。班會上同學們觀看了學校統一制作的圖文并茂的宣傳課件,生動的課件再現了地球生態嚴重惡化怵目驚心的場景,有效激發出學生愛護地球家園的責任感,活動臨近尾聲時,同學們一起舉起地球,莊重宣誓“愛護地球,從我做起”。
此次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讓地球處處呈現綠色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從而自覺地投入到保護地球母親的活動中。
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簡訊三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縣第二雙語幼兒園開展“關愛地球 保護環境”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地球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由全園300余名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制作以環保為主題的創意開關貼設計,每位幼兒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在畫紙上利用各種可循環利用的廢舊物品為原料,用五彩畫筆勾勒出各種圖案,創作出有創意的環保開關貼,并寫下環保宣言。
二是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集體活動。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為幼兒講解如果我們生存的地球遭到的破壞,會出現什么情形。同時,結合故事組織全體幼兒展開討論——我能為生病的地球做什么?以此提高幼兒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三是開展“我的幼兒園我愛護”活動。組織全園幼兒為校園草坪、樹木等植物澆水、除草活動,不僅培養幼兒愛家鄉、愛幼兒園、愛大自然的情操,還讓幼兒從小養成愛綠護綠的好習慣。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少先隊工作的意見》,以學校全面工作意見為指導,以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為基本途徑,切實加強和改進少先隊各項基礎建設。
實實在在開展各項少先隊活動,不斷提高隊員素質,實現隊員“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
二、工作要點
1.加強中隊輔導員培訓,建立強有力的中隊輔導員隊伍。
2.健全少先隊組織,培訓隊干
①調整大隊委,組織隊干培訓。
②成立各種學生監督自管組織、宣傳隊、廣播站,組織培訓。
③堅持隊干培訓,提高工作能力。
④抓好新隊員隊前教育、入隊工作。
⑤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
3.做好常規活動,平常中創新
①每周一舉行升旗儀式,作好“國旗下的講話”。
②每周二、四紅領巾廣播站播音,進行主題宣傳。
③每月各中隊出版一期主題黑板報,檢查評優。
④每月末進行一次少先隊員儀容儀表及個人衛生檢查。
⑤舉行一次文明禮儀常識抽測,評選文明禮儀之星。
⑥舉辦一次優秀手抄報評展、一次名言誦讀主題征文、一次中隊品德故事會。
4.辦好重大、特色活動
① 建設“書香校園”
② 慶祝六一活動
③ 科技藝術節
三、具體安排
二月份
1.調整大隊委,組織隊干培訓。
2.成立各種學生監督自管組織、宣傳隊、廣播站,組織培訓。
3.文明禮儀教育:
①成立文明禮儀監督崗,組織干部培訓
②《文明禮儀常規》專題教育
③啟動隊員文明禮儀檢查評比
④文明禮儀講座:《小學生家庭禮儀》
4.啟動道德名言誦讀
5.紅領巾廣播站開始播音
6. 書香校園”建設:出臺建設方案,啟動建設工程
7.隊干(旗手)培訓——怎樣升好國旗(問卷測試)
8.出版第一期黑板報
三月份
1.文明禮儀教育
①文明禮儀講座:《小學生學校禮儀》
②文明禮儀教育圖片展
③中隊學習禮儀常識,大隊測試
④禮儀小話劇表演
⑤隊員儀表衛生檢查評比
2.“三·五”紀念日活動
① 雷鋒生平事跡展
② 聆聽雷鋒故事,誦讀雷鋒日記
③ 紅領巾愛心基金愛心捐助
④ 紅領巾服務社區活動(清掃街道)
3.“三·八”感恩教育
①少先隊感恩倡議
②“我為媽媽洗次臉(腳)”主題體驗活動
③“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感恩書信征集活動(要求有媽媽的閱后評語)
4.“3.12”植樹節植綠護綠活動
5.風箏會
6.新眼保健操比賽
7.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安全教育周
8.“書香校園”建設:中隊讀書故事會
9.中隊出版第二期黑板報
四月份
1.文明禮儀教育:隊員儀表衛生檢查評比
2.“學習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主題教育(結合清明節)
3.“誦道德名言,做文明少年”優秀征文、展示
4.“4.22地球日”活動:廢舊物小制作
5.趣味陽光體育運動
6.優秀風箏會征文展
7.“書香校園”建設:
①經典詩文朗誦會
②百科知識賽(一)
8.中隊出版第三期黑板報
五月份
1.文明禮儀教育:
①評選文明禮儀之星
②隊員儀表衛生檢查評比
2.“5.12”紀念日活動:
①圖片展
②逃生演練
③紀念征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環境教育;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59-1
一、結合教材內容課內滲透
課內滲透主要是指在傳授知識中滲透環境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環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的教育。如在講述水資源的內容時,要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生成,水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全球因水資源短缺所產生的嚴重的環境問題,諸如沙漠化、淡水資源缺乏、河流出現斷流、工業和城市生活因缺水所帶來的問題等。并且要對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進一步提出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設想,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討論逐步提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各種措施和途徑,讓學生樹立對自身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自覺投身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去。
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突出的環境問題,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文字材料、圖表或漫畫展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問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濃厚興趣,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思想中。另外還有以漫畫形式出現的如小鳥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飛來的山峰、就地取“材”等以及配置的《家鄉耕地減少的憂思》的調查報告和《家鄉水資源利用調查》、《家庭用水調查》;還有空氣污染指數的高低與空氣質量狀況與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等。因此挖掘地理教材中蘊涵的環境教育素材,對加強學生生態環境教育至關重要。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滲透
課堂教學是地理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整合,創新教學手段,充分運用電視、幻燈、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在課堂教學中增大教學容量,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學生對滑坡、泥石流比較陌生,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件給學生講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毀城鎮,破壞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并引導學生分析泥石流產生的原因:一是山區暴雨多發;二是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地表徑流的流量流速加大,其中人為原因是泥石流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這樣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使課堂教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大為擴展,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環境教育的效果。
三、通過學生探究學習滲透
地理探究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初中地理教學。具體地說它是指教學過程,在地理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討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多樣的解難釋疑嘗試活動,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地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其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當然,探究學習方式在地理環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對象內容的,通過師生共同努力能夠解決或部分解決的問題,才適合于探究式學習。
四、開展環保紀念日活動滲透
環保紀念日主要有3月12日的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無煙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的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等。地理教師在重視實踐活動對提升學生的環境意識的重要性的同時,可以結合以上這些節日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環保實踐中學到知識。例如,我們結合6月5日世界環境日,開展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進行宣傳環保知識、舉辦環保知識競賽、征文競賽、舉辦環保繪畫比賽等活動;還可以舉辦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圖片展覽,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結合“地球日”、“地球一小時”、“愛鳥周”等活動,舉辦相應的“污染與健康”、“生態環境問題及改善對策”、“人口與計劃生育”、“低碳生活”、“光盤行動”等知識講座、圖片展覽、黑板報、墻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努力做到有計劃、有重點地宣傳《環境保護法》《森林法》《土地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五、組織興趣小組課外滲透
在我們的地理教材中,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介紹得面面俱到,有許多內容必須靠我們課后去查閱,去拓寬。而且學生對老師課堂上照本宣科的講授往往不感興趣,而對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卻往往興趣濃厚,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限制,也不能在課堂上無限制地講授環境知識進行環境教育,因此,在課外組織環境興趣小組,開展環保活動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 立足課堂,普及環保知識
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已有一些課文涉及環保教育內容,應用課堂教學,開展環保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一個重要陣地,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同時,要增進環保教育的思想和意識,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環保知識的課文,適時地加以引用、引入課堂教學。如,在講授《兩只鳥蛋》中,讓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講授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人們在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時的沉重氣氛,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體會到作者和授課老師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護環境的想法。
二、感知插圖,滲透環保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色彩鮮艷,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利用教材的優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滲透環保教育。如第三冊《歸類識字一》第二課的八幅插圖分別介紹八種樹:高大秀拔的楊樹、蔥綠蒼翠的松柏、枝葉如蓋的榕樹、紅葉如彩霞的楓樹……教師讓同學們看圖讀詞語,圖文對照,認識八種樹木的形狀與名稱。再看圖自讀兒歌,了解這幾種樹木不同的特點。然后引導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常說植樹造林,造福人類?讓同學們知道我們根據樹木生長的特點,在不同的地方種植不同的樹木,可以提供氧氣、除塵、防風沙、美化環境等。并告訴同學們,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在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進行植樹活動,我們也要加入到這一隊列中,綠化家園,美化祖國。這樣,對學生進行了植樹造林的教育,增強了環保意識。又如第九冊《迷人的張家界》,介紹張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說明美麗張家界為什么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把收集到的張家界的風景圖片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張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學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旁敲側擊教育學生。
三、讀中品味,滲透環保教育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瑯瑯上口,語句優美,富有童趣,描寫大自然美麗風光的詩歌與短文。優美的文字中蘊含了不少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思想和知識,它們為教師進行滲透環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材料。如《春曉》第一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講解此課時,可讓同學們反復品味古詩,想象詩句的意境,令人仿佛聽到春鳥婉轉的叫聲,啾啁起落,遠近應和,多么活潑的春色。此時教師適時點撥: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才會使大自然變得更美麗。又如學習《四季的腳步》一課,可鼓勵同學們反復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在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來了,溪水流淌,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春去夏來,金蟬在樹上歡叫;秋天來臨,秋風吹得落葉滿地,像黃蝶飛舞;冬天到了,雪花飛舞,大地穿上銀裝,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也可以從一些基本字詞去引申闡發與環境聯系著的知識,教育學生保護大自然。比如,與“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后春筍等,說明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黃河以北的地區也是盛產竹類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住無竹”的說法。
四、課外延伸,樹立環保思想
環保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牢固地樹立環保思想,自覺抵制破壞環保的不良行為。在教學《清清的湖水》一課時,可通過電腦課件顯示湖岸景色:"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同學們看到這美麗的景象都情不自禁地贊嘆:"多美啊!"教師趁熱打鐵,美麗的環境需要人們來保護,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小潔愛護環境的事例嗎?小潔的什么行為值得我們學習?談談自己外出游玩時應該怎樣做,如果看見有人不講公德,亂扔果皮,你又會怎樣做呢?課后,可以請同學們收集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圖片或文字報道,辦一份"環境報",把自己對于現代人對生態環境無休止破壞的看法與改進的建議寫在報里,全班開展一次"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手抄報展覽。同學們都十分認真完成功課:現場觀察了河道、公園、馬路的情況;畫漫畫,設計環境保護小標語;與父母上網收集環保資料和探討改善環境的措施等。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還可以用其他途徑來加以補充開拓視野。
1.結合環保節日,利用各社會團體舉辦的有關宣傳活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增進環保知識,強化環保意識。一年一度與環保有關的節日有:3月12日——植樹節、3月23日——世界氣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至5月的一周——愛鳥周、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25日——世界地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6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等,有意無意提醒或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相關的活動,并通過這些節日的到來,配合有關主題,利用黑板報,利用主題班隊會進行環保知識競賽等,逐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